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再循环机制,负责降解细胞内不必要或功能失调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体内有多条通路可以调节自噬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信号通路。自噬在代谢应激期间尤其活跃,在癌细胞中具有抑制肿瘤和促进肿瘤的双重作用,功能性自噬有助于预防坏死和炎症,导致肿瘤遗传基因不稳定;另一方面,在不利的代谢环境中,通过循环机制提供能量,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临床治疗中关于诱导自噬还是抑制自噬对癌症治疗更有益处仍存在争论,针对自噬调节通路及过程研发的靶向药物在癌症治疗中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途径分解代谢细胞内组分的过程。在细胞应激状态下,细胞通过自噬清除线粒体等损坏的细胞器和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和晚期,自噬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肿瘤发生早期,自噬降低肿瘤原发性基因不稳定性和蛋白聚集,以及激发抗肿瘤性免疫应答;在成熟的肿瘤中,细胞通过自噬对营养不足以及细胞过度增殖所致的代谢应激产生抵抗。自噬不仅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在特殊条件下,也可导致肿瘤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自噬性细胞死亡可增加发生凋亡的肿瘤细胞对辐射治疗的敏感性。因此,肿瘤发生及肿瘤治疗中自噬的作用是双向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阐明自噬在肿瘤中发挥作用的详细机制。本文对自噬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武玉 《医学综述》2014,20(19):3510-3513
自噬是所有真核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代谢过程,是细胞在应激状态下将自身的代谢产物重新加工利用以维持细胞存活的过程。在细胞死亡时也伴随着自噬的发生,这种死亡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自噬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其中也包括卵巢癌。研究已证实,在卵巢癌中存在自噬水平的改变,然而如何通过自噬水平表达的高低对卵巢癌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定目前仍然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4.
自噬是一种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程序性降解过程,对于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作为一种基本的细胞代谢过程,自噬参与调控细胞应激适应、干细胞分化、免疫调节、学习记忆等生物学功能,其异常可直接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揭示细胞自噬调控机制有助于为自噬相关疾病提供有效的药物靶点及新的干预措施。研究显示,当细胞面临不同应激条件时,FOXO、p53、TFEB等转录因子严格调节细胞自噬的进程,并参与相关疾病发生的调控。本综述将重点总结转录因子FOXO、p53和TFEB调控细胞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并阐明其对于肿瘤等疾病发生的调控作用,以期为探究并揭示其他转录因子在细胞自噬中的调控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细胞自噬是种“自我吞食”的现象,通过降解细胞内受损或多余的蛋白、细胞器和其他胞质成分,从而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细胞器的更新。正常情况下,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稳态,防止损伤的蛋白或细胞器在细胞内堆积。通过吞噬泡的形成和延伸,产生自噬小体,继而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细胞内聚物及损伤的细胞器,为细胞的更新提供营养和能量。肝脏在代谢和应激后可发生高水平的自噬反应,自噬紊乱会影响肝细胞内的稳态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自噬的缺失是多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肝癌作为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肿瘤形成早期自噬作为肝细胞肝癌形成的抑制因素,晚期肝癌细胞通过自噬在营养缺乏和低氧环境下生存,自噬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促进生长。目前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自噬对肿瘤治疗有细胞保护性和细胞毒性的双重影响,因此通过调控自噬能提高肝细胞肝癌的治愈率,为肝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及方向。本文主要总结细胞自噬的发生机制,了解细胞自噬对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和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噬作用是一个依靠细胞器和细胞质吞没并进入溶酶体进行蛋白质水解的主要的降解过程,损伤使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利于肿瘤的形成。因此,通过代谢应激期间的持续新陈代谢,细胞可以限制能量损耗,通过细胞自噬作用引起细胞死亡。细胞代谢应激后,其耐受能力和适应性降低,并且激活一个细胞坏死的途径。这可能解释为什么自噬能够预防癌症。自噬作用在肿瘤中使肿瘤细胞失去存活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细胞自噬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高度保守的一种饥饿应答机制,依赖溶酶体的生物学作用发挥其效应. 结构受损或老化而失去正常功能的细胞器及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被送到溶酶体中消化、降解,产物可被细胞的重建所利用并为细胞生存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 肿瘤微环境在应激条件下处于低氧、营养缺乏、炎症、酸中毒状态,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肿瘤细胞产生后可诱发细胞自噬,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协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文就细胞自噬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真核细胞通过凋亡途径以应对内质网中未折叠蛋白的累积[1]。目前,有数据证明内质网应激也是自噬的诱导因素,真核细胞循环利用大分子和细胞器,自噬平衡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内质网膨胀,促使细胞存活[2]。自噬在维持细胞存活及内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在此,我们将内质网应激与自噬信号通路及与肿瘤和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噬与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2种方式,均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及调控。自噬与凋亡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自噬与凋亡在发生过程中存在着某些交叉串扰,使二者之间能够发生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又对肿瘤的发展产生复杂的影响。本文分别从自噬与凋亡的发生过程、自噬与凋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自噬与凋亡对肿瘤发展过程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自噬是胞浆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在膜包囊泡中降解的生物学过程,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某些情况下,自噬可以导致细胞死亡,即自噬性细胞死亡.近年研究表明,自噬和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靶向自噬途径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和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噬作用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的过程,以清除受损或多余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当细胞代谢能量不足时,细胞依靠自噬作用实现细胞内成份的循环利用,从而维持自我稳态和生存。近期的研究发现,自噬作用在肿瘤的形成中亦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凋亡缺陷的肿瘤细胞可以凭借自噬作用减少坏死和炎症反应,以减轻代谢压力下的基因损伤,维持长久生存。但另一方面,自噬作用的缺陷与肿瘤的增长亦相关。对于自噬作用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也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罗发芬  徐琳  段振玲 《医学综述》2012,(20):3404-3406
随着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进展,自噬性细胞死亡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许多研究发现抗肿瘤药物不仅可以通过促使肿瘤细胞凋亡来达到其治疗肿瘤的目的,还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操纵自噬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前景。Beclin1是至今唯一发现的哺乳动物自噬基因,它不仅参与自噬体的形成,还可通过调节自噬活性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自噬(autophagy)源于希腊语,是"自我消化"的意思。它是机体在低氧、饥饿、高温、细胞组织重构及细胞死亡等不同阶段中,真核细胞生物通过自我消化来获取生存所必需的营养和能量一种方式。自噬主要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等三种类型。被广为研究的多为巨自噬。近年来,自噬在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的靶点,而被广泛运用到临床中。  相似文献   

14.
自噬——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执行者与管理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明  高鹏 《医学综述》2010,16(14):2106-2109
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降解机制,除了参与胞内蛋白和细胞器的质与量控制外,也被认为是一种与凋亡、坏死并列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然而,已揭示的自噬与凋亡、坏死的关系暗示它可能是死亡程序的管理者,在应激时细胞死亡是否发生及死亡机制的选择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噬分子机制的揭示有助于理解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自噬在程序性细胞死亡中作用的阐明对包括肿瘤在内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韦艳  吴冰 《海南医学》2014,(16):2413-2415
自噬在肿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目前仍有争议。自噬可在肿瘤起始阶段抑制肿瘤,也可在肿瘤发展阶段保护肿瘤。自噬相关性细胞死亡可以作为肿瘤抑制物,丧失自噬可以引起染色体不稳定和炎症性坏死。反之,自噬能促进肿瘤在应激条件下的生存及转移,对自噬分子调控机制的阐明对于肿瘤的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通过溶酶体途径来降解自身产生的错误折叠蛋白,清除细胞内受损伤或者衰老细胞器的过程,对维持细胞内的稳态以及细胞的代谢生长非常重要。近年来对于细胞自噬的研究发现其与肿瘤、心血管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胞自噬的过度或者不足均能够对细胞产生毒性,进而导致错误蛋白的产生,加快疾病的发展进程。因此对细胞自噬的产生、分子机制及其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神经退行性疾病多是以错误折叠蛋白和内含体的异常聚集为标志的疾病。这些聚集在神经元或神经组织的异常蛋白能够导致细胞毒性反应或者氧化应激,最终引起神经元的退化或死亡,影响患者的认知或运动等功能。本文主要对细胞自噬发生的机制以及细胞自噬和帕金森病以及阿尔兹海默病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urs and its five-year survival rate remains low. Autophagy is a catabolic process conserved among all eukaryotes ranging from yeast to mammals. Recently, many studies show that tumour cells can utilize autophagy as a cellular defence mechanism when facing metabolic stress. Thus, we hypothesize that autophag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ista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to therapy. Although the exact role of autophagy on tumour cells is still complex and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prove the impact of autophagy on HCC, it suggests that autophagy may be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for the resistance to therapy of HCC.  相似文献   

18.
Mammalian cells are frequently exposed to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stresses, such as ultraviolet rays, ionizing radiation, genotoxins, heat shock,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coping with the barrage of these and other stresses, multi-cellular eukaryotic organisms have developed a strategy as to how damaged cells will respond to stresses. In general, if the intensity of the damage is moderate, the cell will seek to repair the damage. If, however, the damage to a cell is too severe to be repaired, the affected cells are eliminated by apoptosis. This cell death reduces the risk to the organism as a whole, such as development of a cancer. Such a crucial decision between survival and death is, at least in part, mediated by the stress-activated MAP kinase (SAPK) pathways. SAPKs are a group of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s that convert extracellular stress stimuli into diverse cellular responses, including cell cycle arrest, apoptotic cell death, and cytokine production, through phosphorylation of specific target proteins. Recent progres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es that participate in the SAPK pathways, such as GADD45 proteins and Wipl, has provided new insights, not only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e cellular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but also into the etiology of human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