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00年至2005年在太钢总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3046例(阴道分娩1621例,剖宫产1425例).其中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之间分娩的828例产妇(阴道分娩371例,剖宫产45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关系。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其次为胎儿窘迫、巨大儿、难产等。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高于后者。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亦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产前宣传教育、产程中陪伴护理等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珍 《西部医学》2007,19(5):862-863,865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8例产妇(阴道分娩371例,剖宫产457例),剖宫产率的变化、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关系。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其次为胎儿窘迫、巨大儿、难产等。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亦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其并发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应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晋莉  张小芸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1):1045-1045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发生发展现状及剖宫产各指征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分娩的5259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及各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结果6年中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P〈0.05);头位难产与胎儿窘迫因素等指征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P〉0.05),社会因素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剖宫产率表现为逐年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降低剖宫产率必须严格各项指征。  相似文献   

4.
辛珏  季江川 《中国病案》2008,9(5):F0003-F0004
目的 探讨产科剖宫产率增高的社会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妇产科医院1982年-2006年剖宫产率变化特点和近5年来剖宫产手术指征资料。结果(1)25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2004年高达76.12%。(2)2002年-2006年剖宫产手术指征中,社会因素高居第一位。(3)患方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术的原因中,基于安全考虑者居第一位(35.8%)。结论应加强医患沟通,避免各种暗示及误导。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社会因素的干预,开展无痛分娩,鼓励产妇经阴道分娩,降低产科合并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2010年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5077例(剖宫产2375例)。其中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1月之间分娩的828例产妇(剖宫产457例),回顾性统计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剖宫产率在2005~2010年之间39.2%逐年上升,其中2005年与2010年剖宫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009年12月~2010年11月的剖宫指征中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胎儿窘迫和巨大儿等。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相关因素众多,既有医疗因素也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逐年增加,成为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002年1月-2006年12月5年间剖宫产率分别为36.89%,41.46%,40.60%,31.38%,30.90%,剖宫产率先上升后下降,5年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剖宫产指征头盆不称、胎儿窘迫构成比下降(分别为P〈0.05、P〈0.01),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瘢痕子宫构成比上升(P〈0.01),其中社会因素由第六位迅速上升至第一位。臀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其他因素为手术指征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社会因素的手术指征是阻碍降低剖宫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加强医务人员的产科处理水平及阴道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大对孕产妇的宣教,提供有效的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一胎顺产的经产妇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剖宫产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倡导自然分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470例第一胎顺产、再次分娩应用剖宫产经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剖宫产原因,分析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结果2002年至2012年的剖宫产率每年呈上升趋势(P〈0.05);2002年-2007年剖宫产指征居首位的均为头盆不称,2008年至2011年剖宫产指征居首位的为社会因素。结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社会因素成为主要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8.
费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02-103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上半年分娩产妇的分娩史及分娩方式。方法将4129名产妇分成初产妇、阴道分娩史经产妇及前次剖宫产史经产妇三组,比较其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结果分娩产妇中以初产妇比例最高,占60.50%;前次剖宫产史经产妇组剖宫产率最高为97.77%,初产妇组次之为53.20%,阴道分娩史经产妇组为2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的剖宫产率为49%。三组剖宫产指征构成中比例最高的均为知情选择。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必须要有医务人员及全社会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蒋柳清 《广州医药》2008,39(6):50-52
目的 探讨我院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1 806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由2006年的22.31%上升为2007年的28.81%,主要指征依次由头位难产、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疤痕子宫、臀位、巨大儿等转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位难产、疤痕子宫、臀位、巨大儿等.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使产妇正确认识分娩增强分娩自信心,同时医生做好阴道分娩的宣教,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应提高阴道助产技术,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剖官产率居高不下及指征变化的原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2年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病历资料,分析剖宫产率因何居高不下且升高以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剖宫产率2008年-2011年持续在40%左右,2012年达44.4%.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结论社会因素的增加和剖宫产指征的放宽是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且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和严密观察产程,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8 184例剖宫术的剖宫产指征。结果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剖宫产指征以胎儿窘迫、社会因素以及瘢痕子宫为主要的三大指征,剖宫产率虽有所下降,仍存在下降的空间。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途径: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及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随机选取2003年及2007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比较,发现社会因素上升最快,其次是瘢痕子宫;2010年6月开始采取分娩镇痛、导乐分娩等措施,剖宫产率降低,其中社会因素所占构成比下降明显,瘢痕子宫跃居剖宫产指征第一位。结论:通过开展分娩镇痛、导乐分娩、孕期宣教以及应用有效的促宫颈成熟药物等措施,可有效减少以社会因素等指征的剖宫产率,瘢痕子宫已成为主要剖宫产指征,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和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成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陶红 《中外医疗》2014,(22):69-7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2009年—2013年该院剖宫产率和指征。方法将该院从2009年—2013年共有15 639例分娩产妇,剖宫产为11 500例,针对各项指征的合理性,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结果 2009年剖宫产率为75.4%,显著高于2013年的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疤痕子宫和社会因素、其他病理因素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该院采取分娩镇痛,增强产妇信心、可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也能减少因远期"疤痕子宫"导致的剖宫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8 199例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及所占比例,比较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胎儿窘迫占首位,其次是孕妇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占第三位,胎儿窘迫和疤痕子宫所致的剖宫产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只有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可以间接的降低疤痕子宫所致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储斌  陈红波  陶峰  黄大雁  刘辉 《安徽医学》2017,38(5):560-563
目的 分析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的变化,为进一步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62 50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5年间产妇剖宫产指征的构成、剖宫产率的变化、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构成以及围产儿情况.结果 ①2011年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剖宫产率为59.30%,2015年为43.90%,2011~2015年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P<0.01);5年间我院分娩的新生儿NICU入住率无显著变化.②在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方面,2015年剖宫产产妇主要以瘢痕子宫(13.06%)为主,高于2011年(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年剖宫产产妇中主要以社会因素为主(15.47%),2015年为(4.51%),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③社会因素剖宫产患者中,2015年以认为剖宫产安全方便(30.83%)为主,2011年以不能忍受分娩痛疼(40.02%)为主.结论 2011~2015年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的总体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但并没有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升高;剖宫产指征构成已由原来的社会因素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瘢痕子宫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剖析我院前5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近1年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3963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过去6年,平均剖宫产率为50.44%,近1年剖宫产率为39.14%,经过各方面努力降低了刮宫产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是: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社会因素。结论剖宫产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及合理控制社会因素的介入,降低剖宫产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为临床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01~2009-12间,行382例剖宫产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剖宫产率为68.09%,剖宫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50%、有剖宫产史27.22%、胎儿因素13.87%、产道因素4.18%、产程异常2.36%、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2.36%。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首要因素,对孕产妇妊娠与分娩生理宣教是降低以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的主要手段,必须提高产科医生对剖宫产的认识,使之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199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者中158例剖宫产,剖宫产率达79.4%(73.7%~85.2%)。其原因有社会因素、胎儿窘迫、产科并发症等,而真正由于瘢痕原因需要再次剖宫产者仅10例。只占5.03%(1.99%~8.06%)。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仍可以选择阴道试产,在掌握好阴道分娩指征、严密监护、病人配合和家属理解的情况下。是可以经阴道分娩的。  相似文献   

19.
龙正蓬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128-129,13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刮宫产指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以来在横县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病例的档案资料。结果10年来我院产科剖宫产6137例,分娩总数31071例,剖宫产率为19.75%;高于WHO提出的不大于15%的目标。前6位指征排序依次为头位难产、胎儿窘迫、臀位及横位、疤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结论降低刮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20.
杜世华  桑琳  方前进  丁玉芹 《安徽医学》2015,36(9):1089-1091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指导降低临床剖宫产率。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08~2012年住院产妇的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该院2008~2012年的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羊水过少、巨大儿呈上升趋势,而头位难产、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过期妊娠、横位等呈下降趋势。结论社会因素和瘢痕子宫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而瘢痕子宫的增加也是由剖宫产率增加所致。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减少瘢痕子宫是控制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