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TCS患儿16例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均行脊髓栓系松解术,观察疗效。结果13例随访6个月~1年,有下肢功能和感觉障碍及直肠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5例中好转3例,无效2例,10例无症状者未出现脊髓栓系症状。结论对TCS患儿应及早正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脊髓栓系松解术可缓解部分患儿症状及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内科诊断.方法 对22例确诊为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8例,女14例,年龄2个月~15岁,平均(6.32±2.15)岁,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5 d~15年.主要临床表现有:腰骶部凹陷3例,腰骶部皮下包块3例,二便失禁9例,肢体运动障碍9例,肢体萎缩5例,下肢疼痛2例,足部畸形5例,步态异常5例,肛门闭合不全7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感觉异常2例,腱反射异常9例,巴氏征阳性3例.所有患儿均进行脊髓MRI检查,全部病例均有脊髓圆锥低位和终丝增粗.另外,还发现脊髓脊膜膨出、脂肪瘤、脊髓空洞症、藏毛窦、硬膜内畸胎瘤、脊髓纵裂、椎管囊肿等改变.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本病预后的关键.掌握不同年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知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疗铲与病理类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疗效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随访TCS术后患儿45例,通过临床评分,观察术后疗效,并分析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患儿术后神经症状多有所改善或无变化,部分出现症状恶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2006年我院收治79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其中8例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对5例予开放引流,伤口换药等保守治疗,3例予清创缝合漏口 腰穿持续引流,均辅以合理应用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结果8例脑脊液漏患儿均治愈,两种治疗方法下伤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1例清创缝合患儿因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死亡。结论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后脑脊液漏不主张采用手术清创缝合及腰穿持续引流,通过保守治疗可痊愈。  相似文献   

5.
脂肪瘤型脊髓纱综合征的病理及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23例患儿脂肪瘤与脊髓的关系,将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分为圆锥上型、圆锥旁型和圆锥下型。各型有相应的X线特征及临床症状。手术治疗应小块分产欠切除脂肪瘤避免副损伤,使脊髓昼量复位,仔细缝合硬膜切口预防脑脊液瘘。对于脂肪瘤以下部位感觉迟钝的病例应做改良切口,防止发生切口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6.
儿童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手术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2月~2002年11月期间,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症患儿34例,年龄范围介于7d~4个月,其中2例伴有大小便失禁和双下肢弛缓性瘫痪。术前均摄取腰骶椎x线片,19例曾做了MRI检查,17例表现为脊髓圆锥低位或膨出于囊内。手术方法为单纯脊膜修补术18例和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栓系松解、脊膜修补术16例。对大、小便失禁者分别采用Kelly评分法及Bruskewize评分法。结果 34例患儿术后平均随访3年,原有大小便失禁和双下肢弛缓性瘫痪的2例患儿无明显恢复。单纯脊膜修补手术者,术后4例发生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cordsyndrome。TCS).MRI显示脊髓圆锥在原位粘连。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栓系松解、脊膜修补术后未发生TCS病例。结论 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栓系松解、脊膜修补术,是治疗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的一种较为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不正确的手术方法是导致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术后发生TCS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改进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乳化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栓系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38例MRI明确诊断的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按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常规组为1998年2月至2001年3月入院的20例,采用脂肪瘤组织切除、终丝切断等手术;改进组为2001年3月以后入院的18例患儿,术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超声乳化脂肪瘤组织,硬膜外放置硅胶管引流等措施,采用Hoffman功能评分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3个月以上随访。常规组患儿术后出现暂时性脑脊液漏4例,切口感染4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稳定15例,症状加重2例;改进组无脑脊液漏发生,切口皮下积血1例,术后症状改善4例,稳定14例,无症状加重病例。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术中使用超声乳化脂肪瘤组织和神经电刺激仪指导以及术后放置引流等综合措施,可减少脂肪瘤型脊髓栓系患儿术后并发症,能最大限度的维持术前神经功能,甚至改善其神经损害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病理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23例患儿脂肪瘤与脊髓的关系,将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分为圆锥上型、圆锥旁型和圆锥下型。各型有其相应的X线特征及临床症状。手术治疗应小块分次切除脂肪瘤避免副损伤,使脊髓尽量复位,仔细缝合硬膜切口预防脑脊液瘘。对於脂肪瘤以下部位感觉迟钝的病例应做改良切口,防止发生切口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合并上尿路损害的治疗策略。方法:1997年7月~2002年3月共收治合并上尿路损害的脊髓栓系综合征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16岁,平均6.7岁。根据上尿路损害的程度分为两组:A组(严重组)26例,B组(轻组)16例,常规先行栓系松解术,其中10例术后上尿路损害加重。对36例上尿路损害严重患儿先后行膀胱功能重建术。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25个月。评价方法:手术前后行尿动力学、影像学及血生化检查。尿动力学评价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术前上尿路损害:静脉肾盂造影双侧不显影伴BUN略高1例,单侧不显影1例,中等以上肾盂积水11例,Ⅳ度以上膀胱输尿管反流14例。术后: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者分别于1h、1.5h延时显影。肾盂积水减轻7例,4例无明显变化。输尿管反流消失7例,减轻6例,1例无变化。总有效率81.48%。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较术前提高,逼尿肌漏尿压较术前降低。结论:脊髓栓系合并严重上尿路损害时应先行膀胱功能重建术。对损害轻者常规先行栓系松解术。膀胱功能重建术可有效降低膀胱内压,避免上尿路损害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0.
Ⅰ期手术治疗脊髓纵裂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realformation,SCM)为较少见的脊髓发育畸形,常伴有脊髓栓系而导致双下肢发育不良、感觉减退、甚至大小便失禁等多种神经功能障碍。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4年2月共收治12例脊髓纵裂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均采用Ⅰ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4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圆锥运动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作用,以便指导TCS的诊断、术后随访及复发患儿的诊断。方法对年龄小于3岁的59例TCS患儿术前术后均利用超声观察圆锥运动,将圆锥运动的强弱与术前症状的出现、术后症状缓解、消失、复发等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圆锥搏动正常的患儿无大小便及双下肢障碍,术前圆锥搏动减弱或消失的患儿易伴有大小便或双下肢功能障碍,术中观察圆锥与术前超声观察基本一致。术后圆锥搏动异常者,大小便或双下肢常有症状,圆锥搏动正常者,绝大多数症状消失或好转,圆锥搏动从正常到异常转化者症状往往复发。术前圆锥既无搏动又不随呼吸运动者术后预后差。结论超声观察圆锥运动是诊断、随访TCS的最好方法,既可预测疗效,又可对复发的患儿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的价值。方法 对36例患儿的病史、临床症状、X线片、MRI资料、手术病理所见、随诊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原发性者均有腰骶部包块或皮肤凹陷和毛发,继发性者均有腰骶脊膜膨出或腰骶部包块手术史;2)MRI表现与手术病理所见一致;3)早期正确手术治疗者治疗效果较佳。结论 MRI检查是早期诊断首选方法。一经诊断,应及时行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小儿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对1986年6月~1994年6月手术治疗的46例患儿进行分析。临床凡有排尿、排便障碍,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足畸形等症,体检发现隐性脊柱裂、显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或曾行脊膜膨出手术的患儿均可疑为该病。磁共振(MRI)和Metrizamlue脊髓造影CT检查可确定诊断。本组术后随访1~8年,手术有效率52%。该病一经确诊即应尽早行脊髓拴系松解术,以缓解症状,减少神经系统病残率。  相似文献   

14.
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柱、脊髓畸形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特征及与脊柱、脊髓畸形的相关性和治疗适应证。方法1989年10月~2003年7月收治脊髓栓系综合征321例。应用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分析手术年龄与术后功能改善的关系。比较临床表现、影像学所见、术中所见和随访结果。结果321例患者中,294例合并有腰骶段脊柱裂,85例合并先天性脊柱侧弯,114例合并硬膜内或外脂肪瘤,76例合并脊髓空洞,63例合并脊髓纵裂,4例合并双重脊髓。主要术式包括:椎板切除、脊髓及神经根粘连松解、终丝切断、脂肪瘤切除、纵隔切除、硬膜重建。对先天性脊柱畸形同时行脊柱后路植骨融合加内固定78例,未行内固定而单纯行植骨融合34例。结论神经症状改善程度与手术年龄相关,年龄越小,改善越明显;肢体运动感觉障碍、上神经源性膀胱和脊柱变形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而下神经源性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和足部畸形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前后尿流动力学评价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脊髓拴系系松解术后临床疗效与尿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20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行拴系松解术,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11例症状改善,术后膀胱顺应性,膀胱容量,充盈末尿道闭合压增加,逼尿肌压降低,残余尿减少,6例无改善,3例加重,结论:拴系松解术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手术前后尿充动力学检查是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病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TCS患儿21例,检查确诊后,手术切除脂肪瘤或切除瘢痕、松解粘连、切断终丝,使TCS得以松解。结果 TCS在大体病理上有脂肪瘤型及瘢痕型两大类,部分病例有神经根缺失。19例得到随诊,单纯双下肢软瘫的1例治愈,17例尿失禁患儿中,3例治愈,6例明显好转,8例无变化。结论 TCS患儿应尽早治疗,疗效确切。对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应在TC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电生理技术,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患儿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功能改变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TCS患儿组及对照组行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查及阴部神经感觉传导检测。结果TCS患儿组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波幅增加,时程延长,多相孜增加,出现纤颤波、正锐波,阴茎背神经感觉传导减慢。结论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及阴茎背神经检查对了解TCS神经损害程度、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脊髓纵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作者收治的9例脊髓纵裂患儿临床资料,年龄2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17个月。出现症状时间平均7个月。临床表现有背侧中线皮肤病损7例,脊柱畸形4例,下肢功能障碍及畸形4例,排尿障碍6例,排便障碍5例,下肢疼痛1例。6例术前经CT或MRI检查确诊,3例为术中发现。Pang分型:Ⅰ型6例,Ⅱ型3例。所有病例均合并终丝栓系,合并其它脊髓畸形6例,包括脊髓脊膜膨出2例,脊髓脂肪瘤3例,皮样囊肿1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脊髓分隔,同时解除合并的其它脊髓栓系畸形。结果9例患儿中,5例痊愈,所有神经症状消失,3例显著改善,1例好转,无症状加重及无效病例。结论小儿脊髓纵裂多合并其它脊髓畸形,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神经分离松解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通过54例手术,针对不同的病理因素,解除栓系,分离粘连,梳理神经。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33例,无变化18例,加重3例,26例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的观察,术后均有明显好转。3例术后MRI显著脊髓末端位置无明显变化。结论:脊髓栓系综合征提倡手术,手术后恢复是一个长期的慢性过程;大小便功能恢复的测定。下肢及足畸形肌电的改善都是非常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