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于胃癌根治术中放置空肠穿刺造口管。A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行早期肠内营养至出院后两周;B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行早期肠内营养至出院时结束。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状态恢复情况。结果 A组出院时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如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A,IgM)和T细胞亚群(CD4,CD8, CD4/CD8)、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院后两周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的最佳方式。方法 6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给予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两种方式进行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肠内营养的完成情况、恢复情况和营养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2例失败,观察组全部顺利完成;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9/30),观察组为6.7%(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通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观察组术后营养的指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相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并发症更少,胃肠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实施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4例,按肠内营养方法不同分为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组(A组)32例和空肠造口组(B组)22例.比较两组肠内营养完成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指标变化.结果:A组有3例改行肠外...  相似文献   

4.
Flocare空肠造口管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丁强  华一兵  吴文溪 《河北医学》2003,9(9):787-790
目的 :探讨Flocare空肠造口管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应用的可行性 ,并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33例胃、直肠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 (EN)和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两组 ,分别为 18例及 15例。EN组在术中行Flocare可裂式套管空肠造口术 ,术后第二日经造口管输注肠内营养剂液体能全力 ,维持 7~ 8d。TPN组经外周静脉进行 ,维持 5d。结果 :EN组与TPN组在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白蛋白、总胆红素参数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血碱性磷酸酶水平 ,EN组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 ,而TPN组术后高于术前 (P <0 .0 5 )。EN组在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多数患者均可耐受早期肠内营养 ,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平均为 2 .37± 0 .85d ,短于TPN组 3.0 7± 1.2 8d(P <0 .0 5 )。结论 :①Flocare导管造口术相对于传统方法—切开空肠置入导管的方法而言 ,技术上有重大改进 ,在临床上使用便捷 ,值得推行 ;②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有助于肠蠕动较早恢复 ,减少对肝功能的影响 ,与PN相比具有更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李冬生  彭艺  陆元俦 《海南医学》2008,19(10):52-53
目的 探讨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以近年来的重症胰腺炎手术辅助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患者作实验组,对比既往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传统肠外营养的治疗结果,观察住院天数、并发症、死亡率和费用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和其他感染性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显著减少.结论 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肠内影响支持在胃恶性肿瘤术后经空肠造口管的应用概况.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恶性肿瘤后经空肠造口管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患者进行术后经空肠造口后第2天早晨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整个支持治疗为期9 d.对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整个营养支持治疗,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比为进行支持治疗的高,47例患者在手术12~16 h内肛门正常排气且无其他异常现象出现.有效率为94%.结果 对胃恶性肿瘤术后经空肠造口管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治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胃肠功能更快恢复,且该治疗方法毒副作用非常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8.
刘登启  刘明海  刘苹 《中外医疗》2013,32(16):7-7,9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造瘘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该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8例胃癌手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该研究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营养方式后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实施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采用早期空肠造瘘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桂珍  陈艳  唐银莲  蒋艳华 《广东医学》2003,24(10):1112-1113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经空肠造口管应用匀浆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6例患者术后第 2天起 ,均经空肠造口管持续滴入肠内营养液 ,7d后逐渐过渡到匀浆膳。记录营养支持前后 1,2和 3周患者营养指标的变化 ,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营养支持后 2周和 3周总蛋白升高 (P <0 0 5 ) ,白蛋白上升 (P <0 0 1) ,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增高显著 (P <0 0 1)。腹泻、腹胀、呕吐等并发症可以控制。结论 胃癌术后匀浆膳经空肠造口管可安全应用 ,有利于增强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赵伟光 《吉林医学》2012,33(33):7287
目的:探讨鼻饲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营养管在胃、十二指肠及胰腺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鼻饲空肠营养管或空肠造口营养管的胃、十二指肠及胰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应用空肠造口营养管患者,其中3例发生并发症,均经再次手术治愈;另1例无不良反应痊愈出院。5例应用鼻饲空肠营养管患者,术后均无不良反应痊愈出院。结论:胃、十二指肠及胰腺术后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鼻饲空肠营养管或空肠造口营养管给予肠道内营养,术中处理得当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老年胃癌患者营养状况,为营养治疗提供依据,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 2013年10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52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分,NRS2002评分为3分以下的10例患者未进行营养支持治疗(no nutrition,NN).采用数字表法将存在营养风险的42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al nutrition,PN)组,EN组2O例术中置鼻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PN组22例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测定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营养指标以及血CD3%、CD4%、CD8%、CD4/CD8免疫指标并比较.结果 NRS2002评分结果显示,总评分在3分以上者在老年胃癌患者中所占比例为80.8% (42/52);EN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 ±0.6天,平均住院天数17.1 ±3.5天,均低于PN组(P<0.05),住院费用3.3±0.6万元,显著低于PN组(P<0.01);治疗1周后EN组血前白蛋白由116.2±11.7mg/L升高为289.5±18.6mg/L(P<0.01),比较PN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组治疗1周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治疗后同PN组相比,CD4%、CD4/CD8上升更明显(P<0.01),而CD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N组在治疗1周后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RS2002评分指导老年胃癌患者营养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老年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概率较高,术后早期EN能更好地加强老年胃癌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0)、实验A组(n=15)和实验B组(n=13)。对照组为普通输液组;实验A组为标准肠内营养组,采用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实验B组为免疫增强营养组,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实验组术后第2天起给予肠内营养(104.5 kJ.kg-1.d-1),持续7 d,进行临床观察及血浆谷胱甘肽(GSH)含量和免疫指标的检测。结果除对照组2例出现肺部感染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第7天与术前相比,实验B组患者血浆GSH浓度明显上升(P<0.05);各组IgG、IgM、IgA、CD8 、CD4/CD8均无明显改变(P>0.05);实验B组CD4 显著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特殊免疫增强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GSH水平,增加CD4 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儿科患者胃肠手术时经皮空肠穿刺造口置管早期空肠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小儿外科2000年1月~2005年12月,消化道手术中经皮空肠穿刺造瘘加术后空肠造瘘管喂养患儿14例,其中新生儿9例。观察经空肠喂养患儿的肠道耐受性、置管天数、体质量增长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儿中12例治愈,1例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空肠营养期间新生儿体质量增长平均为18.9 g/d。14例中4例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空肠穿刺造口置管可长时间、正常及合理应用,且并发症少,为消化道手术后儿科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一个安全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87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组(HHPN+EN)43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4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以及术后疲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TPN组CRP显著高于HHPN+EN组(P<0.05)。两组血清PA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HHPN+EN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术后HHPN+EN组血清IgA、IgM显著高于TPN组(P<0.01);CD3+、CD4+/CD8+亦高于TPN组(P<0.05,P<0.01),CD8+则低于TPN组(P<0.05)。与TPN组比较,HHPN+EN组术后第7天疲劳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轻术后疲劳,营养支持效果优于传统的静脉营养。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可能是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一种较为理想的营养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丹  李一凡 《黑龙江医学》2011,35(3):212-213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对45例胃癌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多数患者45例(91%)最初期可有轻度腹胀、腹泻,但经调整、适应,均能完成喂养.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恢复,应大力提倡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120例胃癌患者,按术后不同营养方法分为研究组(早期肠内营养)60例和对照组(全胃肠外营养)60例,研究组在术后48 h开始输注部分肠内营养制剂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术后7 d采用完全静脉营养,比较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能够促进胃癌术后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我科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验,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04至2005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每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补液,5~7d后管喂普通流质;EN组术后24h内经鼻胃管(或空肠造瘘口)用重力滴注滴入糖盐水500ml,次日改用能全力500ml,以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每日增加500ml直到全量(2000~2500ml)。两组均在术前和术后14d检测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体重(BW)、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和住院天数。结果EN组PA术后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Hb术后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P、Alb、Hb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EN组和对照组各指标在术前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S),但在术后不同的营养支持条件下,BW、TP、Alb、Hb、LYM均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均有所下降,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EN组患者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好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胃空肠造瘘(PEG/J)置管行肠内营养(EN)治疗SAP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SAP患者经不同途径EN治疗,其中20例采用PEG/J术置管(PEG/J组),23例采用鼻空肠管(鼻空肠管组),10例采用开放手术空肠造瘘(手术组).对三组之间的操作时间、排便恢复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导管相关肺部感染率、营养管留置时间和舒适度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排便恢复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导管相关肺部感染率及舒适度评分PEG/J组均低于其它两组;操作时间PEG/J较手术组短(P<0.05),较鼻空肠管组长(P<0.05);营养管留置时间PEG/J组最长(P<0.05).结论 采取不同途径行EN治疗SAP时,经PEG/J管较鼻空肠管及手术造瘘管效果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与常规持续重力滴注肠内营养疗法的疗效。方法将5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术后6~24h经鼻肠营养管用复尔凯800型肠内营养泵输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照组术后6~24h经鼻肠营养管持续重力滴注法手控输注EN,对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吻合口瘘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吻合口瘘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余比较的各项目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有利于肠功能恢复并有效减少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