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改善吞咽功能及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确诊的1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又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等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吞咽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吸入性肺炎患病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吞咽功能改善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临床意义分析,无论吸入性肺炎的患病情况还是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实施护理干预均有利于病人(RR<1,RRR>0.ARR>0),NNT均显示为了一个病人不发生吸入性肺炎或改善吞咽功能需要干预4个病人.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并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并发吞咽困难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分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吞咽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住院期间误吸性肺炎发生率(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增加患者生活信心,促进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10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干预.分别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量表(SWAL-QOL)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记录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评估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洼田氏饮水试验干预后(Ⅳ级+Ⅴ级)发生率、评分及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降低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Oream护理理论在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护理研究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排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按照Oream理论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Oream护理理论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吞咽功能及减少吸入性肺炎的作用.方法 对78例脑卒中吞咽困难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及对症护理.结果 78例患者中有74例患者有效,占94.9%;有4例患者无效,占5.1%.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障碍,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结合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估的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在GUSS评估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时间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GUSS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生活质量评分、Rosenbek误吸程度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有效率、Rosenbek误吸程度1~4级发生率、GUSS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GUSS评估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在饮食过程中的误吸,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7例,实验组行常规护理及康复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藤岛-郎吞咽疗效标准评估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饮水试验评分、吞咽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惠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12-1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以及减少吞咽障碍所引起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吸入性肺炎8例(13.3%),对照组吸人性肺炎17例(2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不仅可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而且可提高患者的日常能力和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的最终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护理.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进行评估,并观察治疗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训练后两组疗效均有提高,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并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康复有效.  相似文献   

10.
梁冰莲  张敏  黄小清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39-1241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为期3个月.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2.20%、7.32%,低于对照组的31.71%、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前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SS-QOL评分为(201.47±17.65)分,高于对照组的(182.03±1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能够提升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减少误吸的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和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8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4例,参考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窒息发生率均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和预见性护理促进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吞咽功能改善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立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干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干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干预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立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P <0. 05),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立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降低急性脑干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协助的综合护理模式在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新发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n=53)和对照组(n=53),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组则在成立多学科协作小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开展包括吞咽器官康复训练、选择合理的饮食搭配、进食安全指导、心理干预的综合护理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时,分别利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并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利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吞咽功能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Ⅰ级和Ⅱ级比例显著增加;综合干预组干预4周后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组患者中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的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6,P=0.038),综合干预组患者干预4周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多学科协助的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的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运动意念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8例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训练、摄食训练等一般康复护理,观察组在上述一般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运动意念训练,干预周期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鼻饲管拔出率及吸入性胃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鼻饲管拔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意念训练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使患者尽早摆脱鼻饲,减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佘天香 《吉林医学》2022,(9):2563-2565
目的:分析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3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吸入性肺炎以及误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何向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563-1565
目的:调查、分析循证护理方法在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tis,AP)的临床应用成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研究组(30例),常规组按基础护理课本要求进行护理;研究组按循证护理方法进行预防护理,将收集的各种数据整理后进行统计,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吞咽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体系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医护合作的健康教育方法对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障碍改善程度及医护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18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96例,依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对其进行医护合作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宣教、基础吞咽功能训练、体位、喂食注意事项、食物选择及咽部滞留物的去除方法等.对照组84例,对其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障碍恢复程度、健康教育知晓程度及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96例患者中痊愈45例,显效34例,有效13例,无效4例;对照组84例患者中痊愈33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86,P<0.05);干预组发生吸入性肺炎27例(28.1%),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38例(45.2%),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7,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度及满意度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合作的健康教育方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同时减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霞 《安徽医学》2012,33(7):905-90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低频脉冲刺激对脑卒中后重度吞咽困难疗效的影响。方法 54例急性脑卒中后重度吞咽困难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进行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对性进行吞咽训练,摄食训练和电刺激治疗等专项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5.19%,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81%,而对照组有效率为44.44%,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3.33%(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低频脉冲刺激对脑卒中后重度吞咽困难的康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系统化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10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组,实验组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状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死亡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康复中实验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状态好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死亡病例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在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吞咽功能恢复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状态,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死亡病例;从而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全面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误吸风险评估指导下分级护理应用在脑卒中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分析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08例脑卒中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住院)和实验组(2020年1—12月住院)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误吸风险评估指导下分级护理。比较两组误吸并发症发生率、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误吸、反流、窒息、吸入性肺炎等总误吸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评估分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患者吞咽评估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DHI量表中误吸症状、营养与呼吸功能受限、心理障碍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实施误吸风险评估指导下分级护理,减少术后误吸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