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金昌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5,6(4):87-88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单胎初产妇102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组,每组各51例,分别给予0.1%罗哌卡因和0.1%布比卡因,各复合芬太尼1μg/ml。镇痛期间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Bromage评估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第1、2 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神经及适应能力(NACS)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两组产妇顺产率、器械助产率及催产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和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布比卡因组产妇Bromage评分明显高于罗哌卡因组、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两组婴儿1、5 min的Apgar评分及NACS评分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2.
曲桂斌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5):2152-2153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行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5例。Ⅰ组:0.5%左旋布比因;Ⅱ组:0.5%罗哌卡因;Ⅲ组:0.5%布比因;行连续低位硬膜外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质量。结果:Ⅰ、Ⅱ和Ⅲ组首次局麻药用量分别为(14.73±0.48)、(14.39±1.53)和(13.824-1.31)ml。Ⅱ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比Ⅲ组长(P〈0.05),Ⅱ组Bronmge评分为1分的例数多于Ⅲ组(P〈0.05)。与Ⅲ组比较,Ⅰ、Ⅱ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Ⅲ组SBP在感觉阻滞平面达上界及运动阻滞起效时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0.5%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三种药物药效学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15mg罗哌卡因和10mg布比卡因腰麻临床作用。方法 选择下肢手术患者60例 ,18~75岁 ;ASAI~II级 ,随机分为两组 ,按3:2被认为是等效比率分别给予罗哌卡因15mg和布比卡因10mg,药液和10%GS配成重比重液。在L3、4间隙采用硬膜外腰麻联合穿刺技术行腰麻操作。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恢复上的异同 ,并观察用药后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慢于布比卡因(p<0.05) ,运动恢复时间快于布比卡因(p<0.01),术中肌松阻滞程度弱于布比卡因(p<0.05或p<0.01)。结论 15mg罗哌卡因腰麻作用弱于10mg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4.
比较蛛网膜下间隙阻滞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感觉和运动的不同阻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间隙阻滞采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的效能,并与布比卡因作比较。方法:选择48例ASAI-Ⅱ级行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经L3-4由旁正中进针。组I蛛网膜下间隙注入布比卡因7.5mg(0.19%4ml);组Ⅱ罗哌卡因7.5mg(0.19%4ml);组Ⅲ罗哌卡因10mg(0.25%4ml);组Ⅳ罗哌卡因12.5mg(0.13%4ml)。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用改良Bromage法测运动阻滞程度。同时观察感觉与运动恢复的全过程,并于手术后随访有否不良反应及局部周围神经症状。结果:罗哌卡因7.5mg蛛网膜下间隙用药,可产生完善的麻醉,与布比卡因7.5mg相比,罗哌卡因7.5mg感觉阻滞消退至S1-2的时间、运动阻滞不完全程度发生率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或轻于7.5mg的布比卡因。而蛛网膜下间隙用罗哌卡因10mg,除运动组滞恢复时间短于布比卡因7.5mg(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用罗哌卡因12.5mg组,下肢运动完全阻滞百分率明显高于7.5mg组。罗哌卡因7.5mg组术后均可早期排尿,4组病人均无周围神经刺激症状。结论:(1)蛛网膜下间隙注入罗哌卡因7.5mg可达到完全麻醉,适用于短小手术和门诊手术病人。(2)罗哌卡因10mg作用与布比卡因7.5mg相仿,用于蛛网膜下间隙并无优势。 相似文献
5.
左旋布比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妇科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在腰麻下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相同剂量的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妇科经腹手术病人9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LB组予0.5%左旋布比卡因2mL,B组予0.5%布比卡因2mL,R组予0.5%罗哌卡因2ml,行腰麻,观察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最高平面固定时间、腰麻维持时间和麻醉质量。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最高平面固定时间和麻醉质量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LB组和B组相似,而明显短于R组(P〈0.01),腰麻维持时间LB组和B组相似,而明显长于R组(P〈0.01)。结论: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腰麻下妇科手术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其麻醉作用与相同剂量布比卡因相似,而较罗哌卡因强。 相似文献
6.
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应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LBVP)、罗哌卡因(ROP)和布比卡因(BUP)用于开腹妇科手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90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LBUP组、ROP组和BUP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采用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LBUP组采用0.15%左旋布比卡因加吗啡0.1mg/ml,ROP组采用0.2%罗哌卡因加吗啡0.1mg/ml,BUP组采用0.15%布比卡因加吗啡0.1mg/ml,输注速度均为2ml/h。观察术后48h内的VAS疼痛评分、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术后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病人在术后5个时段VAS疼痛评分、镇痛结束时对疼痛的总体评估、镇痛后4h改良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组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8h后LBUP组及BUP组分别有2例病人Bromage评分为2,至镇痛后16h恢复;术后24hROP组有21例(70%)的病人可以短时间行走,而LBUP组及BUP组分别只有12例(40%)及11例(36.7%),有显著性差异(χ2=5.45,χ2=4.34,P<0.05)。结论:0.15%左旋布比卡因、0.2%罗哌卡因与0.15%布比卡因用于开腹妇科手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0.2%罗哌卡因较0.15%左旋布比卡因及0.15%布比卡因术后活动能力恢复早。 相似文献
7.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CEA)的临床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行下腹部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RF、)组和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BF)组,每组25例。手术结束前5rain硬膜外腔注入负荷剂量,Rt?组为O.2%罗哌卡因 5μg/ml芬太尼5ml,BF组为O.2%布比卡因 5μg/m1芬太尼5ml。术毕,经硬膜外管持续泵入药物2ml/h,RF组为O.2%罗哌卡因 2μg/ml芬太尼,BF组为O.2%布比卡因 2μg/ml芬太尼。记录启用止痛泵后1h、4h、8h、24h、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结果50例患者启用止痛泵后48h内生命体征平稳。各时段的VA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5);但改良Bromage分级RF组低于BF组(P<O.05)。结论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均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而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较轻,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8.
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剖宫产硬膜外阻滞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3种局麻药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手术的90例产妇被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先给试验量含1:200 000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3 ml,再分别给予浓度均为0.5%的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中的一种,分次给药。记录各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有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但有一些肌松不满意的病例。罗哌卡因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效较其他两组长,但尚无统计学差异;其运动阻滞起效与时效和运动阻滞程度均不及其他两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0.5%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均有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有一些肌松不满意的病例;但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起效与时效和运动阻滞程度均不及其他两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组各20例。A组采用左旋布比卡因进行麻醉,B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麻醉,C组采用布比卡因麻醉。比较3组麻醉效果。结果 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短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短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运动阻滞程度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者用于硬膜外麻醉,均有较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作用,均能满足手术对麻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临床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60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随机被分为盐酸罗哌卡因组(R组),盐酸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30例。R组应用0.2%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0.5μg·mL-1;B组应用0.125%布比卡因 舒芬太尼0.5μg·mL-1。观察其镇痛效果、剂量、运动阻滞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R组和B组的VAS评分、用药总量无显著差异。两组对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比较也无显著差异,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术后硬膜外镇痛安全和可靠,其作用与布比卡因相比无差别。 相似文献
12.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 ~ 2008)、OVID(1999 ~ 2008)、EBSCO(1999 ~ 2008)、Cochrane 图书馆(2000 ~ 2008)和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9 ~ 2008),纳入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比较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 RevMan 5.0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6 个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其中罗哌卡因组215 例,布比卡因组215 例。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布比卡因组相比,罗哌卡因组的运动阻滞完全时间更长[MD=2.18 min,95%CI(0.32,4.03),P=0.02],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更短[SMD= – 1.82,95%CI(– 3.05,– 0.59),P=0.004],低血压发生率更低[OR=0.49,95%CI(0.31,0.80),P=0.004],但两组心率减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0,95%CI(0.03,4.99),P=0.47]。
结论 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镇痛效果相似,但罗哌卡因血流动力学变化较轻微,适合下腹部以下手术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分娩过程中减轻会阴切开缝合时及产后切口疼痛的方法,有利于产妇的康复。方法将60例初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0.25%罗哌卡因15ml,时照组采用0.25%布比卡因15ml,予以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均行左侧会阴切开缝合术。结果实验组在镇痛效果和镇痛维持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了罗哌卡因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和维持时间长等优点。结论在会阴切开缝合术中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作阴部神经阻带麻醉有效减轻了产妇在产时和产后的切口疼痛,为产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康复条件 相似文献
14.
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下腹部、会阴及前列腺、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20例,将不同的药物+恩丹西酮4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Ⅰ组:布比卡因125mg+芬太尼0.2mg;Ⅱ组:布比卡因125mg+芬太尼0.4mg;Ⅲ组:布比卡因150mg+芬太尼0.2mg;Ⅳ组:罗哌卡因150mg+芬太尼0.2mg;Ⅴ组:罗哌卡因200mg+芬太尼0.2mg;Ⅵ组:罗哌卡因200mg+芬太尼0.4mg。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与不同剂量的芬太尼混合,用4ml/h的持续泵行硬膜外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结果 0.2%罗比卡因组的镇痛效果确切,优于其他4组,副作用少,无明显的运动阻滞,不影响术后恢复,持续输注于硬膜外腔,不影响患者休息。加用芬太尼4μg/ml的患者术后镇痛强度比加芬太尼2μg/ml的病例明显增强,同时副作用镇静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故可认为局麻药中加用小剂量(2μg/ml)的芬太尼较适宜。结论 硬膜外持续泵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与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能明显改善镇痛效果。其中以0.2%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恩丹西酮4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的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中使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脊髓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9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25.0 mg罗哌卡因、15.0 mg布比卡因及40.0 mg利多卡因进行脊髓麻醉。主要研究终点是感觉阻滞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运动阻滞的恢复时间、失败率、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术后疼痛、首次运动、排尿和出院时间以及短暂性神经系统症状(TNS)发生率。结果利多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3.1±1.7)h和布比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6.1±2.5)h均明显长于罗哌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2.6±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0)。与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组相比,罗哌卡因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更快。罗哌卡因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排尿和出院时间均较布比卡因组患者短,而与利多卡因组患者无差异。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组患者相比,布比卡因组患者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更少。3组患者满意度、心律不齐/低血压发生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使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脊髓麻醉时,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患者感觉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6.
将102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杜冷丁、布比卡因局部镇痛,经临床观察杜冷丁与布比卡因用于缓解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96.1%,二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资料提示:布比卡因副作用小、无成瘾性,可替代杜冷丁用于缓解开胸术后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三种不同剂量丙泊酚时布比卡因中枢和心脏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4|D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以肢体Ⅱ导联监测ECG,股动脉置入24G套管针监测BP,股静脉置入24G套管针.泵注布比卡因开始前15 min,对照组静脉泵注生理盐水(C组),另外3组分别泵注丙泊酚25 mg/kg(PI组)、50 mg/kg(PⅡ组)和100 mg/kg(Pa组),4组注射容积为10 mL/kg,均在5 min内泵注完,然后所有动物泵注0.5%布比卡因2 mg/(kg·rain).记录大鼠发生抽搐、心律失常和心跳停止的时间及布比卡因用量.结果:大鼠出现抽搐、心律失常和心跳停止时,PI组、PⅡ组和Pa组的局麻药用量大于C组,PⅡ组和PⅢ组的用量也大于PIflt.(P<0.05),但PⅡ组和PⅢ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预先给药可明显减轻布比卡因的中枢和心脏毒性反应,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0.l%罗哌卡因-芬太尼组和0.1%布比卡因-芬太尼组。采用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感觉阻滞平面、新生儿A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良好,负荷量5分钟后,罗哌卡因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布比卡因组(P<0.01),此后两者镇痛效果相近。罗哌卡因组的平面上升速度比布比卡因组快。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影响明显弱于布比卡因(P<0.01),布比卡因组的器械助产率达23%。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分娩镇痛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曲马多 ,布比卡因 ,吗啡不同复合作PCEA的镇痛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45例病人分为三组。M组 (0 .0 0 5 %吗啡 +0 .1%布比卡因 ) ,T组 (单纯 0 .6 %曲马多 ) ,C组 (0 .4%曲马多 +0 .1%布比卡因 )。比较VAS ,D/D比值 ,有效按压次数 ,实际按压次数 ,肠道蠕动恢复时间 ,72h用药量 ,以及眩晕发生率、呕吐、嗜睡等并发症。结果 :三组病人在手术后 72h中的镇痛效果均较好。VAS评分均低于 4。M组较其他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T组和C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 (P >0 .0 1)。D/D比值各组均为 1左右 ,无显著差异 (P >0 .0 1)。实际按压数、有效按压数各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1)。肠道蠕动恢复时间为T组 (33.75± 6 .95 )≈C组 (31.2± 8.6 3) C组 (6 .6 7% )。T组和C组无 1例发生嗜睡和皮肤瘙痒。M组嗜睡 (2 6 .6 7% )、皮肤瘙痒 (13.33% )、呕吐 (13.33% )。结论 :曲马多用于术后镇痛治疗的效果较确切 ,其作用相对较吗啡弱 ,但并发症少 ,无恶心呕吐 ,皮肤瘙痒 ,嗜睡 ,对肠道蠕动恢复影响较吗啡小。在临床使用中安全性较高。曲马多的不良反应是与剂量相关的晕眩 ,曲马多、布比卡因复合应用及适当调整剂量 ,可以改善PCEA的镇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