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SWI图像与常规MRI图像。结果 40例脑血管病变(包括20例脑血管病合并出血及20例脑血管畸形),SWI均清晰显示病变边界及形态异常血管,尤其对海绵状血管瘤显示敏感,而常规MRI仅清楚显示24例,另外16例陈旧性出血病变未能显示;12例脑外伤,SWI均显示损伤部位及合并出血,而常规MRI有4例共8处病变未显示;38例脑肿瘤,SWI较常规MRI序列对病变边界及瘤内出血显示更加清楚。结论 SWI序列在显示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脑创伤,颅脑肿瘤内出血较常规MRI敏感,对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磁敏感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可提供与磁共振常规扫描不同的影像信息.前者对于肿瘤内静脉血管结构及微出血灶的显示有显著优势,而后者能反映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因此在脑肿瘤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就磁敏感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的原理及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初步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胶质瘤13例和低级别胶质瘤11例,均做了MRI平扫、增强扫描和SWI,按照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肿瘤分级,由两位神经放射诊断医师对SWI肿瘤内的低信号进行评分,分析测定两组肿瘤的SWI低信号评分有无统计学差异。11例高级别组肿瘤实质出现明显低信号(敏感性84.6%),7例低级别组肿瘤内出现明显低信号(特异性36.4%),高级别组肿瘤低信号评分值高于低级别组(P<0.05)。磁敏感加权成像有助于胶质瘤的分级。 相似文献
4.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相对新兴的核磁序列,通过组织之间的磁敏感差异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血液产物、小静脉和铁沉积十分敏感,因此可用于脑肿瘤中微出血、静脉成像、血氧饱和度水平等的检测及评估. 相似文献
5.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畸形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诊断脑血管畸形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8例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血管畸形及静脉血管畸形)患者行1.5T MRI检查,包括SE序列,SWI序列,部分还包括MRI增强、DWI、T2*WI、MRA和MRV.SWI所得到图像资料经过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得SWI磁化率加权图、SWI MinIP图和SWI相位图.将所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SWI相对于常规序列在脑血管畸形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0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SWI的磁化率加权图像特点表现为完全低信号6个,另24个表现为低信号中伴点状、斑状等或高信号,周围环绕较宽低信号,出现明显的"铁环征".病变范围的显示较常规序列范围大.在14例动静脉血管畸形中,SWI较常规序列多发现7例动静脉血管畸形(AVM),有10例同时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在14例静脉血管畸形中,SWI较常规序列多发现病变8处,并能同时显示更多细小髓静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SWI能够较常规扫描序列更好的对脑血管畸形,尤其是不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定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52例,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术前S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扫描,分析图像,记录病灶形态及信号特征,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两种序列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SWI序列对乳腺病变的检出率为20.3%,敏感度为19.2%;DWI序列对乳腺病变的检出率为87.5%;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的ADC值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SWI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显著低于DWI。 相似文献
7.
8.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利用物质磁敏感特性成像的新技术,对铁、钙、血红蛋白代谢物等异常敏感,已被广泛运用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诊断与研究中。脑肿瘤是神经影像学研究热点之一,对其早期诊断、分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就SW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利用物质磁敏感特性成像的新技术,对铁、钙、血红蛋白代谢物等异常敏感,已被广泛运用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诊断与研究中。脑肿瘤是神经影像学研究热点之一,对其早期诊断、分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就SW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 maging,SWI)在病毒性脑炎病情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者29例。应用GE3.0T MRI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行MRI常规序列(T1WI,FSET2WI,T2FLAIR)和SWI序列扫描。将病毒性脑炎严重程度分为三级,分析SWI在显示不同严重程度病毒性脑炎病变内出血方面的差异。结果:常规MRI序列(T1FLAIR,FST2WI,T2FLAIR)显示病毒性脑炎病灶内出血平均体积分别为(0.07±0.17)cm3、(0.12±0.22)cm3、(0.14±0.24)cm3,SWI序列为(1.06±1.65)cm3,SWI在显示病毒性脑炎病变内出血方面较常规序列具有明显优越性,且SWI显示不同严重程度病毒性脑炎病灶内出血存在显著差异。结论:SWI序列可以清楚的显示病毒性脑炎病变内的出血,有助于对病毒性脑炎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进而为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2015,12(2):e1-e14
Imaging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identifying intracrani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The goals of imaging include (1) detecting injuries that may require immediate surgical or procedural intervention, (2) detecting injuries that may benefit from early medical therapy or vigilant neurologic supervision, and (3) determin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to tailor rehabilitative therapy or help with family counseling and discharge planning.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perform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on the utility of various imaging technique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TBI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evidence-based, clinical imaging protocols. The i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ggest practical imaging 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TBI across different practice settings and to simultaneously provide the rationale and background evidence supporting their use. These recommendations should ultimately assist referring physicians faced with the task of ordering appropriate imaging tests in particular patients with TBI for whom they are providing care. These recommendations should also help radiologists advise their clinical colleagues on appropriate imaging utilization for patients with TB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外伤性胼胝体损伤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16例外伤性胼胝体损伤的患者进行DTI、SWI及MRI常规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对检出病灶数目的差异.结果 16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胼胝体损伤,DTI检出病灶43个[直径(d)≥10 mm者17个,d<10 mm者26个],其中3个病灶于SWI上未显示;SWI检出105个(d≥10 mm者9个,d<10 mm者96个),其中49个病灶于DTI上未显示;常规序列检出病灶30个(d≥10 mm者15个,d<10 mm者15个).对于d<10 mm病灶的敏感性,DTI、SWI明显优于常规序列(Z=2.716,Z=3.302;P <0.01);对于d≥10 mm的病灶,DTI、SWI在数目统计上与常规序列差异不显著,但是病灶的范围要广于常规序列.结论 DTI和SWI可以相互补足,联合DTI和SWI两种技术,能够较全面地观察胼胝体的损伤,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三维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还可以直观显示胼胝体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6例DAI患者均行3.0 T 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SWI,比较不同序列对DAI脑内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DAI检查、诊断和分级中的作用。结果各序列显示脑内各部位DAI病灶平均检出数依次为:T1WI(0.327±0.910)、T2WI(0.523±1.332)、FLAIR(1.179±2.832)、DWI(1.417±3.579)、SWI(5.340±10.483),其中SWI序列检出DAI病灶的数目最多,共检出DAI出血灶833个,与T1WI、T2WI、FLAIR和DW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2、14.29、15.34、20.36,P<0.001)。在SWI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结节低信号改变,位于白质及皮髓交界区病灶排列呈甩鞭样或串珠状,具有特征性。在SWI上,38.46%(10/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Ⅰ级,26.92%(7/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Ⅱ级,34.62%(9/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Ⅲ级,DAI分级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之间具有相关性(r=-0.759,P=0.00026),DAI的SWI分级能较好地反映DAI的损伤程度。结论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常规MRI其他序列检出更多、更小病灶,其呈甩鞭样或串珠状排列更能体现DAI的损伤特点,较常规MRI序列更好地对DAI进行分级诊断,为临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颅脑创伤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30例颅脑外伤伤员血清和脑脊液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变化,并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5mg/kg)和常规剂量地塞米松(20mg/日)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发现,颅脑损伤后血清和脑脊液中LPO的含量明显升高(P<0.001);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术后第3日血清和脑脊液中LPO的含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治疗组(P<0.05),术后第3日颅内压也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01),大剂量组伤员的Glasgow昏迷计分(GCS)恢复到15分所需的时间也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提示:颅脑损伤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大剂量地塞米松能有效地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的MR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的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10个月~20年发生的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MRI、表观扩散系数(ADC)、磁共振波谱学(MRS)表现.结果 病变主要位于颞叶,颞叶病灶范围较大时累及额叶或小脑,少部分病灶位于脑干,其MRI示坏死脑组织的T_1、T_2弛豫时间延长,呈不均匀信号改变,并脑水肿.增强扫描坏死区呈散在斑点状、小结节状强化,或皱缩状、"花边"状强化团块;ADC为稍高信号;MRS表现为胆碱(Cho)峰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其中,54例发生于颞叶,2例合并额叶损伤,1例合并小脑损伤,3例发生于脑干;颞叶病变累及双侧38例,单侧16例.结论 MRI可以清晰显示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范围,ADC及MRS具有一定特征性,有益于鉴别诊断.鼻咽部随访复查应仔细观察双侧颞叶及脑干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可疑DAI病例行常规TSE、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SWI扫描.结果:SWI可清楚显示18例DAI的颅内异常小出血灶,表现为点状、条索状、类圆形或环形的低信号影,检出率为72%.常规TSE序列检出7例,检出率为28%,FLAIR序列检出12例,检出率为48%,DWI序列检出14例,检出率为56%.结论:SWI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脑内小出血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波谱成像(MRS)在脑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应用Siemens Verio 3.0 T超导磁共振仪行常规MRI平扫+增强、SWI和2D1H-MRS,并将各自结果同病理结果比较并统计分析,得出敏感度、特异度并同常规MRI比较。结果 (1)SWI序列中显示星形细胞瘤的出血率在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出血量在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2)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瘤体代谢物胆碱(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ho/肌酸(Cr)、NAA/C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瘤体出血指数C值和Cho/NAA联合筛检,敏感度100%,特异度83.3%。结论 (1)同常规MRI比较,SWI能提高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的特异度,2D1H-MRS能提高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的准确度。(2)瘤体出血指数C值和Cho/NAA值联合筛检能提高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8.
磁敏感成像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率与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在SET1WI和SET2WI序列上无阳性或表现不典型、加作磁敏感成像序列扫描后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的46个病灶,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5例中,单发病灶22例,多发病灶3例,其中1例同时发现12个病灶。46个病灶在SET1WI和SET2WI上呈等、低、高或混杂信号,未显示“铁环征”26个(56.5%),较明显“铁环征”7个(15.2%),不明显“铁环征”13个(28.3%);在磁敏感成像序列上,21个(45.7%)表现为完全低信号,25个(54.3%)在低信号中伴有点状、条状、桑葚状高信号,并出现明显的“铁环征”,MR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病理证实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磁敏感成像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大鼠颅脑创伤后星形细胞早期反应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大鼠颅脑创伤后星形细胞的早期反应。方法用气体冲击导致大鼠局部脑挫伤,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损伤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反应性星形细胞。结果颅脑创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肿胀为一早期现象,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增强,伤后6小时,反应性星形细胞主要局限于伤区周围脑组织和伤侧海马,伤后24小时,星形细胞反应波及全脑,海马组织中尤为明显。结论颅脑创伤后星形细胞反应可能与早期胶质细胞应激反应有关,反应性星形细胞在继发性脑损伤病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