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立新 《药品评价》2010,7(15):40-44
对于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目前认为其不仅可改善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且可能具有潜在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在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发生方面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60例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仍难以控制血糖的患者给予睡前中效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2组,A组瑞格列奈2mg,三餐时服,中效胰岛素每日睡前(22:00)皮下注射。B组二甲双胍0.53次/d口服,中效胰岛素每日睡前(22:00)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初始量,根据患者体质量按0.2u/(kg·d)计算。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的空腹(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结论睡前中效胰岛素(NPH)加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确切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晓云  高丽英 《河北医药》1999,21(4):281-281
在原磺脲类降糖药有效的Ⅱ型糖尿病病人中,每年约有5%~10%发生继发性失效。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病人相当一部分与双胍类联合治疗空腹血糖也不能降至10mmol/L以下,需改用胰岛素治疗。因Ⅱ型糖尿病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或不伴胰岛功能低下,常规的胰岛素方法往往需要较大的剂量,且血糖仍控制不满意。本文采用睡前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病人,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按WHO标准确诊的Ⅱ型糖尿病病人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7岁,平均病程97年。所有病人均服优降糖1…  相似文献   

4.
窦京涛 《药品评价》2008,5(10):424-424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TZDs)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的γ型受体(PPARγ)增加肌肉、脂肪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二甲双胍系双胍类降糖药,通过增加肌肉等组织无氧酵解、减少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外周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两种药物均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特别是空腹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双胍类降糖药的作用优势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综合征,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作用机制各异,而双胍类降糖药独树一帜,本文总结其优势和临床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及结论:双胍类降糖药并非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受累于胰岛功能与细胞作用,可降低糖合血红蛋白,降低血脂,减少诱发心肌梗死的风险,可作为肥胖和超重的2型糖尿病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6.
陈进  刘秀珍  戴武  李琪  曹荣娟  李俊峰  高雷  刘燕 《中国药房》2014,(34):3169-3172
目的:比较2种方案治疗口服降糖药无效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预混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A组,n=30)、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B组,n=28)2种方案治疗口服降糖药无效的2型糖尿病进行分析。在随访过程中根据血糖波动特点调整每位患者给药剂量。每位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5次。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A组高于B组。结论:2种治疗方案均能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内,但A方案治疗口服降糖药无效2型糖尿病的投入产出达到最优,B组投入偏高且临床疗效和QALYs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幼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63-164
目的对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择青岛地区部分干休所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5例,所有患者给予降糖药(格华止)口服,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每日1次皮下注射治疗。结果 12周后,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接近正常上限,血糖波动小,糖血红蛋白HbA1c、FPG、2hPG显著降低。结论对新诊断的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可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潘洪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185-186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68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人,治疗组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口服降糖药,对照组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观察患者的血糖达标情况。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达标率88.2%,餐后2h达标率82.5%,对照组空腹血糖达标率61.7%,餐后2h血糖达标率52.9%,两组患者其血糖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加用二甲双胍口服降糖药,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7.1.12型糖尿病[处方24]甘精胰岛素10U睡前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缓释胶囊0.5g每天1次晚餐时口服适应证:两种及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较大剂量治疗3个月后血糖仍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由于口服降糖药的失效或出现口服药物使用的禁忌证时,仍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降糖药二甲双胍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优势。方法通过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其优势并研究其在临床应用新进展。结果二甲双胍不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是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对正常人血糖无明显降糖作用,一般不引起低血糖,比较安全,可作为肥胖及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一线用药,同时在长期的临床用药上发现二甲双胍还可以预防性治疗脂肪肝(非酒精性的)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在预防治疗癌症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结论二甲双胍除了传统的降糖用药优势外,还能够治疗糖尿病以外的其它疾病。  相似文献   

11.
唐秀慧 《中国实用医药》2014,(20):175+170-170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使用 NPH重组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为A组以及甘精胰岛素联合降糖药为B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糖指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使用甘精胰岛素组血糖指标显著优于使用NPH重组人胰岛素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降糖药可有效平稳控制血糖的水平,符合生理基础胰岛素分泌,可避免血糖波动;每天仅需注射1次,可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蔡咏梅 《海峡药学》2009,21(11):213-21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ORD)改用胰岛素治疗的原因,改用胰岛素治疗前药物使用情况及改用前后药物费用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本院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替代治疗至少3个月的51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患口服降糖药治疗大多因控制血糖不佳而用胰岛素替代,且治疗费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吴耀强  张伟康 《中国药师》2008,11(5):565-566
目的:探讨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血糖降低未达标时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两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降低仍未达标时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疗程为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并且统计低血糖症的发生例数.结果:治疗9个月后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无严重低血糖症出现.结论: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2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降低未达标时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地降低HbA1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对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变化的比较。方法对60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两组,即胰岛素治疗组及口服药物组,检测治疗前及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C肽、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OGTT实验,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肽、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β细胞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及△130/△G30。结果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C肽、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及△130/△G30均明显上升,而口服降糖药治疗组以上指标降低,而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也应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T2DM)随着病程进展,口服降糖药(OADS)效果可能逐渐失效,需加用胰岛素治疗。本文拟观察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选取餐后2h血糖≥13.9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早餐前一次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晚餐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口服。对照组32例,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口服,3次/d,观察治疗16周后一天7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6周后血糖、HbAlc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7个时点血糖显示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前、午餐后2 h、晚餐后2 h、睡前血糖共6个时点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餐前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lc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L-DL-C两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早餐前一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优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且安全,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一种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可以降低II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延缓葡萄糖由胃肠道的摄取,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以及抑制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不降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二甲双胍可单独用药,也可与磺脲类,胰岛素或其它抗糖尿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血糖药物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按其作用机制大致分为延缓肠道葡萄糖吸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影响葡萄糖代谢的双胍类药物、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噻唑烷二酮类等。  相似文献   

19.
二甲双胍改善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二甲双胍作为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的代表,已有近50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它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实践中表现出很好的降糖效果,并有调节血脂,降低游离脂肪酸(FFA)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临床应用很广泛。但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迄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对其作用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胰岛素用于中重度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包括磺酰脲类及双胍类,但口服降糖药作用慢而弱,只适于轻、中度糖尿病,仍不能完全替代胰岛素。现总结分析其临床应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