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结核病(tuberculosis,TB)双重感染影响因素,为针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AIDS治疗门诊和感染科住院部就诊和住院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单纯感染者、TB单纯感染者和HIV/TB双重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4名被调查对象中,AIDS单纯感染者83人(47.7%),TB单纯感染者56人(32.2%),HIV/TB双重感染者35人(20.1%);与HIV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了解TB免费治疗政策(OR=2.85,95%CI:1.03~7.85)、接受过有关预防AIDS宣教咨询等服务(OR=0.17,95%CI:0.06~0.49);与TB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现居住地在钦州百色或其他地区(OR=3.44,95%CI:1.26~9.42)、仅通过医生、医院咨询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和掌握安徽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未治疗者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面对面的调查方式,对安徽省不同地区的HIV感染未治疗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HIV感染未治疗者270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为92.96%.40.74%的人配偶/恋人未感染HIV,配偶/恋人已感染的调查对象比配偶/恋人未感染者更愿意告知对方自己的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1,P<0.001).89.47%的人在性行为中增加了安全套的使用,48.95%的人做到在每次性行为时均使用安全套,且在近6个月性行为中是否每次使用安全套与民族、感染HIV时间以及感染HIV后是否增加安全套的使用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民族(OR=0.19,95%CI:0.04~0.97)和已感染HIV的时间(OR=3.54,95% CI:1.56~8.04)与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有关.结论 HIV感染者中存在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问题,因此要提高人群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更好的预防HIV通过性行为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1-2017年广西结核杆菌(T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TB/HIV双重感染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7年广西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及其死亡病例信息,分析双感死亡病例三间分布;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TB/HIV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11-2017年共有2421例TB/HIV双重感染患者,其中死亡375例,平均病死率为15.49%。2011-2017年TB/HIV双重感染患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各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14.451,P=0.001)。各地平均病死率最高的为北部城市(其中柳州市最高),最低的为南部城市(其中防城港市最低),各地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26.799,P<0.001)。抗TB治疗持续时间≥180天(OR=0.799,95%CI=0.337-0.996)以及接受抗病毒治疗(OR=0.141,95%CI=0.087-0.230)是TB/HIV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最近一次CD4+细胞计数值小于200个/ul(OR=22.639,95%CI=11.159-41.095/OR=17.590,95%CI=7.500-41.252)是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监测、发现以及健康宣教工作力度。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TB)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188例AID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肺结核感染分为合并TB组(n=63)和无TB组(n=12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患者AIDS相关情况、TB可能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DS合并TB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TB组较无TB组无业、家庭年收入低者、吸烟史者、就诊时CD4+T淋巴细胞数200/mL者、静脉吸毒HIV感染者、其他机会性感染者比例高,固定性伴侣HIV感染阴性者、无卡介苗接种史者比例低于无TB组(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业、吸烟、静脉吸毒HIV感染、其他机会性感染是AIDS合并TB双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就诊时CD4+T淋巴细胞数、卡介苗接种史是AIDS合并TB双重感染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AIDS合并TB双重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AIDS合并TB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感染HIV的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3~6月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部的192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192位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中,感染者家属占86.5%(166/192),感染者家属及朋友的HIV感染率为36.5%(70/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感染者的关系为配偶或性伴(OR=4.464,95%CI:2.128~9.366)、同性恋/双性恋(OR=4.523,95%CI:1.676~12.209)、吸毒(OR=6.755,95%CI:1.720~26.528)是感染者家属及朋友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与感染者感情关系亲密(OR=0.229,95%CI:0.097~0.539)是其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与其存在着性关系,故感染HIV风险较其他亲友高,但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感情亲密的配偶或性伴较感情疏远者感染HIV风险低。同性恋/双性恋、吸毒是感染HIV的高危因素。关于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感情关系和除配偶或性伴以外其他亲友感染HIV的相关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结核病和艾滋病病毒(tuberculosis/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TB/HIV)双重感染者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TB/HIV双重感染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皖北地区可随访到的所有134例TB/HIV双重感染患者纳入样本,同时分别随机抽取134例HIV感染者和134例TB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三组在对国家免费政策的了解、对结核病发热、盗汗症状的知晓以及通过咨询服务和医务人员告知的途径获得结核病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TB/HIV组的抑郁和孤独得分高于单纯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HIV组抑郁的发生率高于单纯HIV组和单纯TB组,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HIV患者心理健康问题明显较单纯的TB患者或HIV感染者严重,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卫生防治机构应加强对TB/HIV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黄宝杨  白玉  俸卫东  周平 《职业与健康》2013,29(4):460-461,464
目的 了解柳州市区结核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B/HIV)双重感染者情况,为制定TB/HIV双重感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结核病与艾滋病双向筛查,对柳州市区2009-2011年筛查出的110例TB/HIV双重感染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共对1 668例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检测,检测率为44.85%,检出HIV抗体阳性47例,阳性率为2.82%;对3 916例HIV抗体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进行结核筛查,筛查率为54.43%,查出结核患者63例,检出率为1.59%.110例TB/HIV双重感染者中,以男性为主,以家政、家务及待业者、农民和离退人员居多;110人中,95.45%实施抗结核治疗,58.18%完成了治疗,35.45%接受抗病毒治疗.结论 柳州市区结核病和AIDS的双向筛查率低,应加强针对性宣传力度及覆盖面,提高患者治疗率和依从性,有效管理传染源,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预防TB/HIV双重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上海市静安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诊断延迟的比例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静安区自首次报告(1995年)至2013年管理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研究被动检测的病例所占比例及人群特征,分别计算“延迟报告”(late presentation,LP)和“伴进展性HIV感染的报告”(presentation with advanced HIV disease,PAHD)的比例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630例感染者和病人纳入研究.227例(36.0%)为被动检测,年龄≥50岁(OR=2.767,95% CI:1.661 ~4.612)是被动检测的危险因素,而同性传播(OR =0.321,95%CI:0.220~0.469)是被动检测的保护因素.588例(93.3%)病人的诊断延迟情况明确:其中LP为353例(60.0%),PAHD为212例(36.1%).被动检测是LP(OR=1.659,95% CI:1.127~2.442)和PAHD(OR=2.035,95% CI:1.392 ~2.974)的危险因素,而同性传播(OR=0.630,95% CI:0.424~0.938)是PAHD的保护因素.结论 静安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诊断延迟情况较严重,被动检测确诊的病例更容易出现诊断延迟.目前亟需创新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来加强HIV感染者的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简称HIV/AIDS病例)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抗病毒治疗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重庆市九龙坡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79名HIV/AIDS病例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基本知识、治疗相关知识和治疗情况,并采用依从性评价中心指数对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 调查379名HIV/AIDS病例,其中335例服药依从性好,占88.39%,44例服药依从性差;335例知晓艾滋病基本知识,301例(占79.42%)抗病毒治疗前接受过依从性教育.女性(OR=3.170,95% CI:1.537 ~6.539)、治疗时间1年以内(OR=3.071,95%CI:1.278~7.378)、未接受过服药依从性教育(OR=2.148,95% CI:1.047~4.407)和认为治疗效 果微效(OR=2.424,95% CI:1.157~5.077)的HIV/AIDS病例更容易发生服药依从性差.结论 服药依从性教育和HIV/AIDS病例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对服药依从性有重要影响,应当对HIV/AIDS病例开展规范的服药依从性教育,帮助其掌握服药知识和正确认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规范认知和高危行为之间的差异对其心理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45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抑郁状况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测量,CES-D量表得分>19分为抑郁。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406位有效调查对象的平均抑郁得分为(16.1±11.5)分,36.9%(150/406)的调查对象处于抑郁状态。广州户籍(OR=2.260, 95% CI:1.177~4.340)、较低水平的社会支持(OR=0.985, 95% CI:0.974~0.996)、较低水平的心理弹性(OR=0.897, 95% CI:0.862~0.933)和较高水平的耻辱感(OR=1.089, 95% CI:1.052~1.128)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AIDS患者自身使用安全套的行为比他的社会规范认知更好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保护因素(OR=0.290, 95% CI=0.094~0.894)。结论 广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规范认知与高危行为的差异是其抑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IV抗体阴性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队列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失访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2011年建立的MSM队列资料,采用Y。检验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以及艾滋病防治服务利用等情况对队列保持的影响。结果纳入队列的387名MSM,15个月随访率为58.40%,知晓“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是否可以从外表上看出来”这一条目的人维持率低(OR=0.482,95VooCI为0.2360.983,P〈0.05)、知晓“保持单一性伴侣是否可以降低艾滋病感染的风险”这一条目的人保持率低(OR=0.306,95%CI为0.100—0.942,P〈0.05),最近3个月未接受HIV检测者保持率低(OR=0.487,95%CI为0.311—0.762,P〈0.01)。结论知识宣传教育必要但不充分,关注检测服务利用率低者,制定个性化方案,加强联系,减少失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调查地区艾滋病感染单阳家庭安全套的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调查方式,对我国河南、云南、广西、四川等地区的艾滋病感染单阳家庭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并结合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的资料收集调查对象的感染途径等信息。结果本研究共调查艾滋病单阳夫妇770对,得知感染情况后安全套的使用率提高,从配偶回答的角度来看,89.4%的单阳家庭增加了安全套的使用,65.7%的单阳家庭做到了每次性行为时均使用安全套。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彝族(OR=281.535,95%CI:102.266~775.060)、性生活频率高(OR=1.606,95%CI:1.090~2.365)、文化程度高(OR=0.610,95%CI:0.416~0.894)、无子女(OR=0.287,95%CI:0.140~0.590)是能否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要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需提高单阳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并重点在彝族人群中开展干预工作,促进安全性行为,从而避免艾滋病配偶间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whohavesexwithmen,MSM)艾滋病知晓率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8月到云南彩云天空工作组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MSM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定性访谈搜集资料。结果MSM总知晓率为94.0%,其中HIV抗体阳性组知晓率为92.0%,抗体阴性组知晓率为94.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入MSM圈子1—5年(OR=3.316,95%CI:1.992~6.751)是艾滋病知晓危险因素;婚姻状况为在婚(OR=0.032,95%CI:0.004—0.33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296,95%CI:0.012—0.385)、艾滋病咨询或检测(OR=0.696,95%CI:0.039—0.917)、性病检查或治疗(OR=0.653,95%CI:0.306—0.927)、接受过艾滋病性病宣传材料(OR=0.571,95%CI:0.202—0.997)、艾滋病知识来源于咨询服务(OR=0.023,95%CI:0.001~0.450)和互联网(OR=0.225,95%CI:0.000—0.516)是艾滋病知晓的促进因素。结论应该加强进入MSM圈子时间较短(1~5年)的MSM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同时加大艾滋病性病咨询检测和治疗的力度,扩大加强宣传材料发放和互联网健康教育的广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行为、干预服务和艾滋病感染率的变化趋势及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初步评价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利用2010-2012年杭州市MSM人群监测数据,分析MSM人群艾滋病的知识、行为、干预服务和艾滋病感染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2年艾滋病感染率分别为8.45%、8.17%和8.07%;接受过宣传咨询和同伴教育者的比例逐年递减;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同性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和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以及吸毒者所占比例均无明显变化.来自酒吧/歌舞厅/茶室/会所(OR=1.745,95%CI:1.099~2.771)、未婚(OR=1.514,95%CI:1.113~2.059)以及曾经检测过HIV(OR=1.553,95%CI:1.205~2.000)的男男性行为人群更容易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 近三年杭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变化不大,进一步降低感染率还需加强同伴教育和宣传咨询等干预服务工作;扩大人群检测既能及早发现感染者,又可以促进安全套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导致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180例,根据是否合并出血分为出血组75例,未出血组105例,分析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单纯服用NSAIDs是出血的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值(95%CI):0.9(0.5~ 1.7),P=0.003]、消化性溃疡史[OR值(95%CI):1.4(0.7~2.6),P=0.006]、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OR值(95%CI):2.1(1.4~3.0),P=0.007]、单纯Hp感染[OR值(95%CI):3.2(2.1~4.2),P=0.001]、心脑血管疾病病史[OR值(95%CI):1.3(0.5~1.9),P=0.005]、单纯服用NSAIDs[OR值(95%CI):2.4(1.6~3.5),P=0.001]是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合并服用NSAIDs可提高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发病率(P<0.01).结论 Hp感染合并服用NSAIDs可增加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发生率和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武汉市HIV/AIDS病人合并乙肝、丙肝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在2010 - 2018年武汉市报告的确证HIV/AIDS病人中,选取其一般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HBsAg、AntiHCV检测结果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2010 - 2018年武汉市共报告HIV/AIDS病人5 128人,男4 630人(90.3%),女498人(9.7%)。年龄范围14~89岁,年龄中位数33(25~48)岁。其中,HBsAg阳性率为9.4%(443人),AntiHCV阳性率为3.3%(152人),合并HIV、HBV、HCV三重感染率为0.3%(12人)。在HIV/AIDS病人中,本省人群感染乙肝的可能性是本市人群的1.317倍,已婚/同居以及离异/分居/丧偶者感染乙肝的可能性分别是未婚者的2.044、1.892倍(P<0.05)。与2018年相比,2011 - 2013以及2015年报告的HIV/AIDS病人感染丙肝的可能性更高,经输血和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HIV/AIDS病人感染丙肝的可能性分别是经性行为传播者的18.942倍、63.537倍(P<0.05)。结论 武汉市HIV/AIDS病人合并乙肝、丙肝感染情况不容忽视,其感染乙肝、丙肝的相关因素并不相同,需积极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的感染情况与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7月~2011年12月在北京招募MSM,进行本底调查,符合队列纳入标准者第3和6个月随访调查;使用平板电脑一对一问卷调查;快速检测试剂检测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统计分析使用SAS9.2统计软件包,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采用Х^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o.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底共招募500名MSM/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5.60%(28/500)和26.40%(132/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HIV感染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最近一年未做过HIV抗体检测或不知晓检测结果(OR=2.57,95%CI:1.16~5.68)、第一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年龄≤18岁(OR=2.45,95%CI:1.07~5.62)、最近3个月发生过肛交的男性人数〉3人(OR=2.83,95%CI:1.25~6.42);梅毒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30岁(OR=1.68,95%CI:1.13~2.52)、最近3个月发生过肛交的男性人数〉3人(OR=1.83,95%CI:1.15~2.92)。395名MSM进入队列,6个月随访队列保持率为88.10%(348/395),HIV和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阳转率分别为5.36/100人年(95%CI:2.19~8.53)和8.13/100人年(95%CI=3.53~12.73)。结论北京市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率及新发感染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需要对MSM细分,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宣教及行为干预;MSM知晓检测结果与接受检测同样重要,可尝试在HIV检测咨询机构推广HIV快速检测试剂以提高检测结果知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HIV抗体咨询与检测对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全国艾滋病相对高发地区的23个市/县/区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队列研究。对1414名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414名HIV感染孕产妇中,有1120名(79.77%)感染孕产妇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87.69%儿童应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将单因素中对用药产生影响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接受过检测前、后咨询服务的HIV感染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比例分别是未接受过检测前、后咨询者的1.99倍和3.08倍(OR=1.99,95%CI:1.37~2.89;OR=3.08,95%CI:1.16~8.20)。若HIV感染孕产妇是既往感染者,则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可能性较大(OR=4.11,95%CI:2.72~6.20)。结论提高HIV抗体检测咨询覆盖和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HIV感染孕产妇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山市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山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whohavesexwithnell,MSM)HI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espondent—drivensampling,RDS)招募在中山市生活或工作的、年龄在18岁以上、自我报告最近1年有过男男性行为(口交或肛交)的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行为和流动性等;采集血样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利用RDS分析软件(RDSAT)进行权重处理和双变量分析,多因素逐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8名种子经过10周共招募127名下线。135名MSM中,平均年龄(28.24-6.9)岁。RDSAT校正后,未婚、外省户籍、高中及以上学历构成比分别为77.9%、63.9%和75.0%:艾滋病校正知晓率为91.3%;89.0%的MSM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过肛交,其中53.6%每次使用安全套;20.7%的MSM自我报告最近6个月发生过异性性行为。血清学检测结果HIV抗体阳性18例(13.3%),HCV抗体阳性2例(1.5%),梅毒TRUST阳性11例(8.1%),经RDSAT校正后,中山市MSMHIV、HCV和梅毒TRUST阳性率分别为15.1%(95%叫:7.3%~25.6%)、3.0%(95%CI:0~4.2%)和8.9%(95%C/:3.3%~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最近6个月肛交非每次使用安全套(OR=10.19,95%CI:2.14~48.67)、最近1年未做过HIV检测(OR=15.09,95%CI:1.88~120.98)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山市受调查的MSMHIV感染率较高,高危行为普遍存在,亟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南充市护理人员艾滋病歧视态度现状。方法在南充市分层随机抽3所医院,再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科室,用面对面访问的方式对抽中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艾滋病认知情况和歧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95名临床一线护士,调查对象艾滋病总体知晓率为81.7%。年龄越小(OR=2.86,95%CI:2.13~3.17)及未接触过艾滋病患者(OR=4.11,95%CI:1.27~6.38)的护理人员艾滋病认知水平较低;认知水平(OR=2.86,95%CI:0.79~1.26)与歧视态度无明显联系,但年龄越小(OR=2.86,95%CI:1.89~3.13),工作年限越短(OR=2.55,95%CI:1.89~3.13),未接触过艾滋病患者(OR=1.97,95%CI:1.54~2.56)的护理人员歧视态度明显较高。结论南充市护理人员艾滋病认知水平较高,但仍有歧视态度,调整和改进干预策略是亟待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