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3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和退黄等综合治疗,必要时予以利尿和输注白蛋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T、APT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临床出血率,证实丹参注射液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调整32例对照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调整36例观察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同时静滴丹参多酚酸盐,测定治疗前后血浆中PT、TT、APTT、FIB、D-Dimer水平并计算INR。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T、T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1)、APTT与及INR数值升高(P<0.05),FIB降低(P<0.01)、D-Dimer降低(P<0.05)。结论:调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同时静滴丹参多酚酸盐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3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和退黄等综合治疗,必要时予以利尿和输注白蛋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T、APTT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血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与40例非肝硬化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FIB、TT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T、APTT、FIB、TT差异。结果:肝硬化组较对照组PT、APTT、TT均有明显延长,FIB有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顺序,PT、APTT、TT逐渐延长,FIB值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与凝血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愈明显。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与40例非肝硬化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FIB、TT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T、APTT、FIB、TT差异。结果肝硬化组较对照组PT、APTT、TT均有明显延长,FIB有显著下降(P均<0.01);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顺序,PT、APTT、TT逐渐延长,FIB值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与凝血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愈明显。  相似文献   

6.
宋秋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117-118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5例肝病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急性肝炎组TT、PT、APTT、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的TT、PT、APTT、FIB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的检测可用于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辅助监测肝病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联合黄芪莪术丹参方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诺肝素治疗,试验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莪术丹参方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门脉血栓Yerdel分级、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纤溶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门静脉系统指标[门静脉内径(PVD)、血流速度(BFV)、脾静脉内径(SVD)、脾脏肋间厚度(ST)]变化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及血ALT、AST、TBil、D-D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PT、APTT、TT均明显缩短(P均0.05),ALB、FIB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Yerdel分级、PVD、BFV、SVD、ST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后试验组Yerdel分级、BFV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6%(36/44)、70.4%(27/44),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诺肝素联合黄芪莪术丹参方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PVT疗效更好,不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随症加减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T、APTT、TT水平均较治疗前稍延长,FIB水平稍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较好,且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不会增加出血风险,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与40例非肝硬化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FIB、TT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T、APTT、FIB、TT差异。结果肝硬化组较对照组PT、APTT、TT均有明显延长,FIB有显著下降(P均〈0.01);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顺序,PT、APTT、TT逐渐延长,FIB值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与凝血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冷沉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抗凝、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溶栓、抑制纤溶药物等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冷沉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动态变化并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70.8%,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PT、APTT、TT、FIB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冷沉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化瘀软肝汤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凝血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抗病毒、保肝等综合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软肝汤(牡丹皮6 g,炮山甲8 g,柴胡、郁金、厚朴、枳壳、白术各10 g、鳖甲、虎杖、山药各20 g,白芍、茯苓各30 g)口服,用药48周后检测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固定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治疗前各项凝血功能明显好转,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较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软肝汤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延缓肝硬化进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验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研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住院肝硬化患者和同期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合格者,肝硬化组患者和健康体检合格组人员分别为60例,利用法国Stago血凝仪对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合格组人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PT、APTT、TT指标明显比健康体检合格者高,而FIB明显低于健康体检合格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检验结果能够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对监测患者的病情、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哮喘血瘀证的凝血功能状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哮喘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的意义.方法:检测40例哮喘病人的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组病人的APT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IB、P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TT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哮喘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的意义。方法:检测40例哮喘病人的凝血4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哮喘组病人的APT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I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间TT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升降散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3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在造模前72h开始灌胃0.9% NaCl溶液,治疗组灌胃升降散浓缩液;造模后24h采集动脉血检测,比较3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PT、APTT、T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APTT、TT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各组间FIB和DDi无明显差异。结论:升降散可以影响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减轻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异甘草酸镁和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治疗组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观察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凝血功能(APTT、PT、TT、FIB)。结果: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治疗组APTT、PT、TT高于对照组(P0.05),FIB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可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庆元 《新中医》2015,47(2):110-11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将40例创伤弧茵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IC发生率5%,对照组为3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BPC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BPC、MPV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T、TT、APTT明显减少,FIB明显增多,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T、APlT、FIB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高凝状态,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45例给予液体复苏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5例仅给予液体复苏治疗。观察2组凝血功能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比治疗前延长(P均0.05),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相比治疗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TT与PT相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缩短(P均0.05),APTT、FIB、INR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APTT相比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FIB与INR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2组治疗后IL-6、IL-10、TNF-α均明显增高(P均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治疗后炎症因子的提高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伍用的抗凝血作用研究。[方法]采用体外血浆法测定药物对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玻片法测定药物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剪尾法测定药物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伍用明显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P<0.05);非常显著地减少大鼠血小板计数,延长小鼠出血时间(P<0.01)。[结论]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伍用有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7)
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及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收治的62例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母草注射液。比较2组术后24 h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及术后2 h、24 h出血量,术前和术后24 h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FI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77.42%(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4 h 2组TT、APTT、PT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术后24 h 2组FIB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6%,低于对照组的48.39%(P 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缩短TT、APTT、PT,改善FIB水平,从而改善凝血功能,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