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自由扩展成像技术对各类肌肉肌腱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各类肌肉肌腱疾病52例,先用二维超声扫查,再用扩展成像模式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观察显示范围、图像特点等。结果普遍二维超声可清晰显示病变内部回声及周边组织回声,对于较大病灶不能用一幅图像完整显示;应用扩展成像后,图像的清晰度无明显下降,而且能全面彻底显示其内部结构及毗邻关系。结论超声自由扩展成像技术对较大的软组织占位或大范围肌肉肌腱损伤可作出较全面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超声在副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素影  何爱娥 《当代医学》2010,16(30):102-103
目的探讨副乳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高频超声与临床诊断的34例副乳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仔细分析病变部位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与正常乳腺的关系。结果副乳可发生于人体多个部位,以双侧腋窝最多见。其部位浅表,境界不清,回声较正常乳腺组织低,乳腺小叶结构声像不完整。与正常乳腺有明确分界。其中6例有不同程度的腺体增生,1例有明显导管扩张,1例伴有纤维腺瘤。结论高频超声分辨率高,简单无创,应用广泛,是诊断副乳及副乳并发其他病变最为实用的诊断手段。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彩超在副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副乳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35例副乳的超声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副乳的超声表现,评价彩超诊断副乳的优势。结果:彩超能清晰显示可疑部位有无副乳腺,可显示特征性乳腺结构及确定病变范围,是诊断副乳及相关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邱鹏远 《海南医学》2009,20(5):136-13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副乳腺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副乳腺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不同的生理期副乳腺的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高频超声诊断副乳腺符合率高(95.16%)。结论高频彩超检查价廉、简便、快捷、无辐射、可重复,亦作为诊断副乳腺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先天性子宫畸形采用三维超声自由解剖切面成像技术(Omniview)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宫腔镜检查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共计27例,均行三维超声Omniview与二维超声检查。判断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纵隔子宫完全型4例,不完全型8例,双角子宫完全型1例,不完全型4例,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型1例,不合并残角子宫型1例,双子宫1例,弓形子宫7例。其中以不完全型纵隔子宫与弓形子宫比例较高。二维超声正确诊断20例,漏诊4例弓形子宫,误诊2例,难以诊断1例,诊断正确率约74.07%。三维超声Omniview正确诊断27例,诊断正确率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维超声Omniview对于先天性子宫畸形有较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高频超声内-中膜弹性成像(观察组)和普通高频超声(阳性对照组)两种方法进行检测,评估相关指标和检出率差异,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8例正常人作为阴性对照组,比较弹性成像参数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为86.0%(74/86),明显高于对照组72.1%(62/8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软斑块、混合斑块和硬斑块的弹性应变值(ROIA值)和应变率(SR)均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ROIA值及SR有较高的相关性,呈正相关。结论高频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弹性成像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高频超声,其主要诊断阳性值表现在弹性应变值和应变率上,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梁萍  陶宗欣  杨稀月  韦勇德 《广西医学》2020,(12):1596-1598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诊断孕早期胎儿腭裂的价值。方法对106例孕11~14周孕妇,分别采用二维、三维超声扫查胎儿腭部,在其颈后透明层测量的切面上做三维重建,把三维容积数据用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做后处理得到正中矢状面、冠状面和腭横断面图像。对比二维、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的图像及其合格情况。根据随访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二维超声获取胎儿腭部图像合格率为67.9%(72/106),低于三维自由解剖成像的97.2%(103/106)(P<0.05)。106例胎儿中,三维自由解剖成像诊断腭裂6例(均经引产后证实),二维超声诊断腭裂胎儿4例,其中有2例腭裂胎儿二维超声未能显示其鼻后三角情况。结论三维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对孕早期胎儿鼻后三角图像的获取率高,对早期诊断胎儿腭裂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华珍 《广州医药》2008,39(2):36-37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副乳腺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副乳腺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副乳腺二维声像图特点大都位于腋窝,位置表浅,边界不整齐,无包膜,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率100%。结论使用高频超声检查是诊断副乳腺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罗巧红  廖林  唐可  王慧 《四川医学》2021,42(12):1252-1255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3DTVUOT)应用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ITP)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二维经阴道超声检查(2DTVU)疑诊ITP的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3DTVUOT检查观察妊娠病灶与宫腔内膜线关系、病灶周围肌层的完整性及肌层厚薄,随访并比较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0.
谭宇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96-259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副乳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副乳腺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41例副乳腺均为女性,病变均位于腋窝部位.超声所示位置表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无包膜,内部回声类似或低于正常乳腺组织回声,CDFI:平常期大多无血流信号,经前期、妊娠期副乳腺内血流信号偶可探及,呈增多趋势.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副乳腺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用于诊断乳腺肿瘤的有效性。方法:对乳腺肿瘤98例患者的138个乳腺结节分别运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以及两者结合进行诊断检查。以患者的手术病理为诊断依据, 比较3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98例中有64例患者的96个乳腺结节病理结果为良性;34例患者的42个乳腺结节为恶性。患者病理检查良、恶性乳腺结节结果与CDFI、UE和CDFI+UE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种诊断方法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CDFI+UE的诊断敏感度为97.62%, UE、CDFI单用分别为83.33%、88.10%;CDFI+UE的特异度与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6.88%、97.10%, CDFI、UE单用分别为92.71%、91.30%与93.83%、92.03%。结论:CDFI、UE结合用于诊断乳腺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谭静  张文军 《四川医学》2011,32(10):1639-1640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健康体检的超声声像图像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及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以下简称CDFI)在女性乳腺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0年4月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2739例女性的常规乳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别记录乳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结节大小、分布和声像图表现等,同时分析CDFI成像下结节血流信号的有无、血流的分布和血流参数情况。结果共计筛查出乳腺结节794例(28.9%),疑似乳腺肿瘤10例,其中乳腺纤维腺瘤4例,乳腺小叶增生3例,乳腺炎性结节1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髓样癌1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结果证实。结论高频超声及CDFI检查是乳腺癌前疾病筛查的最佳手段。使用高频超声及CDFI进行乳腺疾病普查,并对疑似肿瘤病例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病理活检,对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块高频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并评价其在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08例乳腺肿块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并根据其血流丰富程度分为0,Ⅰ,Ⅱ,Ⅲ四个等级。结果:本组大多数良性肿块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后方无回声衰减,有侧方声影,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程度0级+I级为96.8%;而大多数恶性肿块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丰富程度Ⅱ级+Ⅲ级为91.1%。结论: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应以高频声像图为基础,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14.
高频彩色血流显像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穆仲平 《安徽医学》2004,25(3):184-18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18例乳腺疾病进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乳腺癌的血流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 ,乳腺癌与良性乳腺疾病的RI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把二维特点、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间接征象结合起来 ,综合分析可提高乳腺疾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妇产科是女性一生的"朋友",为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保驾护航。去妇产科看病、检查,如何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既省时间又得到准确诊治呢?本刊特邀妇产科专家为大家讲述其中的窍门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S-Detect 技术在乳腺肿块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Detect 技术及常规超声对62例女性患者总计85个乳腺肿块进行诊断,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常规超声与S-Detect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 低年资医师常规超声诊断效能低于S-Detect技术(P<0.05),中年资、高年资医师常规超声诊断效能与S-Detect技术无显著差异(P>0.05)。S-Detect技术与高年资医师诊断结果呈正相关(r=0.97)。S-Detect技术长轴切面和长轴垂直切面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中年资医师常规超声诊断直径≤20 mm乳腺肿块的效能优于S-Detect技术(P<0.05),但诊断直径>20 mm乳腺肿块的效能低于S-Detect技术(P<0.05)。结论 S-Detect技术可用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其诊断效能可达到中、高年资医师BI-RADS分类的诊断水平,但在诊断直径不足20mm乳腺肿块时的效能并不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厉红元  曾勇明  谭欢 《重庆医学》2007,36(11):1072-1073,1075
目的 探讨利用数字化影像处理工作站对乳腺不可触及病变的一种定位方法.方法 对22例钼靶X 线片有可疑病灶而未扪及者行乳腺计算机X线摄影(CR)或在GE Senovision 工作站行直接数字化影像采集,经过影像处理工作站分别在轴位和侧位测量病灶距乳头中轴线的垂直距离,并相应标记其在乳房皮肤表面的交点,手术切除该点周围乳腺组织并摄片以证实病灶是否完全切除.结果 22例患者中,20例一次性切除病灶,2例行扩大范围二次手术;其中恶性病变6例,良性病变16例.结论 利用数字化影像处理工作站进行乳腺不可触及病变的定位是一种简便、快捷和较准确的定位方法,能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方便快捷的影像学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查.近年来出现的超微血管成像、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及三维全容积成像等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提高了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性,并获得临床的认可,在乳腺疾病诊疗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乳腺显像诊断乳癌的价值.方法受检者共85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33例,恶性组52例.静脉注射99mTc-MIBI 555 ~740 MBq(15~20 mCi)后30 min,进行胸部前后位(仰卧位)和两侧位(俯卧位)平面显像.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判断结果.目测法由2位不了解临床情况的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读片;半定量分析法计算肿块部位与对侧正常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比值(T/C).结果良性组乳腺显像阴性29例,阳性4例,T/C为1.06±0.13;恶性组乳腺显像阳性47例,阴性5例,T/C值为1.63±0.42,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测法对乳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0.4%、87.8%和89.4%.半定量分析法对乳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6.5%、90.9%和88.2%,2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MIBI乳腺显像可作为诊断乳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8月-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乳腺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计划11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考虑有10%的脱落率,选取样本由100例提至110例)。由于部分患者的双侧乳房存在病变的状况,此次研究按病理学检验结果、研究目的将其分成导管内病变组(60例)与非导管内病变组(50例),同时对于患者双侧同时伴有病变,只要一侧诊断为导管内病变即可作为导管内病变组。结果:经分析显示,超声造影对患者乳腺导管内病变的检测结果与年龄、边缘、病灶增强特征、回声变化无关(P>0.05);而与病灶达峰强度、病灶形态、直径、周边放射状增强、达峰增强使扩大径线变化有关(P<0.05)。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检测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的结果与年龄、肿块形态、回声、边缘变化无关(P>0.05);而与微钙化、肿块位置、伴有结构变化有关(P<0.05)。在乳腺导管内阴、阳性病变诊断中二者联合检测明显高于超声造影、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单一检测(P<0.05)。与超声造影、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单项诊断相比,两者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阳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较优(P<0.05)结论: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超声造影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及时明确病变的类型及发展情况,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