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34G/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限制性多态性片段长度(RFLP)技术检测98例健康对照者和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DN患者104例,单纯2型糖尿病(DM)患者112例]的基因型,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CC基因型者血清VEGFT水平高于CG及GG型者;(2)DN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DM组和正常对照组;(3)与GG型和CG型组相比,CC型组DN的发生率明显上升;(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VEGF基因多态性、收缩压(SBP)、HbA1c、LDL-C、体重指数(BMI)是DN的危险因素。结论 VEGF-63gG/C多态性与2型DM伴发肾病的发生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天津地区汉族人内皮细胞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基因内含子4的插入/缺失多态性(ecNOS4b/a)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PCR-小卫星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对ecNOS4b/a基因型分布进行检测。包括正常对照组70例,2型糖尿病无DN组48例,2型糖尿病有DN无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组35例,2型糖尿病DN有CRF组45例和非DN导致的CRF组58例。结果:(1)发现1例罕见基因型(女性DN无CRF患者),为447bp 420bp杂合子。(2)2型糖尿病无DN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672,P=0.196).(3)2型糖尿病伴DN组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2型糖尿病无DN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082,P=0.298)。(4)DN无CRF组与DN伴CRF组等位基因频率相近(校正χ^2=0.002,P=0.967)。(5)DN伴CRF组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其它原因导致的CRF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0.002,P=0.967)。(5)DN伴CRF组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其它原因导致的CRF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360,P=06037)。结论:a等位基因可能不是天津汉族人DN的危险因素;天津地区汉族健康人群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日本;ecNOS在DN导致的CRF中的作用可能与非DN CRF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K469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限制性多态性片断长度(RFLP)技术检测98名健康对照者和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DN患者110例,DM患者100例)的基因型,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DN组KK基因型和K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DM组和正常对照组;(2)与EE型组相比,KK型组DN的发生率明显上升;(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AM-1 K469E基因多态性是DN的危险因素。结论 ICAM-1 K469E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伴发肾病的发生有关,K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304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NC组)VDR Bsml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根据尿白蛋白情况将DM组分为非糖尿病肾病组(DN0组,12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N1组,87例)、大量白蛋白尿组(DN2组,95例).83例病程5年以上仍未出现肾病的DM患者纳入L-NDN组;64例起病1年内即出现肾病的DM患者纳入EDN组.结果 DM组BB+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NC组(x2=7.088,P=0.008;x2=5.865,P=0.015).DN2组BB+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频率高于NC组(x2=14.287,P=0.000; x2=12.621,P=0.000)及DN0组(x2=8.063,P=0.005;x2=8.173,P=0.004).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DN组BB+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L-NDN组(x2=7.228,P=0.007;x2=5.853,P=0.016).B等位基因阳性DN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高于B等位基因阴性DN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smI位点基因型与DN发生密切相关.B等位基因阳性是DN发生及早发的危险因素(OR=2.004;0R=2.394).结论 VDRBsmI基因多态性与DN易感性相关.B等位基因阳性患者更易出现大量白蛋白尿及早期发生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血管病变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其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40例)和DN组(60例)。同期另选取于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将DN组分为C等位基因携带[AGTR1(A1166C)基因的等位基因为C, 10例]和非C等位基因携带组[AGTR1(A1166C)基因的等位基因为A, 50例]以及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 40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 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受检者的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与DN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DN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莞市塘厦医院和东莞市大朗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对象分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97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其中T2DM组根据有无肾病分为52例糖尿病肾病(DN)组和45例糖尿病非肾病(非DN)组;采用标准的酚-氯仿-蛋白酶K法提取外周血DNA;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ACE I/D、ATlR Al166C多态性进行检测。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用HardyWeinberg平衡法。采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DN的相关性。结果 DN组和非DN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χ~2检验,DN组DD基因型频率32.6%(17/52)明显高于非DN组DD基因型频率20.0%(9/45)(χ~2=6.62,P0.05);DN组D等位基因频率58.7%(61/104)明显高于非DN组D基因型频率41.1%(37/90)(χ~2=5.94,P0.05)。DN组与非DN组AT1R Al166C各基因型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22,P0.05);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亦无明显差异(χ~2=0.21,P0.05)。对照组与T2DM组ACE I/D和ATlR Al166C基因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DN有关,携带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T2DM患者是DN的易感人群。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T2DM并发DN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DN)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PCR方法对105例健康对照组和194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其中71例DN)进行p22phox亚基C242T、A640G基因型检测。同时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及胰岛素、HbAlc的水平。结果DN组CT+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2型DM和对照组(26.76%比17.07%、3.81%,P=0.0002);DN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2型DM和对照组(22.54%比13.42%、2.86%,P=0.0001);3组间AA基因型频率与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242等位基因、收缩压、空腹血糖、HbAlc、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是DN的危险因素。结论p22phox亚基T242等位基因变异可能是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DN的易感基因:而p22phox亚基A640G基因多态性与上述人群DN无相关性。T242等位基因、收缩压、空腹血糖、HbAlc、Homa-IS是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DM)醛糖还原酶(AR)基因5’端的(AC)n的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32PdCTP掺入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6%甲酰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放射性自显影的方法,分析了113例Ⅱ型DM组和42例正常对照(CON)组醛糖还原酶(AR)基因5’端的(AC)n的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DM组和对照组均发现7种等位基因(Z-6~Z+6),Z-2等位基因频率在DN组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NDC)和CON组;Z+2等位基因频率在DN组低于NDC和CON组,P<0.05。结论中国北方汉族Ⅱ型DM患者AR基因5’端(AC)n存在7种等位基因(Z-6~Z+6)。Z-2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易感基因,Z+2等位基因可能为其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发病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越来越多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炎症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与持续进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概述了DN发病炎症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据、可能的机制及干预措施,为进一步延缓或逆转DN的进展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均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是目前成人终末期肾病(ESRD)和致盲的重要原因,两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平行性,又存在不平行性。DN和DR可预测彼此的发生、发展,但目前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因此,本文就DN与DR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111例山西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DN+)组56例,糖尿病非肾病(DN-)组55例,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并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111例患者的MTHFR基因多态性,测定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纯合基因型TT、T等位基因在DN+组(21.43%,46.43%)的频率均明显高于DN-组(7.27%,29.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DN+组还是DN-组中,TT基因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平均水平均大于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患者,DN+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D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叶酸浓度≤6.92nmol/L时,DN+组(24.24%,48.49%) TT型发生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DN-组(3.70%,25.93%)(P<0.05),当叶酸浓度>6,92nmol/L时,DN+组TT型发生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与DN-组无差异(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具有相关性,突变的T等位基因是DN易感基因,但其影响效果受叶酸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64位点的色氨酸(Trp)密码子被精氨酸(Arg)置换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技术,研究了1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基因型,并测体重指数(BMI)、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腹及餐后2hC肽。结果:⑴中国上海地区Ⅱ型糖尿病患者Arg64等位基因频率为0.13,低于印第安人(P<0.001)和日本人(P<0.01),略高于芬兰人(P>0.05)。⑵糖尿病患者中,Arg64携带者组BMI、血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组(P<0.05),而发病年龄、确诊糖尿病时年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HbA1c、空腹及餐后2hC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别。⑶DN组Arg64等位基因频率为0.18,明显高于非DN组(P<0.01),且与DN分期无关。结论:中国上海地区Ⅱ型糖尿病患者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与体内脂肪分布及脂代谢紊乱有关;Arg64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一个风险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在鉴别糖尿病肾病(DN)与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DRD)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2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行肾活检、病理诊断明确且病史资料完整的66例DN、78例NDR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合并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DN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DN及NDRD组不同CKD分期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明确其贫血性质及贫血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DN组糖尿病罹病时间、肾病罹病时间、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贫血的比例均高于NDR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罹病时间长(OR=1.012,95%CI 1.005~1.019)、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 4.265,95%CI 1.616~11.255)、血红蛋白水平低(OR= 0.952,95%CI 0.929~0.976)及合并心血管病(OR=2.875,95%CI 1.089~7.593)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CKD1~3期DN组及NDRD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该差异在CKD 4~5期消失;DN及NDRD组共有60例诊断为贫血,均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降低(OR=0.928,95%CI 0.879~0.980)、血清肌酐升高(OR=1.011,95%CI 1.004~1.019)、病理诊断为DN(OR=6.213,95%CI 2.690~14.347)是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血红蛋白与DN显著独立相关,早期对血红蛋白水平的监测可能为临床鉴别DN与NDRD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14.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目前已知体内最强的舒血管多肽,属于降钙素基因肽超家族,参与许多重要功能的调节,糖尿病肾病(DN)是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通过对CGRP与DN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之间的研究,可能为DN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病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比较627例T2DM患者中糖尿病肾病(DN)与非DN患者之间MS及其主要成分的患病率和集聚状态。结果:与非DN患者相比,DN患者有更高的MS患病率和集聚状态(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N与MS、MS主要成分的集聚数目显著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N与高血压、超重/肥胖、脂代谢紊乱显著正相关。结论:MS与DN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进行多因素干预治疗对防治DN和心血管疾病(CVD)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FDP/尿蛋白比值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尿FDP/尿蛋白比值 (uFDP/uP)在糖尿病肾病 (DN)的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DN患者 4 5例。其中每月 1次随访 1年 ,uFDP/uP <0 .5 (L组 ) 10例 ;uFDP/uP >1.0 (H组 ) 1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凝血、纤溶指标 ,并检测尿蛋白、肾功能变化。结果 :DN患者的uFDP/uP与凝血、纤溶活性及HbA1C、尿蛋白呈明显正相关 ,与肾功能呈明显负相关 ;与L组相比 ,H组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和纤溶活性增强 ,且肾功能恶化速度明显加快。结论 :DN患者的uFDP/uP不仅能反映其凝血、纤溶状态 ,而且还能反映DN的进展程度 ,预测肾功能恶化速度。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对糖尿病肾病(DN)与糖代谢、脂代谢关系的研究颇多,而对蛋白质代谢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重视不足。本文综述了一碳单位代谢过程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及与高Hcy有关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多态、VitBl2、VitB6和叶酸与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为糖尿病(DM)的重要并发症,最后导致肾脏病终末期(ESRD)而告终。在我国糖尿病正逐年增高,因此对DN不可忽视。本主要对DN早期发现及防治方面作一重点叙述。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近年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家族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我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DN各阶段中IGFs家族成员的血清水平,并探讨其病理意义以及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益气养阴活血和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 (DM )常见的微血管合并症之一 ,其中 30 %左右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为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DN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 ,往往不可逆地进行性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虽然DN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 ,但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延缓早期DN的进展。我们从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和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4 0例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系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4 0例中 ,男 2 3例 ,女 17例 ;年龄 38岁~ 6 9岁 ,平均 (5 1.6±5 .6 )岁 ;病程 4个月~ 17年 ,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