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冷冻方式进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对于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寻求较佳镇痛方案。方法将82例开胸肺部手术患者随即分成3组,分别为A组肋间神经冷冻术(45s)联合静脉自控镇痛、B组肋间神经冷冻术(90s)联合静脉自控镇痛、C组单纯静脉自控镇痛,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手术当日及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观察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A、B组VAS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低于C组,术后自主排痰能力得以加强;而B组存在个别患者有明显术区麻木感的现象。结论开胸手术采用肋间神经冷冻可加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同时适当减少冷冻时间并不导致镇痛效果的减弱,且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低,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肋间神经压榨术预防开胸后胸痛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7月以来,我们采用肋间神经压榨术防止开胸术后胸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并发症大多与伤口疼痛存在直接关系,因疼痛引起的深呼吸受限及咳嗽咳痰欠佳是造成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安全有效的止疼方法对手术后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老年人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普通患者不同,常规的止疼方法对于老年患者效果欠佳.肋间神经冷冻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止疼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观察肋间神经冷冻技术在开胸术后的止疼效果,并评估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出现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冷冻方式进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对于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寻求较佳镇痛方案.方法 将82例开胸肺部手术患者随即分成3组,分别为A组肋间神经冷冻术(45s)联合静脉自控镇痛、B组肋间神经冷冻术(90s)联合静脉自控镇痛、C组单纯静脉自控镇痛,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手术当日及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观察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A、B组VAS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低于C组,术后自主排痰能力得以加强;而B组存在个别患者有明显术区麻木感的现象.结论 开胸手术采用肋间神经冷冻可加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同时适当减少冷冻时间并不导致镇痛效果的减弱,且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低,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开胸术后患者肋间神经压榨止痛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胸术后患者常因刀口疼痛不敢用力咳嗽,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不张、肺炎、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1998年2月~2002年6月,我们对210例开胸术后患者采取肋间神经压榨止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镇痛优势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全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Ⅰ组采取肋间神经冷冻术,Ⅱ组采取患者自控静脉给药镇痛,Ⅲ组作为对照组.术后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计分,记录患者肺部及镇痛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78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术后早期Ⅰ、Ⅱ组间镇痛效果优于Ⅲ组;从术后第3天开始,Ⅰ组镇痛效果优于Ⅱ组,Ⅱ组优于m组;术后长期止痛效果,Ⅰ组优于Ⅱ组、m组,而Ⅱ、Ⅲ组间无差异.肺部并发症在Ⅲ组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Ⅰ组患者胸部麻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术应用于胸腔镜可获得持久有效的镇痛效果,但可增加胸部麻木和感觉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丁超  鲁增辉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513-1514
目的观察椎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164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2例采用椎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术后PCA;对照组82例采用术后PCA。记录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在术后12 h及24 h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在48 h及72 h的镇痛效果两组无差异。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椎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8.
经硬膜外腔注射小剂量稀释后的吗啡,可达到各种原因所致的疼痛治疗,得到临床确认并被广泛运用。我们采用吗啡2mg,在手术关胸时行切口上下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剖胸手术后的伤口止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术后疼痛对病人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开胸手术由于创伤大 ,胸腔引流管的放置等原因 ,4 0 %的病人疼痛剧烈 [1 ] ,传统的度冷丁肌注止痛 70 %的患者存在镇痛不全 [2 ] ,并不能有效地咳嗽、排痰及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 ,导致胸腔积液、肺不张、肺部感染、凝肩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而如何安全有效地止痛已成为开胸术后护理的重要问题。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在我院施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 88例 ,采用 PCEA(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法 )术后镇痛者4 2例 ,称 PCEA组 ,其中男 3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 9.2± 11.2岁 ,…  相似文献   

10.
刘国英  卢学法 《山东医药》2007,47(21):85-86
将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肋间神经阻滞(CINB)镇痛,B组(25例)采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A),C组(25例)不用任何镇痛措施。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的使用情况,以及各组术前、术后呼吸功能指标的变化。清醒及术后12 h止痛有效率A组〉B组〉C组,P均〈0.05。术后吗啡用量A组〈B组〈C组,P均〈0.05。术后血气分析结果表明,A组可有效改善术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态。认为曲安奈德联合罗哌卡因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有效改善呼吸抑制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开胸手术后往往出现剧烈的疼痛,除了带来严重的痛苦之外,易导致患者术后呼吸运动受限,影响有效咳嗽排痰等,从而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方法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主要包括全身镇痛和局部镇痛两大类。局部镇痛有肋间神经阻滞、肋间神经冷冻、胸膜间镇痛、胸椎旁神经阻滞、硬膜外镇痛、持续滴灌肋间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各有适应证、禁忌证和优缺点。胸段胸膜外镇痛和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是目前开胸手术后镇痛的金标准,多模式镇痛是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屈宏  贾良  郭强  张雪民 《山东医药》2004,44(33):39-40
近年来,腋淋巴结清扫术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可引起患侧臂腋部皮肤的感觉异常,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在对5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洁  毕玉洁  李海燕 《山东医药》2010,50(26):24-24
患者男,57岁。因肺癌行开胸手术后10个月,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但切口及周围一直疼痛,自述手术切口局部皮肤表面经触摸、衣服摩擦即感疼痛难忍。诊断为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经多种药物及理疗治疗,效果不佳。于2008年12月来本院诊治。我们采用MDC-1000—3IBP型曼迪森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给予照射治疗:将复合探头置于疼痛部位,距皮肤1~2cm处,行非接触性照射,功率设定为500mW,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康复意义。方法选用该院60岁以上老年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麻醉前行椎旁神经阻滞,术毕给予地佐辛辅舒芬太尼静脉PCIA,对照组术毕给予地佐辛辅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Prince-Henry术后疼痛评分,PICA按压次数、患者满意度并观察和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6、12、24 h各时间点Prince-Henr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未发生因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48 h时间点Prince-Henry评分差别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需要额外追加芬太尼的例数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辅以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效果显著,明显减少静脉麻醉镇痛药使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人开胸手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5.
黄波  王仁广  曹存礼 《山东医药》2006,46(18):80-81
开胸术后切口疼痛影响患者早期咳嗽、咳痰及呼吸,使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率增加,影响患者康复。2005年3月~2005年9月,我们对48例开胸术后患者实施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上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两大类,术后疼痛属于急性疼痛,大多发生在术后24~48 h。目前,临床上的胸科手术仍以开胸手术为主,开胸手术切口较长,切口附近神经密布,创伤大,神经,肌肉损伤大,可引起剧烈的术后疼痛,患者咳嗽、排痰、变换体位时,疼痛更加剧烈,由此可引发肺部相关并发症,术后的有效镇痛可以减少或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对于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作用〔1〕。老年患者开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手术效果。方法乳腺癌患者56例,行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52例,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3例,经典乳腺癌根治术1例,术中尽量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结果本组仅1例切断胸前神经,其余均有效保留胸前神经,术后均无明显胸肌萎缩现象。保留肋间臂神经48例,术后出现上臂内侧麻木感2例,腋窝疼痛1例;随访18~28个月,均未发生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切除肋间臂神经8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皮肤感觉异常;随访16~30个月,发生对侧腋窝转移、骨转移各1例。结论乳腺癌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可减少手术并发症,不增加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直视下与超声引导下前路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剔除改换其他麻醉方式患者,最终直视组97例,超声组98例。直视组采用直视下前路TPVB方式,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前路TPVB方式。观察并记录两组前路TPVB成功时间;麻醉前、前路TPVB进行时及成功后5 min、15 min、30 min、1 h、手术结束时血压(BP)及心率(HR);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包括睁眼时间、定位功能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苏醒期患者躁动例数;术后1、4、8、12、24、48 h静止和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TPVB进行时平均动脉压(MAP)、HR均低于麻醉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后5 min、15 min两组MAP、 HR均降低,且超声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后30 min、1 h及手术结束时,两组MAP、HR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2000年4月至2005年6月,我们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肿胀麻醉为52例女性(年龄21-44岁,已婚38例)行腋窝人路隆乳术,镇痛及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根治术中行肋间臂神经保留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本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乳腺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均在术中行肋间臂神经保留;对照组30例,均在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对2组进行观察及后期随访。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淋巴结清扫数无明显差异;术后患侧肢体感觉异常情况、疼痛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3年,部分病例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但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根治术中肋间臂神经的保留,能够明显降低患侧肢体的感觉障碍,提高术后生存质量,且不明显延长手术时间,也不增加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