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常州市在福岛核事故后环境外照射剂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要求,采用热释光(TLD)法监测我市环境外照射剂量。结果 福岛核事故后,我市环境外照射剂量逐渐升高,一年以后回归正常。结论 我市受福岛核事故的影响,环境外照射剂量较常年略升高,但增加值远低于天然本底辐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山东省环保厅组织有关力量开展辐射应急监测。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γ空气吸收剂量率、气溶胶、沉降灰、海水、降水、饮用水源地表水、菠菜、鲅鱼等环境介质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情况。结果 通过对环境监测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等样品中监测到微量的131I、137Cs、134Cs等。结论 山东省监测到日本福岛核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核素但浓度均较低,无需采取防护措施,福岛核事故未对山东地区辐射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汲取核应急救援方面的经验,总结在核事故中应当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对同为最高级别(七级)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发展,以及采取的应急救援行动和措施作了介绍,通过对比苏联和日本对两起核事故的反应速度、采取措施、透明度、采取的行动等方面,总结出两方应急行动的优劣。发生核事故引发的后果是灾难性的,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消除,因此,要从根本上避免核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四年来的影响及其教训。方法 2011年因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而导致的福岛核事故。此事件是人类史上继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的第二个被评为第七级事件的核事故。分析福岛核事故四年来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并总结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结果 福岛核事故后,环境外照射剂量率增高,主要来自福岛核电站泄露的134Cs和137Cs,同时也在人母乳中检测到131I的污染,对人和环境产生最严重影响的放射性核素131I和137Cs的范围分别为100~500 PBq和6~20 PBq。经过调查,发现日本福岛县中、重度污染区野生小鼠(Apodemus argenteus)和家鼠(Mus musculus)的脾脏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加。结论 福岛核事故四年来对人类健康、其他生物和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从事故后的人员撤离、健康管理、信息沟通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应该吸取诸多教训。  相似文献   

5.
6.
日本福岛核事故暴露的核安全文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发展中所存在的核安全文化问题。方法 从核安全文化体系的角度,探讨核安全文化弱化和缺失对福岛核事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 日本东京电力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国家层面的安全文化建设长期存在缺陷,是这次日本核事故愈演愈烈的主因。结论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对核能的发展再次提出了挑战。核事故发生的原因与事故能否预防,是人们在事故之后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在国家、地方、企业三个层次上予以落实,并确保应从安全文化体系出发审视核安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能够得到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7.
<正>东京电力公司(TEPCO)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集以下三个特征于一体:自然灾害(日本观测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震和海啸)与重大核事故(7级事件)并发,核电站各机组同时发生一个以上事故,整个事故在很长的时间跨度内持续发展[1]。事故处理及公众防护空前复杂、艰巨和漫长。文献[2]介绍了撤离和隐蔽的一般特征、相关国际准则以及日本的应急准备安排,初步评述了该事故发生后2011年3月11日至6月30日期间采取的撤离和隐蔽行动及其演变。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天然γ辐射、空气中氡浓度及食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估算其所致公众照射剂量。方法 分别采用FD-71A闪烁辐射仪、CR-39α固体径迹探测器、CANBRRA HPGeγ能谱仪测量了广州市室内外天然γ辐射、氡浓度水平及食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根据结果计算了所致公众年有效剂量当量。结果 室内外天然辐射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为3.018 mSv/a,所致公众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为2.189×104(man·Sv/a)。结论 广州市天然辐射属正常天然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9.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北京地区食品放射性污染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蔬菜和原奶样品受日本福岛核事故放射性核素污染的监测结果,评价此次核事故对北京地区食品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程度.方法 启动核应急监测体系,使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系统对北京地区的蔬菜和原奶样品的放射性污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2011年4月2日北京通州露天荠菜样品中首次检测出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131Ⅱ,2011年4月2日-6月30日采集的蔬菜样品中131Ⅰ活度的最大值为海淀野草样品(3.03 Bq/kg),原奶样品中未检测到人工放射性核素.结论 监测到的露天蔬菜中131Ⅰ来自福岛核事故释放,远低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对北京地区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程度,其对公众所致有效剂量极其微小,未对该地区居民产生明显的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简述并探讨福岛核事故10年来造成的应急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及其健康影响,全面梳理评估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最新报告和其他重要研究成果,并追踪含氚废水排放等近期热点闯题.结果 显示,由于福岛事故造成的公众受照剂量较低,无法观察到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等发病率的增加;事故救援人员中已经有4例因患白血病、甲状腺癌被认定为...  相似文献   

11.
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的今昔对比及引发世人的深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重点介绍历史上发生的多起核事故中最为严重的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2011年福岛核事故。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两次特大七级核事故的发生及抢险、核事故的剂量及对健康的影响。结果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与福岛核事故的发生时间先后相距25年。就近期辐射损伤而言,福岛核事故可能仅次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人员的危害。从远期效应测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抢险人员、附近居民、受放射性污染的不同年龄段人员带来的健康危害的现状也可能是福岛人明天的预警。结论 切尔诺贝利和福岛这两次特大七级核事故对当地居民健康及核工业发展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惨痛的,只有尽可能遏制核事故的发生,才能确保核安、辐安、民众心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核应急监测的组织管理体系,以有效防控日本福岛核事故对北京地区的影响。方法明确应对福岛核事故的防控目标与应急工作方针,采取有效的防控途径与实施程序,依据有关核事故实况信息、应急处置条例和技术规程进行核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结果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为核事故污染监测和防控提供了保障;防控队伍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应急能力,保障了各项核污染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密切的信息沟通、适度的公众宣传,有效稳定了社会环境和民众心态。结论在防控日本福岛核事故对北京地区影响的工作中,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组织管理体系发挥了应有的职能,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仍需实施长期的应对计划并采取更强有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然γ辐射水平及其分布规律,估算其所致公众照射剂量。方法采用FD-71A闪烁辐射仪测量了广州市室内外天然γ辐射水平,计算了所致公众年有效剂量当量。结果室内天然γ辐射水平范围为9.66×10-8~27.5×10-8Gy/h,平均值为(17.61±2.61)×10-8Gy/h。室外天然γ辐射水平范围为6.59×10-8~28.39×10-8Gy/h,平均值为(13.32±2.86)×10-8Gy/h。室内外天然γ辐射水平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为1027.4μSv/a,所致公众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为7450.8man.Sv/a。结论广州市天然γ辐射属正常天然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核与辐射应急人员在应急响应中的剂量控制水平。方法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相关技术报告书并结合日本福岛核事故实战经验,对核应急人员的剂量控制水平进行探讨。结果 分析给出了核与辐射应急人员的剂量控制指导值及实战中应急人员剂量控制措施的建议,发现应急人员内照射剂量监测在剂量控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国际原子能机构新制定的《核与辐射应急准备与响应基本安全要求》完善了应急人员剂量控制水平指导值,国内相关标准较为滞后。结论 建议我国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新标准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的核与辐射应急人员剂量控制水平,以保护应急人员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应对日本福岛核事故污染的监测技术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日本福岛核事故采取相应的监测技术措施以掌握北京地区放射性污染水平,为评估事故对该地区居民产生的健康影响提供技术基础.方法 确定核污染监测的内容和目的,制订核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依据核应急监测相关技术规程,结合GB 18871-2002、GB/T 5750.13-2006和GB 14883.9-1994等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对样品或对象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 本底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大气环境等在事故前不存在明显的人工放射性污染;事故期间的应急监测揭示了本地区空气等的放射性污染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对99名从日本归国人员进行的表面放射性污染检测中未发现污染超标人员.结论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应对福岛核事故中采取的监测技术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坚持开展事故后期影响的持续观测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北京地区土壤放射性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北京地区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评价此次核事故对北京地区土壤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程度。方法启动核应急监测体系,使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系统对北京地区的28个土壤样品中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40K、131I和137Cs的比活度进行了监测。结果 28个土壤样品中未检测到人工放射性核素131I,24个样品中检出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最高值为6.01Bq/kg(昌平200号院外土壤样品);所检土壤样品中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40K、137Cs的比活度平均值分别为16.76、27.12、451.12和1.24Bq/kg,均低于20世纪80年代北京土壤中放射性水平。结论土壤中137Cs主要来源于既往核事件和核试验的贡献,受此次福岛核事故的影响非常微小,不会对该地区居民产生明显的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17.
燃煤电厂排放灰复田对公众所致的辐射剂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的开发利用中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等固体废物 ,粉煤灰、渣的综合利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用粉煤灰复田改土 ,由于其用灰量大 ,投资少 ,且能促进粮食增产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然而 ,由于煤中伴生有天然放射性物质 ,煤的燃烧更使得其中的天然放射性核2 38U、2 32 Th、2 2 6 Ra、4 0 K等浓集于排放灰渣之中。我们对四川省各大燃煤电厂排放灰渣的天然放射性水平的调查结果表明 :粉煤灰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 38U、2 32 Th、2 2 6 Ra、4 0 K等的水平较原煤要高 1倍以上。因此 ,有必要评价粉煤灰在复田利用中对人群所…  相似文献   

18.
核事故现场γ外照射个人剂量的快速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γ射线外照射个人剂量估算的体模实验结果,给出了不同照射几何条件下的器官剂量,有效剂量当量与个人剂量计数或人体中心自由空气场照射量的仳值(DROP,DROT),对事故剂量的几种表达方式作了比较,并讨论了剂量计的佩带位置以及事故剂理快速估算的现场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核事故后公众心理恐慌的原因并探讨其控制措施。 方法 开通核辐射专线咨询电话,设立放射病专家门诊。以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主动打电话咨询的人员与归国后主动要求进行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测的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中的核事故心理恐慌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启动地下应急洗消室,对自愿前来做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测的日本归国人员进行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检测分析。 结果 共接到咨询电话118个,问题657条;对56人进行了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检测。受检人员不存在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慌。 结论 核事故后公众心理恐慌的原因可归结为对核事故的恐惧心理、对核事故的有限认识、未及时掌握社会信息及受社会和市场秩序的影响等。应加强心理疏导和宣传教育,编制放射性污染处理技术方案,重视舆论导向,做好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使公众对核和辐射事故的特点、潜在危害及有效防护措施有科学的了解,进而降低对核和辐射事故的恐惧。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X射线探伤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成为检查金属或非金属物体内部缺陷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已拥有工业X线探伤机607台,放射工作人员1270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