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舌下络脉望诊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舌下络脉是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管径小于2.7mm,长度不超过舌下肉埠至舌尖的五分之三,络脉颜色为淡紫色[1]。舌下络脉望诊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津液之盈亏、胃气之存亡、病邪之性质、病情之轻重等信息均可通过舌诊而获得,而舌下络脉的变化有时会出现在舌体变化之前。因此,舌下络脉望诊有时可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1望舌下络脉的渊源和理论基础舌下络脉在《内经》称为舌下两脉。如《灵枢.卫气》篇曰:“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上下三寸中,标在背腧与舌下两脉也。”又《素问.刺疟篇》曰:“…  相似文献   

2.
"舌下络脉诊"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舌下络脉诊”也称“舌下望诊法”,为络脉诊法的分支,是中医舌诊的组成部分。笔者在跟师临证期间,学习到王老师诊脉察病,四诊合参、注重舌象,而且非常注意舌下络脉的变化。从而认识到,“舌下络脉”是“舌诊”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对中医诊病辨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舌下络脉诊”起源甚早,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气府论篇》中说:“足少阴舌下,厥阴毛中急脉各一”。《灵枢》中说:“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在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噤黄候》曰:“心脾两脏有淤热所为,心主干舌,脾之络脉出于舌…  相似文献   

3.
高利  刘萍  罗玉敏 《中医药研究》2011,(11):1375-1376
《古今医案按》云:"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说明舌诊是最为可凭的辨证依据。本文重点综述舌下脉络相关的研究进展。1舌下络脉的定义及形成舌下络脉是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内经》是最早记载"舌下两脉"的古籍,定名"廉泉"穴,归属肾经。中医认为舌下络脉是脏腑经络通于舌体的直接脉络,与脏腑、经络、  相似文献   

4.
评《舌下络脉诊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舌下络脉诊法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从舌腹面观察舌下络脉和细络等的变化 ,侧重判断人身气血的瘀畅 ,与传统舌诊主要从舌背观察舌质、舌苔、舌体、舌态等相辅相成 ,共同为辨病、辨证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此法与舌诊同样历史悠久 ,但明清以后逐渐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倡导 ,始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迄今发表的研究论文不下数百篇 ,但临床观察者多 ,基础研究者甚少。近获靳士英教授新著《舌下络脉诊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广东科技出版社 ,1 998) ,研读后感到颇有新意 ,填补了这一领域的某些空白 ,值得推荐。本书主要特点有 :1 对历史…  相似文献   

5.
舌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在辨证论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舌与肾关系密切,舌通过经络与肾直接相连、肾的气化功能直接反映于舌,舌质、舌苔、舌态及舌下络脉的变化是判断肾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重要依据。本文就中医舌诊在肾病中的研究概况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刘君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0):121-122
舌下络脉是指位于舌下系带两侧纵行的静脉。舌下络脉诊法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从舌腹面观察舌下络脉和细络等的变化,侧重判断人身气血的瘀畅,与传统舌诊主要从舌背观察舌质、舌苔、舌态等相辅相成,共同为辨病、辨证提供重要诊断信息。舌下络脉主干的宽度、长度和颜色可作为观察人体气血、津液盈亏和瘀畅的指征,与各病种的病程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NKI,1980~2010年)对舌下络脉诊法研究,探索舌下络脉诊对疾病转归以及确立治则和判断预后、分析疗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舌下络脉诊法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从舌腹面观察舌下络脉和细脉等的变化,侧重判断人身气血的瘀畅,与传统舌诊主要从舌背观察舌质、舌苔、舌体、舌态等相辅相成,共同为辨病、辨证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1].  相似文献   

8.
初论“舌下络脉”诊法在临床上的应用(附1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下络脉”诊法属于舌诊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上留神观察了一些病例,认识到“舌下络脉”诊法可补充和扩大舌诊的应用范围,尤其对瘀血症的辨征方面,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运用活血化瘀法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一、检查方法和项目检查“舌下络脉”的方法:让病人静坐面对光亮处,将舌体向上腭方面翘起约45度,但勿用力太过,务使舌体保持自然松弛,以免造  相似文献   

9.
舌下络脉诊法最早载于《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舌下两脉者,廉泉也",是传统中医学特有的诊断方法.一般指从舌底观察舌的络脉主干、细络分支在内的舌下静脉外观形态和颜色特征等以指导临床疾病诊断的方法.在现代医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之下,发展面向客观化与智能化的舌下络脉诊法是必然趋势.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舌下络...  相似文献   

10.
<正> 四、络脉理论的临床运用《内经》将络脉理论运用于诊断和治疗方面,不仅能够诊治络脉本身的病变,而且还可以诊治脏腑和经脉的病变。 (一)诊络脉法:《灵枢·经脉》说:“经脉者,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深伏而难见,络脉浅显而易察,所以二者病变的诊察方法亦有所不同。经脉的病变,以诊气口知之;络脉的病变,以察络脉知之。但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连体表,脏腑经脉气血的病变常常可由络脉反映出来,所以察络脉亦可测知脏腑经脉有关方面的病变。具体而论,诊络脉法首先可  相似文献   

11.
传统舌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之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舌诊现代化开辟了新途径。现代化舌诊应用于临床研究的目的是为诊断、中医辨证分型、评价病情、评估疗效等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就近年来现代化舌诊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舌色、舌质地、舌形、舌齿痕、舌下络脉、舌微循环、舌光谱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舌诊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CR)及阿司匹林抵抗(AR)的诊断参考价值。方法共102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完成观察,其中AR 1例,CR 37例,将37例CR患者作为CR组,64例未发生AR和C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病变血管分布及支架植入情况的差异,寻找CR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中医舌诊分析CR患者舌色、舌体形质、舌下络脉、舌苔色、舌苔质的特征,并将舌色按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分为4级,舌下络脉按瘀滞程度由正常至严重分为4级,分析CR组与对照组舌诊特征的差异。最后运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中医舌诊指标单独或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诊断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CR的可靠性。结果高血压病史(OR=3.115,95%CI:1.201~8.077)、较低水平的纤维蛋白原浓度(OR=1.919,95%CI:1.081~3.408)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CR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CR组患者舌色分级水平较高(P0.05),舌下络脉分级水平亦较高(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提示舌下络脉分级(AUC=0.679)、舌色分级(AUC=0.613)诊断冠心病PCI术后发生CR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联合舌下络脉分级、舌色分级、高血压病史、纤维蛋白原四个指标诊断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CR具有较好的准确性(AUC=0.766)。结论中医舌诊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R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非疾病人群的舌象特征.方法 通过用数字舌诊仪采集286例健康体检者舌象图像,采用计算机视觉与人工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舌面颜色值和舌下络脉颜色值,以及舌下络脉主干长度、脉管直径、迂曲度在内的舌下络脉形态特征指标.分析舌下络脉形态分级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舌面与舌下络脉颜色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与...  相似文献   

14.
肺与支气管疾病的舌象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之一。舌象的变化和疾病有密切关系,通过观察舌质、舌苔和舌下络脉等的变化,总结了肺与支气管疾病的舌象的变化特点,进一步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舌下络脉诊法是根据舌腹面络脉或细脉的变化来判别人体气血之瘀畅的诊病方法。该诊法与传统舌诊相辅相成,可为辨病辨证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灵枢·经脉》云:“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舌下络脉诊法观察的是浮露于舌底的中小血管的变化。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在糖尿病早期,尽早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预防、延缓糖尿病发展的关键。在胰岛素抵抗阶段,患者常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向心性肥胖、进行性的葡萄糖耐量异常和血脂紊乱、高血压、内皮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溶解、凝血等方面的障碍,即所谓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称代谢综合征。因而中医的治疗思路也由单纯的治疗“消渴”,转到对糖尿病的前期进行干预,改善胰岛素抵抗,阻断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环节,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糖尿病与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络脉与中小血管和微循环具有相关性[1],因而笔者认为,舌下络脉诊法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吴又可《温疫论》和戴天章《瘟疫明辨》中的舌诊内容进行了分析。《温疫论》中有舌诊记录67处,其中舌苔63处,舌质1处,舌态3处。诊舌苔是确定邪气所在的部位、判断邪气的传变及运用清热下法的重要依据。《瘟疫明辨》中有舌诊记录172处,提出舌诊在温病诊断中的价值高于脉诊的观点。与《温疫论》的舌诊比较,《瘟疫明辨》增加了红舌、厚苔、无苔、粗苔、酱苔、舌痿等内容,重视对舌象信息的综合观察。通过对两书中舌诊数量与内容的分析,显现出温病舌诊在发展初期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诊 ,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舌下络脉诊法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从舌腹面观察舌下络脉和细脉等的变化 ,侧重判断人身气血的瘀畅 ,与传统舌诊主要从舌背观察舌质、舌苔、舌体、舌态等相辅相成 ,共同为辨病、辨证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1] 。本文拟就近十年来舌下脉络的研究作一概述。1 舌下脉络的解剖学基础舌动脉是血供的主要血管 ,其中有 2 5 %± 0 .2 1%与面动脉共干起始于颈外动脉 ,舌动脉相当于舌骨大角处起始的位置较为恒定 ,沿途分出舌背动脉、舌骨…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认为“心开窍于舌”,“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舌与心在生理及病理方面都密切联系,舌底络脉作为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舌质变化之前反映气血运行情况。这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后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近年来舌底络脉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舌诊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历代医家对舌诊作了详尽深入的研究。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舌诊的记载,如《素问·刺热篇》曰:“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十三世纪时《敖氏金镜录》一书,始列舌象图谱,成为我国舌诊的第一部专著。清朝张登著《伤寒舌鉴》曰:“邪气入里,其虚实寒热之机,必现于舌,非若脉法之隐而不显  相似文献   

20.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中勇教授认为舌下络脉可以反映人体浊瘀状况,通过"舌下络脉诊法"可以有效的判定体内病理性的浊瘀程度,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