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为放射人员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市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的检查。结果 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放射人员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说明长期低剂量照射对人体有一定影响,应进一步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改善放射防护工作条件,减少电离辐射接触剂量,使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及放射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了解辐射对遗传物质的影响,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微量全血培养法,分析形态清晰,数目完整,分散良好的淋巴细胞染色体、微核。结果 2009年、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P > 0.05)微核率(P > 0.05)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放射工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性别放射工作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期受到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遗传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dic+r)、和微核率有影响,所以应加强防护,减少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3.
300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研究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情况,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工种、工龄与染色体畸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常规方法检测30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情况并分析。结果 300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检出率分别为0.042%和3.68%;平均微核率、检出率分别为0.0437%和24.62%;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工龄段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工种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其畸变率随工龄增高明显,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高于正常人群,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法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2012年1~12月份随机抽取463名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与对照组、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加强放射防护,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研究长期接触射线的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和医用电离辐射放射工作者细胞遗传学改变,评价X、γ、中子射线对人体细胞遗传学影响,了解长期小剂量健康的影响,为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改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染色体培养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常规培养法。结果 放射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为0.45%,微核细胞率为1.38‰,明显高于对照组(0.15%,0.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工龄组、不同放射工种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的种类、强度及放射人员工龄、个人累积剂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扬州市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方法 对扬州市648例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和368例未明显接触放射源的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检测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结果 放射人员与对照人群相比,其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1),不同工龄及工种间染色体和微核的阳性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防护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者外周血象、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情况,为放射工作者职业防护和健康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连续3次接受健康检查的127名放射工作者进行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及血象分析,将其设为放射组。另外选取133名无射线接触史的医务人员设为对照组;结果 放射组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7名放射工作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随着接触电离辐射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染色体畸变率逐渐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损害工龄大于20年的放射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低工龄组,不同损害工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核医学与介入治疗工种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其他工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时间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放射工作者白细胞总数降低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应加强放射工作者防护措施以备降低电离辐射损伤程度,特别要加强核医学和介入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了解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法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2009年3 034名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与对照组、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级别单位、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加强放射防护,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方法 染色体畸变、微核测定采用常规的静脉微量全血培养法。结果 放射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细胞率在不同性别、工种、工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放射防护工作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变化。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检测。结果 鼻咽癌患者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且放疗后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较放疗前显著增高(P <0.01)。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可作为判断放疗敏感性和预测放疗后肿瘤转归的生物剂量计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广东某核电站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电站接触低剂量中子和γ-射线辐射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类型及畸变率。方法 随机抽取广东某核电站38名工作人员的静脉血,并以无辐射接触史的正常人作对照,培养其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核电站接触低剂量中子和γ-射线辐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有染色体断裂、双微小点(体)、环状染色体及双着丝粒染色体,畸变率为27.6/10 000,而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仅为2.5/10 000。结论 核电站接触低剂量中子和γ-射线辐射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明显变率高于无辐射接触史的正常人。  相似文献   

12.
石化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石油化工企业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辐射防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石化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和血象、肝功能、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免疫功能、内科、眼科及皮肤科检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年均剂量5.667 mSv·a-1,>50 mSv·a-1 20人次。放射组高血压发病率、心电图异常率、眼晶体混浊率、白细胞低于正常者、CD4/CD8比值异常者、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高于正常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对放射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安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情况,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观察淋巴细胞微核,用TEK-ⅡPLAS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微核率分别为1.15‰和1.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组人员各工龄段间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组与对照组人员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影响,需要加强防护,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4.
336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探讨电离辐射致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 对放射工作人员按性别、工龄、工种、累积吸收剂量等分类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微核率的比较。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累计吸收剂量等因素有关。结论 电离辐射对人类染色体产生致畸变效应,且微核率与个人累计吸收剂量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放射性工作人员外周血,探讨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遗传系统的生物效应。方法 依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放射性从业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省级和县级、市级和县级放射性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淋巴细胞微核率逐年下降。结论 长期接触小剂量照射对放射性从业人员健康在细胞遗传学上有一定的损害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长期低剂量职业性接触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血细胞和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调查分析1 189名职业接触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外周血细胞和淋巴细胞微核检验结果。结果 在年均个人剂量为0.23mSv的低剂量电离辐射下,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微核率与放射工龄进行相关性分析,血细胞、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无明显相关性(P > 0.05)。结论 在长期职业接触0.23mSv年均个人剂量对放射工作人员血细胞和淋巴细胞微核率未发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研究长期接触射线的石油化工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改变,评价X,γ、中子射线对人体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 染色体培养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常规培养法。结果 射线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为0.28%,微核细胞率为3.23 ‰,明显高于对照组(0.145%,0.16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结论 不同射线工龄组、不同放射应用专业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邢艳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2):176-178
目的 分析南京从事X射线、工业探伤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工龄段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分布及其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分析X射线、工业探伤作业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结果 X射线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探伤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随放射工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X射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探伤人员9例女性中染色体未显示畸变,微核率均小于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造成放射人员细胞遗传方面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种类、强度、剂量和放射工作人员工龄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评价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和细胞遗传学效应的相关性。方法 用培养、MC法分别测定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阳性率为15.2%,微核阳性率为9.3%,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染色体畸变与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4.9%、11.0%;小型密封源操作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7.1%、5.2%;工业X射线探伤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0、21.4%;工业X射线探伤者比小型密封源操作者微核阳性率显著增高;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均随工龄的增加显著增长;放射工作人员男性染色体畸变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细胞遗传学的影响与射线种类、能量、工种、工龄、性别及累积剂量是密切相关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越高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累积越多,慢性放射性损伤细胞遗传学效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调查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掌握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现状,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对2013年-2017年期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1 2496名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2017年期间,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及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未观察到规律性变化,而微核率有呈逐年降低趋势(χ2=28.000,P < 0.05)。不同工种间比较,影像诊断组和X射线工业应用组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差异较大,其中白细胞平均值以探伤组最高,影像组次之,放疗组最低;血红蛋白平均值以工业辐照组最高,牙科组最低;血小板平均值以工业测井组最高,工业探伤最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分别以工业探伤组和工业辐照组最高,且都以牙科组最低。随工龄的延长,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平均值略有升高趋势,血小板均值略有下降趋势。微核率除岗前组相对较低外,在岗工作人员微核率随工龄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工龄水平,染色体畸变率未有统计学意义(χ2=0.209,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机体受到一定的辐射损伤,其中放疗、介入和工业应用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放射防护宣传和监督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