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5名小学生试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85名小学生试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调查报告徐筱莲,谢焱广西龙泉山医院儿童多动症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这些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存在某些行为问题,严重影响学习成绩。而教师或父母对这些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常感到迷惑不解。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就是...  相似文献   

2.
李军兰  孙寿鹏 《校园心理》2009,7(5):318-319
以某地3所小学的学生与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小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从中了解到当前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不良的行为,进而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问题行为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调查问卷,初步研究小学生的行为状况及与自我控制水平、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结论 小学生在行为上需要给予预防性指导的占30%左右,这需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并考虑有效的教育方法;小学生自我控制水平越低,就有越多的问题行为表现,可以通过训练自我控制以减少问题行为;小学生适应性水平低下和问题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学习指导和早期发现干预工作应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索一套治疗小学生行为问题持续有效的方法。方法:抽取3-5年级有行为问题的学生85名,分成干预组(N=45名)和对照组(N=40名)。应用个体心理治疗、家庭、学校及教育等方法,集中进行持续二年的综合干预。结果:干预二年后,显效率达75.56%。CBCL评定,干预组男性的分裂样、交往不良、强迫性和体诉因子分,女性的抑郁和社交退缩因子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干预对小学生行为问题持续有效,是通过各干预方法的作用特点共同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综合干预对受虐待小学生行为问题和社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受虐待现象及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作用。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某区小学179名小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的调查。把179名小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88人)与对照组(91人)。对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方法包括教师干预、家长干预、学生干预和媒体宣传。干预结束半年后,对两组小学生重测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小学生的受虐待率和行为问题减少较明显(33.8%对20.5%,χ^25.13,P〈0.05;17.6%对8.2%,χ^24.56,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综合干预对社会能力得分改变值没有明显影响(P〉0.05)。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活动情况和社交情况得分改变值的因素有性别和干预前社会能力(Beta值=-0.127,P〈0.05;Beta值=0.629~0.752,P〈0.001)。结论综合干预能减少小学生受虐待现象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可以促进小学生行为能力的发展,但短期内难以改善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儿童问题行为问卷项目对中国小学生的适用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目前常用的问题行为项目在评定一般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时的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各24名教师进行临床访谈和问卷调查,从CBCL、Rutter等六份常用的行为量表中收集到146个问题行为的项目,从常见和严重两个指标来问题行为项目的适用性。结果:(1)教师认为经常与别的儿童打架、做事不能有始有终等35个问题行为项目较适用于评定当前小学生;(2)这些项目包括侵犯性问题、意志问题、性格问题、社会退缩问题、情绪问题等五类;(3)教师认为逃学、酗酒等严重违纪行为,病理性问题、性方面问题等不适用于评定小学生。结论:侵犯性行为等五类问题行为项目较适用于中国小学生,逃学等项目不适用,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中国小学生问题行为量表。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所属的两所小学一年级学生148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一所小学学生738人为干预组,另一所小学744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综合干预,前瞻性观察行为问题干预效果.结果:按CBCL的中国常模判断行为问题的标准,干预前符合此标准者干预组109人,检出阳性率为14.8%;对照组113人,检出阳性率为1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1,P>0.05).干预前两组家庭环境及父母对子女教育等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对干预组进行2年综合干预后,对两组再重新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干预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阳性率明显下降至8.8%,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2.58,P<0.01).干预组在干预后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两年后儿童行为问题检出阳性率为14.1%,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3,P>0.05).结论:对小学生的行为问题早期进行综合性干预,有助于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认知行为训练对一小学生课堂注意行为的辅导效果。方法:对个案进行四次认知行为训练,比较其在基线阶段、干预阶段和追踪阶段的课堂不注意行为次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1)在干预阶段和追踪阶段被试的课堂不注意行为(平均不到2次)显著低于训练前的基线水平(平均8次);(2)与干预阶段相比,追踪阶段个案课堂不注意行为次数有所回升(平均2次)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认知行为训练对于改进个案的课堂注意行为是有效的;在进行传统的行为矫正技术的同时采用自我指导训练,对于改进个案课堂注意行为可能有更为持续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浦东新区小学生心理卫生状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小学生心理卫生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关量表整群抽样调查1310名学生;结果 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6.49%,学习困难为9.92%,多动症为4.05%,具某种性格特征为7.25%,智力低下为2.06%,他们与多种家庭因素有关。结论 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应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0.
陈雪飞 《校园心理》2016,(5):318-320
采用自编问卷对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交往行为、道德行为进行调查,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生上课注意力受到影响,不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小学生面对面交流减少,道德观和价值观受到网络信息等新媒体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小学生利用好新媒体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经典文化教育对小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时诵读经典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测试。结果结果显示,男生在社交退缩方面诵读经典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抑郁、交往不良、攻击性和违纪行为方面存在差异(P〈0.05);女生组在社交退缩方面诵读经典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抑郁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经典文化教育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开展经典文化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编制小学生问题行为问卷教师版并检测问卷的信效度,为心理辅导对策研究提供测查工具。方法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析技术,通过小学教师对768名小学生进行问题行为的评定,对自行编制的小学生问题行为问卷教师版的内在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经因素分析、碎石分析检验,小学生问题行为由3个因素构成,即违纪问题行为、学业问题行为和情绪问题行为。问卷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973,问卷与成绩和同伴中的受欢迎程度之间存在强负相关(r=-0.655,-0.710,P均<0.01)。结论小学生问题行为问卷教师版的信、效度均较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98,自引:15,他引:83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北京城区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方法:对两个时期的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两次调查均选用Rotter行为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1993年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0.9%,显著高于1985年的检出率(8.3%,P〈0.05);其中,N行为、AN行为的检出率也均明显高于1985年;而A行为的检出率则是1993年(5.5%)明显低于1985年,男孩行为问题检出率2次  相似文献   

14.
孩子与父母分离时间过长会引起心理、行为问题,但缺少对寄宿制小学生的研究。本文探讨寄宿制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浦东新区小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小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有关量表整群抽样调查1310名学生;结果 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6.49%,学习困难为9.92%,多动症为4.05%,具某种性格特征为7.25%,智力低下为2.06%,他们与多种家庭因素有关。结论 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应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不良情绪状况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我国小学生的不良情绪状况的年龄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小学生不良情绪量表,从全国三个不同的地区(城市)选取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被试3315名,测评其焦虑、抑郁、孤独、敌对、恐惧情绪,并进行有关统计分析。结果:小学生不良情绪存在地区差异和年级差异。结论:我国小学生情绪状态总体发展良好。  相似文献   

17.
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调查显示,全球有2.5亿人罹患过过敏性疾病,总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0%,儿童显著高于成人,在逐年上升的儿童过敏性疾病中,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空气、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等正越来越成为主要原因,通过对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在治疗、预防和减少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儿童期虐待对小学生社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受虐待小学生的社会能力及其与各种儿童虐待形式的关系.方法 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试.结果 受虐待组小学生社会能力各因子分和总分低于元虐待:总分[(15.56±3.64)分与(17.70±3.72)分,t=3.73,P<0.001],11~12岁年龄组的学校情况因子分低于9~10岁组[(4.94±0.76)分与(5.17±0.63)分,t=2.19,P<0.05].除性虐待外,PRCA各因子分和总分与社会能力各因子分和总分呈负相关(r=-0.159~-0.410,P<0.05或P<0.01).躯体虐待对社交情况和学校情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61~-0.201,t=-2.124~-2.433,P<0.05);情感虐待对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和学校情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59~-0.207,t=-2.141~-2.723,P<0.05或P<0.01).忽视和性虐待对学校情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70~-0.273,t=-2.236~-3.441,P<0.05和P<0.001).结论 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忽视和性虐待可显著预测个体的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配对调查的方法,对小学退缩儿童的行为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退缩儿童的9大方面的行为特点可以作为鉴别退缩儿童的参考依据。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家庭不和及家长不良个性习惯,以及儿童身体素质差等与儿童退缩行为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学生欺侮行为和受欺侮者的发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对北京一小学6年级267名12~13岁小学生中欺侮行为和受欺侮者发生率的研究结果。尽管中国社会反对攻击行为和控制攻击的力量很强,但在学龄儿童中欺侮人的行为以及受欺侮者仍容易见到。本文是在著者对中国儿童攻击行为原有研究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