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风险小组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成立静脉治疗风险小组,包括静脉输液治疗小组、PICC输液小组和全院静脉输液治疗会诊小组,建立静脉治疗会诊制度和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小组,并有效落实各小组责任。对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管理实施前后护士静脉治疗合格率、静脉治疗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的建立及运行,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专科医院静脉治疗穿刺疑难会诊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效果。 方法 建立以首席+护理骨干组成的静脉治疗小组,并依托医院疑难会诊平台开展院内外儿童疑难静脉治疗会诊。 结果 改进后,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由8人增加至33人,院内外会诊例次增加,患儿家属对会诊满意度显著提升。 结论 儿童专科医院静脉治疗疑难会诊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有利于提高儿童静脉穿刺疑难会诊质量和效率,满足患儿个性化需求,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示范案例建设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完善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规范,开展多层级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比较实施前(469例)与实施后(558例)患者穿刺部位、静脉治疗工具使用情况、导管固定方式及并发症。结果实施后,护士静脉穿刺部位选择、穿刺工具选择、输液附加装置使用、导管的固定与维护等指标显著改善,患者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示范案例建设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提高护士静脉治疗质量,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科间护理会诊的组织形式,促进新业务的开展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解决疑难静脉输液的护理问题.方法:通过成立静脉输液小组,组织开展紧急会诊和专题会诊等护理会诊.结果:成功组织解决全院静脉输液的疑难会诊30例.结论:科间护理会诊能提高护理资源利用率,提高临床静脉输液水平,规范医院静脉输液技术,是解决静脉输液难题的有效方法,同时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保临床护士按照《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执行静脉输液治疗,保证静脉治疗护理的安全。方法根据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14),制定"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标准",每个月对临床静脉输液治疗进行质量督导,分别于实施前与实施后对住院输液患者各抽取1d进行静脉输液情况调查,比较两个时间段输液患者钢针使用情况、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正确性、血管通路固定正确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结果实施后钢针使用率从21.78%下降至14.20%,钢针、留置针选择正确率分别由59.79%、83.26%上升至78.72%、95.69%,留置针、PICC、CVC固定正确率分别由58.14%、69.09%、60.26%上升至79.11%、85.15%、75.95%,患者静脉治疗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上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过有效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有效降低钢针使用率,提高血管通路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输液治疗护理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护理手段乏一.为了确保输液治疗护理的质量,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我们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培训输液治疗护士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沟通、科研、咨询、临床管理、质量控制和预算等能力,规范实践标准,加强职业防护,提高输液治疗护理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技术会诊组的创建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加强对静脉治疗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主管、以护理技术骨干为成员的静脉穿刺技术会诊组,负责全院静脉穿刺会诊.结果 试行技术会诊以来,进行静脉穿刺会诊84例次,其中疑难会诊14例次;2007年二、三季度600份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82.69%.其中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满意度达90.74%;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满意度,由2006年的80.00%上升至89.44%.结论 静脉穿刺技术会诊组的成立和运行为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运用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与护士分层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丰富输液护理技术内涵,降低技术风险,保障病人安全的目的.方法:采用郭俊艳老师研究的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根据静脉输液护理技术5个项目指标:通路选择、穿刺技术、维护技术、支持技术、风险管理细化具体培训内容,根据护士资质选择相应培训内容.结果:结合静脉输液技术准入管理体系分层级培训,促进了输液护理质量的改进,护士静脉输液技术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结论:运用科学的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对提高临床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加快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输液治疗护理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护理手段之一。婴幼儿静脉穿刺难度较成人大,穿刺成功率低。为了确保输液治疗的护理质量,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护士必需坚实专业理论知识、规范临床实践操作、加强职业防护,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笔者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婴幼儿静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医院静脉治疗管理质量与效率.方法 组建静脉治疗安全信息管理小组,制订静脉治疗敏感指标,构建结构化静脉治疗安全管理信息平台(下称信息平台)用于静脉治疗管理.比较信息平台应用前后护士统计分析敏感指标耗时,敏感指标统计准确率及7项静脉治疗敏感指标的变化.结果 信息平台应用后护士统计分析敏感指标耗时显著下降,静脉治疗敏感指标统计准确率显著上升(均P<0.01),7项静脉治疗敏感指标均显著优于信息平台应用前(P<0.05,P<0.01).结论 信息平台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静脉治疗管理效率和降低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实现了准确、高效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患者静脉输液渗漏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圈员对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进行现状把握、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值,拟定具体对策加以实施:培训静脉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教育;改进操作环境,正确选用输液材料;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提高护士静脉输液的理论水平,拓展药学知识.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静脉输液渗漏率为9.05%,活动后为4.18%,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53.81%、目标达成率113.79%.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渗漏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培养涉外护理单元护士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内容及方法。方法对53名涉外护理人员从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和对外协作能力三方面进行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训。培训前后对护士多元文化的认知、护理操作技能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护士对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护理操作技能的考核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对涉外护理单元护士开展多元文化培训能有效提高其综合能力。以满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临时输液室中应用责任分区管理的效果。方法将输液室42个座位分3个区实施责任小组工作制,责任小组成员负责该区患者输液、观察与健康教育等,护士长或责任组长组织业务学习和进行质控。结果责任分区管理实施4个月来完成输液16 464例次,输液室铃声由以前每日1 000多次减少到100次左右,患者满意率由91.0%上升至98.3%,用药指导患者满意率达100%等。结论责任分区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因素理论在护理层级绩效奖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30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因素理论的绩效奖金分级管理,干预前则进行普通护理层级管理,比较干预前后1年内合同制护理人员流失情况、护理三基成绩和绩效分数及护理人员对奖金收入满意情况。结果干预后合同制护理人员流失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护理三基成绩高于干预前(P〈0.05),绩效考核分数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护理人员对奖金收入满意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运用双因素理论实施护理绩效奖金层级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感动服务在护理中的实施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动服务在护理中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加强护理团队建设。方法树立感动服务的理念,制定活动方法与措施,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在活动开展前后对患者的满意度、主管护士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实施感动服务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主管护士的知晓率及受表扬的护士人次数显著高于干预前。结论在护理中实施感动服务,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并根据护理工作强度和技术难度合理配置护士数量,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其薪酬待遇、晋升与护理岗位挂钩。结果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后,三类科室各层级护士构成得到良好配比;113名新护士中,19.47%选岗愿意去一类科室工作;一类、二类、三类科室护士满意度大幅提升(P〈0.05,P〈0.01)。结论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可稳定护士队伍,引导护士合理流动,体现护士的工作价值,促进护士队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非内分泌专科开展高血糖护理管理的模式、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分阶段开展联络护士培训与考核,确定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流程与规范,通过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协助联络护士在病区开展糖尿病教育和护理,同时专业营养师作为糖尿病专科小组的重要成员全程参与患者的饮食评估和管理。结果联络护士在不同专科对125例患者开展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与患者满意度较教育前有明显提高(均P〈0.01),专科医生、护士长、护士对联络护士开展糖尿病护理工作满意率超过90%。结论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的培训与指导下,联络护士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本专科糖尿病患者开展护理和健康教育,该模式可有效促进全院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建、推进及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举措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和护士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完善支持系统,合理定编设岗,规范岗位管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强化护士培训,改革功能制护理为"人文关怀护理"为主题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改进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以保障患者安全,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客观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2010~2013年医院护理三级质控结果、第三方电话调查出院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稳步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逐年下降;护理工作获得社会和各级政府的肯定和赞誉。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提升医院美誉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系统规范静脉输液流程,确保急诊输液患者的安全.方法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相关知识的培训,运用医疗失效模式对静脉输液流程影响因素进行危害性分析,拟定实施应对措施,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静脉输液缺陷发生数相对减少,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急诊科护士对实施HFMEA...  相似文献   

20.
李燕 《中国科学美容》2014,(16):118-119
目的:探讨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安全管理,对照组未采用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器械因素、手术室感染因素、院内感染因素、技术因素及管理因素分别为10.00%、3.33%、6.67%、3.33%及8.33%,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67%、0、1.67%、0及3.33%,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控评分分别为1.67%、1.67%、96.67%及(99.02±10.11)分,对照组分别为5.00%、6.67%、86.67%及(92.18±9.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众多,应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