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客观评价老年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危险性,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对对照组40例、老年性高血压组30例和老年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病变组26例均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和临床生化指标检测,分析临床生化指标、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联系规律,找出可客观评价患者临床危险性的无创检测方法。结果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液中Lp(a)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明显高于高血压组,以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最高;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正相关;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IMT增厚程度及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颈动脉IMT值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剧而升高。结论可通过血脂Lp(a)、颈动脉超声检查等无创的检测方法客观评价老年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危险性,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超声检查在高血压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展开观察与研究。方法将45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其颈部动脉展开超声检查。统计两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AIMT(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CADIA(颈总动脉内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方面,观察组为77.8%,相比于对照组的26.7%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展开超声检查,可对其CAIMT及CADIA异常情况进行快速了解,并且这两项指标异常时,可表明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症状,进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使用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43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43例同龄健康者为对照组,均使用超声检测方法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径(CADIA)有扩大现象,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有明显增厚现象,上述现象与患者的年龄、病期之间呈现正相关性。观察组斑块查出率为(79.06%)明显高于对照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血压3期患者的斑块查出率为100.00%。结论:通过超声检测,可快速获取高血压患者的CADIA、CAIMT异常现象,同时这两项指标出现异常时可提示患者身体出现动脉硬化情况,而斑块的数量、特征、大小能够反映出患者动脉硬化症状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糖尿病病史的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及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对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血糖分为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减低(IGT)和糖尿病组,分析各组的发病率.对各组的血脂(LDL)、颈动脉内膜-中...  相似文献   

5.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一次口服,服药前后做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斑块体积和性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 in,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明显减少,TC、TG、CRP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抗高血压联合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于高血压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13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64例及B组(对照组)6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测定两组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观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1个月起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开始降低,3个月起上述各项指标明显下降,至6个月高密度脂蛋白(HDL)开始升高,12个月时HDL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在12个月观察期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斑块面积从治疗6个月起,较治疗前开始减小,稳定斑块逐渐增多,不稳定斑块逐渐较少,至治疗12个月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斑块总面积及不稳定斑块均有逐渐增多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观察期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两组,斑块组30例,无斑块组50例,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UA,CRP,BMI,Hcy及胆红素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BMI,收缩压,舒张压,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y和胆红素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其年龄,性别,饮酒等方面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经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病史,Hcy,吸烟及TG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其与心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密切相关的,这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沛  于海洋 《江苏医药》2003,29(4):241-24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检测高血压患外周动脉粥样硬人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高血压患分无并发症及有并发症两组,分别用高频超声评价颈总动脉(CCA)内径、内膜-中层复合体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比例、回声特点及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 两组IMT、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血压有并发症组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高血压两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检测CCA内径、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对高血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有早期诊断作用,IMT增厚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可作为评价高血压外周血管病变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方法 120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研究组)和80例无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测定血超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FBG)等。研究组予以辛伐他汀(山德士制药有限公司)10 mg每晚口服1次,24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比较,研究组FMD低于对照组(7.6±1.9%VS 9.7±2.2%),而IMT[(1.32±0.51)mm VS(0.62±0.42)mm]、hsCRP[(5.81±1.62)mg/L VS(2.42±1.32)mg/L]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辛伐他汀治疗后显著改善FMD[(7.6±1.9)%VS(10.5±2.6)%],减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hsCRP分别为[(1.32±0.51)mm VS(1.13±0.32)mm]、[(6.85±0.61)mm VS(4.67±0.62)mm]和[(5.81±1.62)mg/L VS(3.03±1.4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FMD与IMT(r=-0.53)、hsCRP(r=-0.45)、SBP(r=-0.36)、TC(r=-0.29)呈负相关(P〈0.05)。结论合并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障碍较重。辛伐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改善内皮功能,稳定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护理满意度、动脉硬化指标(R-ba PWV、L-ba PWV)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升血压控制率、缓解动脉硬化的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范萍  王达理  张伟  陈明  华翠娥 《安徽医药》2015,19(10):1950-195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入院治疗的6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性脑梗死患者,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压昼夜动态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不同血压昼夜变化类型的病例组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查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24 h 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血压昼夜变化呈杓型的例数均显著高于病例组四种类型的脑梗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四种类型的脑梗死患者中,血压昼夜变化呈非杓型的患者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中非杓型和反杓型患者检查到2级以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明显高于 dipper组和 extreme-dipper 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杓型组和超杓型组患者中,均未检查到3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变化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 98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及稳定性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斑块不稳定率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斑块不稳定率及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良好,可显著缩小斑块面积,降低不稳定性,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住院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32例进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20例,IMT增厚组56例,IMT斑块组56例,后2组判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另外,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132例患者分为非晨峰组49例和晨峰组83例.测定各组血脂、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 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TG、TC、LDL-C、HDL-C、ApoA、ApoB、Hcy、hs-CRP、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24 h SBPV、dSBPV、血压晨峰检出率、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Hcy、hs-CRP、24 h SBPV、dSBPV、血压晨峰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血清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分为胰岛素抵抗组38例(简称抵抗组)和非抵抗组30例,同时选择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糖、血压、血脂等生化指标,同时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颈总动脉中膜厚度(CCA-IMT)。结果①血压、血脂及BMI水平非抵抗组均高于对照组,而抵抗组高于非抵抗组。非抵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抵抗组比较,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4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抵抗组的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血清脂联素水平抵抗组、非抵抗组、对照组均呈上升趋势,CCA-IMT水平呈下降趋势。血清脂联素水平非抵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CCA-IMT水平非抵抗组与对照组、抵抗组比较,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联素同颈总动脉间呈负相关性。结论血清脂联素在高血压患者体内水平较低,且随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21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降压,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收缩压变异度(SBPV)和舒张压变异度(DBPV);并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血液高切黏度(BV)、红细胞聚集指数(AI)、总胆固醇(T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BP、DBP、SBPV、DBP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MT和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BV、AI、T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抗高血压药物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高血压水平及变异度,降低血液黏度和血脂水平,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糖代谢异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入到糖代谢异常组和糖代谢正常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压水平检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结果糖代谢异常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差、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脉压差均明显高于糖代谢正常组,P<0.05;糖代谢异常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65.0%高于糖代谢正常组的42.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变,出现日间血压波动,因而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加强对糖代谢状态的改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策略:降压联合降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患者伴有高胆固醇血症时,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将显著升高。同时治疗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可有更多获益,达到真正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作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胆固醇方案相同时,以氦氯地平为基础的降压方案的临床获益显著高于以阿替洛尔为基础的降压方案。并且,联合应用降雎及降胆固醇方案时,阿托伐他汀降胆固醇方案尽甲使用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及相关基因的研究。方法 将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胆固醇组和不同剂量缬沙坦加胆固醇组。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各组家兔c-myc、c-fos变化及大动脉管壁、管腔和粥样斑变化。结果 (1)病理学上,高剂量组的主动脉斑块面积比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组与胆固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胆固醇组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c-mys、c-fos mRNA表达的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高剂量组的阳性率则显著低于胆固醇组(P〈0.05),中、低剂量组与胆固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剂量的缬沙坦能有效防止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s)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血脂相关指标,来探讨各种检测值与As各个发展阶段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As(-)组)、脑As无并发症患者24例(As(+)组)、As性脑栓塞患者67例(As(++)组),酶化学法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直接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00(ApoB100)、脂蛋白(a)(LP(a)),并对3组的检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s(+)组与As(-)组比较,TG、TC、LDLC、ApoB100、LP(a)、ApoB100/ApoAI增高(P<0.05),HDLC、ApoAI降低(P<0.05)。As(++)组与As(+)组比较,ApoB100、LP(a)、ApoB100/ApoAI增高(P<0.05)。As(++)组与As(-)组比较,ApoB100、LP(a)、ApoB100/ApoAI显著增高(P<0.01)。结论TG、TC、LDLC、HDLC、ApoAI、ApoB100、LP(a)、ApoB100/ApoAI水平与As的早期发展阶段相关,而且ApoB100、LP(a)、ApoB100/ApoAI水平与As的晚期发展阶段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清蛋白尿(MA)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测定社区11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3组)的MA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并设立健康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尿MA及颈动脉IM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血压升高,MA和IMT有增高趋势;MA水平与颈动脉IMT值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A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MA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