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源化肿瘤血管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Ran YL  Zhong X  Hu H  Yu L  Lou JN  Yang ZH 《癌症》2006,25(11):1323-1328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肿瘤内皮细胞基因功能和靶向血管治疗肿瘤的研究中仍缺乏适宜的动物模型。本研究拟建立一种新的小鼠人源化肿瘤血管移植瘤模型。方法:将人肝窦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umanliversinusoidendothelialcells,HLSEC)分别与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人结肠癌细胞系LS174T、人食管癌细胞系NEC按不同比例混合共接种NOD/SCID小鼠或BALB/c裸小鼠,以单独接种肿瘤细胞的小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小鼠人移植瘤生长的情况。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转染HLSEC,结合荧光显微镜检方法观察HLSEC在共接种移植瘤中的存活及血管形成的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用抗人肝癌内皮细胞单抗2B6处理人肝癌移植瘤共接种模型,观察2B6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HLSEC与BEL7402细胞共接种NOD/SCID小鼠时,共接种组肿瘤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平均瘤重可达肿瘤单独接种组的5.1倍。在GFP表达阳性的HLSEC与BEL7402共接种的移植瘤冰冻切片中可见HLSEC的存在,并已形成瘤内新生血管。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共接种组移植瘤中的总MVD较肿瘤细胞单独接种组增加85.7%,采用抗人vWF多抗检测结果显示共接种组人源微血管平均MVD可达10.28~29.28,约占总血管数量的41%~65%。进一步将HLSEC分别与NEC、BEL7402及LS174T细胞共接种于BALB/c裸小鼠时,共接种组的瘤重是单独接种组的3.3~6.0倍。2B6单抗能使共接种人肝癌移植瘤中人源肿瘤血管密度减少65.1%,抑制肿瘤瘤重达71.8%。结论:HLSEC与人肿瘤细胞共接种小鼠后,能在移植瘤中存活、增殖,形成大量人源化的肿瘤新生血管,并在促进肿瘤快速生长中起重要作用。该小鼠人源化肿瘤血管移植瘤模型可为肿瘤内皮细胞相关基因及靶向治疗剂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建立B16黑色素瘤细胞(简称B16细胞)皮内移植瘤模型。 材料与方法: 制备商品源B16细胞悬液,按每只C57BL鼠接种0.1 ml (3×105个)B16细胞于后肢外侧皮内;分离、培养移植瘤源B16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结果: 移植瘤出现时间为(9.6±1.2)d,致瘤率为100%;皮内注射B16细胞18 d内,肿瘤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移植瘤源原代B16细胞多为圆形、类圆形或短梭形,商品源B16细胞为梭形或不规则形;HE染色表明移植瘤内有大量B16细胞。 结论: B16细胞皮内移植瘤模型易于对肿瘤生长的观察和测量,是早、中期肿瘤研究的合适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为了更好地研究肺癌的治疗方法,建立起可靠的动物评价模型迫在眉睫.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建立肺癌原代组织块小鼠移植瘤模型的成熟方法,观察移植瘤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在建模方法及基本特征等方面来证明该肿瘤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期为肿瘤研究提供更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取人新鲜完整肺癌组织块移植于NOD/SCID小鼠右侧前肢肩背部皮下,或经皮肺穿刺取得肿瘤小块移植于BALB/c裸小鼠肾包膜下.待皮下肿瘤增大,将其切下传代于裸小鼠右侧前肢肩背部皮下.观察移植瘤生物学特性,并取肿瘤行常规病理切片及CEA、细胞角蛋白、Ki67免疫组化检测,将原代肿瘤和移植瘤进行EGFR 18-21外显子和K-Ras 12,59外显子基因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 本研究进行了11例肺癌组织的NOD/SCID小鼠和裸鼠建模,建成3例可多次成功传代的腺癌、小细胞肺癌和鳞癌模型.传代移植成功率高.荷瘤小鼠生长情况良好,生存期长.各代移植瘤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表型、EGFR和K-Ras基因检测均与来源肺癌组织相一致.移植瘤细胞周期中S期延长,提示瘤细胞有增殖活性.结论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利用新鲜的完整肺癌组织建成了荷肺癌NOD/SCID小鼠及裸鼠模型,并传代移植于裸鼠,建模成功率为27%.移植瘤较好地保留了人原发肺癌的恶性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生物学特性,是一种接近人体的肺癌模型,可为肺癌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4.
人体肿瘤的裸鼠移植瘤在深入研究人类肿瘤生物学特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体肿瘤裸鼠移植瘤性状的稳定性是人们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我们曾报道了人肠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瘤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移植。该瘤株目前已传57代,历时5年多移植成活率为99.34%,是迄今国内连续传代最长的裸鼠移植瘤。我们以这一模型研究了人肠粘液腺癌移植瘤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精准模拟肺癌发病病理过程的动物模型是促进肺癌基础和转化研究的关键,而目前常用的皮下移植瘤模型难以体现肺脏的基质环境特征。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可客观、动态地评价肺癌的肿瘤负荷变化及转移发生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肺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可解决以上难题,充分体现肺癌的发病学特征。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 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TX)原位模型和类器官模型也可部分体现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均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裸小鼠体内人肝癌常位移植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肿瘤常位移植模型及研究肿瘤的重要方法,笔者用人肝癌裸鼠异位移植瘤株LTNM4,首先于1991年7月5日建立成功裸小鼠常位移植瘤模型。移植成功率97.8%(89/91)。该模型保持了人肝癌的组织学主分泌代谢功能。应用于抗癌物肝靶向制剂的抑瘤作用研究中,显示常位移植瘤优于异位移植瘤,解决了抗肝癌靶向制剂应用研究的难题,为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建立了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7.
动物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标准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肿瘤模型,也是人类肿瘤的复制,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及肿瘤预防和治疗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动物肿瘤模型的建立应注意选择动物的种系和致癌物的类型。动物种系间的差异很大,相同的致癌物对不同种系的动物可诱发不同的肿瘤,因此要诱发出台适的动物肿瘤模型,动物种系的选择极为重要.动物肿瘤模型分为动物自发瘤模型.诱发瘤模型和移植瘤模型.而移植瘤模型为本文讨论的重点。人类肿瘤移植瘤(指移植于免疫缺陷动物)的来源有肿瘤活检组织,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和人类肿瘤细胞系。建立移植瘤的基本条件是:肿瘤标本的取材,应在无菌条件下取新鲜、无坏死、无包膜的瘤组织,手术标本的取材应在1—2个小时内完成.移植瘤受体动物(包括免疫缺陷动物)要求在4周龄左右,移植的最常用部位是背侧皮下。移植瘤建成的标准是:传代数应在15—20代(每代传3-4只动物);最终移植成瘤率为100%;自发消退率减少到虽低限度(不一定完全达到零);生长速度要稳定;宿主寿命相似(重复性强);宿主反应性低(已适应受体动物体内生长);瘤组织的组织学结构仍保持与原发瘤相似.符合以上标准即可称为移植性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8.
B超引导瘤块移植法建立兔肾Vx-2移植癌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建立兔肾Vx 2移植瘤模型 ,并观察其成功率、病理学和影像学 (DSA)表现 ,为介入实验研究提供大型动物肾肿瘤模型。方法  10只新西兰白兔 ,B超引导下将瘤组织块 (约含 10 6~ 10 8个瘤细胞 )经皮穿刺注入左肾下极。观察移植成功率、肿瘤生长率、瘤组织形态学、影像学表现。结果 1.植瘤成活率 8/ 10 ,10、14、17、2 1d生长率依次为 2 2 1.2 %、84 .6 %、4 4 .5 %、38.6 % ;2 .病理学表明该瘤为实体瘤 ,在肾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 ;3.DSA影像示移植性肾肿瘤具有丰富的血供 ,呈实体瘤表现。结论 B超引导瘤块移植方式成功建立了兔肾Vx 2移植癌模型 ,为实体瘤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容易复制的大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1949年以前,基本木建立实验动物肿瘤模型,仅查见中国医学科学院李铭新在1947年.及1949年报告激素不平衡诱发的卵巢颗粒细胞瘤及黄体瘤等诱发模型。自1953年该院杨衡等在国内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可移植性肿瘤(即瘤株,该瘤株为校形细胞肉瘤,SP)后,50年代木,中同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病理室杨简领导的小组,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肿瘤保种传代室”。对年代,国内诸多单位相继建立了各种动物肿瘤模型。80年代后,该院高进等,用器官培养等方法,较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了肿瘤侵袭模型。1981年后,开始报道人类肿瘤在探小鼠体内移植后…  相似文献   

10.
肿瘤模型的最新进展——“转移鼠”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想的肿瘤模型应该能够移植大多数人类肿瘤,并且移植瘤在宿主体内以类似于病人的方式展示其恶性行为,只有这样的模型才适用于患者的治疗设计和对新的抗瘤因子评估。面对这一要求,最新发展的“转移鼠”肿瘤模型,它能容许人类肿瘤完整地表达其转移潜能,是近年该领域最引人注目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人源性肺癌组织移植瘤模型(PDX)是指将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鼠进行增殖传代,传代的肺癌组织高度保存肿瘤生长所处的微环境,且保留原发肺癌组织的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肿瘤标志物等,是一种理想的模拟人体内环境的动物模型。该模型对肿瘤临床前期评估、抗肿瘤药物疗效评价、生物标志物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肿瘤临床》2016年第20期"专家论坛"栏目,特邀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内科学组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同一瘤种在不同个体间其生物学特征、分子分型以及对药物干预的反应性都存在巨大的异质性,这种个体化差异是导致肿瘤治疗过程中同病同治而不同效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实现真正的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肿瘤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人源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 derived tumor xenograft, PDTX);该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患者肿瘤组织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药物疗效,是研究个体化治疗、药物耐药以及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已被运用包括肺癌在内多个瘤种的临床诊治过程中.本文就当前肺癌PDTX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裸鼠肺癌移植瘤中NRP-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的表达与肿瘤发展及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体外检测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165,VEGF165)mRNA的表达。此细胞株皮下接种裸鼠,建立两组荷瘤时间不同的肺癌移植瘤模型,两组移植瘤块均经常规HE染色鉴定。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移植瘤块中NRP-1的表达,并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平均吸光度,同时对两组移植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值进行测定。结果:A549细胞株表达VEGF165mRNA,经常规HE染色鉴定裸鼠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成功。NRP-1在瘤内血管内皮细胞及部分A549细胞的胞浆中有表达。两组移植瘤中NRP-1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11±0·02,0·18±0·02(P<0·05),MVD值分别为13±1·58,24±2·92(vessels/mm2)(P<0·05),且NRP-l的平均吸光度与MVD值呈线性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92,P=0·0002)。结论:两组荷瘤时间不同的裸鼠肺癌皮下移植瘤中NRP-1的表达及MVD值随时间进展增加,肿瘤中NRP-1的表达与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pogossypolone(ApoG2)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系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系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ApoG2对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CNA、Bcl-2 、CD31 、caspase-3及caspase-8的表达,并进行平均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ApoG2可以有效抑制LNCaP移植瘤的生长,ApoG2降低肿瘤组织内PCNA和CD31的表达,增强了caspase- 3,8的表达.结论:ApoG2可有效抑制LNCaP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曹守波  金时  于雁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20):887-891
人源性肺癌组织移植瘤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 ,PDX )是指将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鼠进行增殖传代,传代的肺癌组织高度保存肿瘤生长所处的微环境,且保留原发肺癌组织的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肿瘤标志物等,是一种理想的模拟人体内环境的动物模型。该模型对肿瘤临床前期评估、抗肿瘤药物疗效评价、分析生物标志物等有重要意义,为肺癌的个体化治疗研究带来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Deng YJ  Rong TH  Zhou J  Song HF  Wang QJ  Huang LX  Chen SP  Li YQ  Xia JC 《癌症》2007,26(7):693-697
背景与目的:Mucin-1(MUC1)粘蛋白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是肿瘤免疫治疗良好的分子靶点之一.本研究建立高表达MUCl的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研究以MUC1为靶点的食管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体内模型.方法:以体外培养的高表达MUC1的人食管癌细胞株EC-109接种于4~5周龄的BALB/c裸小鼠皮下,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对移植瘤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s,PCNA),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及MUC1的表达.结果:裸鼠皮下移植瘤成瘤率为86.0%,移植瘤具有与人恶性肿瘤相似的组织学和生物学特点,其平均PCNA标记指数为(63.5 3.6)%、S期细胞百分比(S-phase fraction,SPF)平均值为(37.6±3.7)%、MUC1的平均表达率为97.5%.结论:高表达MUC1的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可用于研究人食管癌的生物学特点,同时为以MUC1为靶点的食管癌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体内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肿瘤干样细胞(cancer stem like cells,CSLC)向内皮细胞的分化,以期发现抗肿瘤血管治疗新靶点,并降低抗血管靶向治疗的耐药性。方法:用长春新碱(VCR)筛选胃癌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系,加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的方法诱导胃癌CSLC,并对其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刺激下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观察。结果:成功诱导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胃癌CSLC。Western blot、immunofluorescence检测证实:内皮细胞的分子标记物CD31,CD34在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后的CS-LC中呈阳性表达。成管实验结果显示CSLC在内皮环境中培养后较SGC7901细胞和无刺激的CSLC具有明显的成管能力。SGC7901和CSLC分别裸鼠皮下成瘤后,移植瘤免疫组化分析检测证实,肿瘤干样细胞移植瘤的组织切片用人源性血管内皮标志CD31、CD34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观察到人源性微血管形成。结论:胃癌CSLC具有向内皮分化的潜能;裸鼠移植瘤中含有人源性内皮细胞,提示胃癌CSLC可能参与胃癌肿瘤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活体荧光成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可动态实时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fLuc+注入裸鼠后肢根部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待皮下移植瘤瘤块长至直径0.5 cm时,剥取肿瘤组织,应用叠合法将瘤块原位移植于裸鼠胃小弯处,形成原位移植瘤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每4日监测移植瘤的进展情况.荷瘤3周后,解剖荧光成像阳性小鼠,利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的形态.结果:应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在荷瘤裸鼠胃部检测到逐渐增强的荧光信号.荷瘤裸鼠胃部存在肿瘤包块贴附于胃壁,包块直径为0.5 ~1.0 cm,包块周围与相邻组织器官边界清晰,未见粘连,检查腹腔未见转移,未见腹水形成.应用叠合法构建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率为95%(19/20).对荷瘤胃组织H-E染色后,可见异常肿瘤细胞,肿瘤包膜完整,符合胃癌组织学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操作简便、成瘤率高的可动态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胃癌发生机制、研发抗癌药物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9.
人胃癌组织块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 /转移模型。方法 以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接种于裸小鼠皮下 ,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 ,再取该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于裸鼠胃壁 ,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原位移植成功率 (成瘤率 )为 1 0 0 %、局部淋巴结转移率 1 0 0 %、远处淋巴结转移率 90 %、肝转移发生率为 75%。荷瘤鼠的中位生存期为 1 4周 ,晚期出现消瘦和全身衰竭。结论 该裸小鼠原位移植 /转移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 ,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用于胃癌转移机理和抗转移实验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Zhou L  Yan MX  Yao M  Feng YJ 《癌症》2005,24(11):1312-1316
背景与目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necrosisfactor-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有广谱的抗瘤作用,且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毒性,因此有望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在体内能定向归巢于肿瘤,参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建立。本研究以EPC为载体,观察TRAIL转染EPCs对人卵巢上皮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磁珠分离法从脐血中分离EPCs,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用脂质体将带有GFP-TRAIL基因的质粒转入EPCs(TRAIL-EPCs)。将转染后的EPC经尾静脉注入3AO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中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oprotein,GFP)表达情况,观察各组移植瘤体积的变化,计算抑瘤率。结果:静脉注射转染TRAIL后的EPC,对卵巢上皮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照组裸鼠的瘤重(0.226±0.209)g,而TRAIL细胞因子治疗组、GFP-TRAIL转染组裸小鼠的瘤重分别为(0.118±0.164)g、(0.075±0.084)g;TRAIL细胞因子组的抑瘤率为48.1%,TRAIL转染组抑瘤率为66.9%。肿瘤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检查显示TRAIL细胞因子组,TRAIL转染组转对照组有更多的出血坏死区。TRAIL细胞因子组,TRAIL转染组均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表现。结论:TRAIL细胞因子和TRAIL-EPCs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PC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体内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希望成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