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对10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等有关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血黏度(高切 、低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明显增高(P<0.01);血沉高于正常;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下降(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下降,红细胞集聚指数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的改变。方法 对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有关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明显高于正常值,红细胞压积、血沉明显增高,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均高于正常。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下降.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测定 5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组)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20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疗程14 d,同时测定5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代谢综合征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趋势,并探讨留置PICC导管对非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37例留置PICC导管(试验组)及36例未留置PICC导管(对照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化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趋势,并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化疗后全血黏度值(切变率1、5、50、100、200s-1)、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化疗前(P<0.05);试验组化疗后所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化疗后所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化疗后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5).结论 留置PICC导管对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液流变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乔玉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57-57,59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2例肝病患者的禾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凝血因子,其中急性肝炎15例,慢性肝炎28例,肝硬化代偿期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8例.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且慢性肝炎血浆黏度也明显升高(P<0.01);肝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代偿期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失代偿期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降低(P<0.01).动态观察从急肝-慢活肝-肝硬化的各阶段随肝脏损害程度的加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 肝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扶正降黏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 6 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 39例和常规组 30例 ,中药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扶正降黏胶囊 ,常规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均做α 颗粒膜蛋白 (CD6 2P)、溶酶体完整膜蛋白 (CD6 3)、凝血酶敏感蛋白 (TSP)、血液流变学指标 (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Ⅰ )及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 CH)检测 ,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结果 :中药组CD6 2P、CD6 3、TSP、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Ⅰ、TC等项指标降低 (P<0 .0 5 ,P <0 .0 1)、HDL CH升高 (P <0 .0 5 ) ;与常规组治疗后相比 ,CD6 2P、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扶正降黏胶囊可较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率、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 ,临床疗效确切 ,与西药配合应用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海洛因依赖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血液流变仪测定吸毒组及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数值.结果吸毒组RBC、HCT、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Hb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增高对吸毒患者的临床诊断、抗血液流变学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与健脾化瘀结合西药治疗组(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化瘀法治疗,治疗2 w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代谢综合征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戒酒的住院患者80例与80例不饮酒的健康人作对照,对两者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检测.并对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酒依赖患者全血低切黏度显著增高(P<0.01);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刚性指数减小(P<0.05);胆固醇(CH)和甘油三脂(TG)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酒依赖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异常,血液呈现高粘滞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128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并与36例正常人比较,观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差异。方法:观察组128例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36例正常人。结果:两组比较,高血压病患者中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有显著差异(P<0.05),3级高血压患者差异更大(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可导致微血管的病变,并使高血压病进一步加重。在平稳降压的同时,应重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疏密波电针四花穴对高黏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高黏血症患者1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施电针四花穴疗法,对照组施常规取穴电针疗法;观察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的降黏效应,但治疗组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及载脂蛋白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使用血液流变学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98例冠心病患者与80例正常健康者相关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及载脂蛋白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8例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血浆粘度、载脂蛋白B100明显增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载脂蛋白A1显著降低。结论: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全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风补血引接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风补血引接方.治疗2周后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判断临床疗效;静脉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液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4.4%)(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试验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风补血引接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具有肯定的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40ml/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建  林武存  李兵 《重庆医学》2006,35(12):1070-1071
目的观察血液经白细胞滤器滤过处理(滤除血液白细胞)后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选择42例入库合格血液,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过滤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检测。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游离Hb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经白细胞滤器处理后,红细胞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血液黏度轻度下降。结论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对红细胞、血液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血液流变学测定在脑卒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血液流变学在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脑梗死39例及脑出血40例急性期血液流变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细胞比容等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认为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可以作为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以及指导临床预防、治疗的指标,且对脑梗死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选取针灸联合组114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2个疗程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听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第1、2疗程结束针灸联合组听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1%和73.00%,针灸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灸联合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第1、2疗程结束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黏度和促进微循环,提高患者听力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50ml/d,对照组48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异丙酚麻醉对食道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术(开胸)患者30例,ASA I或II级,年龄51~72岁,体重指数≤30kg/m2,随机分为持续泵注异丙酚4 mg.(kg.h)-1(A组)、持续泵注异丙酚8 mg.(kg.h)-1(B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于颈内静脉穿刺后麻醉前(T1)、切皮后1h(T2)、2h(T3)、3h(T4)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结果 A组患者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在T2、T3、T4均比T1显著降低(P<0.05);B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T3、T4比T1显著降低(P<0.05),全血中切黏度T4比T1显著降低(P<0.05),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全血髙切黏度在T3下降显著(P<0.05);全血中切黏度在T4下降显著(P<0.05);全血低切黏度在T3、T4下降显著(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细胞刚性指数在T2、T3、T4下降显著(P<0.05);红细胞压积两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持续输注4mg.(kg.h)-1异丙酚可以降低食道癌患者的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HS)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全自动血液流变检测仪对98例妊高征患者与50例正常妊娠妇女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未孕组比较全血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ESR、FIB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全血低切、全血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ESR、HCT、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5).结论常规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PHS患者的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