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药贝凡洛尔的降压疗效并与美托洛尔作对照.方法选择Ⅰ、Ⅱ级高血压病痛人43例,经2周安慰剂清洗后,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方法,其中贝凡洛尔组23例,口服贝凡洛尔50~100mg,bid;美托洛尔组20例,口服美托洛尔50~75mg,bid.疗程均为8周,同时观察两组的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结果(1)贝凡洛尔与美托洛尔比较,两组各自降压幅度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疗效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2)用药后两组心率均减慢(P<0.01),但贝凡洛尔减慢较少(P<0.01);(3)两组各项血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且可耐受.结论贝凡洛尔是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病的有效和安全的药物,贝凡洛尔对心率的变化的影响略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药贝凡洛尔的降压疗效并与美托洛尔作对照。方法:选择I、Ⅱ级高血压病病人43例,经2周安慰剂清洗后,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方法,其中贝凡洛尔组23例,口服贝凡洛尔50-100mg,bid;美托洛尔组20例,口服美托洛尔50-75mg,bid。疗程均为8周,同时观察两组的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结果:(1)贝凡洛尔与美托洛尔比较,两组各自降压幅度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疗效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2)用药后两组心率均减慢(P<0.01),但贝凡洛尔减慢较少(P<0.01);(3)两组各项血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判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且可耐受。结论:贝凡洛尔是治疗I、Ⅱ级高血压病的有效和安全的药物,贝凡洛尔对心率的变化的影响略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贝凡洛尔和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5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洗脱2周后,随机口服贝凡洛尔(n=26,贝凡洛尔组)100~200 mg/日,分两次口服,或美托洛尔(n=27,美托洛尔组)100~150 mg/日,分两次口服,治疗8周。服药前后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各1次,分析24小时时域和5分钟频域指标。结果:服药后贝凡洛尔组24小时长程时域指标: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全部RR间期中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数除总的RR间期个数乘以100(PNN_(50))均较用药前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5分钟短程频域指标:高频(HF)增加,低频(LF)/HF下降,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美托洛尔组24小时长程时域指标:rMSSD较用药前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5分钟短程频域指标:HF较用药前增加,LF/AF则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美托洛尔相比,具轻度α_1受体阻滞作用的高选择性β_1受体阻滞剂贝凡洛尔,同样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比较评价两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贝凡洛尔/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服用贝凡洛尔100 mg~200 mg/d或美托洛尔100 mg~150 mg/d,每日分二次治疗共8周,根据需要4周末调整剂量.分别比较两组药前、后第2、4、6、8周末坐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口服盐酸贝凡洛尔(100~200 mg/d,分两次)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药后2、4、6、8周平均SeDBP降低值分别为8.9±6.4 mmHg、7.9±7.1 mmHg、10.0±8.2 mmHg、11.00±8.2 mmHg;平均SeSBP降低值分别为8.8±11.4 mmHg、10.6±12.0 mmHg、8.6±14.2 mmHg、10.3±14.8 mmHg.美托洛尔组(100~150 mg/d,分两次).药后2、4、6、8周平均SeDBP降低值分别为8.1±9.2 mmHg、7.7±8.6 mmHg、10.4±7.9 mmHg、10.7±8.4 mmHg;平均SeSBP降低值分别为7.1±13.9 mmHg、7.5±13.3 mmHg、10.9±13.2 mmHg、11.3±13.9 mmHg.服药前后降压值两组内比较均P=0.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贝凡洛尔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0.97%需要服用200 mg/d.两组治疗后心率均较基线下降,贝凡洛尔组于治疗4周后心率下降幅度有统计学差异,美托洛尔组于治疗2周后心率下降幅度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药后24小时内平均心率变化趋向降低.两药治疗4、8周后心电图窦性心率与QT、RR和PP等相关的指标在临床允许范围有变化.对血脂、血糖的代谢影响与其它β受体阻滞剂相似.贝凡洛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9% (7/68例),美托洛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53% (16/68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4).美托洛尔组出现窦性心动过缓5例,窦性停搏1例,2例因窦性心动过缓退出研究.贝凡洛尔组无心律失常的发生.两药均未发现对房室传导的影响.结论贝凡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肯定,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动态血压监测 (ABPM )的方法比较两种 β1受体阻滞剂———贝凡洛尔 (bevantolol)与美托洛尔 (metoprolol)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0例 ,随机分为贝凡洛尔组 2 4例 ,美托洛尔组 2 6例。分别观察服药前和服药后 8周末的 2 4h、白昼、夜间及各时点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 :贝凡洛尔组和美托洛尔组服药前、服药后 8周末的 2 4h、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或P <0 0 1)。贝凡洛尔组服药后 8周末各时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服药前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美托洛尔组服药后 8周末各时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服药前下降 ,但服药后的第 2 3~ 2 4h血压下降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贝凡洛尔 ( 10 0~ 2 0 0mg/d ,分两次口服 )可维持 2 4h平稳降压 ;美托洛尔 ( 10 0~ 15 0mg/d ,分两次口服 )仅能维持 2 2h内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6.
贝凡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比较评价两种选择性 β1受体阻断剂 (贝凡洛尔 美托洛尔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36例 ,随机分为两组服用贝凡洛尔 10 0mg~ 2 0 0mg d或美托洛尔10 0mg~ 15 0mg d ,每日分二次治疗共 8周 ,根据需要 4周末调整剂量。分别比较两组药前、后第 2、4、6、8周末坐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口服盐酸贝凡洛尔 (10 0~ 2 0 0mg d ,分两次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药后 2、4、6、8周平均SeDBP降低值分别为 8.9± 6 .4mmHg、7.9± 7.1mmHg、10 0± 8.2mmHg、11 0 0± 8.2mmHg ;平均SeSBP降低值分别为 8.8±11.4mmHg、10 6± 12 0mmHg、8.6± 14 .2mmHg、10 3± 14 .8mmHg。美托洛尔组 (10 0~ 15 0mg d ,分两次 )。药后 2、4、6、8周平均SeDBP降低值分别为 8.1± 9.2mmHg、7.7± 8.6mmHg、10 4± 7.9mmHg、10 7± 8.4mmHg ;平均SeSBP降低值分别为 7.1± 13.9mmHg、7.5± 13.3mmHg、10 9± 13.2mmHg、11.3± 13.9mmHg。服药前后降压值两组内比较均P =0 0 0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贝凡洛尔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70 97%需要服用 2 0 0mg d。两组治疗后心率均较基线下降 ,贝凡洛尔组于治疗 4周后心率下降幅度有统计学差异 ,美托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心率及心率变异性。 方法 入选STEMI PCI术后120例患者,按实际用药分为比索洛尔组和美托洛尔组(每组各60例)。美托洛尔组术后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组术后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组,两组均接受指南推荐常规抗血小板等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个月的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 结果 经过治疗后,比索洛尔组的最快心率、平均心率显著降低(P<0.05);比索洛尔组的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 结论 比索洛尔可以有效地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心率及HRV。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罗洛尔对中青年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的降压疗效,分析其降压平稳性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经2周药物洗脱期后,66例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随机分为阿罗洛尔治疗组和美托洛尔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结果 降压总有效率阿罗洛尔组为83.33%,美托洛尔组为76.67%.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阿罗洛尔组较美托洛尔组SI高(P<0.01).阿罗洛尔组治疗后较治疗前 hs-CRP、SCD40L明显降低(P<0.01),但美托洛尔组治疗后较治疗前 hs-CRP、SCD40L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罗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有效、安全、平稳且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hs-CRP、SCD40L的水平,更能起到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茶碱伍用知母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均口服氨茶碱控释剂,6个月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伍用具有抑制NO生成的中药知母,于治疗前、后同时检测患者血清NO含量。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NO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计分及最大呼吸流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且治疗后组间差别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伍用知母可以降低哮喘患者血清NO含量,对哮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72例脑卒中患者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社区28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并统计初次脑卒中发生2年内复发的人数,分析引起复发的原因。结果脑卒中2年内复发率为25%。(1)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患者除饮酒、缺乏适当运动的发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余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患者危险度的构成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及糖尿病控制不理想、血脂异常、心脏疾病、抑郁、肥胖、吸烟、饮食不合理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多项危险因素的患者复发的危险性更大。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控制这些因素对预防脑卒中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对不同心率高血压病人心率控制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病人280例,根据基础心率将所有病人分为3组:A组(心率70次/min~79次/min)90例,B组(心率80次/min~89次/min)116例,C组(心率≥90次/min)74例;A组、B组、C组再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与比索洛尔组两个亚组。美托洛尔组与比索洛尔组分别服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治疗。比较各亚组的心率与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前,A组、B组、C组美托洛尔组与比索洛尔组两亚组间心率、内皮素水平及一氧化氮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亚组病人心率均明显下降,内皮素水平明显降低,一氧化氮浓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心率与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一氧化氮浓度明显高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不同心率高血压病人心率控制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美托洛尔,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血液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比索洛尔组各36例。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50 mg,1次/d,比索洛尔组口服比索洛尔5 mg,1次/d。治疗前、治疗12个月(治疗后)测定两组家庭血压(Home-SBP)、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内中膜横断面积(IMCSA)、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两组Home-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WV均明显降低,氯沙坦组降幅大于比索洛尔组(P均<0.05)。氯沙坦组治疗后IMT无明显变化(P>0.05),IMCSA明显减小(P<0.01);比索洛尔组IMT明显增厚(P<0.01),IMCSA无明显改变(P>0.05)。氯沙坦组治疗后ox-LDL、HOMA-IR均明显降低(P均<0.01),而比索洛尔组二者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氯沙坦能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其机制可能独立于降压作用,与降低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管壁肥厚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琥珀酸美托洛尔、非洛地平和盐酸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将12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非洛地平和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并观察4周,对比其血压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收缩压:琥珀酸美托洛尔组与盐酸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洛地平组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非洛地平在降低收缩压方面较琥珀酸美托洛尔、盐酸贝那普利具有优势,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雷米普利(ramipril)、地高辛、利尿剂合用与地高辛、利尿剂合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心率、心胸比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分配至两个组,分别接受雷米普利、地高辛、利尿剂(简称雷米普利组)及地高辛加利尿剂(简称对照组),治疗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心率减慢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雷米普利组治疗12周与治疗1周相比、心率减慢仍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则改善不显著(P>0.05);雷米普利组治疗12周后心胸比率缩小,LVEF提高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LVEF提高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米普利、地高辛、利尿剂联用对CHF患者心率减慢、心胸比率缩小、LVEF提高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小剂量联合降压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比较。方法将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两种不同降压方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36周、48周、96周,测定各组的血压变化。结果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组与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两组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降压方案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作用相当,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及各项化验检测指标无显著性变化,不良反应小,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培垛普利,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对心功能,心率,心胸比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CHF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采用洋地黄,利尿剂,培垛普利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洋地黄,利尿剂,培垛普利,美托洛尔治疗,疗程均6周。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心胸比缩小,LVEF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减慢,心胸比缩小,血压降低,LVEF提高,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培垛普利,美托洛尔联合治疗CHF,可明显使病人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心胸比缩小,LVEF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方法,观察比索洛尔(n=115)每日2.5~7.5 mg或加双氢克尿噻12.5 mg,美托洛尔(n=105)每日50~150 mg或加双氢克尿噻12.5 mg治疗6周和8周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第2周开始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 (HR) 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和HR持续平稳下降,治疗后2~8周血压下降值比索洛尔组为11.0/8.6~21.6/16.2 mmHg,美托洛尔组为11.0/8.8~16.7/14.9 mmHg;HR下降值前组为5.1~8.9次/分,后组为4.8~7.3次/分;服药第8周比索洛尔组降低SBP优于美托洛尔组(P<0.01),其它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6周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和79.0%(P>0.05);8周加双氢克尿噻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81.0%(P<0.05),比索洛尔加利尿剂可组提高降压疗效7%.动态血压监测(ABPM)显示比索洛尔降低夜间SBP优于美托洛尔(P<0.01);比索洛尔T/P比值>50%.结论比索洛尔是一种有效、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的长效降压药,副作用轻微,耐受性好.联合应用小剂量利尿剂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2例,随机分为尼卡地平组32例和拉贝洛尔组30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围产儿结局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尼卡地平组患者在用药1 h后达到目标血压,13例患者24 h后改为口服用药,7例患者需要联合降压治疗。拉贝洛尔组患者用药4 h达到目标血压,9例患者改为口服,11例患者联合降压治疗。两组降压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卡地平组新生儿体重和胎盘重量明显高于拉贝洛尔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卡地平可有效控制血压,可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年龄的影响。方法:比较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HRV的变化,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中年与老年组的差异。结果:(1)与正常人比较,高血压患者HRV明显降低(P<0.05-<0.01);(2)老年组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最大、最小心率差,较中年组(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显著下降(P<0.05);(3)高血压病人房、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多于正常人(P<0.01),老年组更高于中年组(P<0.05-<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增龄可加重其损害,且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氯沙坦或培哚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培哚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作用与不良反应. 方法:5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n=26)和培哚普利组(n=26),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50mg~1∞mg,每日一次,培哚普利组口服培哚普利4 mg~8 mg,每日一次,持续8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成份及血尿酸的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降压有效率和降压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有效率:69.2%比70.8,P>0.05、收缩压下降幅度:12.5%比12.0,P>0.05、舒张压下降幅度:13.2%比12.4%,P>0.05),氯沙址组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下降(412.676.8双496.889.7mmolL,<0.05),而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成份与血尿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的咳嗽发生率为15.3%,氯沙坦组无一例出现咳嗽反应用. 结论:氯沙坦和培哚普利两药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氯沙坦主要优点是咳嗽发生率低,且能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