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检测CTHRC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1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THRC1蛋白表达,分析其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CTHRC1在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基本不表达,而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1.9%(133/215)。CTHRC1表达与食管鳞癌TNM分期(P<0.001)、浸润深度(P=0.006)和淋巴结转移(P=0.002)有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食管癌CTHRC1阳性表达者预后较CTHRC1阴性表达者差(中位OS:57个月 vs. 73个月,P=0.01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THRC1表达不是食管鳞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CTHRC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异常活化和表达,可能是食管癌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己糖激酶1(HXK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3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HXK1的表达,并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HXK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2%(94/132),统计学分析显示HXK1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P=0.01),不同TNM分期(P=0.001)以及不同组织分化程度(P=0.033)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HXK1阳性表达患者预后劣于HXK1阴性表达患者(P〈0.001),且是评估食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结论]HXK1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评估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Claudin-1和Claudin-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黏膜中的表达.探讨claudin-1和Clau-din-3蛋白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食管鳞癌及相应癌旁黏膜组织中Claudin-1和Claudin-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Claudin-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见于食管鳞癌细胞质和细胞膜,Claudin-3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见于食管鳞癌癌旁正常黏膜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其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有差异,Claudin-1在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率为76.4%和38_3%,Claudin-3在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率为24.6%和79.2%.Claudin-1和Claudin-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分级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结论:食管鳞癌的发生可能与Claudin-1的表达上调及Claudin-3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Stat3、CyclinD1及Bcl-2在食管鳞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芯片中stat3、cyclinD1和bcl-2的表达,探讨它们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意义标志物.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stat3、cyclinD1及bcl-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中stat3、cyclinD1和bcl-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2%、79.7%和65.1%,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鳞状上皮(P<0.05).stat3、cyclinD1和bcl-2的表达阳性率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及大体分型无关(P>0.05);食管鳞癌中stat3与cyclinD1、bcl-2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分别P=0.035和P=0.012).结论:stat3在食管鳞癌中的高表达及与cyclinD1、bcl-2的相关性表明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Ezrin、E-cadher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膜细胞骨架组织连接蛋白埃兹蛋白(Ezrin)能够促进肿瘤转移,可与上皮钙黏素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本研究探讨Ezrin和E-cadher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食管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7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鳞状上皮中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食管癌旁正常鳞状上皮中Ezrin阳性35例(46.1%),E-cadherin阳性74例(97.4%);7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Ezrin阳性63例(82.9%),E-cadherin阳性34例(44.7%)。Ezrin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E-cadherin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E-cadherin的表达缺失率逐渐增加。Ezrin表达升高和E-cadherin的表达缺失呈负相关。结论:Ezrin和E-cadherin均与食管鳞癌的发生、转移有关,且两者表达呈负...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内皮细胞分裂素 ,具有诱导血管形成和提高微血管渗透力的作用 ,是重要的肿瘤血管发生调节因子。我们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的VEGF蛋白表达进行研究 ,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74例食管癌患者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男47例 ,女27例。年龄42~77岁 (平均61.3岁 )。手术切除组织经常规病理学处理。1.2试剂Ab -1为兔多克隆抗人V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丙酮酸激酶2(PKM2)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食管鳞癌30例(其中高分化9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11例)及正常组织(包含切缘组织)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KM2的表达.结果:PKM2在正常食管组织、切缘组织、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90%,PKM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切缘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食管癌鳞癌中,不同浸润程度的食管鳞癌组织PKM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M2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KM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显著高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消失蛋白( MI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IM表达。结果 MI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4%、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3%、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3.8%,三者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MI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MIM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Aurora A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blot分析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Aurora A的表达.结果 64例食管鳞癌(ESCC)组织标本中70%(45/64)有阳性着色,61例癌周正常组织中不足2%(1/61)呈现阳性着色,ESCC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Aurora A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对ESCC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的Western blot显示,12例(60%)ESCC组织中Aurora A的蛋白表达水平远远高于其癌旁组织.结论 Aurora A在食管鳞癌中存在高表达,它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MTA1蛋白定位及表达水平的改变及与食管鳞癌进展、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食管鳞癌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MTA1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TA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主要定位于胞核,在淋巴结转移灶中出现胞浆与胞核同时着色。正常组织与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癌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食管鳞癌不同进展阶段的组织中MTA1表达逐渐升高,并且出现异位表达。结论 MTA1与食管鳞癌的侵袭和转移高度相关,在食管鳞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食管癌侵袭及转移能力的辅助因子。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趋化因子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趋化因子CCL2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功能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趋化因子CCL26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析19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趋化因子CCL26的表达水平,并对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趋化因子CCL26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趋化因子CCL2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趋化因子CCL2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8% vs 20.6%,P<0.05);②趋化因子CCL2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大体分型等无关(P>0.05);③趋化因子CCL26阳性表达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趋化因子CCL26阴性表达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结论:趋化因子CCL26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导致5年生存率下降,检测趋化因子CCL26可能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子14(Fn1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8例行根治切除手术的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及配对正常食管鳞状上皮黏膜组织中Fn1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n14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Fn1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7%(61/118),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的4.2%(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鳞癌患者Fn14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Fn14蛋白阳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23个月(95%CI:17~29个月),而Fn14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OS为54个月(95%CI:50~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T分期、N分期外,Fn14蛋白表达亦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HR=1.51, 95%CI: 1.02~2.24;P=0.022)。结论 Fn14蛋白表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16、cyclinD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蜡块进行p16和cyclinD1蛋白的检测。结果 55例ESCC患者中p16蛋白表达率为49.1 %(27/55)。p16蛋白缺失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p16表达阳性者5年生存率为71.4 %(10/14)。55例ESCC中cyclinD1蛋白表达率为74.5 % (41/55),cyclinD1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结论 ESCC患者的p16蛋白表达缺失较常见, p16蛋白的失表达与cyclinD1基因蛋白过表达在食管癌发生及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AZ、Lats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Max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5例食管鳞癌组织和39例癌旁组织中TAZ与Lats2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TAZ在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8.6%(85/145)和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AZ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及pTNM分期有关(P<0.05)。Lats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45.5%(66/145),低于癌旁组织的64.1%(2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ats2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0.05)。TAZ与Lats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2,P=0.001)。TAZ高表达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30个月和20个月,均低于低表达者的59个月和57个月(P均<0.001);Lats2高表达者的中位OS和PFS分别为42个月和33个月,均高于低表达者的32个月和18个月(P=0.035,P=0.019)。结论 TAZ、Lats2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两者的检测可能对指导食管鳞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annexin I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precursor lesions, and evaluate
its effect on the tumorigenesis. Methods: The immunohistochemistry S-P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annexin
I in 135 cases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which precursor lesions were found in some cases, and in the corresponding
normal controls. Results: Of 135 cases, 35 (25.9%) were strongly positive, 60 (44.4%) were weakly positive and 40 (29.6%)
negative, while in the corresponding normal controls, 129 (95.6%) were strongly positive, 6 (6.4%) weakly positive. The expression
of annexin I was decreased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0.0001), and the degree and rate of the decrease did not show correlation with age, gender, differentiat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5). The expression of annexin I was also decreased in the lesions of dysplasia and carcinomain situ, with 2 (4.3%) strongly positive, 17 (37.0%) weakly positive and 27(58.7%) negative (P<0.0001). Conclusion: Annexin I may be useful in early detect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in evaluation of
predisposition for the risk of cancerization of precursor lesions.
Foundation item: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0271460).
Biography: LU Ning (1955-), associate professor, Cancer Institute (Hospit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majors in pathology of cancer. E-mail: ninglv@hotmail.com 相似文献
16.
《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2023,49(5):958-963
IntroductionRecently, the number of diagnosed esophageal 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BSCC)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However, available data on EBSCC are limited to date.MethodsA total of 165 EBSCC (Cohort 1) and 515 convention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Cohort 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In Cohort 1, 70 cases only had invasive EBSCC component (42.4%, defined as Group 1), 73 cases had concomitant invasive ESCC component (44.2%, Group 2), and 22 had concomitant invasive poor-differentiated component (13.3%, Group 3). Lymph node metastasis rates of Group 3, Group 2 and Group 1 were ranked from high to low (P = 0.044). There were higher patient age (P = 0.047), smaller tumor size (P = 0.009), more nerve invasion (P < 0.001), and lower pTNM stage (P < 0.001) in EBSCC (Cohort 1), compared with ESCC (Cohort 2). In Cohort 1 and Cohort 2, pTNM stage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both DFS and OS. No significant surviv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EBSCC (Cohort 1) and ESCC (Cohort 2) in pIA-B stage, pIIA-B stage, pIIIA-B stage and pIVA-B stage (P > 0.05).ConclusionOur analysis of the largest EBSCC series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 to date with conventional ESCC demonstrated that EBSCC carried a similar prognosis with ESCC in pIA-B stage, pIIA-B stage, pIIIA-B stage and pIVA-B stage. And pure EBSCC, didn't have poorer survival than mixed EBSCC with concomitant ESCC or other components. Our findings may be valuable in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BSCC's biological behaviors, and the related molecular mechanism is needed to be explor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3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以20名健康人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测定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瘦素水平分别为(4.7±1.9)ng/ml和(2.54±1.0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01)。瘦素受体的表达率分别为81.25 %(26/32)、75.00 %(1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瘦素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部位、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食管组织中瘦素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一个危险因子,瘦素受体的持续性表达可能为瘦素的信号转导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Nanog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0-01-01-2005-12-31手术切除的食管癌存档标本蜡块69例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距肿瘤组织〉5cm)24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Nanog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合Nanog的表达情况及随访资料,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Nanog与食管癌患者生存的相关性;并建立Cox回归模型评估Nanog及各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Nanog表达阳性率为40.6%(28/69),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8.3%(2/24),χ^2=8.473,P=0.004。Nanog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χ^2=7.137,P=0.008)、淋巴结转移(χ^2=4.947,P=0.026)、外膜浸润(χ^2=11.110,P=0.001)和UICC分期(χ^2=5.301,P=0.021)明显相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238,P=0.626)和性别(χ^2=1.229,P=0.268)无相关性;死亡患者Nanog的表达程度为49.0%(25/51),明显高于生存患者的16.7%(3/18),χ^2=5.775,P=0.016;Nanog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RR=1.913,P=0.002。结论 Nanog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相关,Nanog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我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分型,它起病隐匿、转移速度快,且给予治疗时产生耐药的速度快,导致预后不理想。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调控的众多下游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等过程,所以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常扮演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HSP9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可影响肿瘤耐药性。近年来,对HSP90在ESCC中相关作用的探索也收获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成果,本文将对HSP90在E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