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高原地区严重多发性创伤的诊断救治水平。方法笔者回顾总结了1976年1月-2004年1月在高原工作期间参与救治、资料完整的1627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特点及救治效果。结果1627例患者中,1476例经手术治疗,49例失去手术时机,102例非手术治疗,死亡265例,死亡率16.3%(265/1627)。结论该救治方案显著提高了这一特殊地域此类伤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且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2000年设立了急救中心以来,建立了急诊手术室,采取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急诊手术-急诊监护-急诊病房一条龙的创伤救治体系,在创伤急救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把"黄金1小时"作为抢救复苏的中心.笔者对本院急诊科32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救治与结局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肠外营养支持在治疗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效果.方法从110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中随机选择46例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0天后,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结论胃肠外营养对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有营养支持和提高免疫功能作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严重多发伤病人围麻醉期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如何提高严重创伤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是目前创伤医学研究的重点。本对我院1997.1~2000.12间行麻醉手术的137例严重多发性创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链式复苏护理流程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链式复苏护理流程在创伤急救中的时效性,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方法将166例严重创伤患者按照收治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97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救治,观察组根据不同疾病应用链式复苏护理流程救治。结果观察组10min内完成基础生命复苏率、确定性手术30min到达率、手术救治及总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链式复苏护理流程将急救技术进行优化整合、规范救治程序,可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创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诊治的253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3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抢救脱险228例,抢救成功率为90.1%;死亡25例,病死率为9.9%,死亡原因为严重复合伤。结论急诊科进行的严重创伤的抢救与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掌握熟练的抢救及护理技术,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静脉阻断技术在救治严重肝脏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严重肝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64例严重肝创伤患者施行了1根以上的主肝静脉阻断.结果 治愈60例(93.75%),并发症的发生率12.5%,胆瘘4例、黄疸3例、肝脓肿1例,死亡4例(6.25%).结论 肝静脉阻断技术在严重肝创伤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流阻断技术,不阻断下腔静脉的全肝血流阻断技术既能控制术中出血,又能保证全身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析基层医院创伤中心在老年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启用创伤中心前后的72例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效果、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结果 经规范救治,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成立创伤中心优势明显,应广泛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创伤是指由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是危及生命的。多发性创伤是急诊医学和创伤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创伤在城市是第4位死因,在农村是第5位死因。其中多发性创伤占1%-1.8%,交通事故引起者大于50%。国内创伤引起死亡平均每年大于7万人,居世界首位。提高多发性创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对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本院急诊抢救力量明显加强,严重多发伤病人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笔者自2003年12月到2006年6月共诊治严重多发伤35例。效果满意。现将诊治情况作一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创伤的救治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发性创伤是指单一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造成的人体两个以上解剖部位创伤,而且这些创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属较为严重者。创伤严重评分(ISS)≥16者为严重多发伤。多发伤并非各处创伤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对机体影响较大、病理生理变化严重、常可危及生命的损伤,具有伤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易误诊漏诊、需要紧急处理等诸多特点。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救治,不但有赖于施救人员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过硬的业务能力、良好的组织分工、有力的物质保障,还有赖于制定和执行一整套科学的救治策略。救治须从受伤现场开始,但不可把现场急救的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20例,实施急诊手术治疗,对照组20例,实施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内脏再出血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内脏再出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合理实施急诊手术,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及后期再出血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正> 严重创伤常常是多发伤和复合伤,极易产生并发症,死亡率高。而创伤后1h内的黄金时间的救治意味着病人的生死存亡。这1h多半在院前急救的时段内。在这段时间内严重创伤的伤员病谱广泛,伤情严重、凶险,存活与死亡之间的时限空间狭小,极易失去抢救时机。我院自1996年~2001年共收治严重创伤病人29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98例,男231例(77.5%),女67例(22.5%),年龄最小2岁,最大50岁,平均25岁。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损伤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是创伤救治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严重创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骨盆环损伤往往涉及多学科的协作,即使对有经验的创伤外科医生而言也是一种挑战.不稳定骨盆骨折是骨科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 orthopeadics,DCO)理念应用的主要领域,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严重胸部创伤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部创伤在临床较多见,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和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时病情危重、救治难度大、死亡率高。我院2003年5月~2006年5月共救治重症胸部创伤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胸腹部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机械工业和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创伤逐渐上升,已成为创伤外科急诊最常见的病种.多发性创伤多见伤情重、变化快、休克多、易漏诊、处理难、并发症多、伤残率高[1].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本院共收治胸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84例病人,救治情况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严重创伤及高能损伤常导致多发性骨折,同时合并头颅、胸、腹等损伤.出血量多,休克发生快,死亡率高,救治难度大。因此对创伤早期诊断.抢救及治疗非常关键。本院自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共收治多发性骨折合并其它脏器损伤95例。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向老龄化发展,老年人创伤进一步增多,如何提高老年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率,成为急诊外科面临的课题。我院急诊外科诊治老年严重创伤患者17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静脉阻断技术在救治严重肝脏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4例严重肝创伤患者的手术资料,对64例严重肝创伤施行了1根以上的主肝静脉阻断.结果 治愈60例(93.75%),并发症的发生率12.5%,胆瘘4例、黄疸3例、肝脓肿1例,死亡4例(6.25%).结论 肝静脉阻断技术在严重肝创伤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流阻断技术,不阻断下腔静脉的全肝血流阻断技术既能控制术中出血,又能保证全身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0):759-759
《中华创伤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部位伤救治、交通伤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分析、创伤分子生物学和创伤免疫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手术的成功率,对78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在急诊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及护理进行总结,其要点:①初步估计病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②熟悉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充分给氧;④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及时恢复有效循环血量;⑤重视心理支持,提高急救护理效应;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或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⑦做好标准预防,防止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