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核医学特殊防护病房的建立和管理经验还比较匮乏,然而建立正规的特殊防护病房已成了当务之急。方法 通过核医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管理核医学特殊防护病房,通过临床应用,积累临床应用经验。结果 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核医学特殊防护病房的建立及管理制度,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结论 在建立核医学特殊防护病房的过程中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要把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要一开始就走规范化的路子,要熟练使用围核素期用药,要重视医务人员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及辐射安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辐射安全意识。方法 结合医学生的职业定位与核医学课程教学的要求,在核医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辐射安全与防护教育。结果 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电离辐射损伤机制及其基本防护原则,在放射性实验操作中亲身体会辐射安全与防护原则,学习不同防护方法与措施。结论 医学生辐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保核医学科同位素应用安全,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方法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核医学科进行辐射水平监测,并估算操作医护人员的年最大辐射剂量。结果 ①操作技师累计年最大辐射剂量为1.245 mSv/a②操作护士累计年最大辐射剂量为1.289 mSv/a③操作护士手部位(未戴铅手套)为12.67 mSv/a。结论 日常工作必须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准备、熟练操作,合理运用时间、距离、屏蔽三种防护手段,可以降低医护人员的年辐射剂量,保证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某医院核医学科改建的放射防护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改建进行放射防护设计。方法 依据辐射源项、房间布局、人员分布计算防护要求。结果 给出了该医院核医学科改建的放射设计参数。结论 放射防护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方法的因素才能保证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  相似文献   

5.
南京军区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广大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及军队的相关标准。结果 分析了临床核医学应用现状,找出了放射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论 必须大力加强对临床核医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了放射性工作管理对策和措施。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放射性安全管理的现状与特点。结果 围绕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可行性性建议,从而保障从事放射性工作的职业人员健康,确保辐射安全。结论 随普核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工作内容将不断扩充,管理愈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构建全面运筹协调、高效管理的三级综合医院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组织体系。方法 通过与云南省部分三级医院同行进行经验交流,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我院实战经验构建管理组织体系。结果 构建三级综合医院放射诊疗质量与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四级组织体系。结论 以院长为主任委员、兼顾质量与安全、办公室设置在具有威信的职能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的四级结构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组织体系能够实现统一、全面、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机房等相关工作场所进行防护屏蔽设计,以保证医护人员减少或免受辐射损害。方法 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及辐射防护基本原则进行设计。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受照的年有效剂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本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屏蔽设计可满足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加强辐射防护管理,确保医院辐射安全。方法 通过对目前综合性医院普遍存在的放射防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管理对策。结果 重视放射诊疗工作的放射防护是确保辐射安全的重要保证。结论 综合性医院必须做好放射诊疗工作的辐射防护管理,保障医务人员和受检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保障临床核医学诊断与治疗实践中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根据临床核医学的特点,结合日常放射防护监督监测实践经验,分析影响人员健康和安全的诸多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临床核医学科自身的运行规律以及实际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造成职业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受到危害的主要原因。结论 必须在建设、运行阶段对人员、设备、设施、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才能切实消除隐患,保证临床核医学项目安全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1.
核医学科医技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核医学科医技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评估核医学科医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医技人员防护意识。结果 根据核医学科职业特点,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有效减少了放射性辐射对医技人员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临床核医学所面临的放射性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障从业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根据临床核医学的实践特点,结合日常放射防护监督监测实践经验,找出影响人员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 临床核医学自身的运行特点及工作人员规章制度落实不好,是导致职业从业人员、患者及公众健康危害的重要因素。结论 加强各个运行环节的监督管理,制定并落实好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做好个人防护,可有效减少放射性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某医院核医学科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的控制效果。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项目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剂量水平进行检测和辐射危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工作场所辐射剂量水平和安全措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建设项目在正常运行时,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辐射影响是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  相似文献   

14.
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从放射防护最优化与确保安全运行角度提出放射防护建议。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标准与方法进行。结果 该核医学科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300μGy/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值为8.85 Bq/cm2;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52mSv,其中一人年剂量最大值为6.24mSv,超过了目标管理值5mSv。结论 核医学科,布局合理,监测结果符合相关放射卫生标准要求,但应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工作场所面积,进一步完善科室放射防护管理体系和加强放射性核素操作环节的个体防护,降低操作放射性药物环节、病人环节所引起的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31I在核医学分装和使用过程中对工作场所γ辐射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使用RSS-131型高压电离室对四家核医学单位工作场所进行连续γ辐射剂量率测量。结果 通过连续γ辐射剂量率测量,可了解到131I在核医学分装和使用过程中对工作场所γ辐射水平的影响。结论 在核医学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辐射管理,集中服用131I放射性药物的辐射管理模式更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和放射防护设施进行监督检查,提出放射防护管理建议及监督意见,促使该院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管理,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权益。方法 通过调取放射防护管理档案、现场检查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措施及设施,发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结果 该院核医学科取得了《放射诊疗许可证》,建立了放射防护管理组织及制度,放射工作人员的配备符合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要求,其放射防护管理比较规范。但是,其工作场所布局不甚合理,对诊疗者及其陪护者的防护很不重视。结论 该院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管理没有完全达到《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合理应用医疗照射技术,确保医用辐射安全。方法 介绍确认放射治疗中患者防护与安全主要内容的方法。结果 放射治疗中患者防护是安全的重要保证。结论 放射治疗时一定要注意防护、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阐明如何依据辐射项目实践审定的剂量的本值来实现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方法 用低于剂量约束值相应的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来表示。结果 辐射项目防护剂量低于剂量约束值即是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结论 辐射项目剂量约束值可视项目实践而定,低于剂量约束值的均实现了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贯彻《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的有关要求,探讨核医学中事故性医疗照射的预防与调查措施。方法 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应用放射防护原则。结果 讨论了核医学中事故性医疗照射的界定、可能的起因、预防和调查措施。结论 可为保障接受核医学诊断治疗的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国家制定相应的审管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对某核医学科的环境辐射进行检测,了解该科室的环境辐射水平,制定更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病人和公众的身体健康。方法 根据检测技术规范,在各辐射机房周围,根据现场条件,合理布置测量点,采用FD3013辐射剂量仪和451P型加压电离室巡测仪测量各个工作场所的空气比释动能率,采用表面污染仪检测表面污染。结果 该核医学科及周围环境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为0.66 μGy/h,各业务用房中表面污染的最大值为1.28 Bq/cm2,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最大值为0.1 mSv。结论 该核医学科选址及平面布局合理,所采用的放射药品产生的辐射影响可控制在其控制区内部,基本不会对科室外围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科室的环境辐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要求,放射防护管理较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