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世界上约有1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耳聋[1],诸多因素如耳毒性药物、创伤、噪声和衰老等都可致聋。人们应用扩血管药、高能量化合物、清除氧自由基、供氧等方法来治疗耳聋。近十年来随着神经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于多肽生长因子与听觉神经系统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中神经营养素对于内耳听觉上皮和各级神经元的胚胎发育及至出生后正常形态的维持和生理、生化功能的调节均发挥着重要作用[2~4]。神经营养素对于许多后天病因所致的外周听觉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保护和促进修复等功能[5]。目前,神经营养素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聋病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14只新泽西白兔作实验,10只在喉上神经以上切断右侧迷走神经,切除2cm,并将残端埋起,以预防再生;经口行喉镜证实右侧声带不能活动。4只兔行内窥镜、组织学及肌电图检查以作对照。在1~6月后再观察环杓后肌、环甲肌及声带情况。结果发现对照兔在迷走神经切除前,呼吸时双侧环甲肌有强的作用肌电图。喉上神经切除,环甲肌仍有弱的肌电反应,是由双侧神经的支配结果。在颅底切断迷走神经,同侧环甲肌肌电作用虽然明显减弱,但不消失。只有当双侧高位迷走神经切断,环甲肌作用电位消失。观察环杓后肌,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卡那霉素耳中毒后鸡基底乳头毛细胞神经连接(nerve connection)再生及其与听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将3d龄罗曼鸡按200mg.kg~(-1).d~(-1)连续肌注卡那霉素10d,分别于施药8d,药毕后1、7、10、15、21、30、60d时行ABR检查,完毕后随即处死,取颞骨,行扫描及透射电镜标本制作及观察。基底乳头近端10%~25%区域为透射电镜观察部位。结果 ABR检查显示,施药10d完毕时,ABR议最大输出120dBSPL引出,停药后,鸡ABR阈值即开始恢复,药毕10d时,恢复已基本稳定。扫描电镜观察见,施药完毕时,基底乳头近端40%以近区域内毛细胞完全破坏消失。透射电镜观察见,施药后被破坏毛细胞所在位置处及其附近区域,未观察到有神经末稍(nerve terminals)存留。药毕1d时,损伤区域已有少数毛细胞再生,形态幼稚,部分再生毛细胞不仅获传入神经支配,亦获传出神经支配,并见突触复合结构,惟此时再生毛细胞的神经支配模式极为幼稚,药毕10d时,再生毛细胞传入神经支配已与正常对照相似。药毕2月时,毛细胞的传出神经支配亦基本成熟。结论 鸡卡那霉素耳中毒后,其基底乳头毛细胞神经连接的再生及成熟与其听功能的恢复同步。  相似文献   

4.
下咽环周缺损重建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下咽环周缺损的两种主要重建方法,即游离空肠移植术(简称游离空肠)和胃上提咽胃吻合术(简称咽胃吻合)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9年7月-2002年7月行喉全切除下咽全切除的晚期下咽癌或喉癌复发患者共125例的资料,其中采用咽胃吻合术式92例,游离空肠术式33例。结果 咽胃吻合组出现并发症40例(43%),手术死亡10例(11%),游离空肠组并发症7例(21%),没有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3和0.048)。多因素分析发现与重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咽胃吻合术式(风险比2.97;95%可信区间1.14;7.76)和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40.0g/L(风险比2.87;95%可信区间1.33;6.16)。咽胃吻合组发生进食反流或梗阻的比例(76%)明显高于游离空肠组(12%),差异有显著性(P=0.00)。前者术后体重平均下降3.3 kg(95%可信区间-5.7;-1.0),后者术后体重平均增加了2.8kg(95%可信区间0.9;4.7)。结论 选择游离空肠术的患者手术死亡率、外科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咽胃吻合术的患者,游离空肠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咽胃吻合组的患者。建议下咽环周缺损重建首选游离空肠移植术。  相似文献   

5.
下咽环周缺损重建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OBJECTIVE: To choose the optimal reconstruction for circumferential defects of the hypopharynx between pharyngogastric anastomosis and free jejunal interposition is. METHODS: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archives of 12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haryngo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 with pharyngogastric anastomosis(n = 92) or free jejunal interposition(n = 33). Analysis was confined to patient with advanced hypopharyngeal cancer or recurrent laryngeal cancer who had hypopharyngeal circumferential defects after tumor ablation. RESULTS: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haryngogastric anastomosis group than in the free jejunal interposition group (43% versus 21%, P = 0.023 and 11% versus 0%, P = 0. 048).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dures were reconstruction with pharyngogastric anastomosis (OR 2.97; 95% CI 1.14; 7.76) and albumin < 40.0 g/L(OR 2.87; 95% CI 1.33; 6.16) . The occurrence of swallow obstruction or regurgitation was higher in the pharyngogastric anastomosis group than in the free jejunal interposition group(76% versus 12%, P = 0.00). Patients in the pharyngogastric anastomosis group had lost weight of 3.3 kg (95% CI - 5.7; - 1.0) postoperatively, on the contrary, patients in the free jejunal interposition group had gained weight of 2.8 kg(95% CI 0.9; 4.7)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 Patients reconstructed with free jejunal interposition had lower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than with pharyngogastric anastomosis. Furthermore, the former seems to have better quality of life than the latter. The first choice of reconstructive strategy for hypopharyngeal circumferential defects is free jejunal interposition.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损伤后,对治疗的最主要要求,就是提高功能恢复率.自体神经移植是传统较为有效的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但这种术式毕竟是一种“拆 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供体来源受限,且存在误向支配的问题.因此寻求用非神经材料代替自体神经的研究,是近十多年来在神经修复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将这方面的研究情况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移植神经干细胞到可降解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神经导管修复大鼠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进行右侧面神经损伤手术,分别移植PLGA导管(A组)或含有神经干细胞的PLGA管(B组)。术后4、12周分别通过电生理检测、轴突形态学检测等方法来评估面神经的修复效果。结果:术后4周和12周,B组在神经动作电位的振幅分别为(27.53±7.48)、(141.23±21.18)μV,轴突的面积为(10 539.48±3 605.35)、(30 076.22±7 614.05)μm2,都高于A组[术后4周和12周,动作电位振幅为(13.03±11.38)、(118.50±22.70)μV;轴突面积为(6 633.20±3 759.30)、(20 772.53±10 903.65)μm2](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能会促进面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几丁质再生室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寻求适合临床应用的可吸收性面神经修复材料。方法:用几丁质管作为人工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颊支8mm缺损,观察神经再生及其功能恢复情况。结论可吸收性几丁质再生室能有效地引导面神经再生并恢复其功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年来鸟纲耳蜗神经纤维的正常解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中毒后再生毛细胞的神经再支配、以及听功能恢复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近年来鸟纲耳蜗神经纤维的正常解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中毒后再生细胞的神经再支配、以及听功能恢复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喉返神经缺损后损伤近端神经组织中miR-221和PTEN达水平变化与神经修复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大鼠喉返神经缺损模型,应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分别于第0d(对照组)、1d、4d和7d时检测喉返神经缺损后损伤近端神经组织的miR-221和PTEN表达活性水平,评估其活性表达变化与神经修复过程的相关性。结果喉返神经缺损后第0d、d1、d4和d7,损伤处近端神经组织中miR-221表达量分别为0.067±0.005、0.073±0.004、0.116±0.006和0.148±0.003;PTEN表达量分别为0.115±0.008、0.103±0.003、0.056±0.006和0.032±0.002;与对照组比较,第4d和第7d miR-221表达水平均上调,而PTEN则呈下调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喉返神经缺损后,损伤近端神经组织中miR-221表达上调,并可能通过调控PTEN表达水平而对神经组织修复过程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迷路后前庭神经切断(RLVN)无效的或不能站立行走的严重眩晕患者可采用颅中窝前庭神经切断术(MFVN)。作者于1985~1990年间对RLVN失败的11例患者,进行了颅中窝进路的前庭神经切断术,女性8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47.4岁,梅尼埃病引起的眩晕8例,慢性中耳炎伴有内淋巴积水症状2例,镫骨手术失败1例。接受MFVN以前的病  相似文献   

13.
颈段食管环周缺损无论是用胃肠、带蒂以及游离皮瓣,或是组织工程技术等方式来修复重建,都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我们应该结合患者全身情况的特点,综合考虑使用最适宜的术式。随着颈段食管环周缺损的修复重建手段日益增多,对于如何最佳的修复重建食管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14例,手术方式为经乳突进路面神经移植术。以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评估手术前和手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在8例颞骨骨折所致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颞骨骨折的类型均为纵形骨折,面神经受累及的部位主要在第2膝及其附近,术前面神经功能均为Ⅵ级。3例面神经肿瘤中面神经呈多节段受累,病理结果均为神经鞘膜瘤,术前面神经功能Ⅲ级1例、Ⅴ级2例。医源性损伤2例患者原发病均为胆脂瘤中耳炎,损伤部位分别为面神经乳突段和第2膝。1例钢水烧伤面神经损伤部位在面神经鼓室段,术前面神经功能Ⅵ级。除3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Ⅲ级4例、Ⅳ级3例、Ⅴ级2例、Ⅵ级2例。结论:颞骨骨折是导致面神经离断的最常见原因,以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面神经移植后神经功能恢复最佳可达HBⅢ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伤后耳郭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利用健耳相片,通过计算机photoshop软件数字化翻转处理,形成即要再造耳郭的相片,然后进行耳郭软骨支架的雕刻,用扩张后的患耳乳突区皮瓣覆盖雕刻的自体肋软骨耳郭支架,行耳郭再造。结果 随访1~9年,36 例(36耳)外伤后耳郭缺损均获得满意修复,修复后的耳郭形状逼真,再造耳郭的大小、高度、颅耳角角度和健耳匹配,移植的软骨支架无变形、吸收,再造耳郭色泽、感觉正常。结论 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结合数字化技术形成的患耳相片雕刻的自体肋软骨耳郭支架行耳郭再造,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是外伤后耳郭缺损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烧伤后耳廓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3年1月—2010年6月期间25例(25耳)烧伤后耳廓缺损患者,局部瘢痕轻的19例(19耳)采用局部皮肤扩张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行耳廓再造,局部无正常皮肤的6例(6耳)应用颈部扩张皮瓣上提及自体肋软骨支架行耳廓再造。结果随访6个月~3年,25例(25耳)效果均满意:耳廓的位置、大小和健耳相似;移植的软骨支架无吸收、变形;再造耳廓皮肤色泽红润、感觉正常。结论皮肤扩张法自体肋软骨支架行耳廓再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烧伤后耳廓缺损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耳周转移皮瓣修复耳廓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因耳廓外伤或肿物切除术致耳廓皮肤缺损病例, 分别用游离皮瓣修复术(对照组)与耳周转移皮瓣修复术(观察组)来修复缺损皮肤,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总治疗时间、皮瓣坏死发生率等指标,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 利用游离皮瓣修复耳廓皮肤缺损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优于转移皮瓣修复组(P<0.05);但在住院时间、总治疗时间、皮瓣坏死发生率等方面,耳周转移皮瓣修复组却具有更大优势(P<0.05)。结论 游离皮瓣修复耳廓皮肤缺损操作相对简单,在没有条件行转移皮瓣修复时,也不失为一个办法;而利用耳周转移皮瓣修复耳廓皮肤缺损,可缩短住院和总治疗时间、减少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眶周血供在眶区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确诊治疗的眶区组织缺损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耳前反流轴型皮瓣、额部岛状皮瓣、耳后反流轴型皮瓣、鼻唇沟皮瓣等眶周皮瓣旋转修复术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行皮下蒂皮瓣处理。 结果 B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B组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流速度(BFV)、血流灌注量相对值(BPR)水平均高于术前,B组术后BFV、BPR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眶周皮瓣血供丰富、可塑性好、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适用于眶区组织缺损修复,且联合皮下蒂皮瓣处理时,具有更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几丁质管桥接喉返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在恢复神经再支配手术治疗喉返神经损伤所致的喉麻痹中,探索一种新的可避免神经误向支配的方法,采用非神经生物材料几了质管,桥接狗喉返神经干的缺损,并用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术后5个月,组织学、组织化学和电生理等检测,显示两组动物的喉内肌皆获得神经再支配.实验组术侧声带较明显恢复了和健侧一致的内收和外展运动,甲杓肌(Thyroarytenoid,TAM)和环杓后肌(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des,PCAM)也分别出现了相应的生理性自发肌电;对照组的术侧声带无明显的运动,TAM和PCAM则在呼气期和吸气期均出现不规则的持续密集自发肌电.提示几丁质桥接喉返神经干缺损可使其定向性再生,选择性支配喉内肌.  相似文献   

20.
咽喉颈段食管癌术后节段性(近)环周缺损的修复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外科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的临床难题之一,修复方法众多,各有利弊,大多创伤大、耗时长、费用高。本文对现今主要采用的各种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