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缔组织病(CTD)合并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血液风湿科2004年10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CTD合并ANFH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有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ANFH,均有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史(口服泼尼松5~15 mg/d,持续1~8年)。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和单纯髓芯减压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2例和26例。根据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骨坏死分期标准,治疗组49髋分别为Ⅰ期7髋,Ⅱ期25髋,Ⅲ期17髋;对照组38髋Ⅰ期5髋,Ⅱ期21髋,Ⅲ期12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对患者MRI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24~104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6,12,24个月Harris和VAS评分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6和0.58,P均〉0.05);治疗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5.55和6.58,P均〈0.05);术后24个月治疗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8.59,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0.73和1.74,P均〉0.05);治疗组术后12,24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0和3.22,P均〈0.05)。治疗组术后12,24个月T1相低信号区占股骨头体积百分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术后12,24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和2.07,P均〈0.05)。结论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TD合并早中期ANFH,可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恢复关节功能,有效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殷凡娜 《中国科学美容》2011,(18):104-104,15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1年5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用AD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使其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尽快地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者动脉血气指标、呼吸指数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丹阳市中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者7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治疗组(37例)和西药+中医治疗组(37例),西药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西药+中医治疗组患者在其基础上施加针灸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呼吸指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水平。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氧分压(PaO2)(t = 0.414、P = 0.340)、氧饱和度(SaO2)(t = 0.837、P = 0.203)、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t = 0.517、P = 0.304)、血白细胞计数(WBC)(t = 0.071、P = 0.943),肺泡动脉氧分压差(t = 0.399、P = 0.346)、呼吸指数(t = 0.440、P = 0.331)和APACHE Ⅱ评分(t = 0.474、P = 0.3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西药+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91.89% vs. 70.27%,χ2 = 5.638、P = 0.018);西药+中医治疗组患者PaO2(t = 33.824、P < 0.001)、SaO2(t = 2.701、P = 0.004)水平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而PaCO2(t = 20.196、P < 0.001)、WBC水平(t = 2.380、P = 0.020)、肺泡动脉氧分压差(t = 18.923、P < 0.001)、呼吸指数(t = 5.302、P < 0.001)、APACHE Ⅱ(t = 4.450、P < 0.001)评分、PCT(t = 5.625、P < 0.001)和CRP水平(t = 5.625、P < 0.001)显著低于西药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疗效,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增高其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降低患者APACHE Ⅱ评分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脑卒中偏瘫早期不同理疗方法与预后效果。方法 2010年9月~2013年1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理疗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理疗,治疗组给予低频电流理疗法,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药物与行为干预,康复周期为1个月。结果两组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都明显提高,评分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后治疗组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红外线理疗,低频电流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偏能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而对照组则单独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血脂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其中研究组治疗后的TC、LDL-C、apoB及apo B/apo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5、4.02、6.75、7.54,P均<0.05);而apoA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血脂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绪论: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明显的调脂作用,这为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预防再梗死的发生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金纳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静滴,两组均连续应用14d。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血塞通注射液静滴学检查,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2%,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7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4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指标改善方面,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措施及预后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住院肱骨干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关节松动、冷敷疗法三个方面。比较两组治疗后康复效果;两组治疗前后肘关节活动度(ROM)、肘关节功能(HSS);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疼痛情况(VAS)。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ROM及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OM及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DL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VAS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综合康复措施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合并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可达到临床预期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度,降低患肢疼痛感,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治疗,疗程8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评分,确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前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第8周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在第8周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治疗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择期TKA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进行4 w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康复教育、肌力、关节活动度、站立平衡训练、物理因子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NF技术。于治疗前、治疗4 w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功能评分量表、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6 min步行试验(6 MWT)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和步行能力。 结果治疗4 w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HSS评分分别为(91.6±5.3)分和(86.8±4.4)分,高于治疗前的(52.7±4.8)分和(53.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t=2.722,P<0.01);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评分为(19.4±1.3)分和(9.1±0.8)分,优于对照组的(16.2±1.4)分和(8.4±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9,t=2.029,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54.4±1.9)分和(50.5±2.1)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46.7±3.1)分和(46.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t=2.169,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BBS评分更高(t=2.49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6MWT评分分别为(655±51)分和(580±56)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97±35)分和(40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6,t=7.649,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MWT评分更高(t=2.579,P<0.05)。 结论TKA术后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采用PNF技术可以促进膝关节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对56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两组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 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5个月。急诊手术组的住院天数(t=14.381,P〈0.01)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t=2.130,P〈0.05)与择期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急诊手术组的治疗费用与择期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509,P〈0.01),急诊手术组的术后疗效评分与择期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643,P〈0.05)。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与择期手术相比,实施急诊手术可缩短病程、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提高ADL评分、提高FMA评分和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实验组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肤针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5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痉挛评分、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痉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痉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痉挛型脑瘫采用皮肤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降低患儿肌张力,减轻痉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出院后跌倒的方法。方法将82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予出院指导、防跌倒告知及出院后访视;观察组根据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对患者的家庭照顾者进行家庭环境改造指导、制定防跌倒健康教育处方并实施强化康复训练指导、建立QQ群等干预。结果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跌倒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6个月观察组FIM评分及生活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家庭支持系统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预防和减少出院后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PCI术后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PCI术后发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现部位分为基底节区组(44例),脑叶出血组(48例),小脑组(16例)及脑干组(12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基底节区组患者出血发生时间最短,其次为脑叶出血组,脑干组出血发生时间最长(F=-3.6146,P=0.0220〈0.05)。同时基底节区组及脑叶组患者出血量最大,脑干组出血量最少(F=-2.7313,P=0.0312〈0.05);四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Glasgow昏迷量表(GCS)及Barthel指数(BI)存在显著差异,均以脑干组最高、基底节区组其次,脑叶组及小脑组最低(F=-4.1122,P=0.0002;F=5.5415,P=0.0000;F=5.6126,P=0.0000)。经对症治疗后,脑干组死亡率最高、其余三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x2=11.1200,P=0.0110)。结论 PCI术后以脑干出血发生率最低,但其危险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不同诱导阶段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兔骨折损伤的疗效,并找到适宜移植的最佳诱导时间。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表型鉴定。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标记后,定向诱导。将实验兔40只随机分为5组:未诱导组5只;诱导3 d组10只;诱导7 d组10只;诱导21 d组10只;对照组5只。建立兔尺骨骨折动物模型,造模24 h后,将GFP标记的不同诱导阶段细胞按3×106cells/Kg于骨折处局部注射,移植后行X线检查并评分。结果骨折处X线评分,BMSCs未诱导组、诱导7 d、诱导21 d组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 d组评分高于7 d和21 d组(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BMSCs成骨诱导3 d可能是最适宜移植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85例确诊为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及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等常规外科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43例,在应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行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IM)、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8(IL-6、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7 vs 57.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SIA运动、感觉评分,FIM评分及MB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助于降低继发性炎性损伤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移植肾丢失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13年5月在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移植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6例慢性移植肾丢失患者作为移植组,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及透析维持时间相匹配的26例普通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原发病均以不明原因的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记录移植组患者移植肾状况,记录两组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情况.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切概率法.结果 移植组再次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位时间为39个月(1~186个月),对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位时间为37个月(1 ~192个月).移植组患者留存1个移植肾者20例,留存2个移植肾者2例,完全移植肾切除4例.留存移植肾的22例患者中,6例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16例维持小剂量免疫抑制剂.移植组患者再次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或“爬行肌酐”、重度水肿,血浆白蛋白平均值为(34 ±6) g/L,与对照组比较低蛋白血症程度更严重(t=-2.420,P <0.05);平均血清肌酐(654±272) μmol/L,低于对照组(t=-3.979,P<0.05);用MDRD公式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对照组(t=2.656,P <0.05),但用血清胱抑素C计算的GFR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5,P>0.05).至2013年5月,移植组和对照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0.1±2.3)kg/m2和(22.6±4.2)kg/m2,血浆白蛋白分别为(41 ±6) g/L和(45 ±4) 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5和-2.512,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血红蛋白水平较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和EPO抵抗指数(ERI)较高.移植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分别为(100±17) g/L和(115 ±18) g/L,血红蛋白达标的患者分别为9例和17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8,x2=4.923,P均<0.05);平均每周EPO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将2004年3月至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纳入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组),随机选择同期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2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华法林用量、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INR复查间隔时间、左心房内径、心律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入院后经相关治疗均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无1例死亡,出院后随访1个月~3年,全组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均有明显恢复,无再发栓塞及抗凝治疗中的严重出血发生;(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华法林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房颤动(P=0.000)、左心房增大(P=0.002)、抗凝强度过低(P=0.012)、INR复查间隔过长(P=0.047)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中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相对于颅内出血较好,其发生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2)临床上应该尽可能减少各项危险因素对抗凝治疗的影响,以避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3)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早期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