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先看病、后交钱”和组建“医院讨债队”是当今医疗机构“医疗欠费”陋相的两种表现形式.从法律角度揭示分析了“医疗欠费”行为的法律性质,并对预防和治理“医疗欠费”提出了一定的法律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个网络调查把“呵呵”评为了“2013年度最伤人聊天词汇”. “哦”,则被另一个类似网络调查中摘得桂冠.“哦”的伤害力有多大?网友“叶呆呆”深有体会.她和男友是异地恋,十一假期,她想去见男友,在QQ告诉他,男友只回了一个“哦”,她大怒,提出分手,虽然被男友极力挽回,但从此“哦”成了他们网聊的禁语. “呵呵”与“哦”等类似词汇,为何会如此伤人?因为,它们不是一个真正的回应. 你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你如何回应别人向你发出的声音?这是沟通能力的基本.  相似文献   

3.
“行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由有关专家制定的系统性文件,可以帮助医生和病人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决定采取适宜的医疗措施.“指南”对医疗实践提示了适宜的一致的意见,能方便医生和病人,给他们提供现有最好的科学信息.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服务标准,在服务过程和结果的范围内及最低、最高标准方面,“指南”具有权威性.在医学实践中,“指南”已被使用了数百年,过去的10年中,兴起了制定及实行“指南”热,特别是在美国.  相似文献   

4.
论雅俗共赏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相似文献   

5.
“筋”是中医学的一个概念. “筋”是什么 中医学认为筋的生理功能有三:首先具有“束骨”即连接和约束关节的作用.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其次,“筋为刚”,归于“五体”之一,就是说筋是构成人身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人体内脏的功能.《灵枢·经脉》载有:“人始生,先成精,筋为刚,肉为墙.”明确提出了筋具有刚强的生理特性.其三,筋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内经》认为人体脏腑通过经络系统和四肢建立了密切联系,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肝主筋.”进一步论述了肝与筋的关系.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可引起爪甲的变化,因此有“爪为筋之余”之说.  相似文献   

6.
“闪婚”遭遇“风流”婆婆 如果不是老妈催得紧,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闪婚”的. 我本是那种特别传统、特别理性的女人,时尚潮流风在我这儿是掀不起任何波澜的. 28岁生日一过,老妈逢人便说“给我家江梅介绍个人家嫁出去吧,再不嫁就真没人要了”.逼得我就差没写块“待嫁”的大牌子站到步行街去了呢! 于是,当那天大姨带着张蔚到我家来相亲时,一向拒绝相亲的我很大方地接待了他们.不到一个月,我和张蔚就举行了婚礼.我们把请柬送到朋友手中时,大家的表情惊人一致,目瞪口呆,然后问:“是真的吗?”大家难以相信,一向谨慎的江梅也玩起了“闪婚”.  相似文献   

7.
“爷爷,人应该以善报恶,对吗?”小孙子狡黠地问. “对,我的孙子.”爷爷边看电视边回答. “那你给我点儿钱买冰激凌吧.”小孙子伸出一只小手. “为什么?”爷爷疑惑地转过头. “我把你的眼镜打碎了.”小孙子坦白. “爸爸,为什么我们家什么都是妈妈指挥?”儿子问爸爸. “因为家对男人来说是后方,对女人来说是前线.”爸爸如此解释. 一个女人向闺密诉苦:“我对我丈夫说:‘我跟你过够啦,我现在就去起诉离婚!’我刚一出门就听见屋里‘砰’的一声.” “怎么,你丈夫自杀了?”闺密惊恐地问. “没有,他开了一瓶香槟.” 丈夫晚归,妻子追问何故.  相似文献   

8.
李宁 《中国卫生产业》2012,(12):187-188
本研究是针对“音痴”现象,探讨“音痴”成因,音乐感知和行为中断的神经系统剖析.研究包含观察杭州艾玛妇产医院实施音乐胎教现场活动过程中的5例轻度“音痴”参与者的行为心理学数据,对音痴神经系统剖析,证明“音痴”代表了音乐知觉能力的缺失,是由于大脑中断了这个感知和行为造成的.简单探讨情感的产生,以及“音痴”这类特殊群体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可否通过早期干预降低音痴儿出生率,或减轻五音不全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真是健忘 玛丽安和韦伯是一对恩爱的老年夫妇. 一天清晨,玛丽安对韦伯说:“亲爱的,我有点饿了,我想在床上吃些东西. “你想吃什么呢?”丈夫面带笑容地问. “我想吃巧克力冰激凌.”妻子说. “好吧,我这就去拿.”丈夫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0.
“临床路径模式”是对临床治疗过程的一种规范化管理.“按病种收费”从根本上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发生,体现了治疗过程的科学化管理和医疗行为的规范,是医院质量管理由终末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按病种收费”成本归集,建立在“临床路径管理”的基础上,是新形式下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炬其人,称得上“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同事,都是柔声细语,不疾不徐.采访中,他笑谈自己有“三痴”——对看病“痴”,对管病人“痴”,对科研“痴”.我好奇地问他“痴”是一种什么状态,他想了想,认真地回答:“就是做一些在别人看来是傻事的事吧.”  相似文献   

12.
徐颖 《家庭医生》2021,(8):62-63
“都一把年纪了,还玩什么玩具?” 说起玩具,很多人都会觉得是“儿童专属”.年纪那么大还去玩,是幼稚,是老不正经. 但有一家“老年玩具店”,颠覆了我们的成见. 去年重阳节,在北京通州区杨庄路,新开了一家玩具店“老有所玩”,专为长者而设. 正如其门前对联所说的,“老有好心态,玩玩更健康”.开开心心当个“老顽童”,也不错呀!  相似文献   

13.
红蚂蚁     
有一只小蚂蚁,他和蚂蚁窝里的其他蚂蚁一样,是一只黄黄的小蚂蚁. 有一天,这只黄蚂蚁从蚁窝里搬出来,住到向日葵大大的花盘上去了. 蜜蜂问黄蚂蚁:“是向日葵上粮食多吗?”黄蚂蚁说:“不是.” 蝴蝶问黄蚂蚁:“是向日葵上特别香吗?”黄蚂蚁说:“也不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气温的升高,城市大街小巷的烧烤摊位又多了起来.烟雾缭绕之中,几个人围坐在小桌旁一起吃着烧烤,喝杯凉啤,是件很惬意的事情.殊不知,煎炸、熏烤类食物里都容易产生“苯并芘”,“苯并芘”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苯并芘”和二恶英一样坏 “苯并芘”在油炸、熏烤类食物里很常见.例如泡面面饼多为油炸,本身就含“苯并芘”.专家表示,“苯并芘”是种致癌物,与臭名昭著的二恶英、尼古丁齐名,致癌风险很大.  相似文献   

15.
在现行的贵州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中.“病房空调费”调整过2次.2003年6月出台的“病房空调费”项目分为2块,一是“取暖费”中的“用电”项目;二是“空调降温费”中的“病房空调降温费”项目,该项目下含“1人间”、“2人间”和“3人间及以上”3个项目.新的“病房空调费”于2011年2月调整.将“空调降温费”和“取暖费”整理合并,从成本测算的角度上看,这样的调整切合实际,但从调整的时间间隔上看,已7年有余.  相似文献   

16.
“清夜长,梦回廊.夏日流萤篱笆上.幽草舞螳螂.”那时的夏夜多美啊! “妈妈快看,那是什么?” 暑假带女儿回老家,夜晚无事,母亲就带着我和女儿兴致勃勃地去她的小“菜园”摘小番茄.走着走着,草丛里飞出一个亮亮的小东西,女儿惊奇地问我. “萤火虫啊,你不认识?”我诧异地问道. 女儿摇摇头. 长到十几岁的女儿竟然不认识萤火虫!那么,“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优美而灵动的古诗的意境她是无法欣赏了;那么,“囊萤映雪”,晋时好学而家贫的车胤借萤火虫之光彻夜苦读的故事她是没处体会了;那么,“老翁也学痴儿女,扑得流萤露湿衣”,这个学小儿扑流萤的可爱又可笑的“老翁”她也一定无法理解了.  相似文献   

17.
字条巧拒客     
宋桂奇 《家庭保健》2014,(11):64-64
启功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由于求字、求文、求教、求事、求赴会者接二连三,他觉得自己像个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于是就在门口贴了张字条:“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或许是“大熊猫”偏于含蓄,敲门声仍不绝于耳.于是,他又改贴字条为:“启功冬眠,禁止敲门;如有违犯,罚款一元.”且在下面挂了个“罚款袋”.虽然“罚款袋”中一直是空空如也,但敲门声却也少了很多,这个“严重警告”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句半”,不是老夫聊发少年狂,闲着无事玩起了中国北方的传统说唱艺术. 所谓“三句半”,是老友对我学英语的戏谑之言.他的意思是,你这把年纪,中文还拎不清,去凑那个热闹干什么.他还说了,你的“三句半”老外要是听得懂,除非老外是“中国通”!  相似文献   

19.
“饭后喝酸奶助消化”“糖尿病患者不能喝酸奶”“酸奶越酸越有营养”……这些说法是否影响了你对“酸奶”的看法?然而,这些说法是真的吗?本期,我来为大家解读“喝酸奶,不该相信的传言”. 传言:吃撑了,喝杯酸奶有助消化 在很多人眼中,“助消化”是酸奶最重要的保健功能之一,因此吃撑了时也会首选酸奶.事实上,酸奶有助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经常喝对于改善消化确实是有帮助的.但不建议大家在吃撑了时再喝,因为酸奶本身是一种饱腹感很强的食物,吃撑了再喝酸奶反而会加重饱的感觉,并不利于消化.  相似文献   

20.
2012年的一个夏天,一位老人在路边因心衰发作生命垂危,两位年轻人“圆领衫”和“眼镜男”先后路过,通过相互配合对老人进行了紧急救治,并将老人安全送到医院,为其垫付医药费后便悄然离去.2014年年初的一个冬日,上班途中的李先生突发心梗倒地昏迷,一位“红衣女子”立即拨开人群上前为其进行了十多分钟的心肺复苏,为“120”的到来及运送患者到医院救治赢得了最宝贵的时机.3位救人不留名的年轻人都是随着媒体“地毯式搜索”才被“挖出”的,最终证实“圆领衫”、“眼镜男”、“红衣少女”都是省人民医院的年轻医生和护士,而他们也成了公众心目中的“最帅医生”和“最美护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