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数前牙反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不但影响美观 ,而且影响功能。本文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均收到理想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患者中 ,男 12例 ,女 16例。年龄为 12~ 15岁。2 1| |或   |12|反牙合者 10例 ,3个前牙反牙合 5例 ,12 |12|反牙合 13例。其中 ,安氏Ⅰ类错牙合 5例 ,安氏Ⅲ类错牙合 2 3例 ,伴有不良舌习惯者 6例 ,有颞颌关节疾患 2 0例 ,下颌侧方运动均受限 ,前牙拥挤均为Ⅰ度。以上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 ,矫治时间为4~ 8个月 ,均达到理想效果。2 矫治体会2 1 对于安氏Ⅰ类患者 ,后牙咬牙合关系良好 ,只矫治上颌 ,…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观察颏兜治疗前后骨性变化,研究颏兜治疗的稳定性。方法对20名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患者(平均年龄9岁4个月),依ANB角分组:A组骨性Ⅲ类错牙合11名;B组骨性Ⅰ类错牙合9名。采用颏兜600g力矫治,同时使用牙合垫。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对其治疗前,停戴时及停戴颏兜至恒牙列形成3个时期的头影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颏兜矫治可以消除阻碍上颌向前生长的因素,减少下颌生长量。停戴颏兜有一定复发趋势。结论肯定了颏兜治疗对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患者的疗效,强调骨性Ⅰ类错牙合组比骨性Ⅲ类错牙合组更具复发趋势。  相似文献   

3.
李娜  米方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32-33
目的比较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下前牙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及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儿童各15例,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测定骨性参数SNA、SNB和ANB的数值;运用螺旋CT测量正畸矫治前后下前牙区牙槽的骨密度。结果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及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下前牙区的SNA、SNB和ANB的数值发生改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替牙期正畸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更明显。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前后,下前牙区牙槽骨密度发生改变,与头部摄片骨性参数的改变相一致,并能较好的反映矫治前后骨组织代偿的过程,值得临床  相似文献   

4.
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牙反牙合俗称“地包天” ,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Moyer将其分为牙性、功能性和骨性三类。由于病因机制不同 ,临床矫治方法多样 ,难易程度也相距甚远。我们近几年将牙性和轻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应用直线弓矫治 ,收到了理想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为初始病例共 1 1人 ,其中男 4人 ,女 7人 ,年龄 1 1~30岁。均为替牙晚期和恒牙列期患者 ,上下第一磨牙中性或近中关系 ,分类为牙性或轻骨性患者 ,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前牙拥挤Ⅰ°采用邻面去釉和直钛丝扩弓增隙的方法 :拥挤Ⅱ°采用扩弓、推磨牙往后和前方牵引 ;拥挤Ⅲ°者采用减数法。反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前牙反[牙合]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前牙反[牙合]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24例患者在平均16个月的矫治结束后,牙齿都已排齐,前牙覆[牙合]覆盖都已调节到度,磨牙关系也达到了中性。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一种高效实用的矫治技术,对安氏Ⅰ、Ⅱ、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都有良好的矫治效果,能有效矫治前牙反验错验畸形。  相似文献   

6.
郭祖胜 《当代医学》2010,16(36):75-76
目的运用MEAW技术矫治严重开合及严重反合,探索骨性安氏Ⅲ类错合的临床矫治方法。方法选择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严重开合及严重反合23例,男9例,女性14例,年龄13~18岁,平均16岁,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矫治结束时至前牙反合及开合解除,尖牙磨牙为中性关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前牙唇倾度加大,上后牙近中移动,下前牙代偿性舌向移动,下后牙远中直立平面变平,颌骨变化较小。结论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以通过牙的三维移动矫治骨性前牙开合及反合,拓宽了正畸矫治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垂直开大曲复合牙合垫在轻至中度上颌发育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上前牙区拥挤矫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上述方法对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诊断为轻至中度上颌发育不足为主伴前牙萌出问腺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结果经过6.8~12.6个月,平均9个月的治疗后,25例患者的磨牙关系均达到安氏Ⅰ类,侧貌改善,阻生萌出间隙不足的前牙均能顺利萌出或经牵引至正常牙列位置,前后牙覆牙he覆盖关系正常。结论固定矫治技术垂直开大曲复合he垫能有效矫正轻中度上颌发育不足伴发前牙区萌出间腺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he。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运用滑动机制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成人骨性ClassⅢ类错牙合鼻唇角变化对侧貌的影响 ,研究该技术矫治成人ClassⅢ类错牙合的治疗机制和评价其临床掩饰性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国产 3B滑动机制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人骨性ClassⅢ类错牙合 9例 ,经 8~ 12月完成矫治 ;均于矫治前后摄头影侧位片。结论 :矫治前后鼻唇角 (∠PnSnLs)变小 2°~ 9° ,侧貌角 (∠G′SnPg′)平均变小 6° ,上颌骨长度 (ANS -Ptm)基本不变 ,覆牙合不调指数 (ODI)增加 ,前后不调指数 (APDI)变小。结论 :滑动机制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成人ClassⅢ类骨性反牙合 ,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 ,达到了掩饰性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的适应证、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患者采用单颌拔牙的模式,将矫治前后的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侧貌外形,尖牙呈Ⅰ类关系,磨牙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平均疗程为(18.6±3.4)个月。Z角增加6.14°,U1-FH角减少13.64°,LI-MP角增加3.7°,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3.50 mm和1.73 mm,上下牙弓长度减小8.15 mm,上述测量项目矫治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结论上颌单颌拔牙可适用于下切牙唇倾度和下唇突度小伴轻度拥挤的成人轻中度骨性Ⅱ类Ⅰ分类错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垂直开大曲复合牙合垫在轻至中度上颌发育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上前牙区拥挤矫治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上述方法对 2 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 ,诊断为轻至中度上颌发育不足为主伴前牙萌出间隙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结果 经过 6.8~ 12 .6个月 ,平均 9个月的治疗后 ,2 5例患者的磨牙关系均达到安氏Ι类 ,侧貌改善 ,阻生萌出间隙不足的前牙均能顺利萌出或经牵引至正常牙列位置 ,前后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结论 固定矫治技术垂直开大曲复合牙合垫能有效矫正轻中度上颌发育不足伴发前牙区萌出间隙不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13.
正畸治疗后满意病例牙齿转矩角的三维测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不同错牙合分类病例矫治满意后 ,牙齿转矩与自然正常牙合的差异 ,为临床上牙齿转矩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正畸治疗后满意病例 15 7例 ,用YM 2 115型三维测量仪对治疗后模型进行牙齿转矩测量 ,与自然正常牙合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后满意病例上下切牙转矩最接近自然正常牙合 ,上中切牙、侧切牙的转矩分别为 9.6°和 8.7°;下中切牙、侧切牙转矩分别为 1.1°和 - 1.1°。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满意病例上切牙的转矩与正常牙合无明显差异 ,而下切牙转矩明显较为唇倾 ,为 5 .6°和 2 .1°。安氏Ⅲ类的差异更为明显 ,上切牙唇倾达 15 .2°和 12 .1° ;下切牙舌倾达 - 3.7°和 - 4 .9°。结论 :要想通过正畸方法矫治安氏Ⅱ类和Ⅲ类错牙合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 ,上下切牙的转矩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作补偿  相似文献   

14.
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是一种发育性畸形 ,随儿童的生长发育而发生、发展 ,影响功能和美观。早期的功能矫形治疗对大多数Ⅲ类畸形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可促进上颌骨生长 ,改变下颌骨生长方向 ,引导牙颌面正常发育 ,是Ⅲ类畸形早期矫治的有效手段。但对较严重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用一般的功能矫治器难以达到满意效果。作者对生长发育高峰前期的较严重的安氏Ⅲ类错牙合采用前方牵引治疗12例 ,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患者12例 ,男4例 ,女8例 ,年龄最大11岁 ,最小7.5岁 ,平均9岁。前牙反覆盖大于4mm ,ANB角小于 -5°,第一磨牙…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初步评价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的矫治机理,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对12例成人错[牙合]深覆盖5例;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3例;非拔牙病例8例,拔牙病例4例(单个下颌牙)。不用排牙实验和复杂的托槽间接粘接技术,不使用不锈钢方丝,只使用热激活超弹性镍钛圆丝、不锈钢圆丝或澳大利亚钢丝,配合颌间牵引及链状皮圈等其他辅助装置用于调整上下颌间关系、关闭拔牙间隙及作一些简单的控根运动。通过7项代表颌骨及牙齿垂直向及矢状向变化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来评价该技术矫治前后患者颅颌牙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前后除上前牙唇倾度外,其余头影测量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上下切牙间角从矫治前109°提高到矫治后126°,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表明上前牙唇倾度和上下切牙间角的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获得绝对隐形矫治目的的同时,也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矫治时间11~19个月。结论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除安氏Ⅰ类牙列拥挤外,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后前牙唇倾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其对成人轻度骨性错[牙合]的掩饰性治疗及牙弓内非大范围移动牙齿的非拔牙病例或个别拔牙病例的矫治均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OPA-K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矫治疗效。方法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11例,前牙深覆盖伴上下牙列拥挤,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采用OPA-K直丝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矫治结束后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明显改善,前牙覆盖覆牙合正常,UI-NA角平均减少17.10°,LI-NB角平均减少7.16°,上、下切牙唇倾度得到明显改善,上下牙齿排齐,咬牙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OPA-K直丝矫治技术是继方丝弓矫治器和西方直丝弓矫治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较为系统的直丝矫治技术,简化而严格的矫治程序,高质量的疗效,根据东方人牙牙合特点而设计的托槽,使之更加适合我国错牙合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 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安氏Ⅱ^1类错He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减数治疗后,软、硬组织的突度变化. 方法 选择26 例11~16岁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例,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矫治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正畸治疗后,SNA减小1.1°,⊥-NA角度减小13.3°, ⊥-T角度增加19.9°,上唇倾角增加10.4 °,下唇倾角增加5.9°,上下唇角增加15.8°,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氏Ⅱ1类拔牙矫治可取得明显的软、硬组织突度的改变,主要是上颌及上颌前牙突度减小和上下唇突度减小.  相似文献   

19.
对替牙牙合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常用的矫治方法是功能调节器[1](FR-Ⅲ)和多用唇弓形矫治技术,FR-Ⅲ型矫治器[2],为上下颌连体装置,存在影响某些口腔功能的缺点,作者将传统唇挡进行改良,结合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临床上试用,取得满意效果。1材料和方法临床资料:2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病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7.5岁,年龄最大12岁,临床检查均为替牙牙合,前牙反覆盖反覆牙合,凹面型。材料:φ0·5,φ0·8不锈钢卡环丝;φ1·0不锈钢卡环丝弯制的预成唇挡;φ2mm细塑料管。方法:该矫治器与FR-Ⅲ制作基本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矫治器以…  相似文献   

20.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随儿童生长发育发生的畸形 ,它严重影响美观 ,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我国 ,Ⅲ类畸形的发病率约为3 6 9% [1] ,它是正畸治疗中难度较大的一种错牙合 ,矫治前的设计会直接影响矫治后的治疗效果 ,因此 ,对Ⅲ类错牙合的拔牙矫治均应持慎重态度。作者在1996年 9月至 2 0 0 2年 9月的临床治疗中对部分Ⅲ类错病例采用拔牙矫治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Ⅲ类错病例 15例 ,其中男 7例 ,女 8例 ,年龄 12~ 15岁 ,平均年龄 12 5岁。恒牙牙合 ,Ⅲ类磨牙关系 ,反覆Ⅱ°~Ⅲ° ,反覆盖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