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血清抗EB病毒IgG、IgM/VCA,IgG/EA-D、IgG/EBNA-1抗体。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抗EB病毒EB病毒IgG/EA-D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银屑病患者体内EB病毒可能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痛中的临床意义,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方法 检测74例荨麻疹、63例过敏性紫癜、23例湿疹以及77例变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237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中,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为67.1%,各组IgG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主要食物致敏源谱系既有相同性也有一定差异性,其中鸡蛋和牛奶是所有疾病组中检出阳性率最高的两种食物.食物不耐受患者中,对1、2种食物不耐受者居多.结论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食物不耐受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具有密切相关性.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数目与慢性荨麻疹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1种变应原检测的581例慢性荨麻疹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患者的资料。结果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患者的变应原阳性数目高于皮肤划痕试验阴性者(P=0.00),对多种变应原致敏的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患者频率高于皮肤划痕试验阴性患者(P=0.03);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变应原阳性数目高于单纯的慢性荨麻疹患者(P=0.03),对多种变应原致敏的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患者频率高于单纯的慢性荨麻疹患者(P=0.04)。结论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数目(≥4种)与慢性荨麻疹患者合并皮肤划痕试验阳性、伴发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密切相关,有助于慢性荨麻疹临床特征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白血病患者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及HCMV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75例白血病患者和28名健康人HCMV抗体进行检测。其中有11例M3患者作化疗前后对比检测。结果:白血病组HCMV-IgM抗体阳性率为2.7%,健康对照组为0,白血病组HCMV-IgG抗体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P<0.01)或非常显著(P<0.005)增高,如以HCMV-IgG抗体高于8.4IU/ml;(约临界值1.1IU/ml的4倍考虑为HCM活动性感染。则白血病组阳性率35.7%,较健康对照组3.6%明显升高(P<0.005),且M3化疗后阳性率有上升趋势。结论:HCMV抗体检测有助于白血病患者HCMV感染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丘疹性荨麻疹与季节性花粉过敏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96例丘疹性荨麻疹患者及30例健康人群血清花粉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96例患者中,血清花粉过敏原IgE抗体阳性68例(70.8%),春季花粉阳性24例(25.0%),秋季花粉阳性28例(29.1%),春季、秋季花粉均为阳性16例(1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丘疹性荨麻疹与季节性花粉过敏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过敏原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致敏状况,并研究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重复性和试验的最适条件。方法:应用斑点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对多种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Dot-ELISA检测过敏原和抗过敏原的特异性Igh抗体具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Dot-ELISA为检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的一种较好血清学诊断方法,具成本低、操作简便、观测结果直接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6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64例健康人血清中的TSH、FT3、FT4及自身抗体TGAb、TPOAb水平。结果患病组TGAb阳性16.39%,TPOAb阳性8.2%,二者同时阳性3.28%。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患者自身抗体阳性数较男性多,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对于原因不明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作甲状腺功能和其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和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潍坊地区过敏性皮肤病与过敏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欧蒙公司生产的体外检测试剂盒对11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定性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总IgE(immunoglobulin E)。结果116例患者中有86例(72.4%)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或)总IgE抗体阳性,对1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38例(32.7%),2种及2种以上42例(36.2%);6例(5.1%)总IgE阳性而特异性IgE抗体阴性.吸入组中阳性率较高的是春季花粉组合(柳、杨。榆、柏、梧桐)、屋尘。食物组中阳性率较高的是海鲜组合(虾、扇贝、蛤,蟹),淡水鱼组合(鲑鱼、鲈鱼、鲤鱼)。结论潍坊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与过敏原有紧密的联系,其中,春季花粉,屋尘、海鲜、淡水鱼是潍坊地区最常见的过敏原。总IgE阳性而特异性IgE阴性亦能提示患者存在其他特异性IgE抗体,从而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接种人群和HFRS患者病后的远期(5年以上)免疫学效果。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血清HFRS特异性IgG抗体,1:20为阳性。对接种组人群抗体滴度<1:320者,强化免疫1针,15d后静脉采血,同样方法检测IgG抗体。结果接种组人群95例,抗体阳性率100%,GMT40.29;强化免疫人群59例,GMT71.13;疫苗接种组人群在强化免疫前后GMT有显著性差异(P<0.01)。HFRS患者55例,抗体阳性率100%,GMT97.87;疫苗接种与否对患者病后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无显著影响。近9年免疫人群的年发病率为16.38/10万,对照人群为73.92/10万,年均保护率77.84%。结论 HFRS疫苗的远期免疫学和流行病学效果较好;HFRS患者病后具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用活检粘膜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60例有症状儿童进行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的检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抗HPIgG抗体的免疫印迹方法。引入半定量积分法表示结果,IgG积分≥2分为阳性,则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抗HgIgG抗体的敏感性为91.1%,特异性为80.0%。用免疫印迹技术对儿童血清中抗HgIgG、IgA、IgM抗体进行分析并与成人相比较,结果发现:与成人相比,儿童IgG识别条带与成人相似,IgA识别条带少而浅,IgM识别条带多而深,在活检粘膜HP为阳性、免疫印迹IgG为阴性的4个病例中,3例lgM为阳性;在HP阳性患者中,儿童抗HPIPM抗体的阳性率(88·9%)远高于成人16·3%(P<0·001),说明抗HPIPM抗体可指示HP早期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三种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4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抗体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患者总IgE阳性率分别为54.84%、65.79%、70.48%,以荨麻疹的阳性率最高。三种过敏性疾病吸入性变应原均以霉菌组合的阳性率最高;食入性变应原过敏性紫癜和湿疹牛奶的阳性率最高,荨麻疹以腰果类阳性率较高。结论:通过对三种过敏性疾病血清IgE的测定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Ⅰ型变态反应部分参与了过敏性紫癜和湿疹的致病;通过特异性变应原的测定,可了解引起患者过敏的变应原,为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在慢性荨麻疹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25例正常人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并对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达差别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检测结果依次为:鸡蛋41.2%(51/97)、牛奶32.0%(31/97)、虾30.9%(30/97)、蟹19.6%(19/97)、小麦15.5%(15/97)、玉米11.3%(11/97)、鸡肉11.3%(11/97),西红柿8.2%(8/97)、大米6.2%(6/97)、鳕鱼6.2%(6/97)、蘑菇5.2%(5/97)、牛肉5.2%(5/97)、猪肉和大豆均为4.1%(4/97).0-14岁组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升高,此检测在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常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季节的过敏原有无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91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用16种过敏原对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以组胺作阳性对照。结果 1491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粉尘螨89.67%、户尘螨86.38%、油菜花7.11%、葎草花粉6.37%蟑螂4.76%、猫毛3.76%。过敏原的季节性来分析:粉尘螨、户尘螨、夏季最高;春天比其他三个季节低;各种花粉在夏季最低,蟑螂夏季最高。粉尘螨、户尘螨、猫毛、狗上皮、狗毛季节性变化不是太明显。粉尘螨、户尘螨、猫毛、牛奶、鸡蛋黄未成年组高于成年组(P0.05)。葎草花粉、油菜花粉、蟑螂成年组高于未成年组(P0.05)。过敏原在同年龄阶段的男女中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常州地区,最主要的过敏原为粉尘螨、户尘螨、油菜花,过敏原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阶段分布不同,为本地区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皮肤点刺试验用于明确变态反应性疾病致敏原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慢性荨麻疹过敏原体内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原体内外检测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因学方面的应用。方法: 对1 33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做体内(皮试法)过敏原测定,对其中254例同时做体外过敏原测定(血清特异性IgE、sIgE)。结果: 皮试过敏原阳性率为78.8%(1 052/1 335),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尘螨、室内尘土、多价霉菌I、夏秋花粉等。最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为虾、芝麻、西红柿、姜。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为65.7%(167/254);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屋尘螨、特异青霉菌、烟曲霉、艾蒿花粉等;最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为虾、西红柿等。结论: 淮北及周边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吸入过敏原以尘螨、霉菌、夏秋花粉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虾、芝麻、西红柿为主。体内外检测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食物特异性IgG变应原和血清总IgE的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5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与135例慢性湿疹患者血清总IgE与14种食物特异性IgG,并与4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慢性荨麻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94.1%,慢性湿疹阳性率95.6%,而健康体检人群阳性率54.2%。以鸡蛋(蛋白/蛋黄)、牛奶、鳕鱼、螃蟹、大豆阳性率最高,鸡肉、玉米、大米、虾、西红柿、小麦次之,猪肉、牛肉、蘑菇较低。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血清总IgE均为100.0%阳性,而健康体检人群仅有29.8%。结论: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不仅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关,还与食物特异性IgG引起的不耐受有一定相关性;其检测可及时调整患者食谱,缓解临床症状,为患者诊治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6.
李建业  胡卫红  刘运周  王超要  张薇 《西部医学》2012,24(2):383-384,386
目的通过检测10种食物过敏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初步分析10种食物过敏特异IgG抗体与荨麻疹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556例患者血清中10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556例荨麻疹患者10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至少有一种阳性的占96.9%(442/556),同一荨麻疹患者有2、3种食物过敏特异IgG抗体均为阳性,健康对照无阳性,食物过敏特异IgG抗体是由荨麻疹而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而食物过敏特异IgG抗体与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相关,因此,荨麻疹很可能是迟发型食物过敏引起,至少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荨麻疹中的食物过敏特异IgG间接反映可能为多种迟发型食物过敏的食物过敏原。结论鸡蛋、虾、蟹、牛奶、小麦、大豆的食物过敏特异IgG抗体阳性率高,很可能是荨麻疹患者迟发型食物过敏的主要食物过敏原。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很可能和某些蛋白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650例变应性皮肤病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皮肤划痕症 3种变应性皮肤病与变应原的关系 ,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 ]使用Mast系统检测 65 0例患者血清中 3 5种变应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结果 ]3种变应性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为青霉菌属、芽枝菌属、曲霉菌、交链孢属、面包酵母、黄豆、虾、花生、粉尘螨、屋尘螨 (阳性率为 3 1 8%~ 5 0 8% ) .[结论 ]变应原的检测对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