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梗阻诊断中各项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近几年来我院诊治 84例肠梗阻病人的术前检查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立位腹部平片加有关肠道造影或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对肠管本身病变、肠内异物阻塞等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有一定价值 ,准确率为 60 7%。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对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引起肠梗阻诊断价值较高 ,CT平扫加增强检查 ,对不易确诊病因及不能耐受肠道造影或内窥镜检病人有很高诊断价值 ,其准确率较高。结论 :肠梗阻病人术前诊断中 ,当传统方法不能明确诊断病因时 ,可选择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或CT平扫加增强检查确诊 ,诊断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梗阻诊断中各项辅助检查临床意义。方法:对近几年来我院诊治84例肠梗阻病人的术前检查资料回顾分析。结果:立位腹部平片加有关肠道造影或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对肠管本身病变、肠内异物阻塞等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有一定价值,准确率为60.7%。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对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引起肠梗阻诊断价值较高,CT平扫加增强检查,对不易确诊病因及不能耐受肠道造影或内窥镜检病人有很高诊断价值,其准确率较高。结论:肠梗阻病人术前诊断中,当传统方法不能明确诊断病因时,可选择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或CT平扫加增强检查确诊,诊断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各项辅助检查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近几年来我院诊治84例肠梗阻病人的术前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传统的肠梗阻术前诊断方法立位腹部平片加有关肠道造影或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对肠管本身病变、肠内异物阻塞等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有一定价值,其准确率为60.7%。肠系膜上动脉(A)造影检查对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引起肠梗阻诊断价值较高,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平扫加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肠梗阻多排螺旋CT检查资料,并将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与MDCT诊断结果对照。扫描采用MDCT平扫或平扫+增强扫描,成像方法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重建成像。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部位准确率为98%,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4%。其中,肠道肿瘤20例,粘连性肠梗阻13例,肠道炎症5例,腹部疝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肠道扭转2例。结论 MDCT对急性肠梗阻、部位及其病因的诊断、血供情况的了解均有重大意义,可作为急性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造影结合CT在小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08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确诊为小肠梗阻患者,对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CT检查及胃肠造影以判断梗阻病因、梗阻部位及程度。结果 108例患者经腹部CT横断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显示炎性作用引起粘连性小肠梗阻82例,Crohn病伴小肠不完全性梗阻18例,小肠肿瘤及术后复发10例,肠管扭转2例,外伤后麻痹性肠梗阻2例,对比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诊断率为96.3%(104/108)。所有病例在CT平扫及静脉加强后行胃肠造影检查,提示不全肠梗阻87例,完全肠梗阻18例,对比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诊断率为97.2%(105/108)。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小肠梗阻程度的判断上准确率欠佳,在梗阻病因诊断方面具有优势;而胃肠造影检查在肠梗阻的定位上准确率高,尤其对判断梗阻程度上具有极高的优势,二者结合诊断显著提高小肠梗阻病变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病因诊断,观察CT影像表现,并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患者的CT病因诊断结果中,有113例与临床病因诊断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4.2%;CT检查对肠套叠、肠扭转、粪石或粪便引起的肠梗阻及先天性肠梗阻、肠系膜血栓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对肿瘤、肠粘连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95.8%;对腹部疝的诊断符合率为83.3%;对炎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也为83.3%。结论 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及其病因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或纤维肠镜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并分析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肠梗阻征象的显示情况差异。结果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显示是否存在梗阻及确定梗阻平面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0、0.21、0.62,均P〉0.05)。但是CT增强扫描在显示肠壁强化异常、肠系膜血管形态改变方面则明显优于CT常规平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2、4.87,均P〈0.05)。42例患者经CT增强扫描诊断后,其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纤维肠镜检查结果完全一致,诊断符合率达100.00%。在肠梗阻病因中CT增强扫描诊断出粪石15例(35.71%),肿瘤12例(28.57%),感染性病变11例(26.19%),术后粘连4例(9.52%);有1例Crohn病患者被误诊为肠结核,肠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达97.62(41/42)。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是肠梗阻术前非常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能通过任意方位重建和后处理明确梗阻部位和梗阻病因,工作中应避免单纯依靠平扫影像学征象做出诊断而出现的误诊,可为临床早期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肠梗阻患者采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230例CT诊断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CT增强扫描,不适合使用增强扫描的患者,给予CT平扫,根据肠梗阻患者的CT诊断结果、CT诊断病因与手术病理结论、病因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30例肠梗阻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诊断准确率达100%;CT病因检测结果显示粘连90例,肿瘤85例,腹内外疝13例,炎症10例,肠扭转6例,肠腔内异物4例,肠套叠4例,外伤3例,先天性中肠旋转不良1例,符合率93.9%,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诊断能够准确的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确定肠梗阻病因的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1月至2016年2月4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4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肠套叠26例,肠粘连8例,肠肿瘤4例,小肠扭转1例,炎症1例。术前CT检查正确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38例,诊断符合率95%。结论 CT检查在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确诊为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腹部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梗阻病因、部位及类型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95.0%(38/40)高于腹部X线的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的准确率高于腹部X线,诊断肠粘连、肠肿瘤和肠麻痹的准确率均高于腹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准确率较高,其在判定梗阻病因、部位及类型方面也较腹部X线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3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同时接受X线和CT检查,回顾分析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X线位置检查的准确率为80%,病因检查准确率为86.7%,CT位置检查的准确率为90%,病因检查准确率为93.3%,不同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是一种较为准确可靠的肠梗阻检查和诊断技术,可准确判断肠梗阻的发病部位和诱发原因,并未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邱勇  江毅平 《江西医药》2009,44(3):265-267
目的探讨口服清水、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后螺旋CT平扫加增强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螺旋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螺旋CT诊断与分期的准确性。结果42例中CT显示肠壁增厚42例,肠腔内肿块34例,浆膜面模糊20例,肠系膜索条状影2例。CT发现淋巴结转移31例(直径≥10mm),病理证实28例。11例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术后病理发现2例有淋巴结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3%和75%,准确率为88.1%。按照改良Dukes分期对照术前与术后病理,35例分期正确,7例分期错误。CT分期准确率为83.3%。结论螺旋CT平扫加增强结合口服清水、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检查对结肠癌诊断和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6例手术治疗诊断肠梗阻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成像,并将其诊断结果 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66例中,肠道肿瘤24例,粘连性肠梗阻17例,肠扭转6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脐疝2例,腹股沟疝3例,阑尾炎2例,腹腔脓肿1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84.8%.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急性肠梗阻病变,提高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CT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对肝脏创伤的诊断效果的比较,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70例腹部创伤患者,均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以手术探查结果为临床确诊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价值。结果 CT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98.57%)明显高于CT平扫(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5,P〈0.05);并且CT增强扫描检查的灵敏度(100%)、特异度(87.50%)、约登指数(0.976)、阳性预测值(96.67%)和阴性预测值(100%)均高于CT平扫(分别为89.66%、80.49%、0.701、76.47%和91.67%)。结论 CT增强扫描检查对肝脏创伤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消化道CT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我院资料完整38例,所有病例均在肠道针对性准备充分基础上进行,口服泛影葡胺稀释液先行充盈小肠各组,1~1.5小时后腹透观察,造影剂到达回盲部时肌注654—220mg,10分钟后口服产气粉3~6g,结肠采用肛管注气办法使结肠各段充气。全腹消化道亦可采用泛影葡胺稀释液充填(泛影葡胺稀释液200ml保留灌肠),检查时再口服泛影葡胺稀释液约500ml。应用螺旋CT全腹增强前后扫描,病变处行薄层扫描及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观察,并与纤维胃镜、肠镜和/或手术及病理所见对照分析。结果:本组38例,经CT诊为胃肠道恶性肿瘤16例,胃窦患肉伴幽门不全梗阻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不全梗阻2例,十二指肠Corhn氏病1例,小肠粪石3例,粘连性肠梗阻5例,腹膜癌5例,肠旋转不良1例,肠套叠并扭转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腹腔脓肿2例。结论:消化道CT造影对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胃肠肿瘤术前的评估、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以及因病情不能进行纤维胃镜、肠镜检查或检查阴性患者可快速、无创伤性明确诊断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肠梗阻患者142例,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根据CT表现,分析患者肠梗阻的病因,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比较,分析CT对肠梗阻病因诊断的符合率。结果①引起肠梗阻的病因有粘连、肿瘤、腹内外疝、肠套叠、炎症、腔内病变、肠扭转、外伤等,其中粘连、肿瘤、腹内外疝居前三位;②对粘连、肿瘤、腹内外疝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3%、94.7%、86.6%,所有cT病因诊断中,总的符合率为87.3%。结论应用CT对肠梗阻进行病因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及时明确病因,及时给予相应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肠梗阻应用64层螺旋CT小肠成像诊断的临床价。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病理检查和手术治疗确诊为小肠梗阻患者的多层CT小肠成像图像资料,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小肠梗阻位置和原因。结果 60例小肠梗阻患者中小肠肿瘤14例,肠粘连37例,阑尾炎2例,小肠扭转5例,肠系膜血管栓塞并发肠梗阻2例。行手术治疗47例,对照手术结果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91.67%(55/60)。结论 64层CT小肠成像是临床诊断小肠梗阻无创,安全的技术,对于明确小肠梗阻位置、原因及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血运性肠梗阻的CT影像特征。方法对15例经外科手术或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且CT影像资料完整的急性血运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血管成像,CT影像诊断均为急性血运性肠梗阻。结论急性血运性肠梗阻的CT影像表现有其特征性,CT血管成像所见肠系膜血管栓塞或狭窄是其最直接、最可靠的征象,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CT胃肠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胃肠造影检查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例,术前行螺旋CT、胃肠造影检查,结合临床,指导治疗。结果26例行保守治疗,18例行手术治疗。术前发现单纯性肠梗阻26例,闭袢性肠梗阻4例,绞窄性肠梗阻8例,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4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例。手术率40.9%,治愈率95.45%(42/44),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1例.死亡1例。结论CT、胃肠造影检查对于指导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64排螺旋CT对肠梗阻常见病因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213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64排螺旋CT病因诊断的影像资料,并和临床结果对比。213例肠梗阻病例中,梗阻病因准确诊断191例,误诊12例,未明确病因诊断10例,诊断准确率90%。多排螺旋CT对肠梗阻常见病因诊断准确率高并可观察腹腔内其他情况,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