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难治性精神分裂症(refractory schizophrenia,RS)患者约占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25%~33%[1]。目前国内外对RS治疗一线用药为氯氮平,可考虑为首选,但其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2]。近年来,也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等治疗RS的报道[3]。为提供RS更多的治疗策略,笔者以氯氮平为对照,探讨阿立哌唑对RS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药应用的广泛,人们医药知识的普及,不良反应监控的手段及方法的提高,中药不良反应报道逐年增多。几乎常用的400余种中药均有不良反应的报道。特别是近年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新马禁用黄连事件、日本柴胡事件、巫丹事件、比利时中药减肥事件的出现,使我们对中药的副作用有了重新认识,井逐步引起了关注,同时也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中药毒理学,现将近年来中药对机体不同系统的毒副作用概述如下。 五官不良反应:引起鼻衄的药物有三七、人参、鹿茸、仙茅、阿胶;引起瞳孔散大的药物有南五加、氰化物、铅、颠茄类、…  相似文献   

3.
杨芳 《大家健康》2015,(2):33-34
从20世纪发生在比利时的"马兜铃酸事件"、日本"小柴胡事件"、新加坡"小檗碱事件"到国内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等中药安全性事件,有关中药安全性的问题日益受到了相关人员的重视。笔者从深层次分析了上述事件的影响因素,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高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广泛认识和防范意识,现总结论述以下内容。1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1.1过敏反应:中药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变化快,首先出现皮肤  相似文献   

4.
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上常用且相对固定的配伍形式,系历代医家临床用药经验总结.有的药对相须配伍以增强疗效,有的药对相畏配伍或相杀配伍来降低毒副作用.药对是连接单味中药与方剂的桥梁,是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药对也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方剂[1].麻黄辛温性燥,临床上常配伍甘草,以降低麻黄的毒副作用,还可以起到调和诸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药重金属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因其具有疗效独特、毒副作用小、资源丰富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某些处方中含有矿物类药物,或在中药材的栽培、加工、贮存以及生产炮制等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影响其安全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多起“中药重金属超标事件”,成为国际医药市场的敏感话题,使我国的中药出口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目前,中药中重金属成为国内外关注焦点问题,已受到政府和医药科技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就中药中重金属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1.1中毒机理重金属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药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等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合理依据。方法抽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收检查的妊娠期孕妇117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孕妇的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观察并评价117例孕妇在妊娠期间应用中药展开治疗过程中用药的安全性等级及合理性。结果观察结果显示,全部妊娠期孕妇在中药用药方面均表现良好,用药过程中对药物的选取比较谨慎,选用的药物包含益气维血胶囊、蓝芩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保妇康栓、皮肤康洗液及红核妇洁洗液等。结论在对妊娠期孕妇实施中药用药时,应综合考虑妊娠期孕妇的基本情况及特征,严格遵循相关用药标准及要求,指导妊娠期孕妇合理、科学用药,以便提升中药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等级。  相似文献   

7.
妊娠妇女患病由于惧怕西药的毒副作用,错误地认为中草药为天然无毒药品,往往擅自服用中成药,造成胎儿畸形、早产、流产或死胎的现象在临床上屡有接诊。随着近年来中药毒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的妊娠毒理作垌日益受到重视,一些传统上的非妊娠禁忌药物显示出了妊娠毒理作用,而一些非孕期正常用药因为孕妇生理机能的一系列变化,体内药物往往不易解毒和排泄,  相似文献   

8.
人们传统上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小,有人甚至认为没有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这种认识其实是一种误解。近几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相继见诸报端,而马兜铃酸事件、排毒养颜胶囊等报道更是令人震惊,中药的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笔者将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郭京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76-2677
目的 分析我院近年来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情况,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 对63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药物剂型种类、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男女比例为1.33:1,年龄以>60岁老年人及5岁~15岁小儿多见,分别占42.9%和20.6%;累及器官多为皮肤及附件、肠胃系统、神经系统,分别占36.5%,23.8%和17.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方式最常见,占66.7%,其次为肌肉注射给药,占23.8%,口服给药相对安全,占9.5%.结论 中药不良反应以静脉滴注途径、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多见,多发群体为老年人和小儿,应提高中药用药监管水平、以规范用药,以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医药受到了人们及广大患者的普遍关注。中药饮片的使用存在着相应的不足之处,如疗效缓和及用药时间较长、药物提取复杂、口感差、患者用药依从性低、携带不方便等。应用方法与疗效也就成了中药制剂工作者大力研究的方向,中药制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已悄然突起。调整中药剂型,确保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用药的依从性,方便携带等是配制工艺新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对中药制剂配制工艺中的新技术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和相关专业人士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临床使用历史,人们普遍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服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以及有些商家(药品或保健品)打出“纯中药,纯天然,绝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广告。其实这都是一些片面、错误地认识。由于药物本身具有两重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神农本草经》记载:是药三分毒。《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古代《本经》把中药分上、中、下三品之分,上品药之养命,120种,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药之养性,120种,无毒或轻微毒,多为补养兼攻治疾病;下品药125种,多有毒,不可多服、久服,属寒热、破积聚药物,主治病。古代医家均注意到用药适而可止,以防毒副作用。近些年来,随着中药临床的广泛应用,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高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广泛认识,本文就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等综述如下。1中药不良反应概念中药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应,中药不良反应通常称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和中毒反应。2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2.1中药本...  相似文献   

12.
很久以来,人们对大多数中药的毒副作用知之甚少,甚至错误的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然而近年来,因为使用中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毒害作用甚至中毒致死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为了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也为了能引起医药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本文从以下8个方面分析产生中药不良反应及毒害作用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中药起源于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一种中药往往具有多种功效,不同的剂量及服用方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质。近年来,在人类“回归自然”的潮流中,中药由于疗效独特,药性相对温和,以复方为主治疗疾病,毒副作用相对较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全球性“中药热”正在升温,部分中药已经开始进入西方国家主流社会。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环境看,中药产业都保持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发现有些中药给予不同的剂量可以对生殖系统造成影响。现将近年来中药对生殖系统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孕期心血管手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飞龙  龙村 《医学综述》2002,8(10):593-595
妊娠可加重孕妇原有的心脏病 ,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如患马凡综合征的孕妇孕期可发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妊娠前就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孕期可使左室功能不全加重。约 4 %的孕妇有心脏相关疾病 ,少数需要在孕期进行外科治疗[1 ] 。孕期进行心血管外科手术对母体和胎儿都存在很大的危险性 ,但随着近年来心血管手术及与之相关的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 ,使这类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本文就孕妇心脏外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概 况约有 4 %的孕妇有心脏相关疾病[1 ] 。另有研究统计表明[2 ] 孕妇心脏疾病已降至 1.5 %。对少数内科治疗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案例发生的原因,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时的临床表现特征,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根据我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案例及近年来相关报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结论:某些西医和基层医生缺乏中药注射剂使用配伍知识,往往扩大中药注射剂的适用范围和适应症,不合理联合用药、超剂量用药,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发生了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因此,不合理用药、临床试用欠规范,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不能归咎于中药注射剂本身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中药的应用已有几千年历史,人们通过经验医学的探索对中药的毒副作用已有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对于妊娠期中药使用情况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现代医学采用胚胎毒性作为评价药物妊娠期应用安全性指标,其数据主要通过体内或体外实验来获得.  相似文献   

17.
中药毒性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武 《中外医疗》2008,27(36):5-6
目的 探析中药毒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中药毒性以及毒性强弱都是相对的,中药毒性与药物品种与基源、炮制、煎法与服法、药物配伍以及用量、用药时间等因素有关.结果 中药经过长期的实践,传统中药就有以毒攻毒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总的来讲服用中药比西药安全得多.结论 在工作和研究中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中药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更为自然的传统医药领域,回归自然成为世界性潮流。中药大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或矿物,毒副作用相对化学药品小得多,加之数千年来中药多以复方治病,通过中药间的相互配伍,起到了增效减毒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毒副作用。中药的疗效已经在临床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药在生产和研发等诸多环节方面的特殊性,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事件的频发,导致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质疑,而加强中药上市后的风险评价至关重要。该文对中药上市后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药品质量风险、ADR不良反应风险以及不合理用药风险。根据风险因素分析可以构建中药上市后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相关理论,构建了中药上市后的层次模糊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可以对中药上市后的风险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为中药上市后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智中药破壁饮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性质和临床表现,评价中智中药破壁饮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拟收集全国各地共10000例服用中智中药破壁饮片的患者进行观察,真实记录并分析入组病例的患者人口学信息、用药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收集10003例患者,其中剔除4例未服用中智中药破壁饮片的患者,纳入统计分析9999例服用中智中药破壁饮片的患者。9999例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14例,均为一般不良事件,无严重不良事件。判定为不良反应的有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3%;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为胃肠道症状(腹胀、反胃、呕吐等)及头晕等,在停药或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好转或痊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智中药破壁饮片AE/ADR的发生主要与既往存在AE/ADR以及有合并用药相关。结论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中的不良反应分级标准,中智中药破壁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率属于罕见范畴,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为胃肠道症状及头晕;不良事件发生主要与既往存在不良事件/反应以及有合并用药相关;中智中药破壁饮片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