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靖  冯力民  刘晖 《武警医学》2011,22(12):1049-1051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患者非瘤体正常肌组织的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全层的表达,为去除子宫内膜保留子宫的术式安全有效性寻找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子宫肌瘤患者非瘤体正常组织(距离肌瘤组织2 cm以上),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研究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全层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测定,对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的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子宫全层中均呈梯度分布:子宫内膜层>子宫肌层>子宫浆膜层.子宫内膜层受体含量与其他各层有统计学差异(P<0.01),子宫浆膜层亦与其他各层有统计学差异(P<0.01),子宫浅肌层与深肌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871).结论 在子宫肌瘤非瘤体的正常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在内膜层中高度表达,故与雌孕激素及受体相关的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疾病,去除了绝大多数雌孕激素受体的子宫内膜层即去除了大部分雌孕激素受体,选择子宫内膜去除术有效地治疗了疾病,从而保留了子宫,而并非选择传统的创伤大的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经腹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方法:55例子宫肌瘤和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前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术后病理验证。结果:55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手术病理证实5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5%)误诊为子宫腺肌病1例(1.8%),漏诊2例(3.6%)子宫腺肌病患者8例,有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误诊率为(13%),诊断符合率(87%)。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6例,其中单一诊断子宫肌瘤4例(70%),漏诊1例(16%)。本资料中子宫腺肌病8例,超声仅正确1例(10%),误诊为子宫肌瘤6例(75%),漏诊1例(1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患者血清HFA测定的意义。方法:选择已确诊的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各18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HE4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症组血清HE4水平为(51.02±19.38)pmol/L,子宫肌瘤组为(21.57±11.77)pmol/L,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血清HFA测定对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靖  冯力民  刘晖 《武警医学》2013,24(1):37-40
目的了解绝经期及子宫腺肌症患者雌、孕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子宫全层中的表达。方法选择因子宫脱垂行阴式子宫全切的绝经期患者及子宫腺肌症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分别取子宫体的全层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不同病症中ER、PR在子宫全层(内膜层、浅肌层、深肌层及浆膜层)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图像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进行测定,对ER、PR阳性细胞的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绝经期ER、PR在子宫内膜层中高度表达,与其他各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浆膜层含量最少,亦与其他各层有统计学差异(P<0.01),浅肌层、深肌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8)。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子宫浆膜层ER、PR受体含量最少,与其他各层有统计学差异(P<0.01),子宫内膜层、浅肌层、深肌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绝经期由于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子宫各层中ER、PR含量较低,但在子宫内膜中仍占多数。ER、PR在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层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保留子宫的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腺肌症可能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在子宫肌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ARFI技术对子宫肌瘤(43例)和子宫肌腺症(51例)患者的宫壁以及正常子宫宫壁(35例)进行检测,记录检测区域的常规超声声像图,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及剪切波(SWV),并对SWV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SWV均值分别为:(3.30±1.04)m/s、(3.33±0.98)m/s,均大于正常子宫宫壁SWV均值(2.72±0.85)m/s(P0.05)。子宫肌瘤SWV与子宫腺肌症SWV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VTI图像上正常子宫、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各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ARFI技术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场(0.23T)MRI与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由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45例和对照组子宫肌瘤36例术前均行超声(经腹、经阴道途径)、MRI检查。比较各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MRI柃查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敏感性为95.5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97.53%,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7.74;经阴道超声分别为80.0%、88.89%、83.95%、90.00%、78.05%;经腹部超声分别为68.89%、83.33%、75.31%、83.78%、68.18%。结论对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低场MRI为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而经阴道超声又优于经腹部超声。  相似文献   

7.
卢峻  佘志红  熊奕  王慧芳  甘晗靖  林琪  吴瑛   《放射学实践》2011,26(8):890-89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强化形式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70例的超声造影表现,记录造影时病灶的充填方式、与肌层的成像顺序及增强程度等。结果:子宫肌瘤患者50例(72个病灶),子宫腺肌症患者20例。3 cm以上肌瘤56个,均表现为假包膜先充填,呈周边环状增强,然后肌瘤内部增强,消退时肿瘤中央先消退,包膜增强持续时间较长,与周边正常肌层组织充盈方式显著不同。3 cm以下肌瘤16个,呈环绕型增强8个,树枝型增强2个(混合型增强6个)。20例子宫腺肌症均表现为与子宫肌层同步增强,同步减退,且增强程度低于子宫肌层,呈不均匀增强,可见虫蚀样充盈缺损区。结论:超声造影强化形式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瑞红  吴蕾  丁岩  张亚妹 《武警医学》2008,19(6):502-505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20例及经米非司酮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组)30例术中均取瘤体及内膜,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肌瘤和内膜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和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 服米非司酮后,PR在肌瘤和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ER的阳性表达率变化不大(P>0.05);bcl-2在肌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无变化(P>0.05),在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bax在肌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P<0.05),在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无差别(P>0.05).米非司酮治疗后内膜83.3%(25/30)表现为增生期改变,其中32%(8/25)为简单增生过长.结论 米非司酮能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凋亡,同时又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9.
低场MRI对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对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MRI资料。结果16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共检出病灶24个。T1WI表现均为等低信号,不易识别;T2WI表现为低、高或混杂信号;病灶多有包膜、边界清晰,周围可见低或高信号环;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不同程度强化。7例子宫腺肌病中,弥漫性5例、局限性2例。T1WI及T2WI信号不均,T2WI表现结合带弥漫性或不规则增厚,结合带改变具有诊断特异性;病灶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线不清;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为等或低信号:2例为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T2WI及增强扫描有助于两病的显示及鉴别诊断。1例子宫肌瘤误诊为子宫腺肌病,1例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MRI对两病诊断的敏感性100%,准确率92%。结论选择合适的MRI检查序列与方法对两病鉴别诊断只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碘标记单克隆抗体O_(C125)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30例子宫肌瘤、30例子宫腺肌症、15例子宫肉瘤患者血清C_(A125)水平。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_(A125)均值差无显著性(P>0.05)。子宫腺肌症患者血清C_(A125)含量术前明显高于术后(P<0.05)。子宫肉瘤患者术前血清C_(A125)值均大于35u/ml。本文初步探讨了血清C_(A125)含量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肉瘤患者的辅助诊断,症情监测及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治疗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 2 8例正常的女性盆腔血管造影进行子宫动脉的分析。对 14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方法进行前瞻性分析 ,术前均行B超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结果 :正位投照子宫动脉开口显示仅 9.4% ,子宫动脉开口主要被臀上动脉掩盖为 86 .2 1% ;子宫动脉开口显示在左、右前斜位 2 5°~ 30°头侧倾斜 15°对子宫动脉显露最为理想。术前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肌瘤组 ( 10 /11) 91%、腺肌症组 3例均符合。单侧的子宫动脉卵巢支栓塞 ,术后性激素变化未见异常 ,月经正常来潮卵巢功能未见受损。结论 :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中对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利于客观及科学的评价 ;左右前斜位 2 5°~ 30° ,球管向头侧倾斜 15°是利于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角度 ;单侧的子宫动脉卵巢支栓塞不会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的磁共振(MRI)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病例的MRI成像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43例患者中,弥漫型子宫腺肌症26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症17例;其中21例患者合并有子宫肌瘤,17例合并盆腔内巧克力囊肿,15例合并卵巢囊肿.弥漫型子宫腺肌症的MRI成像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壁结合带弥漫性增厚,结合带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混杂有散在多发点状高信号灶,宫腔受压变小.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局限型子宫腺肌症的MRI成像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见结合带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略低信号,病灶信号可不均匀,中央部可有多发点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增厚的结合带轻度强化,与强化的子宫肌相比信号略低.MRI同时很好地显示了子宫肌瘤、盆腔内巧克力囊肿和卵巢囊肿等并发症.结论 子宫腺肌症以子宫结合带增厚为特征,MRI能全面显示腺肌症的类型,病变范围和并发症,是评价子宫腺肌症的有效无创伤性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肌瘤体积的影响以及对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将9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有手术指征、无内科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短期大剂量组(A组)、长期小剂量组(B组)。于服药前后B超测量子宫肌瘤的体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切除的子宫肌瘤标本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结果①两服药组服药后肌瘤体积较服药前明显缩小,肌瘤体积变化有统计学意义,B组体积变化更明显 ②对照组肌瘤组织中ER、PR均呈高表达,A组肌瘤组织中PR、ER表达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肌瘤组织中PR、ER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服药组间比较,PR、E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短期大剂量及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均可使子宫肌瘤明显缩小,但长期小剂量效果更明显。②降低肌瘤组织中PR、ER表达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率。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3例子宫腺肌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符合率为88.9%(56/63),63例子宫腺肌病中有7例误诊为子宫肌瘤,误诊率为11%(7/63)。结论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有较高的准确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特征性表现,评价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结果:25例子宫体部均不同程度增大,其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1例,T2WI显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且厚度均大于12mm,其中9例T2WI显示病灶内可见散在小囊状高信号;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4例,T2WI表现为子宫体出现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肿块,多发生于子宫后壁,边界不清,且信号欠均匀,其中12例T2WI显示病灶内可见散在点状高信号,病理证实小囊状高信号为异位的内膜岛。小囊状高信号为子宫腺肌症的特征性表现,也是其与子宫肌瘤的重要鉴别点之一。结论: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子宫腺肌症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方法对我院34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和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仅有1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被误诊为子宫肌瘤,本组患者的MRI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7.1%,与临床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诊断发现34例患者的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弥漫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部分患者病灶内可见小囊状高信号。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宫体出现与结合带相似的低信号肿块,边界不清晰,信号欠均匀,部分患者病灶内可见点状高信号。结论不同病理分型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AM)的临床资料以指导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AM446例临床资料。结果;446例AM患者占同期妇科子宫切除的18.9%;平均年龄为(39.5±2.5)岁。90.6%为经产妇,82.5%有刮宫、人流术史,14.6%有剖宫产史。86.1%患者因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就诊,术前平均血红蛋白为(108.7±5.1)∥L,贫血者33.4%。75.1%有痛经,中、重度痛经占71.9%;性交痛者占15.7%。术前86.6%患者子宫增大。临床诊断符合率为51.2%;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3.1%;血CA125测定阳性率63.1%。病理证实40.4%合并子宫肌瘤,48.2%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发现51.5%患者子宫及双附件与周围肠管或大网膜粘连。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392例开腹手术,43例腔镜下手术,30例行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11例经阴道手术。腺肌瘤剔除术16例(腔镜下手术13例),子宫楔型切除24例(腔镜下手术17例),单纯子宫切除术146例,子宫切除+单侧附件切除228例,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32例。38例AM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曾内美通或米非司酮或雌孕激素类药物治疗,其中28例达3个月以上,24例痛经症状缓解或消失,23例停药2~3个月经周期痛经复发,月经过多者9例停药3个月经周期内月经量未增多。结论:刮宫、人流术、经产妇易患AN;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较痛经常见;病史询问、妇科检查、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血CA125测定有助诊断。子宫切除仍为主要手术方式.保留子宫及腹腔镑手术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子宫良性病变经腹超声导引病理活检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导引病理穿刺活检诊断子宫良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62例诊断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行经腹B超引导下穿刺病理活检。对于单发病灶,行病灶多点穿刺活检。对于多发病灶,行各病灶的多点穿刺活检。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超声、磁共振检查。比较病理活检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观察并发症。结果60例患者成功进行穿刺病理活检,穿刺成功率为96.8%(60/62),病理诊断率为100%(60/60),诊断子宫肌瘤52例,子宫腺肌症8例。2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穿刺不成功。活检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经腹穿刺病理活检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病例的MRI资料,观察其MRI表现.结果 3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①弥漫型子宫腺肌症21例,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轮廓光滑,结合带弥漫性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9例内见点状高信号,在T2WI上呈低信号,内见散在点状高信号.②局限型子宫腺肌症11例,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共发现18个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5例内见点状高信号;T2WI上表现为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肿块影,7例内见点状高信号.③有12例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其中子宫肌瘤9例,卵巢囊肿3例.结论 MRI能对子宫腺肌症作出明确诊断,在其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症离体标本的MRI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离体子宫腺肌症的MRI特征及其组织病理基础,为MRI诊断子宫腺肌症提供实验基础。资科与方法 对16个非子宫体病变、36个子宫腺肌症和30个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切除的新鲜子宫进行MRI扫描。全部标本均采用TSE序列T1WI、T2WI及IR序列T1WI,在各序列上观察正常子宫壁MRI结构及子宫腺肌症的MRI特征并与子宫平滑肌瘤比较,其结果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 MRI能显示正常子宫与组织学分层相关的2~4层结构。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可以体现相关的病理基础,病灶表现为结合带弥漫性/局限性增厚或外肌层结合带祥信号灶,T2WI可混杂有局灶性高信号;当有陈旧性出血时,T1WI也可混杂局灶性高信号灶。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轮廓光滑,有时可见子宫分层结构变形。根据这些特征有助与子宫肌瘤鉴别。结论 子宫腺肌症离体标本具有特征性的MRI征象,MRI在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