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的概念,最初来自动物肿瘤的移植排斥实验研究。同一化学致癌物诱发的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的移植抗原,具有各自的特异性,也就是具有各自独特的TSTA,而由病毒诱发的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所表现的移植抗原,具有共同抗原性,即具有共同的TSTA。以后发现,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也具有交叉的肿瘤移植抗原(1),而  相似文献   

2.
大量实验证明,自发的、物理因素、化学致癌剂及病毒诱发的动物肿瘤具有肿瘤移植抗原,并能诱发动物对其产生免疫性。本文对玻璃片诱发的小鼠肿瘤的移植抗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诱发性肿瘤都有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umor-specific transplantation anti-gens,TSTA)。许多资料提示,至少在弥散小室内由化学因素诱发的肿瘤中,这些抗原的出现取决于致癌物作用下培养物的密度;另一些资料表明,细胞生长的密度抑制是由各种“生长因子”与其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所介导的。这两种资料同时存在,引导作者提出假设: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是一种变异的生长因子受体。此假设可以合理地解释裸鼠肿瘤生长的某些矛盾特征,可理解自发性肿瘤为何是非免疫原性的,还可解释弱免疫反应能促进肿瘤生长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食管癌病因及发病学研究中,弄清属于内因范畴的机体免疫反应性对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近年来,利用新生期摘除胸腺的动物来研究其对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的影响,从而  相似文献   

5.
肿瘤免疫学作为免疫学的分支学科,其历史较短,却经历了曲折、起伏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质性进展。尤其是人类肿瘤抗原的确立,使肿瘤免疫学建立在更为牢固的基础之上,并对今后的发展是一个积极的推动。 早在50年代末期,用纯系小鼠做的实验即已揭示肿瘤特异抗原的存在。因是化学致癌物诱发的小鼠肉瘤以移植排斥的方法阐明的,故又称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即使是同一致癌物诱发的不同肉瘤,也有各自独特的TSTA。TSTA引起的特异肿瘤排斥反应由T淋巴细胞介导。然而对TSTA的本质多年来未能阐明。人类肿瘤抗原是否存在,则更是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动物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标准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肿瘤模型,也是人类肿瘤的复制,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及肿瘤预防和治疗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动物肿瘤模型的建立应注意选择动物的种系和致癌物的类型。动物种系间的差异很大,相同的致癌物对不同种系的动物可诱发不同的肿瘤,因此要诱发出台适的动物肿瘤模型,动物种系的选择极为重要.动物肿瘤模型分为动物自发瘤模型.诱发瘤模型和移植瘤模型.而移植瘤模型为本文讨论的重点。人类肿瘤移植瘤(指移植于免疫缺陷动物)的来源有肿瘤活检组织,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和人类肿瘤细胞系。建立移植瘤的基本条件是:肿瘤标本的取材,应在无菌条件下取新鲜、无坏死、无包膜的瘤组织,手术标本的取材应在1—2个小时内完成.移植瘤受体动物(包括免疫缺陷动物)要求在4周龄左右,移植的最常用部位是背侧皮下。移植瘤建成的标准是:传代数应在15—20代(每代传3-4只动物);最终移植成瘤率为100%;自发消退率减少到虽低限度(不一定完全达到零);生长速度要稳定;宿主寿命相似(重复性强);宿主反应性低(已适应受体动物体内生长);瘤组织的组织学结构仍保持与原发瘤相似.符合以上标准即可称为移植性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7.
自从Gross及Foley的工作开创以来,在动物中已证实肿瘤相关抗原或推想的特异性抗原。因为在同系的宿主中,用移植排斥技术测得了这些抗原,故一般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在人类无法进行类似的研究,因此对于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解释局限于肿瘤病人中,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所证实的肿瘤特有的反应或在异种动物免疫之后产生推想的肿瘤特异性抗体。已有很多有关消化道肿瘤存在特异性抗原或相关抗原的报导。现将有关结  相似文献   

8.
在动物实验里,已经发现胚胎性抗原与化学致癌物或病毒诱发的肿瘤有密切的关系,在人体中亦已经确定两种胚胎性抗原与人类肿瘤有一定的关系,这二种抗原就是:与肝癌密切有关的甲胎蛋白 AFP与消化道肿瘤有关的癌胚性抗原 CEA。本文介绍一种新的胚胎性抗原,根据抗原具有β-2“泳动”特性,把它称为乙胎蛋白(BOFA)。这种抗原在抗原性或免疫性方面均与 AFP 和 CEA 有明显的差别。而且这种抗原对人的结肠癌,肺癌,肝癌,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临床及动物实验方面讨论致癌物相关性肿瘤标志(carcinogen-related tumormarker)的鉴定。例如,人们可能会问:吸烟或石棉诱发肺肿瘤是否具有其致癌物相关性?紫外线和砷诱发的皮肤肿瘤是否带有可籍以鉴定诱癌物的特殊标志? 如果某种化学致癌物可以诱导产生特殊标志,那么这些标志就可能被用于某些癌症高发于人群中进行早期诊断的依据,也就是通过这些标志来调查人们接触某种危险物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肝癌抗原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肝癌病因及发病机理的探讨,肝癌的早期特异诊断和导向治疗等方面,已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兹将近年来有关内容综述于下。一、肝癌的肿瘤特异性抗原Baldwin 等于1967年首次在近交系小鼠中用肿瘤移植的方法证明了偶氮染料诱发的肝细胞癌有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存在。同年用间接免疫萤光法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1971年用体外克隆抑制实验证明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参与抗小鼠肝癌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并且都具有肿瘤个体的特异性。Jean 等发现,用大剂量射线照射过的肝癌细胞免疫动物后获得的致敏淋巴细胞,除对同株肝癌细胞有特异的细胞毒性外,与其他肝癌细  相似文献   

11.
经肿瘤细胞免疫的纯系动物,常能耐受致瘤量注射,从而引起学者们探索人类肿瘤是否存在抗原性。动物实验表明化学或病毒诱生肿瘤皆具有特异性抗原,该抗原称为肿瘤排斥相关抗原(TARA)。而由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方法所检得的抗原则为肿瘤细胞表面抗原(TCSA)。将肿瘤细胞浸出液注于患者皮内,能出现特异性迟发型变态反应,因而推测人类肿瘤具有特异性抗原,然而此种说法未被普遍采纳与确认。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人们就开始注意肿瘤抗原,当时Paul Ehrlich 曾设想抗肿瘤抗体可以引导细胞毒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这是基于两种设想:(1)肿瘤表现有肿瘤特异性细胞表面抗原。(2)能获得直接作用于这些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关于前者,最初的许多研究都是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的,并由病毒或化学物质诱发肿瘤表现肿瘤特异性抗原。将此肿瘤移植给同系宿主,即出现肿瘤排斥。这些细胞表面标记被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s)。对这些具有抗原性肿瘤的排斥,虽有体液反应参与,但仍以细胞介导免疫为基础。这些类型的实验形成了肿瘤免疫假说重要基础之一——即肿瘤转化与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肿瘤免疫     
免疫是机体排除异物(抗原)及清除体内突变细胞,衰老细胞等的生理防御机能。这功能在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下,通过体液因素与细胞因素来完成的。因此,可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免疫功能可以从先天遗传而来,称非特异性免疫,或在生活中与抗原接触而形成,称特异性免疫。本世纪20年代在体液免疫的成就推动下,通过肿瘤移植,发现绝大多数肿瘤移植到异体宿主后不能生长,于是产生了肿瘤有免疫作用的概念。以后由于纯种动物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发现肿瘤的排斥与动物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有关。直至1943年 Gross 用 C_3H 纯种小鼠证实了肿瘤有特异性抗原,1953年 Foley 等也相继肯定了动物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存在,称 TSTA。  相似文献   

14.
人小细胞肺癌2F7抗原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海生  张冬青 《肿瘤》1991,11(3):99-102
肿瘤抗原有肿瘤特异抗原(TSA)、病毒诱导抗原和癌胚抗原,后两者又称为肿瘤相关抗原(TAA)。本世纪五十年代就已证实了近交系小鼠中经化学致癌剂诱发的肿瘤含有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2F_7抗原是存在于人小细胞肺癌(SCLC)H128细胞株上的与2F_7单抗相应的肿瘤抗原,在SCLC的瘤组织中明显表达,而在其它类型的肺癌中仅部分病  相似文献   

15.
不同途径投用偏二甲肼诱发小鼠肺腺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化学物质诱发动物肿瘤的工作已有大量报道,诱发肿瘤的类型常与致癌物进入机体的途径有关。Toth曾报道通过饮水给Swiss系小鼠摄入偏二甲肼(UDMH),诱发了血管、肺、肾及肝肿瘤。近年又有许多作者报道了UDMH对水生生物、细菌的毒性以及对动物的致突变潜力的测试结果。本文报告采取吸入与经口给药两种途径以UDMH作用于小鼠诱发出肺腺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某种组织对癌的敏感性和其增殖能力有关,人类许多肿瘤都来源于持续再生的组织,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或更新能力很差的组织,如人的神经原很少患癌.当组织积极进行自我更新时对致癌物的敏感性也增高.在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和增殖最活跃阶段是在子宫内的胚胎时期,因之人们估计胚胎时期很易生恶性肿瘤。但是瑞典Karolinska 研究所的Lena Ei-nhorn 根据文献综述提出在胚胎时期癌的发展受到抑制的观点.虽然细胞分化和增殖在胚胎时期最旺盛,但新生儿或初生动物很少患癌,癌症很少成为初生儿或新生动物死亡或自发流产的原因.研究工作者用辐射、接种化学致癌物等方法处理动物的早期胚胎企图诱发肿瘤一直末获成功,甚至对接受致癌物或接受照射的动物进行整个生命过程的观察也未发现与末经处  相似文献   

17.
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具有各自不同的肿瘤相关抗原,已用针对不同肿瘤相关抗原的单抗免疫动物,筛选出不同肿瘤的影像抗独特性抗体,它们有希望作为肿瘤疫苗。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N-甲基-N-亚硝基氨基甲酸乙酯诱发的小鼠结肠腺癌细胞(CT-26)接种于小鼠腹部皮下做模型,在肿瘤生长部位接种同系小鼠脾细胞、异种免疫RNA 和肿瘤抗原,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小鼠的存活时间。(免疫RNA 的制备:用肿瘤抗原免疫绵羊,然后从局部引流淋巴结和脾脏提取)。发现给予10~7个脾细胞,Img 免疫RNA 及0.4 mg CT-26的肿瘤抗原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动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少数动物可痊愈。为获得疗效,三种制剂缺一不可,仅给予+种或其中任何2种均无治疗效果。给予的剂量也很重要,脾细胞多些(10~8个)或少些(10~9个)均无治  相似文献   

19.
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炎镇痛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们还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使结肠癌的危险必降低30%-50%,OR为0.26-0.79。动物实验表明其对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可抑制结肠癌等细胞株的增殖,诱导凋亡和分化,是一类有前景的化学预防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许多免疫方法治疗癌症的偿试均未获成功,这些失败提示,大部分癌患者的基因突变并没有改变抗原性而成为有效的免疫学靶。目前仅识别出部分动物癌抗原有变异,如绒毛膜癌、肾上腺样瘤、白血病、髓样乳腺癌、黑色素瘤、成神经细胞瘤、肉瘤,以及一些内分泌或化学因素导致的肿瘤,如膀胱和肺的肿瘤。临床上患者可能拒绝接受动物源抗体,然而许多肿瘤没有有效的靶抗原,如 B 淋巴瘤细胞分泌的基因型(idiotype,Id)阻止了针对肿瘤的各种抗体-药物复合体的作用。动物研究表明,通过外科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肿瘤缩至最小时,免疫治疗最有效,这时的阻止作用也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