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氪激光诱导 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因子Ⅷ相关抗原( FⅧ R∶Ag)的表达,探讨 CNV形成的过程及特征. 方法对 7组 42只 BN大鼠单眼行氪激光光凝,分别在光凝后第 3天及 1、2、3、4、8和 12周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 FFA)、病理学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 PCNA和 FⅧ R∶Ag蛋白表达. 结果激光光凝后第 1~ 12周的 FFA检查见光斑处圆盘样荧光渗漏.病理学检查光凝后第 1周可见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光凝后第 3天光凝区 PCNA表达最强, 3 d~ 4周逐渐减弱,损伤区各种细胞处于增殖状态,是 CNV形成的主要阶段.第 1周时光凝区内 FⅧ RAg阳性表达围成管状, CNV开始形成; 2~ 4周 FⅧ R∶Ag表达增强( P<0.05), CNV形成最多,达到高峰;此后 FⅧ R∶Ag保持较强的阳性表达( P>0.05), CNV持续存在. 结论通过氪激光诱导 BN大鼠 CNV形成,至少在光凝后第 1~ 12周内 CNV形成并稳定存在,作为 CNV发病机制基础研究的动物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氪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探讨CNV形成的过程及特征。方法对7组42只BN大鼠单眼行氪激光光凝,分别在光凝后第3天及1、2、3、4、8和12周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FFA)、病理学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PCNA和FⅧR∶Ag蛋白表达。结果激光光凝后第1~12周的FFA检查见光斑处圆盘样荧光渗漏。病理学检查光凝后第1周可见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光凝后第3天光凝区PCNA表达最强,3d~4周逐渐减弱,损伤区各种细胞处于增殖状态,是CNV形成的主要阶段。第1周时光凝区内FⅧR:Ag阳性表达围成管状,CNV开始形成;2~4周FⅧR∶Ag表达增强(P<0.05),CNV形成最多,达到高峰;此后FⅧR∶Ag保持较强的阳性表达(P>0.05),CNV持续存在。结论通过氪激光诱导BN大鼠CNV形成,至少在光凝后第1~12周内CNV形成并稳定存在,作为CNV发病机制基础研究的动物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OCT引导下的氪红激光诱导色素兔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10只色素兔按氪红激光光凝后1、2、3和4周分为4组,每组2只。在OCT引导下用氪红激光光凝小鼠双眼视网膜,以击穿Bruch膜为标准,光凝20点,于光凝后1h、7、14和28d观察眼底情况,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4.
TTT联合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联合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5例24只眼,平均年龄59岁.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14只眼,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牛血管10只眼.在TTT治疗3个月复查后,针对仍存在的CNV行PDT治疗.其中19只眼接受2次PDT治疗,5只眼接受3次PDT.结果 8只眼(33.3%)视力提高>2行,12只眼(50.0%)视力波动在1行,4只眼(16.7%)视力下降>2行.眼底荧光素造影检查联合眼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渗漏停止7只眼(29.2%),渗漏减少14只眼(58.3%),渗漏无明显变化2只眼(8.3%),1只眼(4.2%)出现新的新生血管出血.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出血水肿吸收13只眼,无明显变化10只眼,加重1只眼.结论 TTT联合PDT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维持视力稳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3D-OCT)直视引导下,提高氪激光诱导兔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成功率的可行性。方法青紫蓝兔20只随机分2组,选取右眼进行激光诱导CNV:A组为非3D-OCT引导组,B组为3D-OCT引导组。A组在每只兔视乳头下方2PD处氪激光光凝10点,出现气泡或少量出血即停止光凝。B组在眼底激光光凝的同时,3D-OCT同步扫描显示光凝点击穿Bruch膜为止。光凝21 d后行眼底照相、3D-OCT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随后处死动物,摘取眼球,观察光凝处视网膜组织学病理改变。结果光凝后21 d,A、B两组兔视网膜水肿基本消退、灰白色斑、出血斑周围见黄白色渗出物,均可见荧光素渗漏。A组64点出现Bruch膜破裂、45点出现CNV;B组100点Bruch膜破裂、86点出现CNV。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Bruch膜破裂与CNV出现率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Bruch膜的破坏是诱导CNV模型的关键,3D-OCT直视引导法可提高诱导兔CNV模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氪激光诱导的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16只BN大鼠随机分成2组进行单眼氪激光视网膜光凝。光凝后第1周,一组玻璃体内注射重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rhPEDF);另一组玻璃体内注射平衡盐溶液(BSS)作为对照组。光凝后第2周和第4周,分别对两组动物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FFA)及光凝区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比较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密度。结果光凝后第2周和第4周,FFA检查同一时间点rhPEDF组荧光素渗漏平均密度低于对照组。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经半定量分析,对照组由第2周至第4周可见光凝区内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增加,而rhPEDF组光凝区内的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无增加;视网膜光凝后第2周和第4周,rhPEDF组光凝区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分别低于对照组。结论玻璃体内注射PEDF对氪激光诱导的BN大鼠CNV具有抑制作用,PEDF有可能成为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CNV抑制剂。  相似文献   

7.
正目的:探索不同波长激光的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确诊为CNV的患者64例,男性27例、女性37例。均为单眼,右眼30只、左眼34只,通过光相关断层扫描(OCT)眼底和FFA根据CNV所在位置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下或已突破RPE、伴有出血渗出的多少,以及表面是否纤维化等因素,相应对病灶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邢)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经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B超声检查确诊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7例7只眼,邢采用810nm半导体红外激光,光斑直径≤2mm,根据肿物范围大小采取连接光斑照射,从远离黄斑中心处开始光凝,功率450~550mw,照射时间60—80s。治疗3—5次,两次治疗间隔时间1个月。随访3-21个月。结果治疗后中心视力提高6例6只眼,中心视力不变1例1只眼。治疗后6例6只眼黄斑视网膜下液吸收,肿瘤色泽由橘红转为灰白瘢痕形成,B超声检查显示肿瘤厚度变薄。无一例出现视神经萎缩。结论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具有比激光光凝治疗疗程短,并发症少及费用少优点。但TTT治疗要根据脉络膜血管瘤的范围、厚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程度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氪激光诱发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评估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铺片和PECAM-1免疫组化标记血管内皮细胞3种方法对于评价大鼠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优缺点.方法氪激光光凝BN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建立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后2周,分别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铺片检测和PECAM-1免疫组化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光凝后2周,FFA显示光凝区出现大片圆盘状荧光素渗漏;脉络膜血管铺片在低倍镜下可见分布在视神经周围的激光斑处弥漫的高荧光,高倍镜下表现为圆形网状结构;PECAM-1免疫组化标记的内皮细胞分布在瘢痕的中心和周围.环状的内皮细胞增生活跃形成了管腔,光斑内PECAM-1强阳性表达.结论3种方法结合可以细致描述激光光凝后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更为准确地定性定量评价脉络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氪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BN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单眼视网膜氪激光光凝,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分别在光凝后3 d,1、2、3和4周摘除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光凝区进行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检测以观测CNV形成,并检测CNV形成过程中VEGF、PED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光凝后1周开始形成CNV,3~4周达到高峰.正常BN大鼠视网膜中,VEGF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EDF在神经节细胞、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表达.视网膜光凝后,除上述部位外,VEGF和PEDF均在外核层和脉络膜的光凝损伤区阳性表达.光凝后3 d至4周,光斑区内FⅧR:Ag、VEG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增加(P<0.05),PED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下降(P<0.05);FⅧR:Ag与VEGF阳性染色密度正相关(r=0.89,P<0.05),与PEDF阳性染色密度负相关(r=-0.84,P<0.05).结论 CNV形成与VEGF表达正相关,与PEDF表达负相关,VEGF和PEDF表达失衡可能是CNV形成和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雯  荣翱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0,19(2):79-82,134,135
目的通过氩离子激光诱导建立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局部变性模型,观察光凝前、后视网膜功能及形态特征。方法青紫蓝兔10只,其中7只兔左眼行氩离子眼底激光光凝,分别检测激光光凝前及光凝后不同时间点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electroretinography,F-ERG),分析视功能改变情况。另3只实验兔按同样方法建模后7d摘除眼球做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激光光凝后1 d F-ERG中视杆细胞反应b波波幅降至最低,3d后有小幅回升并趋于平稳,但仍低于光凝前水平,峰潜时无显著变化;光凝后4h最大混合反应a、b波波幅降至最低,1d后略有回升,7d后呈平稳状态低于光凝前水平,峰潜时无显著变化;光凝后1d振荡电位OPs的∑O值降至最低,3d后逐步回升,但仍低于光凝前水平。光凝后7dRPE细胞变性破坏,深层脉络膜及节细胞层无明显影响。结论激光光凝可以破坏RPE细胞及邻近光感受器细胞,建立RPE局部变性模型,其功能与形态均有改变。  相似文献   

12.
家兔输精管激光凝堵术可复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家兔输精管激光凝堵术(光凝术)的效果及可复性。方法:应用Nd:YAG激光器,经套管针穿刺家兔输精管,导入激光光纤照射凝堵试验,确定了有效激光凝堵阈值,对光凝术后60只家兔的凝堵效果进行了一年的动态观察,并对输精管凝堵段结节作了穿刺再通试验。结果:家兔精子消失率100%,穿刺再通率72.7%。结论:高功率激光亦可用于光凝术,达到光凝效果的阈损伤值为40W/1s,输精管病理阈损伤为中环肌层。本文提示光凝术较传统结扎术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复性强。  相似文献   

13.
14.
用腹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造成狭窄≥50%的日本大耳白兔50只进行激光血管成形术(LA),术后3、7、14、21、28、35、42、49、56和63天血管取材切片作病理变化分析。结果:LA后14天,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出现增殖,动脉中层SMC向内层迁移;LA后28天,内膜层SMC增殖最为明显,并导致血管再狭窄;内膜层SMC表型与合成型SMC相似;LA后35天,内膜层增厚速度降低。结论:实验性LA后SMC增殖反应呈一动态过程,与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理变化大致相同,故本实验模型适于LA后血管再狭窄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经瞳孔温热疗法封闭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封闭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IRIS 810nm半导体激光对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14例15只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3例14只眼、外伤、高度近视2例3只眼典型CNV病人进行治疗,根据病灶确定光斑直径(0.5、0.8、1.2、2.0和3.0mm),照射时间为60s,输出功率100—350mW,以照射区无可见的颜色变化至颜色轻度发灰为准。结果 ARMD组:术后2只眼(占13.3%)视力提高,11只眼(占73.3%)视力不变;7只眼(占46.7%)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渗出减少。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组:术后5只眼(占35.7%)视力提高,8只眼(占57.2%)视力不变;所有眼术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均见渗出减少。其他原因引起的CNV组:治疗后2只眼视力提高,1只眼视力不变;3只眼FFA示眼底渗出均减少。结论 经瞳孔温热疗法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CNV的新方法,它的近期治疗效率高,并发症少。其优越性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胶质细胞在激光诱导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雄性CX3CR1+/GFP杂合性转基因小鼠32只,取每只小鼠一只眼作为实验组,予532nm激光光凝,激光功率50兆瓦,曝光时间100ms,光斑直径100μm,每眼光凝4点,另一只眼作为对照组,在光凝后分别于7d、14d、21d、28d按随机数字法选取8只小鼠处死,摘出眼球,制作病理标本,用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D11b、Iba1的表达,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 光斑处实验组较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P〈0.05),并且14d组及21d组小胶质细胞较7d组增生明显,在细胞数量、细胞面积、平均光密度值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d组小胶质细胞增生程度下降,与7d组接近.结论 小胶质细胞在激光诱导CNV模型中激活,随着损伤时间推移先升高,后降低,在CNV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使用IRIS810nm半导体激光对26例28眼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激光经瞳孔温热治疗。男10例11眼,女16例17眼,平均年龄40.2岁。屈光度-6.00~-12.00,均伴有不同程度矫正视力下降、注视性暗影、视物变形等临床症状。采用光斑直径为1.2、2.0及3.0mm光斑,功率为100~300mW的激光照射60s。6眼进行了2次治疗。随访4~40周,通过视力、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矫正视力提高>2行者10眼(36%),无变化者16眼(57%),视力下降者2眼(7%)。12眼注视性暗影及视物变形等症状有程度不同的改善,眼底检查出血渗出完全消退或减轻者共6眼。复查眼底造影者中7眼脉络膜新生血管明显消退、出血减轻。结论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出血有一定的效果,该法较安全、经济。但其治疗参数、远期疗效及并发症仍需更大样本的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8.
Interstiti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 (ILP) was performed in experimental models prior to clinical trials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bone photocoagulation using an 805-nm diode laser and to define parameters influencing lesion size and shape. Laser energy was applied in continuous-wave mode at a power of 2 W to an ex vivo freshly ablated pig femur. Two hundred and eighty ILPs were performed followed by histologic examinations to determine the coagulation size with a freshly cleaved fiber tip compared to a precharred fiber tip. Another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temperatures achieved in bone using ILP and to correlate them with histologic findings. Histologic examination has underestimated the coagulation size with precharred fibers that varied from 3.4 mm (200 J) to 9.2 mm (1200 J) in diameter. Thermal dat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presumed lesions of 16 mm in diameter for 1200 J ener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