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钢丝Bunnel缝合法治疗跟腱断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跟腱断裂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运动性损伤。我院自1998年6月~2003年6月采用钢丝Bunnel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18例20侧,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小切口修复急性跟腱断裂手术的方法与初步结果。[方法]本组患者共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19~68岁,平均(42.05±10.73)岁。于跟骨结节处置入带线锚钉,在跟腱断端皮肤凹陷处取一长约3 cm横行切口,在近端取长约3 cm的纵行切口,游离肌腱断端及肌肉组织,暴露跟腱断端;远端跟腱腰穿针辅助下建立穿线通道,近端游离跟腱从近端切口牵拉出皮外,Kessler或Bunnel缝合法缝合固定肌腱断端;肌腱断端对合双侧同时打结,断端8字缝合加固。[结果]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30~50 min,切口长度2.80~3.70 cm,住院5~8 d,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有1例患者发生表皮感染并予以抗菌药物治疗,1例患者发生腓肠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症状在6个月内消失。回归工作时间28~60 d,平均(30.82±3.44) d。术后1年AOFAS评分92~99分,平均(95.65±2.17)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现跟腱再断裂。[结论]对于跟腱断裂,采用经皮缝合联合小切口微创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增加额外费用,同时降低跟腱再断裂的风险,缩短了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的5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病例,观察几种术式在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中的作用以及术后严格进行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对5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以"抽出式钢丝固定+跟腱断端环形缝合术"为基础,术中根据跟腱断端缺损长度、病理特点选择手术方式。其中8例断端缺损小于等于2 cm直接采用此法,42例跟腱断端缺损超过2 cm加行倒V-Y腱成形术,3例跟腱缺损同时有皮肤缺损者则加行内、外侧腓肠肌联合肌皮瓣修复术,3例跟腱部分断裂者采用腱膜翻转修复术仅修复缺损部分肌腱。术后分阶段进行运动治疗、理疗等康复治疗。结果 56例患者获得6个月~10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年,按照Amer-Lindholmpin评定法评定,优43例,良13例,优良率100%。结论在对陈旧性跟腱断裂采用手术治疗时,根据损伤类型和术中探查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术后规范、严格的康复训练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和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目的:了解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长期疗效。材料和方法:对平均病程为245天的30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进行了平均5.28年的术后随访,对30例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1)30例患者中,73.3%的患者是在体育活动中发生跟腱断裂的,打篮球致伤的又占了体育活动致伤的1/3。(2)30例中,因误诊导致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占66.7%。(3)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术后疗效优23例(76.7%),良6例(20%),差1例(3.3%),优良率达96.7%。手术方式根据断端情况而定,原则是充分利用断处及周围组织,不用人工材料和患者其他部位的组织。术后功能康复是取得良好术后疗效的关键。(4)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断端滑囊出现率是43.3%。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多在体育活动中发生,多由误诊所致。手术方式依断处情况而定,不用人工材料和患者其他部位的组织也可获得满意疗效。术后功能康复是取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加腱皮减张缝合法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2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从1994年~2001年8月,采用小切口加腱皮减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86.4%),良3例(13.6%),优良率达100%。结论 小切口加腱皮减张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能有效分散断端张力,有效保护断端血供,创伤小,伤口无异物反应,再断裂及感染机会少,功能恢复快,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Lindholm腓肠肌倒转腱膜瓣加强修复跟腱断裂术进行改良,修复45例急性跟腱断裂。用Kessler法缝合跟腱断端,改良术中切取大小为0.5 cm×7cm 2条腓肠肌腱膜瓣,预制成腱膜片后倒转包裹修复跟腱缝合端,恢复外形。结果术后无感染、切口坏死、腓肠神经损伤及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跟腱修复处外形良好。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0个月。术后1年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43例,良2例。结论改良Lindholm腓肠肌倒转腱膜瓣是加强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Levy M等于1984年报导用Dachon血管作为张力性缝合材料修复跟腱断裂,不用制动获得成功。我们受到启发于1986年10月至1987年6月用Luque钢丝治疗跟腱断裂5例,不用石膏固定经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置病人于俯卧位从小腿中下部至跟骨结节上缘做内侧切口。切开筋膜,显露跟腱断端,清除疤痕组织。在跟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跖肌腱转位编织缝合联合Lindholm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09—2013-08对12例陈旧性跟腱断裂采用跖肌腱转位编织缝合联合Lindholm法治疗。分别距离跟腱远、近断端约1 cm处,将跖肌腱在冠状面从跟腱穿出拉紧,再于矢状面将跖肌腱穿出固定于跟腱,用3-0无损伤线分别固定,使跖肌腱与跟腱断端呈十字交叉编织固定,再用Lindholm法加强固定。结果本组12例均获随访8~3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出现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无跟腱再次断裂。术后疗效采用Arner-Lindholm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3例。结论跖肌腱转位编织缝合联合Lindholm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恢复短缩跟腱的长度及强度,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9.
开放性跟腱断裂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开放性跟腱断裂的修复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146例开放性跟腱断裂经常规清创后采用单纯端-端缝合修复105例,跟腱止点-跟骨后结节钢丝缝合固定修复24例,跟腱修补重建17例。有21例需同时一期转移皮瓣覆盖裸露跟腱。结果并发伤口皮肤坏死16例,跟腱再断裂9例,均需再次或三次手术;后踝部瘢痕挛缩6例,局部皮肤感觉障碍5例,慢性跟腱炎3例,后跟部窦道形成2例。钢丝断裂2例。经0·5~5年的随访,优93例,良47例,差6例。结论彻底清创、正确的跟腱缝合、有步骤的术后康复训练是开放性跟腱断裂修复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闭合性跟腱断裂微创腱皮缝合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长期疗效和可能并发症的观察,介绍并评价微创腱皮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6年1月~2005年4月间,随机选取跟腱断裂的患者28名,经术前查体和MRI证实,均为新鲜完全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首先微创暴露跟腱断端,清除断端的瘢痕和血凝块,梳理对合两断端,在皮外经跟腱断端以远健康部位做减张缝合。患者常规术后随访,平均随访4年(1~7年)。随访包括常规的临床评价和术后MRI检查,并应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定。其中2例未能按时随访。[结果]对所有26例患者,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19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7%,无感染发生,再断裂1例,为长期局部类固醇封闭患者。术后MRI显示,全部患者的跟腱得到了良好的修复,跟腱断端连续性好,疤痕小。[结论]通过长期随访,微创腱皮缝合是一种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较好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有效保护跟腱血运,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加强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肌腱在跟腱断裂两侧的正常跟腱组织冠状面钻孔环扎,加强修复断裂的跟腱。结果26例均获随访9~52个月,平均30.7个月,除1例术后伤口延迟愈合外,其余伤口均I期愈合,无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无跟腱黏连再手术者,无跟腱再断裂发生。采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方法,优22例(84.6%),良4例(15.4%)。结论同种异体肌腱加强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锚钉在跟腱断裂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强生Fastin锚钉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新鲜跟腱断裂患者,断裂平面距止点平均1.5(0-2.5)cm。手术取跟腱内侧纵形切口,暴露跟腱断端,修整后在跟骨结节跟腱止点处置入强生Fastin带线锚钉,用锚钉上连接的Ethibond-2号缝线缝合断裂跟腱。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3(8-15)个月。术后X线片未见骨锚松动或脱落。按Arner-Lindholm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4.4%。结论 Fastin锚钉治疗止点附近跟腱断裂临床效果满意,具有肌腱修复可靠、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腓肠肌腱膜松解后跟腱断端瘢痕组织缝合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7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26~53(35.2±11.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92(49.3±13.3)d.Myerson分型Ⅱ型6例,Ⅲ型11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缝合技术治疗的134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0例,女4例;年龄18~52岁,平均37.4岁;左侧93例,右侧4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d,平均2.5d。133例患者断裂部位分布在跟腱止点近端4.5—6.3cm,1例患者在1.2cm处。患足充分跖屈后,于断端凹陷中点做1.0—1.5cm的横行手术切口,手术钳腱周膜下钳夹梳理远近断端,根据MRI间接标定的腓肠神经走行位置确定安全穿刺点,在硬膜外穿刺针引导下远近端分别经皮交叉置入EthieonMB66不可吸收缝线,切口处打结,直视下消除两断端间隙达紧密接触。术后基于跟腱残端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48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腓肠神经损伤3例;跟腱再断裂4例,其中3例接受再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一后足评分平均为99.6分,优133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根据Amer—Lindholm评定法:优99例,良34例,差1例,优良率为99.3%。结论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操作简便、可靠,腱周血供损伤小,粘连轻,并发症少,运动功能恢复快,可以完全避免腓肠神经损伤,并最大程度防止再断裂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跟腱断裂带线锚钉跟腱止点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自发性跟腱断裂带线锚钉跟腱止点重建5例。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2年.按Arner—Lindhohn法评定标准评定.优4例.良1例。结论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跟腱止点重建操作简单、创伤小,对跟腱断端固定牢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1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旧性跟腱断裂 ,常因断端间隙较大 ,不能直接缝合。传统的缝合方法易致跟腱过度肥大引起行走乏力和步态缩小以及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 1996年 5月~2 0 0 0年 4月 ,我们采用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12例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年龄 16~ 6 2岁。伤后 3个月~ 2年就诊。开放性损伤 9例 ,闭合性损伤 3例 ;均为完全断裂。手术直接缝合 8例 ,腱膜成形术 3例 ,1例未经治疗。取俯卧位 ,跟腱内侧直切口为第一切口。显露断端后 ,切除断端间隙的瘢痕组织 ,修剪出正常跟腱断端。小腿下部外侧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通过改进缝合方法和选择合适手术缝线来促进断裂跟腱的愈合。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编号1~60号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新缝合法组、Bunnel缝合法组、7号丝线组;每组再随机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5只,分别对应4个检查时间段:术后即刻、7 d、14 d、28 d;将每组家兔健侧跟腱作为对照组。取术后跟腱做生物力学测试,观察跟腱力学变化。结果最大负荷对比:①对照组>新缝合法组>Bunnel缝合法组;②新缝合法组>7号丝线组。最大负荷下应变对比:①对照组>新缝合法组,对照组>Bunnel缝合法组;②新缝合法组>7号丝线组。能量对比:①对照组>新缝合法组>Bunnel缝合法组;②新缝合法组>7号丝线组。结论新缝合法较Bunnel缝合法好,普迪斯(PDS)缝线较7号丝线缝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应用新型缝线锚钉与传统钢丝缝合法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2月56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锚钉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16~52岁,平均35.5岁;采用缝线锚钉对其进行修复。钢丝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22~53岁,平均37.6岁;采用传统钢丝缝合法对其进行修复。术后不同时期对患者进行不同内容的康复训练。记录锚钉与钢丝置入的位置,并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跟腱功能等进行比较,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对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4.2个月,所有患者获随访。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锚钉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均低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P=0.00;χ2=5.42,P=0.02);锚钉组的术后跟腱功能优于钢丝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2)。结论: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与传统的钢丝缝合法比较优势明显,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新方法,减少术后发生皮肤坏死.[方法]采用小切口加可吸收线(1-0普迪斯)在跟腱近侧断端行Bunnell缝合、远端行腱皮缝合,治疗39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结果]39例中3例发生少许皮肤坏死,其中2例换药后愈合,1例经清创缝合后愈合.随访35例,时间10~36个月,平均时间23个月,按照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29例 (82.9%),良4例(11.4%),优良率达94.3%.[结论]小切口加可吸收线在跟腱近端断端行Bunnell缝合,远端腱皮缝合,对合可靠,创伤小,对皮肤血供影响小,发生皮肤坏死的可能性小,再断裂及感染机会少,功能恢复快,是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微创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跟腱断裂微创手术Ma-Griffith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病程1w内的24例病人行Ma-Griffith手术及平均21个月术后随访,并用Arner-Lindhohn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按Are-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术后优20例(83.3%),良4例(16.7%)。结论:微创法Ma-Griffith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