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旨在以颏下动脉和颏下静脉为血管蒂的颏下岛状瓣(SMIF)整复口腔缺损。方法7例口腔癌肿患者接受了口腔肿瘤切除加同侧颈淋巴清扫术,并同期行SMIF整复口腔缺损,其中1例施行了根治性颈清扫术,1例施行了保留颈外静脉的改良颈清扫术,其余5例施行了保留颈内静脉的改良颈清扫术。结果除行根治性颈清者外,6例行改良颈清者的SMIF均成活。结论SMIF血供恒定,成活可靠;其最大面积可达7cmX16cm,且活动度大,可达到距供区较远的部位,可广泛用于口腔颌面缺损的整复;因颈内外静脉系统是颏下静脉的回流通路,著作颈淋巴清扫术应保留两颈静脉系统之一及其与颠下静脉连通的中介静脉方能确保SMIF的成活。  相似文献   

2.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有许多整复方法。自1997年3月以来作者应用颏下瓣整复口腔组织缺损,报告如下(表1)。颏下瓣包含皮肤、皮下筋膜、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用于整复口腔,其厚薄适度,不会引起受区臃肿不适;供区邻近口腔,术后无明显畸形;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有益于患者康复。该瓣有知名血管为蒂,血供与回流良好。蒂长且扭转角度大;根据受区距离可分别以颏下血管、面动脉远端或近端带颏下血管为蒂。颏下静脉经面静脉达面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借面静脉、面后静脉与颈外静脉交通。其回流分为: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4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小腿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对2例累及舌腹部及下颌舌侧骨板的口底鳞癌.行原发灶根治术及保留颏部下缘的颏部截除术:4例舌癌均行原发灶根治术.术中保留下颌舌侧牙龈,未行下颌骨骨段切除术:2例颊部鳞癌患者行保留下颌骨下缘的原发灶根治术;8例患者均行颈淋巴清扫术.术中解剖出面动脉、颈外静脉和颈前静脉,再根据口腔缺损的范围制备相应大小及形状的皮瓣,皮瓣以胫后动、静脉为蒂。将皮瓣的胫后动脉与面动脉吻合,将皮瓣的胫后静脉与颈外静脉(或颈前静脉)吻合.然后将皮瓣与缺损区边缘严密缝合。结果:8例小腿内侧皮瓣均获得成功,口内、外伤口愈合良好,修复效果良好,覆盖于小腿内侧皮肤缺损区的皮片全部成活。结论:小腿内侧皮瓣适用于舌、口底、颊部及面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可利用携带部分比目鱼肌的小腿内侧皮瓣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4.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颌外动脉、面前静脉的分支颏下动、静脉为蒂制备颏下区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结果:应用该皮瓣修复的14例患者,12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部分坏死,1例失败,成功率92.9%,全部病例切除原发灶同时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外观与功能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长而可靠的血管蒂、厚薄适中、成活率高、切口隐蔽、无需血管吻合、操作简单等优点,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一期重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科选择性地对33例口腔颌面部癌瘤病例,在原发灶切除的同时,同期行改良选择性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扫术。经1年至5年的随访,术后功能与疗效满意。我们认为本术式的优点主要是手术操作简单,可充分保留副神经和颈内静脉功能,并发症较少,可以达到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目的。  相似文献   

6.
8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8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在口腔黏膜鳞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84例口腔黏膜鳞癌患者在原发灶根治的同时施行功能性颈清扫术,其中 8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11例,3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刀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和术区皮肤感觉保存情况。结果 随访10~67个月,8保留式组无颈部淋巴结复发;3保留式组颈部淋巴结复发2例,复发率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复查,术区皮肤感觉良好者,前组7例,后组为0(P<0.01)。结论8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不会增加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保留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清扫术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住院的口腔癌初诊患者40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8岁,中位年龄50岁,舌癌16例,颊癌15例,口底癌5例,下牙龈癌4例。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经典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和保留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清扫术。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与经典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相比,保留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清扫术在功能保留方面明显优于经典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P〈0.05),而术后颈部复发率与经典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无显著差异。结论:保留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清扫术可作为口腔癌颈清扫术的常规术式,并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种保证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手术彻底性和避免并发症,最大限度保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机体功能的最佳颈清扫术式。方法:通过对182例颈淋巴清扫术的回顾性研究,对保留颈外静脉、颈神经丛深支和耳大神经的颈淋巴清扫术式的根治效果、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功能障碍进行评价,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与常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相比,保留颈外静脉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在维持术中较平稳的生命体征、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接受双侧根治性颈清扫术的病例,保留颈外静脉将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护理难度,并有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其术后肩功能和耳郭和(或)耳后区皮肤感觉功能明显优于根治性颈清术式(P〈0.05).而术后颈部复发率与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保留颈外静脉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术式,在保证颈清扫根治性的前提下,减轻和避免了术中、术后的颅内高压并发症和肩功能损伤及耳部感觉障碍。本术式适应证广泛,可作为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和cN0选择性颈清扫术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保留颈外静脉及颈丛神经深支对颈淋巴清扫术的安全性、彻底性及术后颅内和面部静脉回流的影响。方法 20例口腔鳞癌患者均采用联合根治术并保留颈神经丛深支。按保留颈外静脉与否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的面部组织间质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淋巴管并计数其密度,观察记录患者的术后主观症状。结果 保留颈外静脉组术后面部组织间质压的升高及持续时间均低于不保留组。颈部不同结构淋巴管密度的均值由高至低依次为: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副神经、颈外静脉和颈丛深支。结论 保留颈外静脉及颈丛神经深支不影响颈淋巴清扫术的安全性及彻底性,并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颅内和面部的静脉回流,保存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原发灶对侧颏下岛状皮瓣整复舌及口底缺损,丰富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整复方法.方法 选取5例舌及口底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用对侧颏下岛状皮瓣进行整复,观察疗效.结果 原发灶对侧颏下岛状皮瓣有足够的血管蒂到达对侧口底舌腹,修复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原发灶对侧颏下岛状皮瓣切取简单,手术时间短,成活率高,供区再次损伤畸形小,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颈清扫术(ND)不同术式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按接受ND的术式分为根治性颈清扫术(RND)组、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MRND)组和择区性颈清扫术(SND)组,采用Constant's肩功能量表和ND损伤指数量表对术后肩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保留副神经组的患侧肩功能优于RND组(P<0.01).在保留副神经组中,SND组的肩功能优于MRND组(P<0.01).SND术后的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轻微.结论SND对术后肩功能影响轻微,优于RND和MRND.  相似文献   

12.
该文为回顾性研究,评价了T1和T2期口腔癌患者的颈部转移灶控制情况及其生存率。17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均进行了原发灶切除。21例可触及颈部明显淋巴结者,接受治疗性颈清扫术,未触及淋巴结者150例,75例进行了选择性颈清扫术.75例进行了随诊观察。是否施行选择性颈清扫术依据于临床标准,而非随机。  相似文献   

13.
颏下岛状瓣是由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轴型皮瓣,其制备简便,血供稳定,术后瘢痕隐蔽。自颏下岛状瓣开发以来,几经改良,用法灵活多样,一直受到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整形外科医生的青睐。目前,颏下岛状瓣已经广泛应用于口腔、口咽和面部缺损的修复,包括软腭、颧部、颞区等远处部位。颏下岛状瓣的广泛应用主要依赖于其血供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改良和血管蒂延长方法。文章就颏下岛状瓣的血供特点、皮瓣类型及改良、血管蒂延长方法以及在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创新性应用等做一综述,为临床医生选择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提供全面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口底区域淋巴组织清扫术在舌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保存颈内静脉的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的临床评价,保留气管插管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意义,两种局部麻醉剂在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根治性颈清扫术与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治性颈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RND)与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MRND)同属全颈清扫术(comprehensive neck dissection,CND)的范畴,即术中清扫一侧颈部Ⅰ~Ⅴ区的全部淋巴结。RND术中同时牺牲副神经、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而MRND则保留了一个或数个上述结构。虽然近年来选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在头颈癌N+颈部处理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多,特别是N1颈部,但是,RND和MRND仍然是目前处理头颈部淋巴结转移(N+)的主流和经典术式,特别是MRND。  相似文献   

16.
根治口腔鳞癌时采用传统的颈淋巴清扫术常行整块颈部组织切除,由此会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术后并发症,对患者肩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采用保留颈外静脉及颈神经丛深支的颈淋巴清扫术,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手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颏下带蒂岛状瓣转移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所致组织缺损的远期临床效果。结果:应用颏下带蒂岛状瓣修复口腔组织缺损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颏下带蒂岛状瓣修复口腔组织缺损操作方便,成活率高,功能及形态恢复满意,是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相似文献   

18.
双侧颈内静脉结扎后颈外静脉对颅内静脉回流的代偿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结扎双侧颈内静脉后颈外脉对颅内静脉回流的代偿作用。 对猕猴模拟双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其颈部血管干预处理,观察其颅内压的变化。结果 双侧颈内外静脉结扎引起颅内压明显增高,保留双侧颈外静脉可减轻颅内压波动,使颅内压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颈外静脉,其有代偿内静脉回汉的功能,为防治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内并发症和术后面部回流障碍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首次采用颌下-半颈发际缘切口行单侧和双侧全颈淋巴清扫术,探讨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入院的舌癌患者3例,采用颌下,半颈发际缘切口行单侧颈淋巴清扫术。选取2007年1月至11月4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颌下,半颈发际缘切口行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单侧颈淋巴清扫术切口由颌下切口及半颈发际缘切口组成,颌下切口位于下颌下2~3cm。并与下颌下缘平行。尽量位于皮纹中,前至对侧颏部,后至乳突尖;然后由乳突尖处转折向下,沿发际缘下行至颈中份处。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则由双侧颌下切口及双侧半颈发际缘切口组成。单侧或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均在颈阔肌深面翻瓣后,合理利用手术拉钩牵引,充分暴露手术空间。术中评估操作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瘢痕大小。结果该切口单侧颈淋巴清扫术中暴露虽然不如类矩形切口,但通过合理牵拉仍能充分暴露术区,完成手术;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需要手术医生具有丰富的颈淋巴清扫术的经验,耗时相对较长。双侧颈淋巴清扫术该切口暴露比平行切口较好,但不如“H”形切口和“T”形切口。然而通过合理牵引拉钩,能充分暴露术区,完成手术。3例单侧和4例双侧颈淋巴清扫术患者术后创口愈合良好,瘢痕较小。结论颌下,半颈发际缘切口行单侧或双侧全颈淋巴清扫术,皮瓣血运好,手术反应小,瘢痕形成少。外形美观。减轻患者心理创伤,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年轻的和对美观较为重视的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保留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新型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或称合理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在治疗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TNM分期在T2N1M0~T4N3M0之间的口腔鳞癌初诊患者45例,随机分为2组(RND组和RRND组),RND组行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22例),RRND组行合理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23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颈淋巴结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RRND组术后患者面部水肿及头晕、头痛症状显著低于RND组(P<0.05);术后6个月复查,RRND组患者耳廓和肩部麻木感显著低于RND组,耳廓皮肤感觉功能和肩运动功能显著高于RND组(P<0.05);随访3年,RRND组和RND组术后颈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8.70%、4.5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与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相比,不会增加术后颈淋巴结复发率,但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