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疗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万军 《上海护理》2002,2(4):46-47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化疗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 ,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 ,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 ,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影响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 ,国内对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透的预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综述如下。1 外周静脉穿刺引起的化疗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预防1 1 局部外用药物预防1 1 1 硝酸甘油局部涂擦 :徐静[1] 等通过临床实验得出结论 ,在化疗患者行静脉穿刺前采用硝酸甘油局部涂擦法 ,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降低静脉并发症的发生。1 1 2 应用硫酸镁提前局部…  相似文献   

2.
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降低了乳腺癌化疗病人的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实验组124例用BD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124例用一次性输液针输注化疗药物。对患者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组,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24G静脉留置针为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可以减少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静脉化疗会诊小组的实施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保证患者静脉化疗的顺利实施。方法建立静脉化疗会诊小组,明确其职责和实施方法,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及输液途径;对护士进行静脉化疗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建立质量监督机制;与药师合作加强用药过程监测及不良反应反馈管理。结果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杜绝了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P〈0.01)。结论静脉化疗会诊小组的建立与实施能有效保证患者静脉化疗方案安全、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4.
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化疗方案是大剂量的静脉化疗.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会引起静脉炎或渗漏性损伤,而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可以保证病人按疗程化疗,同时可以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出现,既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静脉化疗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化疗性静脉炎及渗漏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护士穿刺的难度,还影响化疗计划的顺利实施,从而影响疗效和康复。我科于2002年7月~2005年7月共收治化疗患者共382例,现将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防治化疗静脉炎及渗漏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异长春花碱化疗患者选择良好的静脉通道,以避免或减少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 88例需要使用异长春花碱化疗又拒绝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按血管的情况分为前臂静脉组42例和颈外静脉组46例,分别使用前臂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静脉留置针输注异长春花碱。比较两组患者行静脉给药过程中局部疼痛情况和组织渗漏性损伤、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颈外静脉组与前臂静脉组比较,局部疼痛、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接受NVB化疗的患者通过颈外静脉留置针给药,安全可靠,能有效控制局部疼痛、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肿瘤化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对100例肿瘤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经临床观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降为0,无1例因置管而发生感染、局部血肿及静脉血栓等,全部完成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总结护理经验: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是置管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感染和管堵的关键。认为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确为一种既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化疗药物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中心静脉置管需长期或反复给药,是一种可以减轻病人痛苦、方便治疗的常用技术。方法对16例肿瘤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经临床观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降为0,除1例因置管而发生感染外。其余15例患者无发生皮肤局部血肿及静脉栓塞,全部完成了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结论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是置管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堵管的关键。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且可长期留置,间断给药既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化疗性静脉炎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静脉化疗与静脉炎的关系,探讨化疗性静脉炎发生原因和预防解决办法.方法 对7 810例化疗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分析,以是否发生静脉炎为应变量,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水肿、化疗次数、化疗总天数、发疱类化疗药、刺激性化疗药、非发疱类化疗药、单药方案化疗、输液工具等为自变量,采用分类Logistie回归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化疗总天数、非发疱类化疗药、输液工具是静脉炎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输液工具的合理使用在预防静脉炎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化疗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不仅给患带来了痛苦,增加了护理人员实施静脉穿刺的困难,还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化疗方案的顺利完成,严重影响患的治疗和康复。盖诺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局部刺激性大,静脉注射后,献报道87%患可发生静脉反应,给患身心带来了莫大的痛苦。为提高癌症化疗患的生存质量,我们作了应用硫酸镁预防化疗后静脉炎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汪新菊 《全科护理》2010,8(6):542-543
化疗是肿瘤病人最常用的方法,因药物毒性大、浓度高及反复刺激血管,易使血管内膜损伤,平滑肌痉挛常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50%~80%的化疗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静脉注射发生渗漏性损伤的可能为4.65%]。发泡性能强的药物常规静脉给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可达57.65%~87.00%,这些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也给护理人员再次穿刺带来了困难,因此静脉保护问题一直受到护理界关注。  相似文献   

12.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已经成为化疗中较为常用的静脉通道, 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 也可间接地防治高浓度化疗药物导致的外周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1].本次研究使用PICC 置管化疗67 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PICC在病人化疗过程中的反应发现:此种穿刺方法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留置管通畅无回血及血栓形成,既能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向川江 《全科护理》2010,8(29):2687-2688
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化疗方案是大剂量的静脉化疗。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会引起静脉炎或渗漏性损伤,而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可以保证病人按疗程化疗,同时可以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出现,既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中心静脉置管术用于乳腺癌化疗病人化疗,安全、方便,保留时间长,更有利于保护血管,解决了乳腺癌化疗病人多疗程的化疗。现就近年来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中应用的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燕  石云华 《护理研究》2012,26(15):1433-1434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绝大多数化疗药属于刺激性药物,由于静脉输液经外周中小静脉时,血管管径狭窄、长度长、血液流速慢、化疗药物与血管接触时间长、刺激强度大,受累的静脉即表现为红或色素沉着、疼痛、血管变硬、呈条索状等炎症表现,即临床上称之为化学药物性静脉炎(简称化疗性静脉炎)[1].护士是实施静脉化疗的执行者,是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加强护士专项知识的培训,提高化疗护理质量,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临床上为了有效地控制肿瘤,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化疗已成为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预防和减少患者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发生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肿瘤患者的痛苦,使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雷璐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323-1325
目的 探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拟定完成6个疗程的住院化疗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9例在输入化疗药物开始时,即用鲜芦荟汁涂抹前臂静脉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行的皮肤,30~ 60 min更换一次;对照组常规化疗,不涂抹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和彩超探查血管内膜损伤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机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彩超探查血管内膜损伤发生机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鲜芦荟汁局部涂抹能有效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保护患者化疗静脉血管效果明显,延长血管化疗时限,减少血管内膜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实用意义。方法:对638例肿瘤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经临床护理观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为0,除4例发生气胸、5例导管脱落外,其余患者无发生感染、局部血肿及静脉栓塞,全部完成化疗周期。结论:对肿瘤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化疗性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有效保护了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上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静脉系统的保护方法.方法 选择完成6个疗程的住院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在输入化疗药物开始时,即用冷藏后海带泥外敷前臂静脉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行的皮肤.对照组常规化疗,不实施任何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和彩超探查血管内膜损伤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几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彩超探查血管内膜损伤发生几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采取同步冷藏海带泥外敷,能有效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延长血管化疗时限,保护患者化疗静脉系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传统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及四肢静脉留置针3种不同静脉给药途径在预防化疗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在我科进行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26例分成3组,其中采用PICC化疗(A组)76例,采用股静脉置管化疗(B组)80例,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C组)70例,比较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A、B、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分别为5,10,18例,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6.58%、12.82%、25.71%,A组和B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A组与B组比较,静脉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PICC和股静脉置管均能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PICC和股静脉置管对预防化疗静脉炎的效果无明显差别,均能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