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与开发急诊综合信息系统.以实现急诊病人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的自动化。方法通过建立急诊医疗信息流程模型、急诊病人主要信息数据库,开发急诊工作站、留观病房医护工作站、输液管理工作站等系统,实现急诊救治工作的数字化。结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明显缩短了病人救治时间,推进了急诊医疗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结果(1)提出了综合性医院急诊医疗信息管理所要求的基本数据项;(2)提出了急诊科急救医疗信息流程模式与管理方法;(3)开发了急诊综合信息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综合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急救工作站、留观病房医护工作站及重症监护等系统的应用,实现急诊医疗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的数字化。结论优化了工作流程,规范了操作行为,缩短了病人救治时间。结果急诊综合信息系统对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推进急诊医疗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适应建设数字化医院的需要,研制体现军队医院特色,紧密联系急诊医疗救治工作实际的应用软件。方法在军队医院信息系统的平台上,利用信息网络的Web Service技术,依靠数据库的支撑,使用Microsoft visual C#.net开发工具,研制开发了能够满足急诊医疗救治需求的信息系统软件。结果研制开发了包括急诊接诊医生工作站、急诊留观医生工作站等10个功能模块,在不断修改完善后已经投入临床使用,经过两年多的急诊医疗实践检验,比较圆满地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4.
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院前急救队伍是院前急救3大要素之一,而急救技术是决定院前急救能力和急救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的急诊急救事业起步较迟但发展迅速,在急救体系架构建设完成后,急救队伍的建设和急救技术规范培训将是今后急救急诊管理层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了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医疗救治队伍能力的建设,中南院前急救珠海培训中心针对指挥调度型急救模式和院前急救队伍构成的特点,开展了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和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数字化远程急救信息系统DTEIS的实现,其独特性在于利用发达的通讯网络优势,采用各医院的HRPS作为远程急救工作站,对“120”、“119”和“110”各急救网络进行组网,拓展了HRPS远程医疗的功能,形成了数字化远程急救信息系统。此系统具有安全性、实时性、可扩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可实现急救社会化,系统网络化,抢救联动化,知识普及化和信息共享,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并预防和减少危险和灾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急救室医疗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结合急救室工作的特殊性,设计并开发成功急救室工作站信息系统。其功能有病人出入科管理,医嘱、病程文档及费用管理等,实现医嘱自动计价、各类处置单自动生成。系统的应用对推动急诊医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急诊室救治及管理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将急诊急救与疾病危重期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很高的效率性。通过创伤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可提高战创伤救治技术水平,搭建平战结合我军卫勤保障任务准备平台,形成军队医院急救医疗优势,促进我军综合医疗水平的提高。创伤救治和以创伤救治为特色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是我军卫勤保障任务的职能要求,应作为部队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优化医院急诊抢救流程和管理模式,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是当前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的重要方向。以胸痛中心建设为例,通过完善急诊建设体系,以规范的制度流程为保障,以前沿的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整合后的区域急救网络为目标,对接院前急救系统,对急危重症进行快速分诊分流,优化绿色救治通道,提升了急危重症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一套基于3G/4G无线网络的区域性急救系统的设计过程。该系统以医院急诊科为救治中心,依托专网专线和3G/4G通信网络建立,集成了数字化智能救护车系统、急救现场手提箱系统和区域性急救医疗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水平,提升应急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处置能力,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我院门急诊信息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开发符合医院实际的门急诊信息系统。方法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实用开发工具,在现代医院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研制开发门急诊信息系统。结果研制开发了包括急诊医生工作站、急诊护士工作站、门急诊综合查询系统等20余个功能模块,基本满足了我院门急诊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结论门急诊信息系统优化了门急诊工作流程.改善了门诊"三长一短"现象,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急救管理,建立并完善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为患者服务。方法总结120急救中心园区急救工作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急救医疗服务管理对策。结果主要安全隐患为急救人员急救意识不强、信息提取不清晰、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针对上述问题,应建立并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加强教育与培训,完善紧急救援机制和规范救治工作。结论做好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和管理,对提升突发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并构建急诊临床信息系统,实现对医疗服务和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方法:采用浏览器和服务器(B/S)架构,以Java语言为开发工具设计急诊临床信息系统.系统支持主流数据库系统Oracle 10g或以上版本,连接有输出协议及接口的监护仪、臂式血压计设备,具有完成体征数据自动采集的功能.结果:所构建的急诊临床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后,卫生部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区域医疗救援力量的建设,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在全国分片区建立区域性的医疗救援中心,全面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文章简要概述国内外区域应急救援现状,阐述了我院作为广东省应急医院在探索广东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设中取得的成效,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立区域医疗救援中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医疗救援,利用信息系统的成熟技术,开发了可视化的应急救援资源知识库系统。该系统基于网络环境,以vi8ualstudb2005和oracle为开发平台,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应急医学救援知识管理、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快速查询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突发事件的高效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利于提高业务单位的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加强急诊"三环理论"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诊"三环理论"在急危重症的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自2005以来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急诊ICU等环节的临床资料及急诊医生培养情况.结果 急诊科布局合理,急诊绿色通道通畅快捷.120出诊平均在接诊后5~10分钟内到达现场,抢救成功率87.34%,抢救后的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无死亡;院内急诊抢救成功率95.25%,急诊ICU救治成功率95.69%,无手术死亡.结论 按照急诊三环理论建设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可以实现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无缝衔接,有利于提高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和处置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急诊医学队伍.有针对性的人员排班和与其他科室的良好协调能进一步保障危重病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16.
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急性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突然、难以防护、影响范围大,因此,建立良好有序的应急组织、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果断有力的应急行动是急性中毒事故应急救援成功的关键。职业卫生服务部门的应急反应、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医疗支持人员队伍、应急医疗队伍与当地医疗系统的紧密配合,构成了良好有序的应急反应组织体系;应急救援计划中制定医疗前的净化、分类及处理方案很重要,可以指导现场应急医疗与救援行动。应急行动之前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和详细的计划可以使应急行动变得迅速高效,可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及提高社会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急诊联合诊室及其流程在急诊应用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我院急诊联合诊室构建前后各5年内的临床运行资料,比较急诊病员构成、抢救成功率、候诊时间、诊疗时间、急诊拥挤度、急诊工作指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构建前后病员构成无统计学差异情况下,病人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死亡率下降.在未增加医护人员数量,未提高工作指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方舱医院门急诊布局及人员配置。方法:门急诊分开,建立急诊绿色通道;设立门诊挂号分诊区,由医疗组各专科医生出正常门诊,随伤员流动情况调整出诊医生人数;成立中心换药室及特诊帐篷。结果:某部野战方舱医院在2008年赴四川绵竹,2010年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执行任务中,采取此门急诊布局及人员配置,对患者的预控、分诊、治疗、技术操作和抢救等做到了救治质量零缺陷。结论:此种门急诊布局及人员配置,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方舱医院的门急诊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方舱医院的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