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性激素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 ,通常采用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 (以下简称促红素 )来治疗。为提高其治疗效果 ,我们于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8月对 5 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了雄性激素与促红素同用治疗肾性贫血的研究 ,以期提高促红素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 2 6例 ,男 18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39.2岁。 Hb(5 9.7± 5 .9) g/ L,红细胞压积 (Ht)为 (2 0 .7± 3.2 ) % ,BUN(2 8.7± 9.9) mmol/ L ,Cr (4 72 .1± 96 .2 )μmol/ L。对照组 2 8例 ,男 2 0例 ,女 8…  相似文献   

2.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红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宓  徐学明 《临床荟萃》1999,14(24):1108-1110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悸肾衰竭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9例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分为3组:A组(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液透析),B组(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C组(不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非血液透析组)。用地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结果:我们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提高CRF患者的红细胞C3bR%和RFER%(P〈0.01),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非透析患者,分别治疗前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表明,治疗后E.C3bR.R升高,E.IC.R下降,提示:rHuEPO可改善2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透析病人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原因及不同透析方式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方法]将55例维持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高通量透析组和常规透析组,按医嘱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其他治疗相同,以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结果]经过1年观察,高通量透析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透析组。[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清除一些干扰红细胞生成与代谢相关的毒性物质,同时可以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5.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挫裂伤脑组织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线粒体能量代谢以及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rhEPO治疗组(n=28):以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腑挫裂伤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rhEPO 10 U/g,每10 h重复注射1次;对照组(n=28):同样脑挫裂伤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n=7):只钻孔不致伤.采用生化检测的方法分别测定治疗组治疗后6 h、12 h、24 h和48 h及各自的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和SOD的活性和MDA水平以及线粒体呼吸功能.各组数值进行F和t检验.结果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12 h、24 h和48 h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SOD活性和呼吸功能均高于各自时间点对照组(P<0.05,P<0.01,P<0.01),而MDA水平则明显低于各自对照组(P<0.01).结论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及呼吸功能而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维持性透析病人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原因及不同透析方式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方法 ]将5 5例维持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即高通量透析组和常规透析组 ,按医嘱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 ,其他治疗相同 ,以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 [结果 ]经过 1年观察 ,高通量透析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透析组。 [结论 ]高通量透析可以清除一些干扰红细胞生成与代谢相关的毒性物质 ,同时可以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尿毒症患者早八时抽空腹血,用酶标法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前及用药二周、四周、八周后的血清瘦素水平. 结果男(6.24±4.18)μg/L,女(9.86±5.86)μg/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前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的水平为男(21.18±7.42)μg/L,女(29.04±6.48)μg/L;应用二周后为男(16.24±5.88)μg/L,女(20.28±6.36)μg/L;四周后为男(13.76±4.24)μg/L,女(16.82±5.25)μg/L;八周后为(14.84±6.496)μg/L,女(18.47±5.34)μg/L.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增加食欲、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瘦素(leptin)是近十年来新近认识的一种蛋白质,它由脂肪细胞分泌,能够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从而调节体质量.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有厌食及营养不良,据报道与瘦素增多有关,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纠正贫血的同时改善食欲,可能也与瘦素有关.因此,我们观察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后瘦素的变化,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将选择矫形外科手术前需自体献血1200ml,首次献血时血细胞压积(PCV)>33%,年龄16~34岁,体重>45kg身体健康的患者随机分成A、B、C、D  相似文献   

10.
择期手术病人输注自体血有助于避免输血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为了短期内获得一定量的自体血,可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γ-HuEPO)。目前文献尚未见有关这类病人γ-HuEPO 疗法基本标准的报道,为此作者调查了术前γ-HuEPO 应用对病人红细胞及血清红细胞生成素(s-EPO)的作用。25例择期矫形外科手术病人,年龄16~64岁,一般状况良好,需采血量1200ml。首次采血时红细胞压积(PCV)均>33%。将病人分为四组,A 组未用γ-HuEPO,B、C、D 组分别接受3000u、6000u、9000uγ-HuEPO 静注.从首次采血后每周使用2次.并予硫酸铁口服,每日200mg;静注40mg,每周2次。通常每周采血一次(400ml),每例采血1200ml。在每次采血前及术后第1、3、7、14、21及28天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清铁、铁蛋白及s-EPO 检测。结果,所有病人首次采血前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A 组病人采血期间,PCV 迅速下降,而使用γ-HuEPO 组病人则逐渐下降。术后A 组病人平均PCV 下降至27.8%,但很快得以恢复。在采血后3周,A 组红细胞容积(RCV)平均增加211ml,B 组增加284ml,C 组增加350ml,D 组增加383ml。RCV增加与γ-HuEPO 增加呈对应关系。各组病人术前s-EPO 逐渐上升,但在正常范围。A 组最大s-EPO 出现于术后第一天,而使用γ-HuEPO 病人组则为术  相似文献   

11.
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终末期尿毒症腹膜透析(CAPD)患者28例,治疗16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治疗后E·C3bR·R升高,E·IC·R降低,而对照组无变化.提示rHuEPO可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 ,观察MHD患者使用rhuEPO前后血清瘦素浓度的变化。结果 MHD患者应用rhuEPO前血清瘦素水平为男 (5 .6 6± 4 .78) μg/L ,女(10 .6 4± 6 .93) μg/L;应用 2周后为男 (4 .79± 4 .31) μg/L ,女 (9.0 6± 5 .2 8) μg/L ;应用 4周后为男(4 .0 1± 3.6 8) μg/L,女 (7.4 8± 4 .72 ) μg/L ;应用 8周后为男 (3.98± 3.5 7) μg/L ,女 (7.4 2± 4 .5 2 ) μg/L。 结论 MHD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注射rhuEPO后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 ,但不能降至正常人群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线血液透析滤过(OL-HDF)技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抵抗(ERI)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市双桥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组(HD组)和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OL-HDF组),每组各20例。每月评估血红蛋白,调整EPO用量。比较两组间治疗后6个月的血实验室指标、ERI、EPO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OL-HDF组的β2-微球蛋白(β2-MG)、铁调素(HEP)分别为26.5±5.1 mg/dl和89.6±17.3 ng/ml,较基线值(35.8±6.2 mg/dl,105.4±23.4 ng/ml)下降(P0.05),并且低于HD组(36.3±6.2 mg/dl,110.1±25.9 ng/ml)(P0.05)。OL-HDF组ERI由基线值17.2±4.4 IU/(kg·wk·Hb)降到13.8±3.3 IU/(kg·wk·Hb)(P0.05),而且低于HD组的17.9±3.1 IU/(kg·wk·Hb)(P=0.011)。EPO用量由基线值10 100±1 920 IU/周减少到8 255±1 730 IU/周(P0.05),而且应用剂量也低于HD组的9 910±1 980 IU/周(P=0.001)。结论OL-HDF较HD能更好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ERI,可能与其能有效清除炎性因子和HEP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对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于EPO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周分别检查新进入维持性血透的27名患者的Hb、HC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观察血压、肝素用量及内瘘等.结果患者EPO治疗前,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EPO治疗后,Hb及HCT逐渐升高,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升高,在治疗4周及24周时相差均显著(P<0.05).血浆粘度治疗前高于正常组,但相差不显著,且随EPO治疗无显著改变(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随EPO治疗有升高趋势,但相差也不显著(均P>0.05).EPO治疗后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及肝素用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EPO治疗可致全血粘度升高,主要与贫血改善有关,而血浆粘度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叶多糖(APS)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小鼠体内作用的影响.方法 煌焦油蓝染色法计数网织红细胞(Ret)数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结果 小鼠年龄对EPO的作用影响较大,90 d以上小鼠EPO的作用效果较为稳定;EPO对脾脏的刺激作用受APS影响较大;MCH可间接评价不同脏器对EPO作用的敏感性.结论 APS能促进EPO对脾脏和肝脏作用,Ret计数和MCH可用于评价EPO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主要由肾脏近曲小管附近的细胞合成和分泌,它的基本生理功能是刺激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和释放。1985年,人们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肾性贫血以及肿瘤等各种慢性疾患所伴发的贫血。由于EPO能促进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增加,从而提高血液的载氧能力,EPO也被竞技体育中某些耐力项目(如长跑、自行车、游泳、划船等)的运动员滥用,借以提高体能。而长期使用rhEPO对运动员来说,它可能会带来一时的荣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4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采用改良Ali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只,行椎板切除及脊髓打击术(在大鼠硬膜表面垫一弯曲度与脊髓表面一致的塑料垫片,用直径24mm、质量10g的圆柱状金属棒在细玻璃管的引导下从25cm高处垂直落下,打击垫片致Ts脊髓急性挫伤。损伤后3次,d人工膀胱排尿,直至形成反射性膀胱)。对照组8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脊髓细胞浆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的表达变化情况。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阳性细胞在Leicaquantitation 570图像分析系统上自动计数。结果:纳入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脊髓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表达较弱,分别为(16&;#177;2.5,28.6&;#177;6.2),在毛细血管和室管膜细胞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着色较弱,这些结果在后续的观察时间点保持不变。②脊髓损伤8h和2d后,实验组和正常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显色细胞均数及其受体阳性细胞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实验组在脊髓损伤后8d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达到高峰,分别为(290.7&;#177;7.3,370.8&;#177;9.2),随后逐渐减少,在损伤后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明显减少,但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仍有大量表达,分别为(43.8&;#177;5.4,200.6&;#177;8.1)。结论: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呈时间相关性,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大量表达的时侯,是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4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只,行椎板切除及脊髓打击术(在大鼠硬膜表面垫一弯曲度与脊髓表面一致的塑料垫片,用直径24mm、质量10g的圆柱状金属棒在细玻璃管的引导下从25cm高处垂直落下,打击垫片致T8脊髓急性挫伤。损伤后3次/d人工膀胱排尿,直至形成反射性膀胱)。对照组8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脊髓细胞浆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的表达变化情况。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阳性细胞在Leicaquantitation570图像分析系统上自动计数。结果:纳入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脊髓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表达较弱,分别为(16±2.5,28.6±6.2),在毛细血管和室管膜细胞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着色较弱,这些结果在后续的观察时间点保持不变。②脊髓损伤8h和2d后,实验组和正常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显色细胞均数及其受体阳性细胞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实验组在脊髓损伤后8d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达到高峰,分别为(290.7±7.3,370.8±9.2),随后逐渐减少,在损伤后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明显减少,但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仍有大量表达,分别为(43.8±5.4,200.6±8.1)。结论: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呈时间相关性,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大量表达的时侯,是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0.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红细胞生成的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特异性作用于红细胞的糖蛋白激素。近年来,重组人Epo已研究成功就应用于临床,加速了对Epo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本文综述了Epo的基因、蛋白质结构及生物学特性、Epo的产生部位与生成的可能调节机制;Epo受体的分子结构及Epo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传递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