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原发性肝癌患者HBVx-D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对157例慢性乙肝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x-DNA进行检测。[结果]慢性乙肝、原发性肝癌患者HBVx-DNA总阳性率分别为18.5%(25/135)和63.6%(14/2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乙肝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和PBMC中HBVx-DNA阳性率分别为11.9%(16/135)、6.7%(9/135)和40.9%(9/22)、22.7%(5/2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其中慢性乙肝轻度、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HBVx-DNA阳性率分别为0%、20.8%(5/24)、17.9%(5/28)、17.1%(6/35),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乙肝轻度、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BMC内HBVx-DNA阳性率分别为0%、8.3%(2/24)、10.7%(3/28)、11.4%(4/35),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组HBVx-DNA总阳性率为30.1%(31/103),与HBeAg(-)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HBeAg(+)组和HBeAg(-)组血清HBVx-DNA阳性率为20.4%(21/103)和7.4%(4/54),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组和HBeAg(-)组PBMC内HBVx-DNA阳性率为9.7%(10/103)和7.4%(4/54),差异无显著性(P﹥0.05)。AFP(+)组患者HBVx-DNA阳性率为63.6%(14/22),与AFP(-)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和PBMC内HBVx-DNA表达水平均较高,HBVx-DNA与宿主细胞整合可能是导致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慢性乙肝患者体内有HBVx-DNA存在,以慢性乙肝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多见,应警惕有诱发原发性肝癌的可能。AFP与HBVx-DNA表达水平具有高度相关性,HBVx-DN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发现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病毒x基因(HBVx-DNA)表达水平与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原发性肝癌乙肝患者血清中HBVx-DNA,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前后mIL-2R表达水平。结果慢性乙肝、原发性肝癌患者HBVx-DNA阳性率分别为11.9%(16/135)和40.9%(9/22),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x-DNA阳性率分别为0,20.8%(5/24),17.9%(5/28),17.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组HBVx-DNA阳性率为20.4%(21/103),与HBeA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x-DNA(+)组和HBVx-DNA(-)组PHA诱导前后mIL-2R表达水平分别为(2.53±1.08)%,(26.47±4.26)%和(3.34±1.23)%,(29.25±4.71)%,2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活组织检查,原发性肝癌患者HBVx-DNA阳性率达50%(3/6),明显高于慢性乙肝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体内有HBVx-DNA存在,以中度、重度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较多见。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HBVx-DNA表达水平均最高,其与宿主细胞整合是导致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HBVx-DNA(+)患者T细胞活化功能进一步降低,可能是诱导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HBVx-DN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发现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BVDNA是目前检测乙肝病毒最敏感、直接的指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 [1 ] 检测HBVDNA更趋敏感稳定。我们应用此技术检测各种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 ,以探讨其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互关系。对象与方法1 对象 387例患者为我院 2 0 0 0~ 2 0 0 1年的住院病人 ,男2 33例 ,女 15 2例 ,平均年龄 4 1 2岁± 18 7岁。其中急性肝炎 78例 ,慢性肝炎 2 4 3例 ,肝硬化和慢重肝 6 6例。诊断符合 1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 ] 。2 方法 采用萤光定量PCR法。结 果1 血清HB…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变和肝癌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在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方面存在的差异,进一步评价HBVM的临床意义,以及肝炎活动时,肝脏损害与血清中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换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例不同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含量。结果:不同HBV感染患者HBV含量范围在104.49~109.93拷贝/毫升,其中急性乙肝含量(106.231±0.758)显著低于慢性乙肝(107.774±1.281),乙肝后肝硬变(107.861±0.970)和原发性肝癌患者(108.035±1.501)的含量(P<0.05和P<0.01;HBeAg(+)患者的含量(108.145±1.091)显著高于HBeAg(-)/抗-HBe(+)患者(106.900±1.247)的含量(P<0.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BVDNA含量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HBV感染的慢性化可能与血清HBVDNA含量高有关,HBV感染患者的肝损伤与血清HBVDNA含量无明显关系;e系统血清转换后,HBV并未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平降低,应用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有助于HBV感染患者预后的判断和重新评价HBV感染的自然史及HBVM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临床意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树林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3,20(2):57-61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HBVM)临床意义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入和不断更新。高度敏感和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检测血清和其它临床标本中HBVDNA,使对HBVM临床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人群中存在HBsAg阴性的HBV携带者,相当数量HBsAg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为HBV感染所致;抗-HBs出现后仍可有HBV复制;单项抗-HBc阳性者中确有部分为HBV低水平携带;单用HBeAg和抗-HBe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指标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张子康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0,6(4):203-206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是一项体外扩增DNA的技术,是1990年代分子生物学领域具有突破性的新发明。自从1985年美国Cetus公司Mullis等人发明PCR技术后,同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Saiki等首次报导用于扩增人β-珠蛋白基因作为镰刀状贫血的产前诊断。由于此项技术能在数小时内扩增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倍特异靶DNA序列,具有特异、快速、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5例,采用荧光标记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别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结果 轻、中、重度血清HBV-DNA含量绝对值的对数值分别为(5.3±1.8)、(6.2±1.3)及(6.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HBV-DNA含量丙氨酸氨基转氨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损害程度与血清HBV-DNA基因含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开封地区乙肝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肝功能、HBV DNA浓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开封地区就诊的220例乙肝患者和9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水平,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运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HBV DNA,从而分析开封地区乙肝患者抗核抗体水平。结果乙肝患者组抗核抗体的阳性率(25.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肝患者组中,女性乙肝患者抗核抗体的阳性率(18.20%)明显高于男性(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抗体水平呈现阳性患者中,以45岁以上患者居多。抗核抗体阳性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一定程度少于抗核抗体阴性组,抗核抗体阳性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浓度显著高于抗核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抗体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一定程度上高于抗核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封地区检测到部分乙肝患者体内含有抗核抗体,年龄、性别、肝功能状况、HBV DNA浓度可能影响抗核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膜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m IL - 2 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 Ficoll- Hypaque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用 PCR法检测结核病患 PBMC中结核杆菌 DNA (TB- DNA ) ,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 (BSA)系统同步检测经植物血凝素 (PHA)诱导前后其 m IL - 2 R表达水平。结果 :结核病患者 PHA诱导前后 m IL - 2 R水平分别为 (3.33± 1.39) %和 (2 9.2 3± 5 .98) %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和 P<0 .0 5 )。其中 PBMC内 TB- DNA (+)组与 PBMC内 TB- DNA (- )组 PHA诱导前后 m IL - 2 R水平分别为 (3.0 2± 1.2 8) %、 (2 7.95± 5 .73) %和(3.76± 1.5 5 ) %、 (31.4 6± 6 .32 ) % ,两者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和 P<0 .0 5 )。结论 :结核病患者体内 T细胞活化功能障碍 ,m IL - 2 R表达水平降低 ,结核杆菌感染 PBMC后可进一步抑制其 m IL - 2 R表达。 相似文献
12.
IFN对慢性乙肝患者PBMC内HBV-DNA的阴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FN-α2b对慢性乙肝患者HBV-DNA的阴转作用。[方法]选择典型慢性乙肝患者160例,其中慢性乙肝轻度93例、中度67例。随机分为IFN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用PCR法动态检测患者HBV-DNA载量;动态复查肝功能。[结果]IFN-α2b治疗3个疗程后,慢性乙肝轻度患者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PBMC内、血清中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者(P﹤0.01);慢性乙肝中度IFN-α2b治疗者与常规亚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IFN-α治疗后,ALT降低值、AST降低值、AST/ALT均优于常规组(P﹤0.01~P﹤0.05)。[结论]IFN-α2b对PBMC、血清HBV-DNA和HBeAg均有较好阴转效果,并能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合并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病情转归。方法 以血清HBsAg和抗HAV -IgM均阳性患者 37例作为重叠组 ,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统计恢复正常天数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重叠组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例数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5 ) ;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及恢复正常天数、病程均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 ,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肝是一种由HBV介导,以肝脏局部多种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许多炎性细胞、免疫效应细胞在HBV刺激下,一方面分泌产生IL-8、IP-10等趋化因子;同时,自身又可表达相应的受体,如CXCR1、CXCR2、CXCR3等。它们彼此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趋化因子网络系统,在局部慢性乙肝和全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属逆转录酶抑制剂,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通过磷酸化转化为活性的阿德福韦二磷酸盐,竞争抑制HBVDNA聚合酶活性,发挥抗病毒功能。 相似文献
15.
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肌肉注射IFN-α1b 3MU,隔日1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肢原(C-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观察治疗前后上述血清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IFN-α治疗6个月后,血清HA、LN、C-Ⅳ、TGF-β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完全应答组19例、部分应答组8例,无应答组5例.只有完全应答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LN、HA、C-Ⅳ、TGF-β1含量达到正常水平,并且上述指标的下降程度在完全应答组最明显(F≥103.6,P<0.01),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干扰素(IFN-α)可以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IL-8、IP-10及其mRNA表达,局部肿瘤手术切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6年12月安徽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淮南新华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选取健康人群70例为正常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患者血清中IP-10、IL-8蛋白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IP-10mRNA、IL-8mRNA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8、IP-10水平分别为(486.2±52.3)pg/ml、(386.7±42.5)pg/ml;PBMC内IL-8mRNA、IP-10mRNA水平分别为(1.1352±0.1395)、(0.6387±0.076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第1周血清IL-8、IP-10及其mRNA水平应激性升高,术后1周血清IL-8、IP-10分别为(869.6±90.7)pg/ml、(439.8±51.5)pg/ml;PBMC内IL-8mRNA、IP-10mRNA水平分别为(1.3671±0.1447)、(0.8032±0.0817),与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IL-8、IP-10及其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局部肿瘤切除手术后1周内导致外周血IL-8、IP-10及其mRNA认识应激性升高,其随术后恢复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细胞亚群、mIL-2R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生物素-链霉亲素(BSA)法检测T细胞亚群和mIL-2R表达水平,以PHA体外诱导PBMC中mIL-2R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D3 、CD4 、CD8 及CD4 /CD8 比值分别为(38.9±7.0)%、(29.2±6.6)%、(23.9±4.2)%、1.3±0.5;PHA诱导前后mIL-2R表达水平分别为(3.9±1.2)%和(21.7±5.3)%,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定程度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表现,T细胞活化障碍,并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eAg状态与IL-18表达的关系及其对轻度CHB患者的免疫应答功能、肝脏炎症程度的影响.[方法]检测轻度CHB患者血液中IL-18、HBVDNA、HBeAg、β2M、ALT等并作出统计分析. [结果]在轻度CHB患者中,HBeAg阴性患者IL-18、ALT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2者呈明显正相关(r=0.574、P<0.05),IL-18异常率较ALT异常率更高(X2=6.08,P<0.05).HBeAg阳性患者IL-18水平正常,IL-18异常率与ALT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2.487,P>0.05).HBeAg阴性患者HBV-DNA拷贝量明显低于HBeAg阳性患者(P<0.01). [结论]HBeAg与IL-18表达存在一定内在联系,且对宿主的免疫应答功能及免疫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血清IL-18可以作为评价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脏炎症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接种乙肝疫苗对促进乙肝抗-HBc单项阳性及抗-HBe、抗HBc 2项同时阳性者产生抗-HBs的作用。[方法]对抗-HBc单项阳性及抗-HBe、抗HBc 2项同时阳性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接种全程结束后1个月,抽血作抗-HBs检查。[结果]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总阳转率为92.59%,抗-HBc阳性者抗-HBs阳转率为94.74%,抗-HBe、抗-HBc 2项同时阳性者阳转率为87.5%。男性抗-HBs阳转率为93.33%,女性为91.67%。[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对抗-HBc单项阳性及抗-HBe、抗-HBc 2项同时阳性者,有促进抗-HBs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