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中学生应激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中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维护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浙江省2 482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学生感受较重的应激源是学习与自我压力;面对各种应激源,主要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女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应激源主要对消极的应对方式起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结论 高中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应对方式是应激源和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研高考结果等因素对大学新生家长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供对同类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时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对二A院校241名新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CL-C筛查阳性率为0.83%,总分为38~49分者占2.5%;秩和检验得出考分是否≤预期20分、预期考上二本与一本、录取满意与否、离孩生活适应与不适、工作稳定与不稳、大专以上与中专以下、健康与患病、居住城乡、收入禹低、无与有资助或其他挫折等组,前者比后者总分低,Z值为-2.00~-3.39,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离孩生活适应、录取满意度、预期考分落差、夫妻关系、工作稳定度、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与总分呈负相关,r为-0.13~-0.2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稳定度、录取满意度、离孩生活适应度、预期考分落差(B=-0.03~-1.58,t=-2.00~-2.69,P<0.05)对家长PTSD症状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结论高考结果及生活压力对考生家长心理造成较大影响,有引发PTSD的可能,应当重视。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适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上仍存在问题,这一点在大学新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该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与适应之间关系的探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更广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了解某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广州某医科大学2011-2014年全体大一新生5 728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新生的恐怖因子得分(1.44±0.44)高于2008年全国大学生常模(1.3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8,P<0.05).在性别因素上SCL-90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5),女生得分(142.33±34.19)高于男生(136.22±35.23);除偏执因子外,其他因子在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SCL-90总分(141.57±36.55)高于医学类专业学生(139.35±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5);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在躯体化、敌对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医学类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2.83,P值均<0.05).结论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性别、专业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军校大学生生活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生活应激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对军校大学生13102名进行测试.结果不同的学生群体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应激源和做出的应激反应有很大差异,学生生活应激问卷中的绝大多数因子分与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军校大学生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应激源和产生的应激反应是影响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亚  王宏  李建桥  刘琴  曹型厚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55-1658
探索重庆某库区县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关系,为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MSLSS-Chinese Version)和《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LERQ)对重庆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共2 24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生活满意度的家庭维度得分(4.77±0.91)高于男生(4.66±0.99)(t=-2.765,P<0.05);高一学生的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05±0.58)高于初一学生(3.95±0.76)(t=-3.534,P<0.05);独生子女的朋友维度、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25±0.82,3.90±0.86)低于非独生子女(4.36±0.59,4.02±0.65)(t值分别为-2.071,-2.183,P值均<0.05);住校生的自我维度得分(4.39±0.78)低于非住校生(4.50±0.93),而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04±0.64)高于非住校生(3.91±0.75)(t值分别为-2.693,3.948,P值均<0.05).男生生活应激事件的恋爱与性维度得分(0.67±0.67)高于女生(0.50±0.60)(t=6.133,P<0.05),其余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女生(P值均<0.05);初一年级学生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高一年级,除家庭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独生子女的同伴维度得分(0.99±0.82)低于非独生子女(1.15±0.81)(t=-2.914,P<0.05);住校生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住校生(P值均<0.05).父母文化程度在生活满意度、生活应激事件部分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活满意度的家庭、朋友、自我维度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9~-0.301,P值均<0.01).家庭应激对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负向影响作用(B=-0.145,t =-5.739,P<0.01).结论 减少家庭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提升学生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状况的影响,为开展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对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PTSD症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生活事件与PTSD症状反应总分有显著相关;生活事件对PTSD总分及各维度的影响显著,解释了PTSD总分变异的16%,再体验变异的12%,逃避及麻木变异的11%,过度警觉变异的14%。结论生活事件会影响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宋爽  田玲玲  李世平  付金生  刘建新 《中国校医》2015,29(4):241-243,245
目的 以石家庄市某医科大学为例,探讨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以及生活事件对医学新生心理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 从石市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新生中随机抽取472人,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90项症状校核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被试进行调查。结果 (1)抽样调查显示,医学新生中54.8%存在心理问题,9.4%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SCL-90各项因子分除焦虑、恐怖两因子外,均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3个大学生常模。(2)负性生活事件对医学新生产生中度影响率为66.8%,医学新生最常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因子类型为学习压力因子,各负性事件因子刺激量和SCL-90各分量表因子分间存在相关关系,pearson系数为0.206~0.539。(3)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SCL-90总均分,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有:人际关系因子,特殊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回归方程的调整R2为0.349。结论 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良好,负性生活事件可较好的预测本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浙江省中学生应激源状况减负7 a前后的变化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评估2007年浙江省中学生的应激源状况,并与7 a前所测浙江省7所中学学生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减负后,除初一、初二年级外,其他各年级学生的压力都有所减轻;女生的身心压力增加.减负后,属于教师压力的2个条目退出主要应激事件的前10位,属于自我身心压力的2个条目进入前10位.除自我身心压力外,其他各类压力在不同年级间存在差异,各项压力都以初二年级最高.各年级学生占前3位的都是学习压力、身心压力和朋友压力.学习压力虽然仍居应激源的第1位,但除了初一、初二年级外都有下降.结论 减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学生压力减轻工作可以从学习、个性培养、人际关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西部某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颇受社会关注,国内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卫生服务机构,而如何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是当前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者及学校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许多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远低于社会同龄青年,为精神疾病的高发人群。为了解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对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地处西部贫困地区的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层整群抽取720名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64份,有效回收率为92.22%。其中男生340人,女生324人;一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大学生认知易感性和抑郁症状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某医学院校1 498名临床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量表,归因方式、应对方式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2.5%,抑郁症状评分与功能失调性态度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1);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维度评分之问呈负相关(均有P<0.01),而与应对方式中的白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四个维度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均有P<0.01);抑郁症状评分与归因方式中的消极外归因评分之间呈现负相关(均有P<0.01).结论 大学生抑郁症状与应对方式、功能失调性态度和归因方式存在密切关联,改善学生的认知易感性有助于降低其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善医科大学新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干预实验的方法、内容和效果,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测验量表评价被试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在对560名新生进行基线问卷测查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223名学生进行了"学校生活技能"干预,对照组为其余337人。干预实验以班为单位进行,每周2学时,共进行5次。干预实验结束后,采用基线测查时所用相同心理测验问卷进行复测。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测验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干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干预前、后2组学生的应对方式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生活技能干预对改善医科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状况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应对方式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某军校600名新生视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军校入学新生视力状况,为军队院校高考招生视力体检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某军队指挥院校600名普通高中毕业入伍新生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近视力和裂隙灯检查,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4、9为合格,裸眼视力低于4.9或行角膜屈光手术为不合格。结果 600名新生中,眼科检查合格占86.92%,不合格占13.08%,视力不合格新生中,裸眼视力不合格占45.22%,角膜屈光手术占54.78%。裸眼视力不合格新生中高度近视占2.82%,中度近视占29.58%,轻度近视占67.60%,近视力全部正常。角膜屈光手术新生中高度近视占16.28%,中度近视占54.65%,轻度近视占29.07%,远视力全部正常。结论 军校新生视力体检不合率高,体检把关不严,招生监督不力是其主要因素,军校招生视力体检要求中的标准欠合理,不完全切合实际也是重要因素。建议完善招生体检制度,加强监督;调整现行的视力体检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了解高校新生的共情能力与快感缺失水平及其相关性,为大学生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及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对随机抽取的合肥市3所高校551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一本、二本和大专院校大一新生之间IRI-C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6,P<0.01);除观点采择(PT)外,IRI-C其他各因子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一本、二本和大专院校大一新生间RSAS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66,P=0.064).与男生相比,女生除PT分外,IRI-C各因子得分均较高,而RSAS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SAS总分与IRI-C总分,PT,FS,EC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而与PD因子得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高考分数较高的学生共情能力较差.共情能力较高者快乐体验的感受能力较高,而过分卷入他人情绪体验者感受快感的能力则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学校口腔卫生工作方向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某高校2010级新生240名进行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口腔保健态度和口腔卫生行为25项内容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提高幅度分别为25.821,0.76,18.57个百分点,且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应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多种方式的长期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大学生约会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江苏省某高等医科学校1~3年级约800名学生进行匿名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近6个月内精神、躯体和性暴力等约会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01份.处于恋爱期433名学生近6个月内施暴经历阳性报告率为22.2%,其中男生21.3%,女生22.6%.受暴经历阳性报告率为40.0%,其中男生25.0%,女生46.8%.“冷漠/不理睬”是最为常见的约会暴力行为方式,占80.4%.发生原因最多的为“对方冷淡自己”,占24.1%,其次为“看法不同,争论互不相让”,占2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级、城市生源、母亲文化程度高、童年被贬低经历、童年被用物品打、生活压力大、恋爱次数少是遭遇约会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父亲文化程度高、爱好看小说、爱好看电影是遭遇约会暴力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约会暴力行为较为普遍,应引起重视,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措施防范约会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安顺乾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074-1075
目的了解彭阳县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为制定中小学生常见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彭阳县城区7所中小学校12 580名学生2009年9月-2010年6月的晨检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彭阳县城区学生因病缺课率为6.30%,男生为6.02%,女生为6.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P>0.05);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因病缺课率分别为7.01%,7.2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9,P<0.01)。小学、初中和高中均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胃肠道疾病占第2位;患病时间以冬、春季病例居多,2-3月为最高,11-12月次之。结论彭阳县城区中小学生缺课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居多,疾病构成主要以呼吸系统、胃肠道疾病和传染病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入学体检触诊甲状腺异常,进一步行彩色超声检查及结合临床分析的必要性。方法触诊甲状腺肿大或结节161例,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部分结合甲状腺功能五项化验。结果161例甲状腺异常彩超显示甲状腺声像图正常77例,异常84例,其中仅2例男性,余82例均为女性。甲状腺弥漫性病变52例,有14例合并甲状腺结节,诊断桥本炎26例,其中合并甲减及甲亢各2例,12例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45例,其中3例手术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高度怀疑甲状腺癌未手术。余41例无明显恶性倾向,建议定期复查。结论在新生体检颈部触诊异常时进行CDFI筛查,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结合甲状腺血生化,对甲状腺疾病能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1年内重灾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随时间变化趋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标准心理量表(PTSD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分别于震后3、6、9和12个月对汶川县3所中学1966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随访调查,通过建立多水平随机系数模型,分析研究对象PTSD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全程参与灾后PTSD随访研究并获得有效问卷者共1677名.震后3、6、9和12个月,研究对象PTSD总分分别为(35.14±11.08)、(32.90±11.03)、(30.67±11.28)和(29.75±11.22)分,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6.6%(613/1677)、30.7%(515/1677)、24.8%(416/1677)和22.2%(373/1677).领悟社会支持系统得分中位数为60.00分,存在问题者筛查阳性率为17.20%(289/1677).震后1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对象的PTSD得分总体呈下降趋势(β时间=-1.879,x2=47.03,P<0.05).男生4次随访平均分分别为33.71、31.61、29.66、28.83分,女生分别为36.33、33.98、31.51、30.52分,初中生分别为35.46、33.28、30.18、29.22分,高中生分别为34.89、32.62、31.04、30.15分.性别和年级因素对个体PTSD总分下降趋势有影响,其中,女生快于男生、高中学生快于初中学生(β性别-时间=-0.354,x2=4.83,P<0.05;β年级-时间=0.622,x2=11.30,P<0.05).结论灾后1年内调查对象PTSD患病率较高,PTSD存在随时间自行恢复的趋势,但男生和初中学生恢复速度更慢.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changes and the relative risk factors within one year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disaster area.Methods A total of 1966 students from 3 school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target population.For each student,personal basic information and standard psychological scale(PCL-C,PSSS)were investigated by a self-administrated questionnaire in the 3rd,the 6th,the 9th and the 12th month after the earthquake,respectively.PTSD trends over the time and the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level random coefficient model.Results There were 1677middle school students fully participated in the PTSD follow-up study by turning in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The averaged scores of PTSD at the time of the 3rd,the 6th,the 9th and the 12th month after the earthquake were 35.14 ± 11.08,32.90 ± 11.03,30.67 ± 11.28 and 29.75 ± 11.22,respectively.Meanwhile,the general incidences of PTSD were 36.6%(613/1677),30.7%(515/1677),24.8%(416/1677)and 22.2%(373/1677),respectively.The median scor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ystem was 60.00 and the general incidences of PSS was 17.20%(289/1677).The PTSD scores for the students had a de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period of our observation(βtime =-1.879,x2 = 47.03,P <0.05).The averaged scores for boys for the 4 follow-up studies were 33.71,31.61,29.66,28.83 ;for girls were 36.33,33.98,31.51,30.52; for junior school students were 35.46,33.28,30.18,29.22; for senior school students were 34.89,32.62,31.04,30.15.Moreover,two factors,gender and grade,were related with the decreasing trend(the trend for girls and senior school students was sharper than that for boys and junior school students)(βgender-time =-0.354,x2 = 4.83,P <0.05; βgrade-time = 0.622,x2 = 11.30,P <0.05).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PTSD was high.Meanwhile,there was a trend of self-recovery for adolescent's PTSD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post-earthquake,but boys and junior school students recovered more slowly.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农村县高中学生抑郁情绪的流行特征,并探讨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早期预防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县一中的872名高中学生,用青少年健康与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包括行为与态度、性格与情绪、日常活动和健康行为等。结果高中生抑郁评分在27~111分之间,平均分得为(52.22±12.66)分,身高偏低者抑郁评分显著高于身高正常者。抑郁评分较高组自杀意念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抑郁评分低的组。抑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与抑郁相关的因素有:身高、睡眠质量、曾经醉酒次数、家庭经济情况。结论抑郁情绪在高中学生中较为常见,而抑郁情绪又常常引发自杀意念的产生,因而需要加强对学生抑郁情绪的排解,对有抑郁情绪的学生予以足够的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