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临床研究上出现了以循环肿瘤细胞(CTC)为首的“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为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提供了珍贵的参考价值。肝细胞癌(HCC)“液体活检”已经成为当期临床关注的研究热点。本综述着重介绍CTC在HCC中的临床应用,以便更好地为HCC患者的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富集技术的最新进展,总结各类富集技术的原理及主要优缺点以及在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肝癌CTC富集方法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CTC作为肝癌患者早期诊断、分期、分层诊疗依据以及对疗效监控的临床意义已得到医学界认可。关于CTC的分离富集技术较多,主要根据物理特性和生化特性差异以及结合多种原理的富集方法,各种富集方法都有相应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应用于肝癌的CTC富集方法极少。结论 尽管目前CTC富集方法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相信在技术持续改进下,存在的问题将会被逐一解决,有望使CTC检测能真正应用于临床且与其他技术联合,为肝癌患者提供更高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肝癌细胞株HCC97-L经滤过富集后测定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以检测该方法的敏感性,采用该方法滤过富集32例肝细胞癌(HCC)患者、15例肝良性病变患者和10例正常健康对照的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用细胞角蛋白8/18(CK8/18)行免疫荧光检测结合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判断并计数肿瘤细胞。结果HCC97-L细胞检出率在40%-100%之间,平均为68%;Ⅰ-Ⅱ期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28.6%;Ⅲ-Ⅳ时,为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志愿者10例和肝良性病变患者15例外周血均未见CK8/18阳性肿瘤细胞。结论 全血滤过富集法能简单、快速、有效的检出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部分早期肿瘤已有肿瘤细胞的血源性播散;随着肿瘤进展血中肿瘤细胞也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肝移植术前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评估预测受者肝癌复发与生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62例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通过Cyttel法检测分析CTC,应用X-tile软件通过Kaplan-Meier法确定术前CTC最佳的截止值,并分析CTC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生存曲线。结果确定术前CTC最佳临界值为3个/3.2 ml,将CTC≥3/3.2 mL设置为CTC阳性组,CTC<3个/3.2 ml设置为CTC阴性组;肝移植术前CTC阳性/阴性与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最大肿瘤直径、淋巴转移、肝移植标准、分化程度呈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法系发现术前CTC个数(HR:1.262,95%CI:1.069~1.489,P=0.006)、微血管侵犯(HR:2.657,95%CI:1.120~6.305,P=0.027)是肝癌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微血管侵犯(HR:3.738,95%CI:1.219-11.459,P=0.027)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总生存期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CTC阳性/阴性与肿瘤复发或转移(未复发、肝内复发与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0,P=0.020);术前CTC阴性、阳性患者在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90%、68.70%、58.90%和49.00%、29.40%、22.10%;术前CTC阴性、阳性患者在1年、2年、3年总生存率为85.50%、77.10%、69.79%和64.90%、47.20%、40.50%。术前CTC阴性的无瘤生存率曲线高于CTC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CTC阴性的总生存率曲线高于CTC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术前CTC检测对评估肝癌肝移植术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检测在胃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2015年宁波市第一医院在系统治疗前的Ⅰ-Ⅳ期65例胃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利用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检测CTC,绘制其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曲线并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例胃癌患者中35例检出CTC细胞,占53%。对照组20例中1例CTC阳性,占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检出结果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脉管侵犯、血清肿瘤指标均无关(均P〉0.05)。CTC阳性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P〈0.05)和无进展生存期(P〈0.05)比CTC阴性胃癌患者短。检测到的CTC〉3个组胃癌患者较CTC≤3个组胃癌患者的预后更差。结论CTC检测阳性胃癌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CTC)是指由实体瘤原发灶中脱离出来进入外周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再通过外周循环,种植到血液、骨髓、淋巴结或其他原本健康的器官的肿瘤细胞,在血液中极其微量,但可能是导致肿瘤转移复发的元凶。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可有效地应用于体外早期诊断,化疗药物的快速评估,个体化治疗包括临床筛药、耐药性的检测,肿瘤复发的监测以及肿瘤新药物的开发等。CTC的临床检测在国内已有很多医院及科研单位在做相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m23-H1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50例肝癌组织中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分析与肝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肝癌组织中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具有高度协同性。结论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能反映HCC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可以更准确判断HCC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射频消融(RFA)因其出色的局部肿瘤控制能力和显著的微创特点,使其在肝癌(HCC)治疗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继肝切除、 肝移植后又一小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由于HCC的特殊性,其治疗策略也应该个体化。因此,应合理运用RFA的特点,使其在HCC的各种治疗策略中灵活运用,并与肝移植及肝切除术的优点互相补充,从而使更多的HCC病人受益。  相似文献   

9.
樊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10):1010-1014
肝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疾病背景和临床诊治与国外有所不同,具有中国特色。近年来,我国在肝癌诊疗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肝癌的早期诊断方面,以循环微小核糖核酸(miRNA)、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技术取得一系列进展和成果,极大推动了肝癌的早诊早治。在手术治疗方面,通过不断探索新的手术方式、手术适应证以及术后转移复发干预策略,使更多病人得到手术切除机会,同时降低了术后肝癌转移复发的风险,显著延长病人总生存时间。此外,肝癌临床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部分临床试验的结论作为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肝癌诊疗规范推陈出新,为我国肝癌病人“量体裁衣”,更加符合中国肝癌的疾病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MAGE基因mRNA为特异标记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以黑色素瘤抗原-1(MAGE-1)和MAGE-3基因mRNA为特异性标记物,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25例HCC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MAGE-1和MAGE-3基因mRNA。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HCC患者肝癌组织中上述MAGE基因的表达。结果 44%(11/25)和36%(9/25)HCC患者的PBMC中可分别检测到MAGE-1和MAGE-3基因mRNA,而相应肝癌组织中MAGE-1和MAGE-3的表达率分别为68%(17/25)和56%(14/25);在64%(16/25)的HCC患者PBMC中至少可检测到一种MAGE基因mRNA;肝癌组织中不表达MAGE基因的病例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PBMC中均未测出MAGE基因mRNA。HCC患者PBMC中两种MAGE基因mRNA的检出率与肿瘤TNM分期、直径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无相关性。但9例血清AFP正常或轻度升高者(<50ng/ml),6例的PBMC中MAGE-1和/或MAGE-3 mRNA为阳性。结论 MAGE-1和MAGE-3基因mRNA可作为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用于检测HCC患者PBMC中的肝癌细胞,巢式RT-PC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其检测结果可能有助于判断H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射频消融术(RFA)在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根治性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近年来有关RFA在肝癌治疗中应用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肝脏移植、肝切除术和RFA是目前被认为具有治愈性治疗效果的3种方法,其中RFA由于具有较好的局部肿瘤控制效果,近年来较多地用于肝脏移植术前的减瘤治疗,在延长患者的等待期的同时不增加病例脱落及死亡的危险。虽然RFA与肝脏切除术对小肝癌的疗效目前尚有争论,但是RFA联合肝脏切除术,扩大了肝癌患者的手术指征,提高了疗效。结论由于RFA技术良好的局部肿瘤控制能力和微创特点,使其在肝癌的各种治疗策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与肝移植及肝部分切除术的优点相互补充,使更多的肝癌患者受益。无论是哪一种治疗方法,术中最大程度地减少残癌的发生率,术后密切随访,复发后积极地治疗才是提高疗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m23及E-钙黏连素(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肝移植术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后病理标本。根据有否发生肿瘤复发(包括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分为复发组(37例)和未复发组(55例)。病理标本为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对组织标本进行检测。比较92例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差异;分析nm2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的肝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92例患者中,肝癌组织nm23蛋白阳性表达49例(53%),癌旁肝组织则全部表达阳性(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39例(42%),而癌旁肝组织中有4例(4%)表达缺失,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nm23蛋白表达阴性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否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均为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及有否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均为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rim2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12/37)和67%(37/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2%(23/37)和29%(16/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对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肝癌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治疗组自2000年4月至2008年6月间实施的88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术病例,分析该组病例手术特征、生存状况、病理因素对预后影响.结果 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病例平均年龄为52.4±9.2岁(2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因子4(ING4)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实施肝癌肝移植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织标本取自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相应癌旁1 cm外的癌旁肝组织(PCL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对肝癌组织和PCLT中ING4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检测,比较两者ING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的差异。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两组织ING4蛋白的表达水平。根据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计算肝癌组织和PCLT的ING4蛋白表达量之比,以比值0.48为界,将30例患者分为ING4低表达组(15例)和ING4高表达组(15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癌组织的ING4阳性表达率为63%(19/30),PCLT为93%(28/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的ING4强阳性表达率为27%(8/30),PCLT为63%(1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肝癌组织的ING4蛋白阳性率为70%(21/30),PCLT为97%(2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T的ING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肝癌组织(197±31比109±24,P0.05)。30对标本中有25对ING4表达水平在肝癌组织中下调,下调率为83%。在临床病理学特征方面,ING4低表达组和ING4高表达组在肿瘤结节数目(P=0.025)、静脉浸润(P=0.035)、肝外转移(P=0.017)和分化程度(P=0.02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NG4高表达组的累计术后复发转移率低于ING4低表达组,生存率高于ING4低表达组(均为P0.05),ING4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ING4低表达组(720 d比540 d P0.05)。结论 ING4蛋白水平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ChildA级、单个、直径≤5cm肝细胞肝癌行肝移植与肝切除术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肝移植中心2007~2011年期间行肝切除术及肝移植术的ChildA级、单个、直径≤5cm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3例患者,其中肝移植组36例,肝切除组227例。肝移植组与肝切除组患者术后1、3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7%、85.3%及81.0%和80.6%、59.8%及50.8%,肝移植组高于肝切除组(P=-0.003);术后1、3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87.5%及83.1%和96.9%、83.8%及76.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伊=0.391)。以肿瘤直径〈3em为标准再予以分析,其肝移植组与肝切除组术后1、3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3%、92.3%及92.3%和80.2%、62.5%及50.5%,肝移植组高于肝切除组(P=-0.019);术后1、3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1.7%及91.7%和97.7%、87.5%及79.5%,2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470)。结论ChildA级、单个、直径≤5cm肝细胞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率高于肝移植,但两种治疗方式的术后总体生存率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接受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的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效果。结果在围手术期,1例术后发生移植肝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给予生长抑素治疗10d缓解;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行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逆转。10例受者顺利出院。出院后,3例分别于术后第5个月、第7个月、第19个月死于肝癌复发,1、2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至今最长存活的1例已达4年余。获长期存活的受者肝癌肝切除术前原发病均为小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行肝移植时肝癌均符合Milan标准。结论小肝癌行肝癌肝切除术后应密切随访,如发现肝癌复发且符合Milan标准可考虑行肝移植治疗,患者仍有可能获较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较差。随着肝移植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肝移植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肝移植现已成为治疗肝癌的常规方法,肝癌患者的预后也因此得到很大改观。但目前学界尚未就肝癌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肝移植适应证、围手术期辅助治疗和移植免疫等问题达成共识。本文就上述问题结合最新文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内三磷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64例次肝癌肝移植,5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该研究。采集外周血标本,用ImmuKnowTM免疫细胞功能测定试剂盒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ATP值。根据样本采集时肝癌肝移植患者是否发生肝癌复发,将采集的64份全血标本分为非复发组(51份)和复发组(13份)。结果健康对照组、非复发组、复发组的CD4+T淋巴细胞内ATP含量分别为(459±121)ng/ml、(308±101)ng/ml、(138±97)ng/ml,复发组的ATP值明显低于非复发组和对照组。ATP值降低(147ng/ml)时肝癌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与肝癌复发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CD4+T淋巴细胞内ATP含量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具有良好相关性,监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上述指标对评估其免疫状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消化外科》2014,(7):497-501
肝移植是被全世界认可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肝移植在全国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开展,亟待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来指导全国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受者抗病毒治疗、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术后肿瘤复发的防治5部分内容.米兰标准是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的参考基准,而杭州标准是对米兰标准局限于肿瘤形态学的巨大突破.肝癌肝移植术前肿瘤降期治疗可使不满足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的患者能够被纳入移植标准,获得肝移植机会.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移植受者行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率,提高受者长期生存率.目前主张个体化的低剂量免疫抑制方案以达到最大限度保护移植肝脏功能,同时减轻其毒副作用,减少移植后肝癌复发.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防治可采用手术、TACE、局部消融以及放射免疫、靶向治疗、系统性化疗等手段,为受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