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选择素是参与启动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黏附分子之一,近年发现其与相应配体也参与了人类的受精、胚胎着床过程。简介L-选择素的结构和功能、配体的种类、与配体生成有关的调节酶,分述受精、着床研究中的有关发现,认为L-选择素与其配体的结合是上述过程的必要因素。脐血造血干细胞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白细胞L-选择素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对其在妇产科领域作用的全面认识。L-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信号功能也有助于发现其在着床过程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L-选择素是参与启动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黏附分子之一,近年发现其与相应配体也参与了人类的受精、胚胎着床过程。简介L-选择素的结构和功能、配体的种类、与配体生成有关的调节酶,分述受精、着床研究中的有关发现,认为L-选择素与其配体的结合是上述过程的必要因素。脐血造血干细胞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白细胞L-选择素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对其在妇产科领域作用的全面认识。L-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信号功能也有助于发现其在着床过程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除了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对成功着床也同样重要.子宫内膜在分化发育过程中受多种生物因子的调控,其中整合素αvβ3及其配体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表面呈周期性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着床窗"期同步,是目前公认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其表达异常与不孕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整合素αvβ3、骨桥蛋白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及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Cytokine,CK)与细胞粘附分子均参与着床过程。细胞因子形成网络,调节着床,其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集落刺激因子-1(CSF-1)是着床所必需的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因子则在胚泡与内膜上皮的粘附、植入以及早期胎盘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尤以整合素最为重要。细胞因子网络与细胞粘附因子库可能并非独立发挥其生理功能,而是保持平衡,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着床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胚胎着床相关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令人关注的成果.胚胎着床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现将目前认为与着床有关的因素及其调节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胚胎着床过程的调节十分复杂,近年来细胞生长因子参与胚胎发育和着床的功能研究十分热门,在细胞生长因子发挥作用的网络中,表皮生长因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着床过程顺利完成不可缺少的因子之一。本文就表皮生长因子改善胚胎发育、启动胚胎着床、调节植入过程等内容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胚胎着床是妊娠的第一步,是一个复杂和精细的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族依赖于Zn2+、Ca2+的能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蛋白水解酶类,最近研究表明它参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变化、参与蜕膜化及胚胎侵入过程,与胚胎着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MMPs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的促凝作用以及凝血-炎症网络的相互作用所致的恶性循环,已成为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机制。长期以来凝血系统局限在止血机制与血栓形成中的研究,炎症局部在创伤与感染病理过程中的探讨。近几年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凝血与炎症之间存在网络关系[1]。1凝血酶的促炎作用凝血酶是研究得最广泛的参与细胞激活和炎症反应的酶。凝血酶除有止血作用外,也通过增加白细胞的黏附与活化促进炎症反应。凝血酶刺激内皮细胞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后者是中性粒细胞的强激活剂,中性粒细胞在被内皮细胞表面的P-选择素结合后特别容易被激活。凝血酶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物。凝血酶作用于凝血时能同时提高白细胞的黏附与活化。凝血酶作用于内皮细胞时,可使其释放一系列的介质,包括血小板活化因子(PAF)、IL-8、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E-选择素、P-选择素以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通过黏附分子“锚定”中性粒细胞,使中性粒细胞对PAF的激活更敏感,释放蛋白酶与活性氧增多,加重对内皮细胞的水解和氧化损伤。凝血酶活化血小板后,可使其释放CD40配体,诱导TF形成,并增加IL-6与IL-8。IL-6在体内可使血小板活化,增进其栓源性[...  相似文献   

9.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除在自身免疫及炎症反应发挥作用外,还可能是免疫反应的主要管理者,在妊娠局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女性生殖活动中,趋化因子直接或间接通过影响白细胞作用于子宫内膜,参与胚胎着床、胎盘血管重铸、分娩等生理过程,在母胎免疫平衡失调性病理妊娠如先兆子痫、习惯性流产的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的一种特发性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公认导致子痫前期最终发病并出现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的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反应、脂肪细胞的脂解作用及胰岛素抵抗有关,因而推测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与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的脂联素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现就有关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胚胎着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着床胚泡和雌孕激素主导的子宫的分子相互作用.由于基因剔除技术的应用,有些基因被发现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发育调控基因-同源框基因在着床过程中的作用加以讨论,并进一步提出胚胎着床通路的基因调控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抑制素和激活素在自然月经周期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过程中均存在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卵子发育、成熟、受精及着床等有关 ,因此抑制素和激活素可能用于预测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结局。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抑制素和激活素对IVF -ET结局的预测作用 ,旨在为预测IVF -ET的结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依赖性的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水解酶类.近年研究显示,它在月经的形成及内膜重塑、胚胎着床、胎盘形成、自然流产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它参与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调节滋养层细胞侵入的深度、参与内膜基质的改建、蜕膜血管的形成等.主要就MMPs的一般特性、表达调节及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作一.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分子对着床调节的研究进展(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CK)与细胞粘附分子均参与着床过程。细胞因子形成网络,调节着床,其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集落刺激因子-1(CSF-1)是着床所必需的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因子则在胚泡与内膜上皮的粘附、植入以及早期胎盘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尤以整合素最为重要细胞因子网络与细胞粘附因子库可能并非独立发挥其生理功能,而中保持平衡,相互作用,共  相似文献   

15.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移植肺失功能的重要原因.选择素家族作为细胞黏附分子中的一员可以启动白细胞与靶细胞间的滚动、黏附和浸润,促进多种疾病的病理进程.现就选择素家族成员的组成、特点及其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抑制素和激活素在自然月经周期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均存在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卵子发育、成熟、受精及着床等有关,因此抑制素和激活素可能用于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局。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抑制素和激活素对IVF-ET结局的预测作用,旨在为预测IVF-ET的结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主要表现为凋亡信号通路的启动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不同信号转导途径介导和参与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其中死亡受体信号途径是直接启动凋亡的一条最具特征性的路径.细胞表面死亡受体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死亡受体信号通过与其特异性配体结合,以其独特的诱导凋亡方式参与细胞凋亡的过程,介导肿瘤细胞凋亡.卵巢肿瘤的发生除了与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表达有关以外,细胞凋亡的抑制也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就死亡受体、配体系统的有关机制及其与卵巢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骨桥蛋白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通过其分子内部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与整合素受体结合,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迁移和黏附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骨桥蛋白是蜕膜化的标志,子宫内膜可表达骨桥蛋白,且在内膜的种植窗期高表达,推测与内膜容受性的建立及胚胎着床有关.研究还发现,骨桥蛋白存在于输卵管液中,在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胚胎着床足妊娠的第一步,是一个复杂和精细的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是一族依赖于Zn~(2+)、Ca~(2+)的能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lrix, ECM)的蛋白水解酶类,最近研究表明它参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变化、参与蜕膜化及胚胎侵入过程,与胚胎着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MMPs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脂肪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发现是近年内分泌学科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之一,打破了脂肪组织仅仅作为能量储存组织的传统观念.至今已发现几十种脂肪细胞因子及蛋白质因子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血管紧张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抵抗素、游离脂肪酸,它们通过直分泌、旁分泌、胞内分泌等各种方式来参与多种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