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比较采用独立准直器与非独立准直器对鼻咽癌(NPC)鼻咽部及颈部靶区进行射野衔接,观察衔接层面的剂量分布情况,并分析优劣。方法两种设野方法,一种采用独立准直器,一个中心,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半束射野衔接。另一种采用非独立准直器,两个中心全束衔接。计算并比较两种射野衔接层面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采用独立准直器,一个中心,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半束衔接,其衔接层面剂量分布均匀,无剂量冷点、热点的出现。而非独立准直器,两个中心射野衔接,衔接处剂量分布很不均匀,最高剂量Dmax达处方剂量的134%,同时存在明显低剂量区,致使靶区D95所占体积降至88.1%。结论独立准直器,一个中心半束衔接应用于NPC放射治疗,能有效避免衔接层面剂量冷、热点出现,确保靶区剂量的同时,又较好的保护了正常组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分析经CT证实的53例鼻咽癌有单侧或双侧咽旁间隙侵犯不同照射野放疗的近期疗效。病人全部为~(60)Co常规外照射,总剂量70~80GY/7—8W,分别采用耳前野和面颈联合的不同射野分两个治疗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放疗结束后半年二组的肿瘤消退率分别为52%和75%。(P<0.05)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曹鼓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410-3410
目的:探讨鼻咽癌诱导化疗加放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咽癌诱导化疗加放疗组及单纯放疗组的疗效。诱导化疗加放疗组21例,单纯放疗组17例,均为鼻咽癌Ⅲ~Ⅳ期病人,诱导化疗加放疗组放疗前行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氟尿嘧啶500mg/m2,顺铂30mg/日,连续5天静脉输入),后行鼻咽部放疗,面颈联合野剂量35GY/19Fx/27d,改为耳前野或小面颈联合野避脊髓放疗,肿瘤区剂量至70GY/38Fx/52d,单纯放疗组鼻咽部放疗同化疗组,面颈联合野剂量35GY/19Fx/27d,改为耳前野或小面颈联合野避脊髓放疗,肿瘤区剂量至70GY/38Fx/52d。结果:诱导化疗加放疗组治疗后局控率96%,单纯放疗组症状局控率81%,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和53.6%。结论: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局控率加诱导化疗组有所提高,但口腔黏膜反应轻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Ⅰ、Ⅱ期霍奇金淋巴瘤斗篷野常规放疗采用等中心和延长源皮距治疗进行剂量学比较,评估不同照射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择10例病理证实的Ⅰ、Ⅱ期淋巴瘤患者行CT定位,用Philip 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分别作出等中心和延长源皮距2种不同布野的常规计划,分析各治疗计划的PTV剂量分布均匀性及心脏、肺、脊髓的受量。结果斗篷野内不同部位照射剂量差别在20%~30%。腋窝和颈部淋巴深度浅,接受相对高的剂量,而纵膈相对较低。剂量分布均匀度与适形度无明显差别。结论斗篷野采用延长SSD照射较SAD能降低心、肺、脊髓的剂量,但剂量分布均匀度与适形度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下颈前分割野脊髓挡块的合理设置方法.方法 收集2006年1~2月于我科住院,确诊鼻咽癌患者50例,放疗前常规行仰卧位鼻咽 全颈增强CT横断扫描.在CT横断图像上,以通过椎孔中央并垂直于床面的直线为基准线,在相当于第6颈椎椎体中央水平,分别测量左、右侧颈总动脉内缘距基准线的垂直距离(L、R).结果 L范围14~27 mm,中位值19 mm,50例患者中L≤15 mm者有6例;R范围10~28 mm,中位值17 mm,50例患者中R≤15 mm者有15例;L R范围25~49 mm,中位值37 mm,50例患者中L R≤30 mm者有7例(14%);全组50例患者中达到L≤15 mm或R≤15 mm任一项者共有18例(36%).结论 鼻咽癌放射治疗中下颈前分割野脊髓挡块简单设置为30 mm宽的方法可能导致1/3左右患者至少1侧Ⅳ区淋巴引流区内侧部分漏照或剂量不足,下颈前分割野脊髓挡块最好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个体化设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70例双侧咽旁间隙侵犯的鼻咽癌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照射方式治疗的疗效。方法 70例双侧咽旁间隙侵犯的鼻咽癌全部病例经病理和CT证实,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放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面颈联合野放疗至36Gy,鼻咽改用双耳前野、耳后电子束野,颈部采用颈前分割野放疗。放疗组采用面颈联合野放疗至36Gy,自己设计的颈后分割野,并将颈后分割野提高扩大至外耳孔上缘,同时使用双外侧挡块保护双下颌支。结果治疗组咽旁肿物消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双侧咽旁间隙受侵的鼻咽癌患者,我们设计改进的颈后分割野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累及野放疗中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进而为临床治疗选择最优放射治疗方案;比较不同大小肿瘤(直径〈3 cm及&gt;5 cm)不同放疗计划对危及器官的影响,进而选择较优的放疗计划。方法选择12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位患者设计三种治疗计划(A.常规放疗;B三维适形放疗;C调强适形放疗),在规定C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剂量曲线比较三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脊髓、气管、肺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大小的肿瘤三种放疗计划对脊髓的剂量学影响。结果三种计划的靶区的平均剂量以IMRT计划为好,IMRT同时减少了脊髓及气管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肿瘤直径大小,以IMRT计划最好。结论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能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较三维适形放疗有剂量学优势,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临床护理路径在鼻咽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华萍  洪金花  王瑛  刘蓉 《江西医药》2007,42(12):1227-1229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疗程长,易出现口咽干痛、鼻腔干燥、堵塞、出血、放射性皮炎、转颈张口功能受限等症状,严重时不得不暂时中断放疗.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放射治疗不同射野设计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研究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中不同射野设计,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将病理确诊的胸段食管癌患者40例分为2组,每组20例。计划靶区长度分别为11cm、16~17cm,经体位固定后进行CT扫描,图像经网络传送到治疗计划系统。由主管医师在CT图像上勾画出计划靶区。物理师设计五种照射野组合:包括3种三野照射、2种四野照射。结果5种射野方向设计比较,脊髓受照剂量最大值和肺受照的平均剂量、V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五种方向组合肿瘤的剂量分布和体积比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野II和三野III方式要优于其他三种方式,且前者要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剂量情况.方法 在60例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3D组)的治疗计划中,按三维计划要求,进行靶区勾画、照射野设计、剂量计算、剂量优化等,同时在同样患者、同样的照射野下再按常规放射治疗(CFRT)(2D组)的方法计算剂量(没有剂量优化).对比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二维放射治疗的剂量差别.结果 60例鼻咽癌患者中,3D组的处方剂量平均比2D组高7.2%(加15度楔形板)和5.0%(不加楔形板),95%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靶体积3D组CFRT高50.2%(98.2% vs 65.4%).在3D-CRT计划中加用楔形板剂量分布比不加楔形板更合理.结论 3D-CRT的剂量分布明显比CFRT更符合临床放射剂量学的要求.加用楔板能进一步优化鼻咽癌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治疗中A点相同,不同等剂量曲线应用的相关问题.方法60Co后装机用梭形、椭圆形、柱形、扁梨形等剂量曲线相结合的治疗计划系统(TPS)优化方案治疗宫颈癌.结果218例宫颈癌治疗结果CR 165例,占75.69%;PR 47例,占21.56%;NC 6例,占2.8%.结论宫颈癌腔内治疗A点剂量3600~4000 cGy时,选择以梭形等剂量曲线为主,辅以扁梨形等剂量曲线,补充柱形、椭圆形等剂量曲线TPS优化的治疗方案,符合宫颈癌治疗技术的规范化原则.  相似文献   

12.
The distribution of c-fos expression and NADPH-diaphorase reactivity in the cervical and lumbar segments after stimulation of the vanilloid receptors in the dorsal neck muscles with capsaicin was studied in cats anaesthetized with alpha-chloralose. After the unilateral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capsaicin, the mean number of Fos-immunoreactive neurons detected with an avidin-biotin-peroxidase techniqu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superficial laminae (I), neck of the dorsal horn (V), and area around the central canal (VII) within both the cervical and lumbar spinal cord. Most Fos-immunoreactive neurons in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 were giant and small cells. The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of Fos-immunoreactive cells throughout the cervical cord within the intermediate zone (VII) coincided with the sites of localization of last-order premotor interneurons and cells of origin of inter-segmental crossed and uncrossed descending propriospinal pathways to the lumbar spinal cord. Fos-immunoreactive neurons were co-distributed with nitric oxide-generating cells at both levels of the spinal cord, although the double-labeled cells were not observed. In conclusion, the analysis of c-fos expression and NADPH-diaphorase reactivity shows that stimulation of vanilloid receptors in the neck muscles can initiate distinctive neuronal plasticity in the cervical (C1-C8) and lumbar (L1-L7) segments, and confirms the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coupling of both regions during processing of nociceptive signals from the dorsal neck muscles.  相似文献   

13.
谢自宏  王鹏 《安徽医药》2022,26(8):1593-1597
目的探索中段食管癌采取不同入射角度,不同照射野数对计划靶区和临近相关胸部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异,探索胸中段食管癌常规调强照射野设计,试图预测和减少放射性肺炎。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由于医学原因不能手术或者拒绝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30例,所有病人均设计3种放疗计划,包括:均分5野,优化5野和均分7野3种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上述放疗计划采用同样的优化参数,包括同样计划靶区和临近相关胸部危及器官(心脏,双肺,脊髓)的剂量约束,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加以对比。结果30例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的上述调强放疗计划均能达到所预设的靶区剂量学和临近危及器官的剂量约束,而且,与5野调强放疗计划相比,等分7野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和均匀指数均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三者的CI值分别为(0.86±0.05)、(0.82±0.05)和(0.88±0.03)(P<0.001);HI值分别为(0.109 5±0.04)、(0.100 9±0.04)和(0.923 6±0.02)(P<0.001);对于危及器官肺而言,等分7野的全肺V20值(22.9±4.3)%和(8.1±1.2)%较低,有降低的趋势;而优化5野调强计划的全肺V5值(47.1±9.8)%和V10值(34.5±5.1)%要显著低于等分7野调强放疗计划,分别为(56.1±10.2)%和(40.9±6.2)%(P<0.05);优化5野调强计划靶区脊髓最大剂量和心脏V30照射剂量明显高于等分7野调强计划靶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脊髓最大剂量和心脏V30照射剂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增加照射野数(7野)调强计划可以提高靶区适形度和提高均匀性,降低V20和V30值的趋势;而缩小入射野与体中线入射角度(优化5野)可以减小双肺的低剂量照射体积(V5,V10);而减少照射野与中线角度心脏和脊髓受量稍增加,均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包小庆  谢宏武 《安徽医药》2012,16(8):1120-1121
目的总结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11年9月在我科诊治的12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病人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后诊断,术后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变11例:孤立性蝶窦炎4例,霉菌性蝶窦炎5例,囊肿2例;蝶窦腺癌1例。临床表现为头痛9例,眼球胀痛1例,涕血1例,头晕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3年。良性病变术后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无复发。蝶窦腺癌者术后头痛无改善,术后放化疗,9个月后肺部、肝脏等多处转移,3年后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头痛、进行性视力下降的患者,应行CT或MRI并可结合鼻内镜检查,以便早期诊断,病理能够确诊。鼻内镜手术是治疗良性孤立性蝶窦疾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将35例食管癌患者分为适形放疗组(15例)和常规放疗组(20例),分别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进行治疗。处方剂量6000~6600cGy,分割剂量180~200cGy,1次/天,5次/周,照射剂量参考线为90%为等剂量曲线。结果三维适形放疗组CR40.0%(6/15),PR46.7%(7/15),近期有效率86.7%;常规放疗组CR35.0%(7/20),PR60.0%(12/20),近期有效率95.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适形放疗组1年生存率80.0%(12/15),常规放疗组85.0%(17/2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三维适形放疗组发生率53.3%(8/15),小于常规放疗组65.0%(13/20)。结论三维适形放疗用于食管癌治疗是可行的,急性放射损伤较轻,但近期疗效与常规放疗比较未见明显提高,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模拟定位在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行放疗的食管癌46例,比较CT模拟定位和常规模拟定位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食管钡剂造影不能显示肿瘤外侵情况,而以CT图像所示的肿瘤外侵率达80.43%,非对称性外侵达78.26%,淋巴结转移率达28.26%;CT扫描病变长度长于食管钡剂造影片所示病变长度,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实体肿瘤为中心设置照射野的90.00%等剂量线分布能100.00%包全肿瘤病灶,而食管腔为中心位置的常规模拟定位放射治疗计划中,90.00%等剂量线包全肿瘤病灶仅41.30%(P<0.05)。结论 CT模拟定位的放射治疗计划使食管癌放疗照射野的设置更加精确合理,但在应用CT勾画食管癌肿瘤靶区长度时,应参考X线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42例需要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调强放射治疗组24例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18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射治疗方法给予放射治疗。结果:在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中,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大剂量为63.6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分别是40.6Gy和44.8Gy;使用调强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大剂量是61.3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分别是22.8Gy和25.9Gy。在扁桃体癌的放射治疗中,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小剂量是39.8Gy,脊髓的最小剂量是29.0Gy;使用调强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小剂量是57.9Gy;脊髓的最小剂量是12.8Gy。在上肢软组织肉瘤术后治疗中,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脊髓最小剂量是45.0Gy;使用调强放射治疗脊髓最小剂量是14.4Gy。结论: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相比较,前者能使放射治疗的靶组织内的剂量分布均匀一致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四肢软组织肉瘤术后,不能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但可以采用调强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适形放疗对放疗后鼻咽癌复发患者的治疗价值及预后因素。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11月医院收治的30例复发性鼻咽癌,所有患者均接受适形放疗,其中部分患者接受了辅助性化疗。结果总的2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是60.0%和53.3%。放疗剂量≥60Gy患者的2年生存率(77.8%)优于放疗剂量<60Gy的2年生存率(33.3%)(P<0.05),而复发间隔时间未影响生存。结论在基层医疗单位,适形放疗是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再程放疗剂量是影响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由于本研究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更确切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9.
胡民  刘刚 《安徽医药》2013,34(8):1133-1135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微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孤立性蝶窦病变行鼻内镜下经上鼻道入路扩大蝶窦自然窦口,清除病变。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慢性炎症9例,非侵袭性霉菌性蝶窦炎3例,囊肿4例,均为孤立性蝶窦病变。16例均治愈。无术中大出血、视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入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安全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