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LT),是在有抽搐电痉挛治疗(EC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体方法是在电疗前给予患静脉麻醉药,达到意识丧失后再给予肌松药,待骨骼肌完全松驰后,行短于8秒钟的电刺激,使病人无抽搐、无恐惧感。治疗中麻醉师全程配合,人工呼吸、心电监护、脑电监测等,其适应症广,起效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从1999年起已完成近8万例治疗过程,无一例死亡。因此,该疗法可称为精神病人的福音。我院2005年6月引进美国醒脑通四型ECT治疗仪开展现代电抽搐治疗,半年时问为134例病人做了治疗,共计819人,平均每人6次,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填补了丹东地区此项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是精神科在传统电痉挛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与传统电痉挛治疗相比,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适应范围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病人无恐惧感。目前,它已被作为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我院自今年1月份开始实施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以来,至今已为30例病人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方法统计2003年5月—2012年2月MECT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引发MECT不安全事件的原因有精神症状驱使、并发症观察处置不到位、麻醉意外、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未认真落实告知制度。防范措施为制定针对性的有效干预措施,认真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熟练处置麻醉意外,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及认真落实告知制度。结论针对MECT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采取防范措施是治疗成功与保证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医药指南》2016,(29)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在无抽搐电痉挛(MECT)治疗中对脑电发作时间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6例拟行MECT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用丙泊酚1.5~2.0 mg/kg行麻醉诱导;B组用依托咪酯0.2~0.3 mg/kg行麻醉诱导。分别记录两组麻醉前,诱导后,通电刺激后30 s、1 min、2 min、5 min时的血压和心率。记录两组脑电发作时间和抑制指数。结果两组麻醉前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和电刺激后与麻醉前比较均差异显著,且B组优于A组(P<0.05)。B组抑制指数和脑电发作时间优于A组(P<0.05)。结论丙泊酚较依托咪酯能更好的抑制MECT癫痫大发作时的心血管反应,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较依托咪酯更安全。但依托咪酯较丙泊酚脑电发作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8.
9.
10.
11.
Angel V Peterchev Andrew D Krystal Moacyr A Rosa Sarah H Lisanby 《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15,40(9):2076-2084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 at conventional current amplitudes (800–900 mA) is highly effective but carries the risk of cognitive side effects. Lowering and individualizing the current amplitude may reduce side effects by virtue of a less intense and more focal electric field exposure in the brain, but this aspect of ECT dosing is largely unexplored. Magnetic seizure therapy (MST) induces a weaker and more focal electric field than ECT; however, the pulse amplitude is not individualized and the minimum amplitude required to induce a seizure is unknown. We titrated the amplitude of long stimulus trains (500 pulses) as a means of determining the minimum current amplitude required to induce a seizure with ECT (bilateral, right unilateral, bifrontal, and frontomedial electrode placements) and MST (round coil on vertex) in nonhuman primates.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d a novel method of predicting this amplitude-titrated seizure threshold (ST) by a non-convulsive measurement of motor threshold (MT) using single pulses delivered through the ECT electrodes or MST coil. Average STs were substantially lower than conventional pulse amplitudes (112–174 mA for ECT and 37.4% of maximum device amplitude for MST). ST was more variable in ECT than in MST. MT explained 63% of the ST variance and is hence the strongest known predictor of S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izures can be induced with less intense electric fields than conventional ECT that may be safer;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should be evaluated in clinical studies. MT measurement could be a faster and safer alternative to empirical ST titration for ECT and MST.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开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样本治疗的远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成本,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TESS评分与治疗有效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PANSS评分均好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治疗2周与4周的PANSS评分、治疗费用与成本一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相当,但无抽搐电休克的起效速度与治疗成本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分次注射较一次注射在青少年首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对运动发作的影响及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的评估。方法将140例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70)依托咪酯分次注射组,对照组(n=70)依托咪酯一次注射组。观察记录首次发作后发作时间、抽搐指数、平均动脉压、呼吸意识恢复时间等指标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出现的次数。结果研究组的发作时间平均为(75.46±26.45)s,显著少于对照组(96.53±38.49)s,(P<0.05)。研究组中躁动谵妄、严重头痛、高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较之传统方法依托咪酯分次注射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法对门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改变以及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问题.方法 将100例MECT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心理干预组主要是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前,由指定护士对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则按常规进行知情和签字同意.在患者进行MECT治疗的第1天,采用精神卫生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低,该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结论 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家属进行适度的心理干预,将降低家属对MECT的焦虑反应,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结合无抽搐电休克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江西省精神病院就诊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结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及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为我院收治精神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结果精神病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生命体征变化无明显差异,精神病患者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愈:15例(25%)、显效:20例(33.3%)、有效:21例(35%)、无效:4例(6.7%),总有效率93.3%。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为临床治疗精神病开辟了新道路,而且为总结科研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值得精神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