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血栓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血栓形成常涉及多种因素,其中纤溶系统失衡,纤溶活性降低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冠心病患者伴有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降低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升高,易致血栓形成。而冠脉血栓形成又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作为纤溶系统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AMI和心绞痛患者应用尿激酶和蚓激酶治疗过程中,血浆t-PA和PAI的动态变化,分析它们对冠心病患者纤溶系统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不同阶段纤溶活性的改变。【方法】选择 4 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2 5例 ,稳定型心绞痛 2 2例 ) ,2 0例急性心肌梗死及 30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测定各对象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 (t PA :a)及其抑制物活性 (PAI 1:a)。【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组相比 ,血浆PAI 1:a及PAI/t PA比值均显著升高 (P <0 .0 1) ,而t PA :a显著降低 (P <0 .0 1) ,稳定型心绞痛与正常组相比 ,各指标无显著差异 ;在冠脉单支与多支病变组间 ,各项指标无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不同阶段纤溶活性不同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是体内纤溶系统的重要成分,其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2].很多疾病可有血浆PAI水平的变化,近年发现纤溶系统的改变是肝病患者并发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3],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也可能是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4,5].因此,研究上述疾病纤溶机制的异常对防治肝病患者并发出血、冠心病患者冠脉内血栓的形成,判断其预后等均有重要意义.笔者测定肝病及冠心病患者血浆PAI活性,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我们对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CG)、α_2抗纤溶酶(α_2AP)、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等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与SA相比,UA及AMI患者t-PA活性、t-PA/PAI比值明显降低(P<0.05),血浆PAI活性、Fg含量及D-Dimer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说明μA及AMI患者存在明显凝血活性增强及纤溶系统功能减退,这对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浆纤溶活性测定在冠心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血浆纤溶活性与冠脉病变程度、范围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根据受累冠脉数、狭窄程度及病变稳定性将 2 56例患者分别进行分组 ,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 ,PAI- 1 )血浆浓度。结果 ①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浆PAI- 1活性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 (1 3 64± 2 32vs 6 2 2± 1 78,P <0 0 1 ) ;②多支冠脉病变组患者血浆PAI - 1活性高于单支病变组患者(1 1 67± 2 1 2vs 6 38± 1 72 ,P <0 0 1 ) ;③堵塞组患者较狭窄组患者血浆PAI- 1活性显著升高 (1 2 69± 1 82vs 8 38± 1 82 ,P<0 0 1 ) ;④冠脉粥样病变的范围、程度及稳定性与血浆t-PA活性没有明显关系。结论 血浆PAI - 1活性对冠脉病变的范围、程度及稳定性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急性期血浆中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AFI)活性与抗原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ELISA与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4例心绞痛患者和45名对照血浆中TAFI抗原及活性;同时用Clauss法检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AMI组与心绞痛组之间以及二者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浆TAFI抗原及活性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AFI抗原与活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r=0.692,P<0.05);AMI组、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浆Fib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发生AMI时,血浆中TAFI的活性与抗原水平没有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患者止凝血、纤溶状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10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1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SA),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38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α-granulemembraneprotein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及D-二聚体(D-Dimer),采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并比较各指标在CH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别。结果CHD患者血浆中t-PA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他指标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UA组与SA组比较,vWF、t-PA、PAI、D-Dimer、FIB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GMP-140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与UA组比较,GMP-140和D-Dimer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D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性增高而纤溶活性降低的状态,易发生血栓,并且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CHD严重程度相一致(AMI>UA>SA),有助于进行危险分层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血浆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冠心病患者 3 3例 ,冠脉造影前冠状静脉窦 (CS)和冠脉开口处 (AO)取血 ,比色法测定血浆NO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CS血浆NO水平 (NOCS)及CS与AO血浆NO水平之差(NOCS -AO)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冠心病组NOCS明显低于AO血浆NO水平 (NOAO) (P <0 0 5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NOCS -AO 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 (P <0 0 5 ) ,AMI组和UAP组NOCS均明显低于NOAO(P <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系统血浆NO水平降低 ,AMI和UAP患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纤溶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文莉  盖晓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2):1334-1335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 :测定并比较 5 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组 2 8例 ,不稳定心绞痛组 2 4例 )在使用氯吡格雷治疗 4周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活性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活性 ,D 二聚体 (D D)和纤维蛋白原 (FG )的浓度变化。结果 :用药 4周后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 PA浓度增加 ,PAI 1、D D和FG均降低 ,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纤溶活性 ,对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赖诺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治疗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纤溶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和发色底物显示法 ,检测 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 3 4例无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应用随机编码将 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赖诺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 ,治疗 8周后复测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活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显著降低和抑制物活性明显增加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赖诺普利治疗 8周后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治疗前基础水平、常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改善 ;血浆纤溶活性也有明显改善 ,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减退 ;血浆纤溶活性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时尽早应用赖诺普利治疗能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介入方法 ,成功率达 80 %~ 90 %。但PTCA可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 (I R)损伤、急性冠脉闭塞及再狭窄 ,这些已成为影响PTCA近、远期疗效的主要限制因素 ,这些事件的发生可能与血管内皮、血小板及纤溶活性有关。因此 ,我们对PTCA前后血浆P 选择素 (Ps)、凝血酶调节蛋白 (T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进行测定 ,旨在探索影响PTCA疗效的因素及揭示冠心病发病机制。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1998年 10月~ 1999年 12月连续在本院住院的患者 ,共有 6 6例行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同等条件下,不同强度的运动对血浆血栓形成因子的影响.方法36例健康男青年随机分成4组,分别参加强度不同的运动训练.结果(1)训练后,运动训练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大、小强度组较中等强度组升高更明显;(2)中小强度运动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明显升高,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却明显降低,而大强度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没有改变;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却明显增高.结论提示中、小强度有氧运动在增强纤溶活性,降低血凝,减少血栓形成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纤溶系统的异常. 方法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测定93例患者血浆一系列纤溶指标. 结果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活性(PLG)、α2抗纤溶酶活性(α2-PI)、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水平降低;缓解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 AL患者存在纤溶系统的激活,部分指标与AL分型、出血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乔平  郭小梅  马业新 《临床荟萃》2003,18(23):1321-1324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 (themetabolismsyndrome,MS)合并冠心病 (coronaryheartdisease,CH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IR)与血浆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单纯代谢综合征患者 31例 ,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 36例和正常对照 2 0例 ,观察一般情况 ,并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type 1,PAI 1)、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空腹血糖 (fastingbloodglucose ,FBG)、空腹血胰岛素 (fastinginsulin ,FINs)和血脂等指标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nsulinsensitiveindex ,ISI)。结果 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组的ISI较单纯代谢综合征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5 ) ;血浆PAI 1、Fg等明显升高 (P <0 .0 5 )。在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组PAI 1与Fg、FINs正相关 ,与ISI、高密度脂蛋白 (highdensitylipoprotein ,HDL)负相关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ISI、HDL和Fg与PAI 1独立相关。 结论 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纤溶活性异常 ,同时纤溶活性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脉内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心肌复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纤溶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某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97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分组,对照组48例术后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口服,观察组49例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心肌复流TIMI血流分级、纤溶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肌复流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24 h、72 h后血浆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8.16%)较对照组(25.00%)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通过改善AMI行PCI患者的纤溶功能和心肌损伤程度,改善心肌复流情况,降低近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 (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两种常见类型 ,其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所致。体内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 ,凝血功能亢进 ,纤溶功能降低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血浆 t-PA、PAI活性 ,D- Dimer、Fg含量作为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及其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免疫法等定量分析47例AMI患者入院即刻及治疗14 d后血浆vWF,FIB,DD,t-PA,PAI等相关指标变化,并观察治疗14d后AMI患者中氯吡格雷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vWF,FIB,DD,t-PA,PAI水平变化.结果 AMI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vWF,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纤溶活性指标t-PA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1),PAI,DD水平升高(P<0.01).治疗14 d后血浆vWF,FIB,t-PA水平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氯吡格雷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t-PA,FIB,PAI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有明显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能明显改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老龄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浓度的影响 ,以探讨尿激酶治疗AMI的非溶栓机制。方法 :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制备老龄鼠AMI模型 ,尿激酶腹腔注射进行AMI溶栓治疗 ;设正常对照组、AMI组 (AMI 1d)、尿激酶溶栓组 (AMI尿激酶治疗 1d) ,测定 3组中各血液流变学指数及血浆ET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AMI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数及血浆ET浓度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尿激酶溶栓组中大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数与血浆ET浓度均显著低于AMI组(P <0 0 5 ) ,其中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数与血浆ET浓度之间呈显著相关 (P <0 0 1)。结论 :尿激酶作为纤溶酶原激活剂 ,可部分改善AMI局部冠脉血液循环并逆转血浆ET浓度的病理性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患者血浆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变化在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6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和60例同期住院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活性。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和对照组相比,t-PA活性明显减低,PAI活性显著增高(P均<0.01)。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平衡失调,故检测其血浆t-PA,PAI活性动态变化可作为脑梗死诊断与治疗的一个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急性期血浆中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AFI)活性与抗原水平的变化。方法用ELISA与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4例心绞痛患者和45名对照血浆中TAn抗原及活性;同时用Clauss法检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ib)。结果AMI组与心绞痛组之间以及二者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浆TAFI抗原及活性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AFI抗原与活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r=0.692.P〈0.05);AMI组、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浆Fib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发生AMI时,血浆中TAFI的活性与抗原水平没有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