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Liu EW  Wang SJ  Liu Y  Liu W  Chen ZS  Li XY  A LY  Wu ZY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1):979-984
目的 了解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HIV感染者的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美沙酮维持治疗系统和HIV/AIDS报告系统中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5个美沙酮门诊就诊者中所有HIV阳性就诊者(860例)的基线、治疗、随访和死亡信息.收集的信息包括人口学特征、美沙酮每日服药情况、CD4检测情况、抗病毒治疗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等.基线信息从2005年8月建立第一个美沙酮门诊起开始收集,随访信息收集到2011年5月.对缺失数据采用回归插补法进行处理,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对影响死亡的因素进行研究,使用Schoenfeld检验对比例风险假设进行检验.采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分析860例HIV阳性海洛因成瘾者,平均年龄为(32.9±6.4)岁,67.3%( 579/860)的为已婚.美沙酮服药剂量为(38.2±20.7)mg/d,27.8%(239/860)参加了抗病毒治疗,38.7%(333/860)的从未检测过CD4.观察期间出现151例死亡病例,研究队列共观察了 2192.9人年,平均每人观察2.6年,全死因死亡率为68.9‰.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参加抗病毒治疗(HR =0.53,95%CI:0.32~0.88)、基线CD4计数在200~350个/μl(HR=0.35,95% CI:0.20 ~0.60)、基线CD4计数大于350个/μl(HR=0.16,95%CI:0.09~0.29)、已婚(HR =0.55,95%CI:0.37 ~0.82)是保护因素;年龄大于45岁(HR=5.20,95% CI:2.60~10.20)、曾经共用过注射器(HR=1.40,95%CI:1.02 ~2.00)与参照组比较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美沙酮门诊中HIV感染者的死亡率较高,坚持抗病毒治疗有利于降低感染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成年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3-2009年全省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问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24 669例有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信息,其中存活18 683例,死亡5986例.艾滋病患者总病死率从2003年的20.1/100人年降到2008年的5.1/100人年.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不同、合并机会性感染情况不同的感染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HR=4.4)、CD4+T淋巴细胞在50 ~ 199 cells/μl(HR=2.0)、血红蛋白<90 g/L的中度贫血(HR=1.8)、基线合并机会性感染症状数多者死亡风险高(HR=1.7).其他影响艾滋病治疗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男性、未婚或离异、谷丙转氨酶值较高、性传播或注射毒品传播(HR值分别为2.2、1.6、1.5、1.3、1.2).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开始抗病毒时间较早(HR=0.8)和抗病毒治疗前配偶也是HIV感染者(HR=0.8).结论 河南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需要进一步监测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及机会性感染情况,及时开展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成年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3年全市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4 445例有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治疗前体检信息等,其中存活4 159例,死亡286例。艾滋病患者总体的病死率为3.16/100人年。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不同、基线血红蛋白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感染途径不同,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低(RR=1.280;95% CI:1.157~1.403)、血红蛋白<90 g/L的中度贫血(RR=1.561;95% CI:1.343~1.779),其他影响艾滋病治疗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为注射或吸毒传播;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为已婚或者同居。结论 乌鲁木齐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问;提高抗病毒治疗时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并获得家庭的支持,及时开展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陕西省商洛市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生存率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2018年在商洛市首次接受HAART治疗的≥18岁HIV/AIDS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寿命表法分析HIV/AIDS病例的生存率、死亡率和中位数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AART治疗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86例HIV/AIDS病例,因AIDS死亡27例。治疗后1年内、4年和8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95%、89.71%和88.3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接受HAART治疗时年龄≥30岁(RR:4.208~24.095,95%CI:1.219~79.491)比18~29岁组死亡风险高;AIDS患者(RR=38.590,95%CI:15.451~96.382)比HIV感染者死亡风险高;同性性接触感染(RR=3.425,95%CI:1.385~8.470)和其他途径感染(RR=10.299,95%CI:3.602~29.446)比异性性接触感染死亡风险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 (RR:0.133~0.170,95%CI:0.048~0.604)比200个/μL死亡风险低。结论商洛市HAART治疗HIV/AIDS病例生存率较高;首次接受治疗时年龄、病程、感染途径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影响HIV/AIDS病例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盐城市2005-2015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盐城市2005-2015年HIV/AIDS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 结果 共有67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纳入本次研究,截止到研究结束时,有48例病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占7.16%。抗病毒治疗后患者1~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0.93、0.91、0.91、0.88和0.8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首次确诊HIV阳性时年龄25~<50岁组的死亡风险低于年龄≥50岁组(HR=0.350,95%CI:0.196~0.625,P<0.001),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50~<200个/mm3组、≥200个/mm3组的病例死亡风险均降低(HR=0.447,95%CI:0.216~0.925,P=0.030;HR=0.286,95%CI:0.148~0.552,P<0.001)。 结论 首次确诊HIV阳性时的年龄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影响HIV/AIDS的生存时间,提示扩大HIV监测检测覆盖面,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山东省50岁及以上首次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方法 收集2003-2014年底在山东省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基线和治疗后的相关资料,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22例,其中男性占76.7%,女性占23.3%;平均年龄为(56.9±6.4)岁;以已婚或同居者为主,占63.4%;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4.3%;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是194.0(83.5~301.0)个/mm3,基线时仅不同感染途径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200,P=0.003)。治疗后不同时间段与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治疗前机会性感染情况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均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病毒完全抑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3,P=0.719)。结论 山东省50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西省南昌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绘制累积生存率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南昌市1994—2018年5月纳入的2 996例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2 996例HIV/AIDS患者中,914例因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死亡,平均死亡率为2.4/100人年;截至观察终点时,中位数生存时间为2.3年,抗病毒治疗组1、2、5、7、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0%、92.0%、86.0%、82.0%、74.0%;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60岁年龄组死亡风险是20岁年龄组的1.27倍(95%CI=1.03~1.63),男性患者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27倍(95%CI=1.03~1.56),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缺失组死亡风险是200个/mm3组的1.24倍(95%CI=1.02~1.50),未治疗患者死亡风险是抗病毒治疗患者10.44倍(95%CI=8.71~12.50)。结论确诊时年龄、性别、本地出生、初诊CD4值水平、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可能感染途径等是HIV/AIDS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及早进行艾滋病检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延长HIV/AIDS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海市2个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自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87—2013年5月期间上海市2个城区报告的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抗病毒治疗前至少有2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的HIV感染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描述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特征,并分析其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调查对象365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的中位数M=-4.4(IQR:-11.1~0.2)个/μL,其中263例(72.1%)HIV感染者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低于首次,显著下降(≥30%)率为39.2%(143/36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率与年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及首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间隔时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HIV感染者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总体平缓,部分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快速下降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定期监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变化速率,及时评估病情进展,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9.
《上海预防医学》2021,33(9):779-784
【目的】分析2006—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台州市2006—2019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K-M)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抗病毒治疗累积成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抗病毒治疗后HIV感染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 904例研究对象,K-M法估算抗病毒治疗后1、3、5、8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9%、94.9%、93.1%和92.1%,抗病毒治疗累积成功率分别为91.3%、85.3%、81.8%和73.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18~30岁年龄组、基线CD_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基线无贫血、抗病毒治疗有效、基线无症状体征、传播途径为同性性传播相比,年龄51~60岁(HR=4.94,95%CI:1.66~14.69)、年龄60岁(HR=9.14,95%CI:3.14~26.63)、基线贫血(HR=2.24,95%CI:1.55~3.23)、基线CD_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HR=4.35,95%CI:2.14~8.86)、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HR=3.90,95%CI:2.73~5.58)、异性性传播(HR=1.92,95%CI:1.15~3.20)、基线出现症状体征(HR=1.68,95%CI:1.16~2.41)是HIV感染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台州市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各年累积生存率、抗病毒治疗累积成功率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年龄大、有贫血的HIV感染者,加强对抗病毒治疗初期效果的监测,并做好"发现即治"工作,从而进一步降低HIV相关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报告注射吸毒HIV感染者的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 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注射吸毒HIV感染者,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计算死亡密度, 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风险因素, 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1-2020年, 我国累计报告≥15岁注射吸毒HIV感染者119 209例, 其中死亡59 094例, 全死因死亡密度为6.96/100人年, 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为1.91/100人年, 总死亡密度呈下降趋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注射吸毒HIV感染者全死因死亡风险, 相比于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500个/μl者, 未检测CD4计数、0~、200~和350~个/μl的HR值(95%CI)分别为2.85(2.78~2.93)、2.47(2.40~2.54)、1.58(1.53~1.62)和1.24(1.21~1.28);相比于抗病毒治疗者, 未抗病毒治疗者的HR值(95%CI)为7.13(6.99~7.27);相比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昆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whohavesexwithmen,MSM)艾滋病知晓率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8月到云南彩云天空工作组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MSM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定性访谈搜集资料。结果MSM总知晓率为94.0%,其中HIV抗体阳性组知晓率为92.0%,抗体阴性组知晓率为94.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入MSM圈子1—5年(OR=3.316,95%CI:1.992~6.751)是艾滋病知晓危险因素;婚姻状况为在婚(OR=0.032,95%CI:0.004—0.33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296,95%CI:0.012—0.385)、艾滋病咨询或检测(OR=0.696,95%CI:0.039—0.917)、性病检查或治疗(OR=0.653,95%CI:0.306—0.927)、接受过艾滋病性病宣传材料(OR=0.571,95%CI:0.202—0.997)、艾滋病知识来源于咨询服务(OR=0.023,95%CI:0.001~0.450)和互联网(OR=0.225,95%CI:0.000—0.516)是艾滋病知晓的促进因素。结论应该加强进入MSM圈子时间较短(1~5年)的MSM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同时加大艾滋病性病咨询检测和治疗的力度,扩大加强宣传材料发放和互联网健康教育的广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贵州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5—2016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概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分析15921例AIDS患者,开始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42.13±14.40)岁,已婚/同居者占58.61%。治疗后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P25~P75):15.96(6.00~33.00)]月。9.77%随访病例发生死亡,其中59.29%的死亡发生在开始治疗的12个月内;第1、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00%,82.00%和74.0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死亡风险是男性的0.58倍(95%CI:0.49~0.68);随着年龄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亦增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低;治疗前无疾病症状体征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有症状体征的0.70倍(95%CI:0.60~0.81)。结论贵州省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整体较好,应高度关注死亡危险因素较高的患者,建议在扩增治疗患者的同时注重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中国安庆地区人群配偶吸烟和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1995-2005年基线调查中,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吸烟和其他相关变量。2010-2011年对基线人群进行随访收集脑卒中事件并进行核实。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配偶吸烟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纳入分析16 706人,平均随访(7.0±2.2)人年,共收集231例脑卒中事件。调整性别、年龄、收缩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饮酒变量后,夫妻都吸烟人群发生脑卒中风险是夫妻都不吸烟人群的1.89倍(RR=1.89,95%CI:1.05~3.39),本人吸烟与配偶吸烟对脑卒中的发生有交互作用(P=0.033);本人吸烟配偶不吸烟人群与夫妻都不吸烟人群相比患脑卒中风险增加(RR=1.33,95%CI:0.93~1.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层本人吸烟与配偶吸烟的交互作用相对危险度男性为2.81(95%CI:0.62~12.85)、女性为1.04(95%CI:0.30~3.64),表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本人及配偶都吸烟时可能增加本人患脑卒中风险。结论本研究证实夫妻都吸烟可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艾滋病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前各种机会感染的发生概率,为早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提供参考。方法 ART前收集初治艾滋病患者年龄、婚姻状况、配偶是否感染、确诊日期、既往是否接受过ART、体重等基本信息,以及确诊机会感染和机会肿瘤、曾出现的免疫低下的临床表现以及现患机会感染和机会肿瘤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53例初治艾滋病患者中男性955例,女性198例,开始ART时平均年龄(39.7±12.5)岁。自述配偶也为感染者的共124例,其中45对为夫妻均在接受ART。1 153例患者平均CD4+细胞计数为(139.7±109.0)个/μl。共计1 238例次发生AIDS相关性疾病或临床表现,以消瘦最为常见358例次(31.05%),其次为持续发热252例次(21.86%)、带状疱疹208例(18.04%)。457例因各种机会感染或肿瘤住院治疗并开始ART,CD4+细胞计数为(77.8±94.3)个/μl,发生AIDS相关性疾病为1 133例次(91.52%)。696例在门诊开始ART的患者,CD4+细胞计数为(180.9±98.0)个/μl,发生过AIDS相关性疾病的例次仅为105(8.48%)。结论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确诊前已经出现了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AIDS晚期患者(尤其是CD4+细胞计数<100个/μl)在开始ART前更可能发生各种较严重的多重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感染者中艾滋病规范检测或治疗状况,探讨影响艾滋病规范检测或治疗的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在上海市招募200名HIV阳性的MSM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规范服务状况与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等。结果应该接受规范检测与治疗的研究对象共190名,其中有78.4%(149/190)进行了艾滋病规范随访检测与治疗。对艾滋病规范随访检测与治疗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低于7分者未接受艾滋病规范检测或治疗的危险性是得分在7分及以上者的4.78倍(OR=4.78,90%CI:1.52~15.02);最近1年曾寻求心理支持/物质帮助者存在不规范检测或治疗的危险性是未寻求心理支持/物质帮助者的2.28倍(OR=2.28,90%CI:1.18~4.38);选择性伴不考虑性伴HIV感染状况者存在不规范检测或治疗的危险性是考虑性伴HIV感染状况的0.38倍(OR=0.38,90%CI:0.19~0.76);HIV确诊后10 d及以上告知他人自身感染状况者不规范检测或治疗危险性是10 d以内告知他人者的4.22倍(OR=4.22,90%CI=1.70~10.47)。结论 MSM人群中HIV感染者接受艾滋病规范检测与治疗的报告率偏低,需要强化治疗教育并改善随访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清远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以下简称"艾滋病病例")细胞免疫状况,为该人群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时机选择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对364例HIV/AIDS人群外周血进行CD4+T、CD8+T细胞绝对值检测及计算CD4+T/CD8+T,比较不同感染途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364例HIV感染者的CD4+T细胞中位数为277.50(177.00~1 446.00)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占35.16%(128/364),201~350个/μl的占29.67%(108/364),351~500个/μl的占22.80%(83/364),500个/μL的12.36%(45/364);CD8+T细胞中位数899.00(44~4 547)个/μl,其中500个/μl的占65.22%(240/368),≥500个/μl的占12.23%(45/368)。结论清远市目前的艾滋病病例主要是由性途径感染引起,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普遍偏低,大部分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中、晚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水果摄入对胃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Medline、Pubmed、Ovi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等工具检索2001年1月至2012年10月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水果摄入与胃癌关系的队列研究,收集文献资料.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异质性采用不同的模型对检索文献的相对危险度(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值进行合并,并根据地区、随访时间、调整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队列研究文献7篇,随访人数1 173 859例,其中胃癌患者3679例;总合并效应量为0.89(95% CI:0.78 ~ 1.01),提示水果摄入对胃癌的发生保护性作用不具有独立性;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随访时间≥10年的合并效应量为0.94(95% CI:0.85 ~0.99),调整了年龄、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因素的效应量为0.81(95%CI:0.54 ~0.99),提示排除了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水果的摄入对胃癌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水果摄入对胃癌发生具有抑制作用,建议在饮食中适当增加水果以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健康青少年和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布调查,建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浙江地区义务献血和健康体检者385例,血样用Multi TEST四色特异性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抗体进行荧光标记,FACS Cal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样品,Mulfiset程序获取数据并分析结果,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百分位数法,采用95%可信区间确定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男性和女性的CD3^+的百分率和CD3^+CD4^+百分率和绝对数均有差异,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而CD3^+绝对数和CD3^+CD8^+百分率和绝对数没有性别差异。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各个指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均有差异,表现CD3^+CD8^+(相对数和绝对值)随年龄组增大而逐渐下降趋势,而CD3^+CD4^+(相对数和绝对值)则随年龄组增大而逐渐增加。浙江省健康人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范围:CD3^+百分数(%):47.98~82.60;CD3^+绝对数(个/μl):712.49~2367.55;CD8^+百分率(%):14.24~41.48;CD8^+绝对数(个/μl):219.14~1109.81;CD4^+百分率(%):24.15~51.66;CD4^+绝对数(个/μl):383.61~1345.60;CD4/CD8:0.70~3.25。结论健康人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分布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别。由于这种差别细微,可以在同一种族同一区域建立统一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9.
李叶兰  黄竹林  单飞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740-1741
目的评价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的疗效,为深入规范开展抗病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下载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的抗病毒治疗数据库的历史卡片,采用Excel2003和SPSS13.0对抗病毒治疗数据库中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基本情况表及随访表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142.33±112.71)个/μl,治疗12个月,治疗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值为(308.23±162.58)个/μl,治疗3、6、9和12个月与治疗前CD4+检测结果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6个月后,有128例进行了病毒载量检测,其中82.0%的病例病毒载量计数下降到检测不到水平。结论长沙市艾滋病例在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后,治疗效果明显,病例状态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