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48例脑囊虫病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8例脑囊虫病临床误诊分析谈绮芳,陈贵海,余鑫文,李家泉脑囊虫病的症状复杂多样,临床上常延误诊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减少误诊,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我们回顾102例诊治的囊虫病患者,其中在院内外误诊为其它疾病者48例。误诊率高达47.05%。兹将临...  相似文献   

3.
脑囊虫病误诊4例分析巩兰英(吉林市中心医院1332011)孙耀光(吉林市精神病医院132011)我院记载的722例囊虫病例,均经临床、CT扫描、免疫学试验及病理检查而确诊。其中53例来院前曾误诊为其他疾病,辗转诊治于各级医院,从几个月甚至达数年以上不...  相似文献   

4.
对18例脑囊虫病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表明,脑囊虫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断性抽搐、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肢休麻木,走路不稳及视力下降。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囊腔内找见囊尾蚴头节为确诊本病的依据。结合文献讨论了脑囊虫病的病因、诊断、病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6例脑囊虫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该病以青壮年发病为多;农村与城镇发病构成比约为2:1;临床以癫痫和颅压增高表现多见:脑脊液及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囊虫抗体阳性具有确诊意义: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致误诊,其中发生脑梗塞者以腔隙性梗塞多见:在全身整体治疗的基础上,吡喹酮可有效地治疗脑囊虫病。结论:流行区需重视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7.
8.
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问题,提高诊断水平,以免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分析25例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总结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经验。结果 脑囊虫病的临床症状,尤其早期症状极不典型,免疫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头颅CT、MR可诊断脑囊虫病,但CT不如MR。结论 提高对本病认识是防止漏诊的关键,辅助检查是诊断脑囊虫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蒙绪卿 《海南医学》2002,13(5):34-34
现对我院 1999年~ 2 0 0 0年收治并确诊的脑囊虫病 36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6例病人入院后经检查确诊为脑囊虫病。其中男性 2 5例 ,占 6 9.4 % ,女性 11例 ,占 30 .6 % ,年龄 8~ 18岁 ,平均年龄 37.2 5岁 ,2 0~ 5 0岁30例 ,占 83.3% ,有明显食用或接触米猪肉患者 8例 ,大便解绦虫节片史者 2 3例。患者来源 :海口 8例占 2 2 .2 % ,儋州6例占 16 .7% ,澄迈 5例占 13.9% ,临高4例占 11.1% ,东方 3例占 8.3% ,乐东 2例占 5 .6 % ,定安、昌江、屯昌、琼中各一例 ,分别占 2 .8% ,来自省外 3例 ,分别来自蒙古、山…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囊虫病5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雄  毛伯镛 《四川医学》2004,25(8):886-887
脑囊虫病(Brain cysticercosis)是人脑寄生虫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儿童脑囊虫病有其自身特点,临床医师常对该病认识不足而易造成误诊及漏诊,如能及时诊断、正规治疗,预后较好。现将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住院治疗的53例小儿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和预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丙硫咪唑联合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4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慢性期脑囊虫病治疗效果,方法:478例住院脑囊虫病患,按CT扫描诊断分为320例急性脑囊虫病和158例慢性期脑囊虫病,所有患均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治疗3个疗程,追踪观察1年,结果:急性期脑囊虫病治疗有效率96.88%,慢性期脑囊虫病治疗有效率43.03%,结论:急性期脑囊虫病的疗效明显高于慢性期脑囊虫病,表明提高脑囊虫病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脑囊虫病MRI诊断-附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脑囊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MRI诊断为脑囊虫病及资料完整的23例MRI影像进行分析,并与其中曾行CT检查和囊虫酶联吸附试验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3例中MRI病灶检出率为100%,特异性为17/23(74%),诊断符合率为100%(23/23);23例中有20例曾行CT检查,其病灶检出率为90%(18/20),特异性为10%(2/20),符合率为75%(15/20),有16例做过酶联吸附试验,其中阳性率为38%(6/16)。结论:MRI对脑囊虫病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特别是对非钙化期病灶有强的定性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万光绪  李卫  刘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65-4366
目的:阐述脑脓肿的临床特点,选择最佳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脑脓肿的病因、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结果:脑脓肿以血源性和隐源性为主;经CT及MRI诊断脑脓肿的准确率达95%;手术或保守治疗,治愈20例,好转2例,死亡2例,复发1例。结论:血源性和隐源性发病率上升,CT及MRI是早期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以癫痫为主要表现的小儿脑囊虫病,探讨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1例患儿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和治疗,结果:随访1-1.5a,癫痫均停止发作,近期疗效全愈9例,显著好转2例,结论:流行病学,头颅CT,病原免疫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依据。吡喹酮为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分析 2 5例脑实质型囊虫病病人和与之相似的 2 5例脑转移瘤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探讨其鉴别诊断要点。所有病例均行腰穿、头颅MRI平扫及强化。结果表明 ,脑转移瘤病人脑实质受损的症状、体征较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明显 ,颅内压增高突出 ;影像学方面也各有其特点。提示 :脑转移瘤与脑囊虫病有相似之处 ,但应注重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结果、脑脊液病理学和影像学的特征等 ,对鉴别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国钦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681+1683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冶的35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及同期收治的以呼吸困难为主诉并排除心脏疾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评价BNP水平与心功能状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CHF组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HF 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BNP水平越高,各亚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BNP水平能较好的反应左心室的功能状态,对CHF者的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MHD(维持性的血液透析)患者BNP(B型脑钠肽)于透析前后其血浆内的浓度进行观察,同时评价BNP诊断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MHD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透析前后其血浆的BNP水平进行检测,并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透析前后其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进行测定,同时测量患者下腔静脉的宽度,以及记录其当次透析的脱水量。结果:患者透析后其血浆BNP的中位数(124.9pg/ml)较透析前(381.1pg/m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透析后的血BNP,较LVDd与LVDs呈现正相关,较LVEF则呈现负相关,较LV与RV以及RVD和IVS不具有相关性。透析前后其血BNP水平减少比值,较下腔静脉其宽度的减少比值呈现正相关,较透析前后其体重减少的比值呈现正相关;21例LVEF(BNP 680.5pg/ml)小于50%,79例LVEF(BNP 110.9pg/ml)大于50%,对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左心扩大者29例(BNP 522.1pg/ml),较左室正常者71例(BNP 104.9pg/ml)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BNP能够反映出MHD患者其体内血容量所出现的变化以及左心功能状况,是对慢性的心功能不全进行诊断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脑囊虫病60例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囊虫病MRI表现 ,并初步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脑囊虫病例的MRI片 ,并于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立体结构上 ,对全部病灶进行定位、定量 ,及MRI解剖分析。结果 脑囊虫病以涉及脑实质最为常见 (97 2 % ) ,且绝大多数寄生于双侧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 ,6 7 5 %的病人多系多发病灶。脑实质囊虫病MRI表现有 8种。MRI对其头节、囊泡、周边水肿、钙化状态等征象有特征性表现。结论 脑囊虫病MRI表现复杂多样 ,MRI可予以定性、定位、定量诊断 ,以及明确其病理阶段。  相似文献   

19.
用快速IgG-ELISA和快速SPA-ELISA检测囊虫病人血清抗体,其阳性率分别为90.00%和94.29%,两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法假阴性率分别为1.43%和2.86%,对包虫病人血清出现较强交叉反应,对肝吸虫、肺吸虫病人血清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而对血吸虫病人、绦虫病人血清未出现交叉反应。若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提高敏感性。两种方法均较简便,在包虫病非流行区可作为较好的流行病学调查筛检方法,亦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352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波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20-21
目的分析总结352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的受伤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等问题。方法回顾我科近年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颅脑损伤的基础和临床治疗应用进行探讨。结果对颅脑损伤的发生与机制、伤情与诊断、治疗与预后等因素相关密切。结论明确受伤机制,准确定位诊断,早期积极治疗,合理选择手术病例,控制并发症是成功救治颅脑损伤、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