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4种临床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吸收剂量的影响及胸部扫描的辐射场空间分布,以期为受检者与机房内空间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热释光探测器(TLD)测量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利用TLD监测胸部螺旋扫描时距离CT诊断床不同位置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结果 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分别为0.040~64.818 mGy、0.154~10.155 mGy、0.028~0.154 mGy、0.443~17.141 mGy和0.093~14.346 mGy。胸部扫描时空间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最大值为0.049 mGy,且与CT球管距离越大数值越小。结论 4种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的吸收剂量一般不会超过阈剂量。单次CT胸部扫描时陪检者所受剂量较小。为减少辐射危害,在CT扫描中可采取屏蔽措施来减少受检者组织吸收剂量,同时陪检者应适当增加与球管和诊断床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CT扫描室内辐射场分布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CT检查所引发的辐射风险备受关注,器官剂量被认为是量化受检者辐射剂量和评估风险的最有意义的技术参数。目前获取CT所致受检者器官剂量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模体测量法、人体直接测量法、剂量转换系数法、蒙特卡罗模拟法、剂量计算软件法等。尽管不同的方法各有其特点和应用情形,但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个体化始终是辐射防护与剂量学研究所追求的目标。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体化建模和GPU蒙卡仿真使得受检者器官剂量个体化计算成为可能,而基于CT探测器信号的受检者器官剂量反推则为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个体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CT扫描的剂量指数及有效剂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四川省目前CT常规扫描所致受检者剂量指数及有效剂量水平。方法抽样调查173台CT扫描所致受检者的剂量指数及6台多层螺旋CT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并将结果与国家标准及文献资料比较。结果头部检查扫描剂量指数超过国家标准限值较普遍,体部检查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较高。结论不论单次检查扫描所致受检者的剂量指数还是有效剂量,四川省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在对江苏省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体表剂量(ESD)调查中发现,静脉肾盂造影(IVP)受检者所受X射线照射靶器官的ESD排在首位,笔者对此开展了进一步调查,增加了相邻敏感器官的剂量调查。1 方法1.1 在IVP中,肾作为靶器官,根据ICRP60号报告[1],选取敏感器官眼晶体、甲状腺、乳腺、结肠、性腺。1.2 使用的X射线机为1991年日本岛津的XUD150B1000mAX光机,能进行透视定位摄片并带遥控操作。摄片条件为高压72-80kV、电流200mA、曝光时间 0.12-0.32 …  相似文献   

6.
CT与DSA的辐射场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T与DSA的辐射场比较杨广泽(连云港市卫生防疫站,连云港)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作为影像诊断设备的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己进入县以上医疗单位,接受CT检查的人也愈来愈多,同时DSA(数字减影机)也已开始走进市以上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保护广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眼部CT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30例行眼部CT检查患者,根据扫描时所采用的管电流控制方式将其分为调制组、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调制组采用器官剂量调制技术,智能自动管电流70~150 m A;常规剂量组采用固定管电流100 m A;低剂量组采用固定管电流70 m A。比较3组辐射剂量及CT成像质量差异。结果:调制组行横断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分别为62.37、12.83和0.143 m Sv,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15.23、18.93.和0.265 m Sv,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 544.944、6 009.596、2 544.944,P<0.05);行冠状扫描,调制组DLP、CTDIvol及ED分别为68.19、13.15和0.156 mSv,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22.41、19.20和0.282 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232.413、3 813.940、1 232.413,P...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用仿真人体模型模拟和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使用CT-HSF(日立)头颅扫描机,分别测定了分10层和8层头部CT扫描、分6层眼眶扫描时,受检者脑组织、眼晶体、甲状腺、肺脏、性腺和其它器官的受照剂量。分析研究了受检者各器官内部的剂量分布以及全身各躯段内不同器官和同一器官同一断面内的剂量分布。估算出受检者全身有效剂量当量、集体剂量当量,并对头部CT扫描对群体影响作出卫生学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PET—CT受检者体外y剂量当量率的监测,分析评价受检者体外剂量变化及对周围人员的影响。提请管理部门、医院及PET—CT受检者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周围人员的健康。方法用辐射剂量仪对一例PET—CT受检者注射18F—FDG药物后体外叮剂量当量率进行跟踪监测。结果随时间距离的变化,PET—CT受检者体外叫剂量当量率衰减显著,注射18F—FDG药物后24h体表剂量可达本底水平。结论应合理规范PET—CT检查。加强PET—CT受检者的24h管理,有效减少受检者对周围公众或家属的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X-CT扫描对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与安全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X-CT扫描受检者的受照剂量表达、有效剂量E估算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以及辐射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所有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CT设备常见扫描部位的剂量参数调查,分析上海地区成人CT扫描剂量分布,为建立上海市CT扫描诊断参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在上海所有辖区(共16个区)分别选取至少1家开展CT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每家医疗机构抽取1台年度状态检测合格的CT设备开展头颅、胸部、腹部、腰椎扫描受检者进行剂量调查,收集受检者基本信息、CT扫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等剂量指标。结果 共收集1 475例CT受检者扫描数据,头颅、胸部、腹部和腰椎的CTDIvol的75%位数分别为57 mGy、11 mGy、16 mGy和23 mGy;DLP的75%位数分别为862 mGy·cm、361 mGy·cm、593 mGy·cm和550 mGy·cm。结论 不同扫描部位的CTDIvol和DLP存在显著差别,相同部位扫描的CTDIvol和DLP也存在较大差异,男性DLP略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某医院宝石CT机与普通16排螺旋CT机胸部平扫检查致受检者剂量的差别,为进一步调查积累经验。方法 用宝石CT机和普通16排螺旋CT机自带的剂量测量系统读取胸部平扫检查时的CT剂量指数(CTDI)和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宝石CT机平均每次扫描的CTDI为(8.74 ±3.52)mGy,普通16排螺旋CT机平均每次扫描的CTDI为(8.30 ±1.49)m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宝石CT机平均每次扫描的DLP为(282.19 ±143.96)mGy·cm,高于普通16排螺旋CT机的(243.10 ±61.36)mGy·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该医院在常用的胸部平扫曝光条件下,宝石CT机的CTDI和DLP与普通16排螺旋CT机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闵楠  刘伟  张琳  牛菲 《中国辐射卫生》2016,25(6):730-732
目的 通过仿真人体模型实验,针对现在所使用的腹部扫描条件,对患者的受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方法 选择常规扫描参数和低剂量扫描参数,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在相应体表位置和预定孔中插入剂量计,测量体表剂量和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器官或组织的受照剂量范围分别为0.014~96.7 mGy,0.00148~5.56 mGy,有效剂量结果分别为14.5 mSv和1.52 mSv。结论 合理减少CT检查所致受检者剂量,需要建立科学实用的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参考(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杜翔  徐小三  杨春勇  王进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3):290-292,295
目的 了解江苏省CT诊断放射剂量现状,探讨CT扫描的诊断参考水平(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DRL).方法 在江苏省7个设区市抽取13家医疗机构的13台CT扫描设备,调查设备扫描病例时剂量水平.每台CT收集头部、胸部、腹部和腰椎4个检查部位,将CT受检者分为<1、1~<5、5~<10、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实验方法提出并验证CT扫描中一种新的表征受检者剂量的量。方法 用笔形电离室和点电离室两种测量方法,测量单层轴扫描和多层螺旋扫描两种模式下的剂量,并对测量结果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点电离室与笔形电离室在轴扫描模式下的剂量比值接近于1,点电离室在两种扫描模式下测得的剂量读数Dpoint和Dair之比为1.14,笔形电离室在两种扫描模式下测得的剂量读数DLP和CTDI之比为2.88。结论 点电离室测量的剂量可以作为表征受检者剂量的有效量,笔形电离室受到长度的限制,其所测量得到的剂量学量CTDI和DLP,在多层螺旋CT扫描中用来表征有效剂量显然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合理使用多排(层)螺旋CT,优化扫描参数有效降低受检者受照剂量。方法 采用颅脑、腹部扫描方式,改变相关参数,获得剂量变化趋势。结果 受检者剂量与管电压、管电流和旋转时间成正比关系,与螺距成负比关系,尤其是管电压、管电流对受检者影响较大。结论 CT检查时,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的前提下,应选取最佳扫描方案,有效降低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茂名市茂南区CT受检者剂量水平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取每台设备CT受检者的剂量报告,进而估算与评价CT主要检查类型的受检者剂量水平。结果扫描参数设置中头颅的扫描条件最高,长度最短;头颅的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的P75分别为56.54 mGy和800 mGy·cm;胸部的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的P75分别为18.0 mGy和596 mGy·cm;腹部的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的P75分别为24.68 mGy和904 mGy·cm。与标准WS/T 637—2018中的数值比较,头颅检查的CTDIvol值和DLP值的第75百分位数低于标准数据,其余调查数据均高于标准数据。结论医疗机构应进一步采取纠正行动,在不影响影像质量的前提下,采取降低辐射剂量的措施。不断完善诊断参考水平不仅能促进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实现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肺部CT扫描环境下不同防护方式敏感器官的受照剂量,探讨相应器官的最佳防护方案。方法 在仿真人体模型的胃、肝、结肠和甲状腺内布放已退火的热释光剂量元件。防护方式剂量影响实验分为无防护组、铅裙半包围组和铅裙全包围组;防护厚度剂量影响实验分为0.50 mmpb铅裙全包围组和0.35 mmpb铅裙全包围组。上述实验均采用相同的肺部CT扫描曝光条件。结果 相对于无防护组,铅裙半包围组胃、肝、结肠和甲状腺的受照剂量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铅裙全包围组甲状腺、结肠的受照剂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采用0.35 mmpb铅裙防护条件相比采用0.50 mmpb铅裙防护条件,仿真人体模型的肝、胃和结肠受照剂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针对肺部CT扫描,采用铅裙防护措施并不一定能降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铅裙的防护厚度对人体的受照剂量并不一定存在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PET/CT是临床中不可替代的工具。PET/CT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是由PET和CT两部分导致的受照剂量之和。本文通过研究数据论述PET/CT受检者受照水平。PET/CT和其他的放射诊断方法一样,均为所获得的益处高于辐射风险。对受检者受照剂量的夸大及忽视均不可取。在满足临床需求的条件下,应尽量控制受检者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